各朝元宵夜是如何慶祝的?放夜賞燈千門為晝

2020-12-20 央視網

     

    不論古今,賞燈都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今晚,全國各地定也會如古代一樣,「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憶古思燈,去古代觀觀燈。

    元宵節亦稱燈節,中國之燈節習俗,源遠流長。漢代時,帝王提倡佛法,敕令元宵用盛大的燈火祭神敬佛,此為元宵放燈之始。而後,由宮禁漸傳至民間,每到元宵節,便燈火滿市井,燃燈盛況愈來愈壯觀和隆重。

    唐朝:燃燈五萬 全民狂歡

    唐宋時,皆放夜三天讓人們去賞燈,唐殿中侍御史崔液有詩《上元夜》曰:「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由此可見當時燃燈的盛況。

    處處聞燈的盛況,離不開皇帝的捨得花費,「(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單單一個京師安福門外,就燃了你了五萬盞燈,能不誘得人人出門觀燈嗎?似乎民間燃燈比皇帝老子更為大手筆,不然也不會引得唐朝的帝王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

    景龍四年元宵夜,唐中宗偕皇后微服出行,說是要巡幸諸大臣家,單調元宵夜巡幸,無非去藉此觀燈遊玩,奇怪的是那些諫官等既無一人反對。當時民間慶祝元宵的活動已日趨盛大,街道上處處掛燈,建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各種造型的花燈設計得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王公貴族,販夫走卒,大家都出外賞燈。長安城內車馬塞路,人潮洶湧,不是一般的熱鬧。「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騎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如此美景誰想錯過?皇帝也抵擋不住元宵夜的歡慶氣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更多歷史新聞:

葉挺之子揭開葉挺空難之謎(圖)

毛澤東臨終前的心態

張玉鳳首次披露:我所知道的毛澤東的部分真相

國民黨軍隊的十大抗日名將(組圖)

蔣介石王牌悍將張靈甫鮮為人知的往事

梟雄暮年:蔣介石49年下野後的痛哭

風華絕代才貌雙全:舊上海十大紅顏沉香

史海:張學良警衛營長憶西安事變捉蔣過程(圖)

虎落迷局 抗日名將趙尚志慘死在叛徒的黑槍下

林立果「媳婦」張寧:在林彪叛逃以後的日子裡

 

相關焦點

  • 千門燈火鬧元宵 昨日刺桐夜似晝
    閩南網2月24日訊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這樣美妙的詩句用來形容元宵的泉州,再合適不過!昨晚,元宵燈會幾個展區一入夜便熙熙攘攘,特別是主展區新門街一時間成為花燈和人的「海洋」。  精緻典雅、璀璨奪目,花燈師傅們的一件件傑作是不是讓你有點眼花繚亂了呢?數百盞花燈中,哪一盞是你心中的最愛,哪一盞又堪稱經典?
  • 無錫惠山古鎮二泉映月燈光秀「千門燈火夜似晝」
    圖為「二泉映月民樂燈光秀」上演火樹銀花不夜天。 孫權 攝岸上的樹木在燈光的照射下,將身影投在水面上。「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孫權 攝如今的惠山古鎮,一到夜晚就變成了彩燈的「海洋」。 孫權 攝惠山古鎮的知名景點錫惠公園人頭攢動。 孫權 攝「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 正月十五元宵節,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再來說說」燈燒陸海「的燈會和花燈。「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宋代的元宵夜那是盛況空前,燈市尤為壯觀。這是前塵往事的唐朝漢朝所不可比擬的。
  • 私享日曆丨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正月觀燈,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6] 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 一曲笙歌春如海 千門燈火夜似晝 市民上海鬧元宵去處多多
    圖說:元宵花燈 網絡圖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將至,看花燈是元宵節最熱鬧、最喜慶的習俗,今年市民除了到豫園、莘莊等地看燈會,還可以在舞臺上、書場裡、景區中一覽戲曲裡的花燈元素。滬劇裡就有《女看燈》和《男看燈》兩種。京劇《打龍袍》中燈官的數板「報燈名」膾炙人口,淮劇中也有一出非常有名的《瞎子觀燈》。今天,上海戲曲廣播《九州百戲》節目帶領聽眾一起徜徉在琳琅滿目的花燈中,待到元宵佳節時,市民可通過網絡平臺重溫回顧。正月十五,上海評彈團為新老聽眾們準備了元宵評彈「大餐」,聽眾可以坐在鄉音書苑邊吃湯圓,邊聽評彈,新朋舊友歡聚一堂,共度佳節。
  • 花好月圓元宵夜,良宵美景慶團圓
    漢代時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熱鬧非凡。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 賞朝馬
    李寶臣  賞朝馬系「賜紫禁城騎馬」的簡稱。這是清朝皇帝對王公與年老高官的禮遇優待。王公高官上朝,到了宮門前必須下車轎下馬,徒步進宮。  在清朝,除了在太和殿舉行大典,官員分別由午門左右闕門,左右掖門進宮外,平日進宮面聖議事,住在東城的進東華門,住在西城的進西華門。王公皇親國戚則進神武門。
  • 花燈如晝元宵夜,你可願等我在燈火闌珊處
    按《史記·天官書》的記載,這一天的習俗為「望日」,要從天黑祭祀太一到天亮,萬民同祀。古人認為,太一是形成天地的元氣,是至高無上的,有天地才有陰陽、四季,「上元」的名稱就來自此。元宵燈會,是燭光祭祀守夜發展的結果,萬民同祀演變成萬民同慶,燈會就變成民俗中最早的狂歡節。
  • 2016年元宵節泉州城今夜燈如晝 各式花燈迷人眼
    原標題:2016年元宵節泉州城今夜燈如晝 各式花燈迷人眼   原標題:2016年元宵節泉州城今夜燈如晝 各式花燈迷人眼   元宵終於到了,今夜的泉州城,必定燈如晝,人面花燈相映紅!   話說,咱們師徒四人已經在泉廈漳龍「嬉遊」好幾天了,為師的探營也是一天比一天收穫多。
  • 元宵節丨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門燈火夜如年
    同時命令宮女與少婦各千餘人,裝束華麗,徹夜踏歌,可見熱鬧之極。唐代的長安城其實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敲就禁止出行,但唯獨在元宵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以方便百姓賞燈,稱為「放夜」。宋代,從太祖乾德五年開始,把元宵節放燈活動寫進法律,上元放燈由原來的三夜增至五夜。由於放燈時間的延長,商人絞盡腦汁推出各種新型花燈。
  • 全國罕見:大別山麓不一樣的元宵夜,親朋結伴上墳山送燈祭祖
    大別山不一樣的元宵節:元宵之夜去墳山給先人燒紙送燈。全國罕見:大別山麓的元宵夜,親朋結伴上墳山送燈祭祖。漸行漸遠的年俗:大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由於疫情來襲,全國人民的這個春節,過得有些沉重,人們都宅在家中抗「新冠」。平時忙碌的親朋,也可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相守,暢敘親情,共享天倫。
  • 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吃湯圓?以元宵節為背景賞析傳統民俗文化
    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吃湯圓?以元宵節為背景賞析傳統民俗文化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是普天之下華夏子孫獨有的傳統節日之一。之所以稱其為「元宵」,是古人習慣性將正月稱為元月,而「宵」則是夜晚的意思。一、元宵節的賞燈習俗和文化傳承正月十五元宵節賞燈、猜燈謎、放煙花,不僅可以增添節日氣氛,而且還能讓人們感受到歌舞昇平的盛世之景象。王磐在《古蟾宮·元宵》「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這首詩中用簡練的筆法,描寫出了當時元宵節佳節的熱鬧場面。
  • 【佛光新聞】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法會 名聲天曉勇往直前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佛光山2017年春節平安燈法會,以「名聲天曉」為主軸,將於1月28日展開,為期近1個月,地點橫跨佛光山、藏經樓、佛陀紀念館佛法僧三寶山,每座寶山各有不同特色,希望大眾在春節期間至佛光山一遊時,帶回滿滿的幸福和平安。星雲大師所寫的春聯「名聲天曉」,源自唐詩人李賀詩句「雄雞一聲天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