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古今,賞燈都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今晚,全國各地定也會如古代一樣,「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憶古思燈,去古代觀觀燈。
元宵節亦稱燈節,中國之燈節習俗,源遠流長。漢代時,帝王提倡佛法,敕令元宵用盛大的燈火祭神敬佛,此為元宵放燈之始。而後,由宮禁漸傳至民間,每到元宵節,便燈火滿市井,燃燈盛況愈來愈壯觀和隆重。
唐朝:燃燈五萬 全民狂歡
唐宋時,皆放夜三天讓人們去賞燈,唐殿中侍御史崔液有詩《上元夜》曰:「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由此可見當時燃燈的盛況。
處處聞燈的盛況,離不開皇帝的捨得花費,「(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單單一個京師安福門外,就燃了你了五萬盞燈,能不誘得人人出門觀燈嗎?似乎民間燃燈比皇帝老子更為大手筆,不然也不會引得唐朝的帝王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
景龍四年元宵夜,唐中宗偕皇后微服出行,說是要巡幸諸大臣家,單調元宵夜巡幸,無非去藉此觀燈遊玩,奇怪的是那些諫官等既無一人反對。當時民間慶祝元宵的活動已日趨盛大,街道上處處掛燈,建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各種造型的花燈設計得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王公貴族,販夫走卒,大家都出外賞燈。長安城內車馬塞路,人潮洶湧,不是一般的熱鬧。「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騎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如此美景誰想錯過?皇帝也抵擋不住元宵夜的歡慶氣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更多歷史新聞:
葉挺之子揭開葉挺空難之謎(圖)
毛澤東臨終前的心態
張玉鳳首次披露:我所知道的毛澤東的部分真相
國民黨軍隊的十大抗日名將(組圖)
蔣介石王牌悍將張靈甫鮮為人知的往事
梟雄暮年:蔣介石49年下野後的痛哭
風華絕代才貌雙全:舊上海十大紅顏沉香
史海:張學良警衛營長憶西安事變捉蔣過程(圖)
虎落迷局 抗日名將趙尚志慘死在叛徒的黑槍下
林立果「媳婦」張寧:在林彪叛逃以後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