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完美」的阿秒雷射實驗

2021-03-02 翔智科技信息

使用超快脈衝雷射的新型實驗正在變革雷射物理學研究,這種阿秒級脈衝雷射可使研究人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了解物質結構,分析原子、分子和凝聚態中電子的特性和動力學過程。 

藉助「阿秒實驗」,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和德國馬克思·波恩非線性光學和短脈衝光譜研究所(MBI)的物理學家,已經成功測量電離後電子的動力學行為,並用量子力學波函數進行描述,相關研究結果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阿秒等於10的負18次方秒,阿託光脈衝可以深刻地改變物質的狀態與特性。通過阿秒光脈衝,電子可以被激發到更高的能級較高的軌道,這些激發態電子的能量分別為一系列不連續的數值,即電子能量、自旋狀態可用一系列不連續的量子數來表述。如果阿秒光脈衝轉移到電子上的能量足夠高,那麼電子甚至可以完全脫離原子核束縛,使原子電離,電子則可飛向檢測器。 

在新的阿秒脈衝實驗中,科學家們完全測量了離子所釋放電子的所有量子數,實際上就是測量了釋放電子的波函數,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實驗可以被稱為「完美的」阿秒實驗的原因。 

論文共同作者、MBI總監Marc Vrakking博士說,阿秒科學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由於超短脈衝雷射技術的最新發展,這種實驗已經成為可能,阿秒實驗使我們能夠全面地測量吸收光後物質的變化,相關測量結果對量子物理的基礎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電子是使電力成為可能的基本粒子,例如,電離是太陽能電池運行的基礎:太陽光照射使矽原子釋放電子,從而產生電流。本次實驗使用雷射脈衝使原子釋放電子,研究人員測量原子和電子的狀態如何改變並用量子力學波函數加以描述。雷射器不僅在本實驗中起到核心作用,而且在造船、飛機製造等裝備製造業,計算機晶片、信息存儲和傳輸等電子行業,以及醫療診斷等行業都有廣泛的應用。(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丁宏)

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翔智-國防科技信息網」。

相關焦點

  • 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利用工業級雷射器生成阿秒雷射
    阿秒是一秒的十億分之一,1飛秒=10的6次方阿秒,精確到一阿秒的測量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在原子和分子的自然時間尺度上研究電子的快速運動。測量這種快速運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光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方面,從而為獲取太陽能發電、探測化學和生物武器、進行醫療診斷等工作提供信息。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幫助開拓阿秒科學領域的。
  • 阿秒脈衝的前世今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理(和化學)現象,除去引力(重力)作用,絕大多數都是基於電磁相互作用。比如固體中的電聲子散射、等離激元、超導相變;原子分子中的電子躍遷和電離;化學和生物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尤其是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例如光電效應、各種吸收和輻射、包括雷射本身;等等。這些現象的終極物理基礎都是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及其運動。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量子光學3個撰稿 | Charlie(浙江大學 博士生)光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光譜學、傳感、量子信息處理和雷射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物理所「阿秒雷射脈衝的產生與測量裝置」通過成果鑑定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組建的阿秒雷射產生與測量裝置成功地獲得了單個阿秒雷射脈衝。3月19日,該項研究成果通過了由中科院組織的專家鑑定。但由於阿秒雷射的前沿性及技術的挑戰性,迄今國際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研究組實現了單個阿秒雷射脈衝的產生及測量。
  • 產生反物質的雷射有多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則新聞廣為傳播。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不過,很多網友在被「反物質」一詞吸引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另一個更重大且更有意義的成就——中國在「超強超短雷射」上的一些突破。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阿秒雷射乃至仄秒雷射追求採用更短脈衝寬度的超快雷射來研究物質內部更快的超快過程,需要發展更高脈衝能量、更短脈衝寬度、更高光子能量的高性能阿秒(10–18 s)雷射。將阿秒脈衝的光子能量推進到硬X射線波段和伽馬射線波段,將脈衝寬度推進到仄秒(10–21 s)的時間尺度,從而將人類能夠探索的物質層次從原子/分子水平推進到原子核尺度 。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我們通常接觸到的物理和化學現象, 除去引力(包括重力)作用, 基本都屬於電磁相互作用過程。例如, 原子中電子的躍遷和電離; 化學材料和生物體中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固體中的電聲子散射、等離激元、超導相變; 尤其是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例如光電效應、各種吸收和輻射、包括受激輻射。這些現象的物理基礎是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及其運動。
  • 科學家找到光轉化為物質簡單方法 布雷特-惠勒正負電子實驗模擬成功
    一個電子湊近一個正電子(觀察者網註:帶正電荷,質量和電子相等,是電子的反粒子),它倆會同歸於盡,一瞬間放出強光。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科學家布雷特和惠勒1934年提出,如果讓兩個光子通過撞擊結合在一起,有可能變成物質,形成電子和正電子——這是最簡單的「光變物質」方法。但這就好比擠壓熱氣和煙塵去製造炸藥,實在太難了,他們也認為這只是理論,從未想過有人能實際證明這一預測。
  • 探索亞原子世界的利器——阿秒光脈衝
    超短的光脈衝有助於提高人們觀察微觀粒子高速運動的時間解析度,就像高速相機允許人們記錄如爆炸的氣球或高速的子彈等更快的事件一樣。飛秒雷射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在原子和分子層面上觀察到超快運動過程。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大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它們都在不停地飛速運動著,這是微觀物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屬性。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他們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物理諾獎專題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一如既往地遇到了很多理論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的困難。例如,脈衝是用一種最新得到的2.5 km長的光纖來展寬的,但是真正進行實驗時,光線的另一端卻沒有光出來,這說明光纖在中間什麼地方斷掉了。在經歷了很多麻煩後,他們不得不將需要的光纖長度勉強壓縮到了1.4 km,以保證不再出什麼么蛾子。
  • 科學家發現了更多光如何將動量傳遞給物質的精確細節
    重建後的三維光電子動量分布、偏振橢圓和光束方向的示意圖。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是許多基本現象和實用技術的基礎。其中最著名的是光電效應。長久以來,這一現象的起源一直是一個謎。直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論,光電效應才為人們所理解。此後光電效應開始在光譜學、夜視設備等領域「大展拳腳」。在某些情況下,原理的關鍵不再是能量,而是光子轉移到電子的線性動量。
  • 雷射領域中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盤點|雷射脈衝|院士|聲子|雷射|非線性...
    1990年,陳創天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針對LBO和BBO兩種晶體不能實現深紫外(指波長短於200nm)倍頻光輸出的缺點,運用分子工程學方法,於1990年發現了KBBF(KBe2BO3F2)晶體。此晶體的發現使得非線性光學晶體推向了深紫外波段,剛一公布就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 從長波長的紅外雷射燈絲中產生強大的太赫茲波
    這些THz場的強度可以促使極端的非線性光學和相對論性物理學的應用和研究。本文則對以上給予了綜合性的綜述,從中紅外和遠紅外超短雷射脈衝的光-物質的相互作用的微觀物理工藝開始,到這些雷射場的非線性傳播的理論和數值模擬的先進性,到今天最為重要的實驗展示結果。 一個可以減少生成強大的太赫茲波的成本和複雜性的實驗技術可以對很多領域產生有益的效果,如無線通信。
  • 在聚合物準晶中捕捉到光——為雷射和傳感器的設計帶來新的可能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光局域化在無缺陷的二十面體的準晶中存在已經在理論上給予了預測,卻沒有被實驗所證實。在這裡,報導了製造出亞微米的不導電的二十面體的準晶以及首次直接通過實驗證實並觀察到無缺陷的準晶中的內在的光局域化。
  • DNA 與雷射的「華爾茲」——DNA與雷射的融合和切換
    先進的可切換微型雷射作為積木的形式在控制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方面和集成光子學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同人工設計的界面相比較,刺激反應生物界面可以在納米尺度的光學振蕩器的定製方面的不同手段和高水平的功能得以實現。然而,具有生物識別功能的切換雷射的發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發現,尤其是在較寬廣的光譜範圍內的光路的可逆性和波長的可調製性。
  • 用雷射-等離子體放大器觀察熱稠密等離子體中的非線性電離動力學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個來自德國耶拿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飛秒相干紫外光和一個新穎的四維模型,觀察到高電離氪等離子體成功的形成和相互作用。這一研究將最終會將光輸送到宇宙中的物理形態。儘管研究等離子體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等離子體在實驗室中是一個非常容易獲得的事情,捕獲電離態和緻密的等離子體的方法也是極端有限制的。研究電離態的物質對於理解宇宙的物質的形成的相互關係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觀察到的黑物質的85%都是由等離子體所組成的。
  • 進展|超低相噪全固態光學頻率梳及連續雷射頻率的精確鎖定
    在光頻梳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載波包絡相移頻率fceo的精確鎖定,其不僅決定著整個頻率梳的初始頻率漂移,而且在飛秒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中也影響著所能得到的作用效果與物理效應,因此如何精密控制並鎖定fceo以獲得極低相噪的結果,是光頻梳與超快雷射研究中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也是光頻梳所能達到水平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