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燕喜亭記》:尚君子之德丨歷代御史碑刻

2021-02-09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愈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今廣東省陽山縣),又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被貶至廣東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

廣東連州燕喜亭,建於唐貞元年間,距今1200多年歷史,亭中立有韓愈所寫《燕喜亭記》碑

  唐貞元十九年(803年)十月,監察御史韓愈被貶為連州郡所屬的陽山縣縣令,韓愈來連遊亭,至興處,寫下了《燕喜亭記》,並命亭名為「燕喜」,此乃取「魯侯燕喜者頌也」之意,而於亭後高巖,有大石似燕子低飛,更有春來之時,群燕戲於亭前綠樹之間,因此燕喜亭有「燕子喜愛之亭」之解。燕喜亭的龍簷翅角、雕梁畫棟,以及那亭中剛勁的古碑,與周圍的碧樹峭巖組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而名賢的詩文,就在這美景中流傳千古。

《燕喜亭記》碑文

  在《燕喜亭記》中,韓愈記述了燕喜亭周圍景物的發現、營造過程以及各景觀的命名,步步深入,絲絲入扣,又層層映襯主人君子之德。全文駢散結合,長短參差,善用排比,氣勢雄渾。

  既成,愈請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於古而顯於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謙受之谷」,瀑曰「振鷺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黃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時也;池曰「君子之池」,虛以鍾其美,盈以出其惡也;泉之源曰「天澤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詩》所謂「魯侯燕喜」者頌也。

  於是州民之老,聞而相與觀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無與『燕喜』者比。經營於其側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貶秩而來次其道途所經自藍田入商洛涉淅湍臨漢水升峴首以望方城出荊門下岷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嶺。蝯狖所家,魚龍所宮,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於山水飫聞而厭見也。今其意乃若不足。《傳》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弘中之德,與其所好,可謂協矣。智以謀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於天朝也不遠矣。遂刻石以記。

  ——摘自韓愈《燕喜亭記》

  【譯文】

  亭屋建成後,我請求讓我給這裡的景觀命名。我給那山丘命名為「俟德之丘」,表明它先前一直被淹沒如今才顯露出來,有耐心等待的涵養。給那石谷命名為「謙受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為「振鷺之瀑」;谷名表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則是形容它的外觀。給那土谷命名為「黃金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為「秩秩之瀑」;谷名是形容它的外觀,瀑名是說明其主人的德行。給那山洞命名為「寒居之洞」,用以表明與當時的境況相符。給那池塘命名為「君子之池」,池子容量宏大就像主人有涵養,能夠聚集各種美德;池水漫出就仿佛主人有作為,能夠排除各種惡行。給那泉水的源頭命名為「天澤之泉」,表明泉水源出高尚,流出之後又能施惠於人。把上述各種命名的含義綜合起來,就給這座亭屋命名為「燕喜之亭」,這是取《詩經》裡所說的「魯侯燕喜」的句子來頌祝它的主人。

  因為這個緣故,連州百姓中的長者,聽說此事就結伴前來這裡觀賞,他們說:「我們州的山水名揚天下,但是沒有一處能夠與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勞作的人,他們的土地與這裡連接,卻沒有人認識到這塊地方的價值。」大凡上天創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為要送給那應得到它的人吧?弘中(即王仲舒,字弘中)由吏部員外郎貶官來到連州,路途所經過的地方依次是:從藍田進入商洛,涉過淅水、湍水,到達漢水,登上峴首山,從這裡能望見方城,然後出荊門山,下長江,穿過洞庭湖,溯湘水而上,一直走到衡山腳下,再由郴州跨過騎田嶺。所經之處有猿猴以之為家的大山,有魚龍居住的江湖,因此賞盡了深水遠山中種種瑰麗奇怪的景致,照說他對於山水已經是聽膩了看厭了。如今他喜愛山水之意竟然並不覺得滿足。《論語》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弘中的品德,同他愛好的事物,真可以說是協調一致了。他依憑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這處佳境,又依憑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裡,我由此而知道他離開這裡到朝廷中為人表率的時候也不會太遠了。於是寫下這篇題記刻在石碑上。

「鳶飛魚躍」碑刻

  在連州市隔壁的陽山縣賢令山,還有一塊「鳶飛魚躍」碑刻,據傳是韓愈第一次被貶、任陽山縣令時留下的手跡。韓愈遭貶後剛正不阿、不甘沉淪,「鳶飛魚躍」表達了他像魚一樣在水中暢遊、像雄鷹一樣在藍天飛翔的豁達心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琳宗、江蘇省寶應縣紀委監委 楊華年)

「反正事已經幹了,愛咋處理咋處理吧…」對這樣的幹部,紀委監委怎麼辦

當心!這些情形,可能會被監委留置

開公車到企業收禮,三年五次公款旅遊...五一端午第一周通報12起典型案例

共產黨員康輝: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說「不」

相關焦點

  • 【雪山美術館】年終藝術大賞丨吉古金成——歷代金石碑刻精品展
    ,碑刻文物不僅是研究地方歷史的珍貴材料,它銘之於石、公之於眾,更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生活風貌,也是研究大理國與當時雲南其他少數民族交流史的重要文獻。 2020年12月8日—12月28日《 「 吉古金成 」 ——歷代金石碑刻精品展》將在雪山藝術小鎮·雪山美術館作為美術館年終藝術大賞展出。 此次精品展呈現始自商甲骨文的精美碑刻,不僅記錄了雲南的歷史,更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是一筆豐富的地域文化遺產。
  • 千年打卡勝地|林立東:淺談《大唐中興頌》碑刻之傳奇
    碑刻書法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觀念、精神情感、價值取向和審美內涵。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歷史,碑刻也是。古代刻石立碑盛行之時,始於東漢(尤其是在東漢晚期)。東漢曾一度盛行門生故吏聚錢選石為故主書丹刻石的風氣,導致出現了大量的墓碑和功德碑。有歌功頌德者,祭祀迷信者,也有記述生平者,可謂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如《華山碑》《孔廟碑》《禮器碑》《張遷碑》《顏勤禮碑》等等。
  • 韓愈推行「以儒德治國」,主張實施教育,向百姓灌輸封建道德觀念
    韓愈主張對民眾實施「儒德」教育的思想是針對反佛鬥爭而提出,實際上,韓愈還有另一番話是關於德治和法治的關係。那是在元和十四年(819),52歲的刑部侍郎韓愈因諫迎佛骨一案被貶到潮州任刺史一職。他在《潮州請置鄉校牒》中說:「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也。」
  • 你不知道的故事,唐代散文家——韓愈篇
    在唐詩高度發達的唐代,有這樣一位文人,他的詩為人稱頌,他的文章更是獨步天下,他,忠心耿耿,一心為國,他是李賀、賈島等著名詩人的伯樂——韓愈。了解一下韓愈: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 《舊唐書·韓愈傳》詳解
    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    )。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千言極論(    )之,不聽(    ),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量移(    )江陵府掾曹(    )。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機要事務。多指機密的軍國大事)。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接受,接納)。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碑刻
    書法藝術是對生活中的美、客觀事物之美高度的概括,同時也體現著創作者智慧、修養以及情感的抒發。書法創作中運用最簡單的點畫形式表現最高的美學原則,不僅包含意趣和神韻,而且將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風氣、哲學風尚、文學旨向都整合在一起,是其他任何藝術都不能取代和比肩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韓愈被供為「土地公」
    首句「本是韓文進士身」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羊山百姓真聰明,讓「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文化大師韓文公統領「財富之父」,目的是「耕讀傳家,詩書續世」。  韓愈一生,為民立命:政治上,他主張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朝廷上,他剛毅敢任,直言進諫,雖然「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但「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人格偉岸,令人欽佩。
  • 潮汕美食記之潮州的小吃
    邊晃邊吃之潮州潮汕美食雙城行之第一站:潮 州潮州古城是歷代郡、州、路、府、縣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人文昌盛,文物薈萃。現存民居代表性歷史建築百餘處,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譽。
  • 黃埔有故事丨南海神廟藏著那麼多故事,哪一個最打動你?
    「海不揚波」牌坊仍矗立於頭門空地上自唐至清的30餘方碑刻散落其中默默敘述著歷代變遷……也許你去過南海神廟很多次但你是否知道它背後的故事?而據《南海志》記載,元代到廣州貿易的國家有147個之多,扶胥鎮一年稅收達4467貫。至此,歷代帝王重視南海神廟的謎底揭曉,以扶胥為始發港的海上商路方興未艾,自扶胥港的外貿收入,成為充實國庫的重要財源。
  • 明清時期蒙古文碑刻述略
    有鑑於此,本文在充分參考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擬對明清時期保存資料完備和歷史地位突出的蒙古文碑刻加以整理,同時考慮篇幅的限制,對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近發現的蒙古文碑刻文獻作概要介紹。為了敘述之方便,本文以朝代為序,以蒙古文碑刻的出土和發現地點為基本線索。阿勒坦汗碑銘 (altan qaGan -u cilaGun bicig)。蒙古文碑銘。
  • 1906年潮州韓文公祠老照片,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或稱東山,因形似古代的筆架遂稱筆架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築堤防,興學校,祭鱷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圖為韓山。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
  • 馮桂芬與《重建垂虹亭記》
    修復垂虹橋之後,沈錫華又捐養廉銀重建橋上的垂虹亭,並請馮桂芬為此撰記。這篇《重建垂虹亭記》不只是簡單的應酬記序文字,而是一份重要的水利文獻,充分展示了馮桂芬的實務才能。垂虹橋垂虹長橋宋元之際為吳凇江源頭,太湖重要洩水口。吳淞江是江浙滬地區的重要水道,以水利灌溉造福四方。
  • 韓愈的想法太驚人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 《喜雨亭記》蘇軾
    【賞析】蘇軾於嘉祐六年(1061)任鳳翔府籤書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於是命名為「喜雨亭」。文章從該亭命名的緣由寫起,記述建亭經過,表達人們久旱逢雨時的喜悅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農、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靈活,筆調活潑,在風趣的對話中輕鬆含蓄地發表見解,給人以舉重若輕的感覺。
  • 王陽明《君子亭記》,君子如竹子,有四種品格,你記住了嗎?
    並寫下了《何陋軒記》。沒多久,又在何陋軒附件建了一間軒房,起名為君子亭。為何取這個名字了,因為亭子四周種滿了竹子,陽明先生說,竹子有君子的四種品格:德行、節操、明達、姿容。因此,給新的軒房取名君子亭,並他寫下了這篇《君子亭記》。
  • 「研讀經典」韓愈《原道》之解讀(一)
    儒家也講天道、人道,老莊講「虛無」之道,佛家講「心悟」之道。韓愈反對佛學「清靜寂滅」之道,他認為道乃「相生養之道」,具有倫理關係的內容。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對「道」的理解,著重闡明「道統」學說。【第一段】 原文: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