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語|第423天:有道之士(道德經第十四章解析、長篇大論)

2020-12-23 每日讀本書

有人説之【道德經】(注釋)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盈:充滿、滿足。蔽:疑為「敝」,舊的,和「新」相對,喻過時的、錯誤的思想觀念。 持有這一功夫的人,不會自我滿足。正因為不自我滿足,才能不斷地消除錯誤觀念取得新的成就。

本章通過對「善為道者」的形象描述,體現了有道者的偉大人格形象。說明道德功的本質和巨大功用。

[原文]

—————————原文版—————————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注音版—————————

古(gǔ)之(zhī)善(shàn)為(wéi)士(shì)者(zhě),

微(wēi)妙(miào)玄(xuán)通(tōng),深(shēn)不(bù)可(kě)識(shí).

夫(fū)惟(wéi)不(bù)可(kě)識(shí),

故(gù)強(qiáng)為(wéi)之(zhī)容(róng).

豫(yù)兮(xī)若(ruò)冬(dōng)涉(shè)川(chuān),

猶(yóu)兮(xī)若(ruò)畏(wèi)四(sì)鄰(lín),

儼(yǎn)兮(xī)其(qí)若(ruò)客(kè),

渙(huàn)兮(xī)若(ruò)冰(bīng)之(zhī)將(jiàng)釋(shì),

孰(shú)兮(xī)其(qí)若(ruò)樸(piáo),

曠(kuàng)兮(xī)其(qí)若(ruò)谷(gǔ),

渾(hún)兮(xī)其(qí)若(ruò)濁(zhuó).

孰(shú)能(néng)濁(zhuó)以(yǐ)澄(chéng)靜(jìng)之(zhī)徐(xú)清(qīng)?

孰(shú)能(néng)安(ān)以(yǐ)久(jiǔ)動(dòng)之(zhī)徐(xú)生(shēng)?

保(bǎo)此(cǐ)道(dào)者(zhě)不(bù)欲(yù)盈(yíng),

夫(fū)惟(wéi)不(bù)盈(yíng),

故(gù)能(néng)敝(bì)不(bù)新(xīn)成(chéng).

[譯文]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代得到的人,幽微、精妙、玄奧、通達,他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

因為難以了解,所以只能勉強的把它描述一下,他立身行事,猶豫小心,就如同冬天河一樣,不敢貿然下水似的,他謹戒懼,就好象怕四鄰窺伺一般;他為人處事莊重恭敬、彬彬有禮;他修道進德、除情去欲,如同春雪溶化一樣;他的本質敦厚樸實,就像沒有雕琢的素材;他的胸懷寬廣、態度謙下,就像淵深的山谷;他的表現渾噩愚昧、不露鋒芒,就像混濁的大水一樣。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誰能在渾濁動蕩的局面安定下來,澄清自己拿?誰又能在安靜中求變,慢慢的發展自己哪?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會自滿的,就是因為他不能自滿所以能去舊的換新的,心靈中永遠保持著清明活潑。

[長篇大論]

毛澤東的大智慧

本段老子用「靜之徐清」「動之徐生」闡述了一種 「和平演變」「推陳出新」的方法。完全按照事物規律和法則行事,「靜」可以使混濁澄清,「動」可以推動新事物的發展。

毛主席就是運用此道的大智慧者,自毛澤東領導工農紅軍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之後,黨和紅軍內部不少人仍然對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觀情緒。到了1929年年底,這種情緒依然在黨和軍隊內瀰漫。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林彪在一部分人當中散發了一份對紅軍前途究竟如何估計的徵求意見信。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寫信給予了答覆,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在信中,毛澤東指出:「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裡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

讓每個不識字的農民都成為軍事運用家。秋收起義,毛澤東率領一群農民上了井岡山,當時的中國農民連字都寫不了幾個,更不要說熟讀兵法了。要領導這樣一支手拿鐮刀、鋤頭的農民隊伍百戰百勝,沒有超凡的大智慧是斷然做不到的。電影「地道戰」中:「你們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年齡稍大一點的人恐怕都記憶猶新。這就是毛澤東的大智慧之所在。要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要把中華民族流傳給我們的四千多部軍事著作,用最言簡意賅的「順口溜」把它總結出來,於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遊擊戰16字方針應運而生了。這短短的16個字,指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完成了「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的一個個載入史冊、名垂青史的著名戰例。毛澤東是世界軍事史上,建立「全民皆兵以弱勝強軍事體系」的第一人。

他善於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來做大文章,從而掀起波瀾壯闊的大局面。戰爭年代掀起了學習劉胡蘭、董存瑞、歐陽海、丘少雲、黃繼光等英雄事跡的熱潮,從而帶動億萬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

說到雷鋒,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的精神整整感召了一代人,分析一下雷鋒所做的事:一顆螺絲釘、一分錢、幫助一個老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等等,沒有哪一件事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就難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事」,這就是毛澤東對雷鋒的評價;鐵人王進喜,咱們的好縣長焦裕祿,掏糞模範石傳祥等等,簡直不勝枚舉。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

毛主席是把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塑造成英雄事跡,從而帶動全社會轟轟烈烈、幹勁沖天大局面的第一人。

前 言

老子的《道德經》一書,僅五千餘言,但她文約義豐,博大精深,涵蓋天地,歷來被人們稱為「哲理詩」。她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人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道德經》一書越來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自韓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就不下千種。但到今天為止,可以說哪一個注本都沒能真正地說明老子究竟說了些什麼。世界各國的注本也很多,發行量都很大,但是,中國人的經典,中國人不能悟透,何況外國人。

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至今還普遍存在著老子思想是反對仁義智慧,反對革命,主張消極被動、無所作為、甘守懦弱、逆來順受、保守倒退的觀點。這些觀點也是歷代哲學家比較普遍的觀點。歷史教材是這麼說的,哲學教材也是這麼說的,老師講授的時候也就講:「有為不如無為,有用不如無用,活著不如死了。」因此,在強調「有為」的社會裡,很少有人去讀《道德經》,我亦是。這些年,氣功能夠強身健體的觀念深入人心。體弱多病的我自然找一些氣功方面的書來讀,這便使我零星地接觸到老子的學說。待到系統地閱讀了《道德經》以後,真是感慨萬千,哪裡是老子消極、反動?分明是人們誤解了老子!於是,我便產生了重解《道德經》,還老子本來面目的衝動,因此也就有了眼前的完全否定了前人歪曲老子哲學思想的《道德論》。

拙作決非人云亦云,實為有感而發。多年的默修實踐經驗告訴我,老子的《道德經》是真理。但是,沒有高深的道的境界和豐富的哲理思維,要想真正理解《道德經》這一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著作,實在是太難太難。所以,我決不敢說我理解了老子,但是,我堅信,我理解老子的思路是對的,對老子哲學思想的充分肯定也是正確的,並深切體會到整個人類價值體系的轉變必將從人們真正理解老子的《道德經》開始。當然,是對是錯,只要面向了讀者,自有道德大師們來斧正,這也是我衷心希望的。我知道,我現在對《道德經》所作的解釋還是十分淺陋的,其中的許多章節連我自己都不滿意,原因就是我的學識實在是太有限,境界也太淺太淺。倘若再過十年、二十年,那時,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道德論》決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可以說,無論是字面功夫還是哲理的體悟水平都會有所提高,可我不願這樣做。學問要靠大家做,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只要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老子的道德思想早日遍布人間,我的心願也就實現了。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學習水的4種美德,也可以悟透何為道,然後努力做個有道之人,做人至柔、至剛,無往而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七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德經解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七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道德經》全文(1-20章)
    《道德經》全文(1-20)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原文、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道德經》第64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第64章【譯文】當局面安定時容易把持,當事情還未露先兆時容易謀劃。因此有道的人無所作為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著也不會遭受損失。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遭受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別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財貨,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經常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按其自身規律自然發展而不會妄加幹預。
  •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原文、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德經解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道德經》第19章解析,「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道德經【原文】絕聖棄智①,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②。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解析】在本章中,老子對前一章提到的社會弊病又作了進一步闡述,並針對社會病態,提出具體的治理方案。在前一章老子《道德經》第18章原文解析及譯文中,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因此他在本章的開篇就點明「絕聖棄智」,這使人不免產生疑惑:「聰明睿智和巧言善辯乃人心所向,為何要杜絕和拋棄呢?」智慧是好東西,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但好的東西不一定有好的用途。
  •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德經解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白話老子》連載第15期:【古之善為士者】章
    什麼叫做士?《說文解字》說的很清楚:「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這個士啊,就是會做事情的人。《說文解字注》:「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那麼這個士,就是能夠通達很複雜的事情的根本要妙的人,這叫做「古之善為士者」。 《白虎通·爵》:「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
  •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德經解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 知子先生釋義:《道德經》第一、二、三章
    被禁發的《馭奴之道》使我強烈的感受到《文化之本》的重要性,驕傲於《龍的傳人》,自豪於我們民族的《大道之學》。堅定地推理認定《中華文明何止五千年》。在《人類文明的「進化史」》裡 簡述了中華民族尊貴偉岸之源以及中華文明傳承不息之火不乏《老子其人其道》之功,立志探究《老子之道到底為何物》,直至今日開始《道德經》第一章正本清源的解析之旅,感概萬千,不禁繁叨之前我所作的文章!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知子先生之意會:此句關鍵在於對「營魄」和「一」的理解。營:此處應為人身的營衛之氣、或元氣,中醫名詞,《黃帝內經-素問-保命全形論》:「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第二十二章,《益謙》。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 每日一語|第401天(道德經解析):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有人説之【道德經】(注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靜坐之時,要掃除大腦中的一切私心雜念,達到身如槁木,心似死灰,若有絲毫分心,就不會進入道境。「滌除」是「玄覽」的前提,「玄覽」,即「覽玄」,於道境之中直觀道體,體悟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 《道德經》第57章:以正治國
    道德經第57章【原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所以有道的人說:「我若『無為』,百姓就會自我化育;我好靜,百姓自然就會走上正道;我若無事,百姓自然富足;我無欲望,百姓自然就變得淳樸。』【解析】
  •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
    道德經第十六章:(1)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2)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