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四合院中的影壁,影壁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舊時有些人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如果是自己祖先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進宅子,就要給自己帶來災禍。如果有影壁的話,鬼看到自己的影子,會被嚇走。這都是一些老人們流傳下來的說法,更為影壁添加了神秘的色彩。那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影壁在古建中實際的作用。
一 影壁的介紹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屏風的作用與影壁相似,琉球語裡直接把影壁稱為屏風(屏風、ヒンプン)。
影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前者稱為內影壁,後者稱為外影壁。形狀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牆身的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中國和越南的影壁的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影壁可能沒有什麼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影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的磚雕。影壁牆上的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的中央和四角,在與屋頂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梟和連珠。中心方磚上面一邊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牆的中央還鑲嵌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一味的 磚雕。有些較為簡單的影壁未必有齊三部分,有些沒有基座,也有無頂的,最簡單的只有牆身,有些牆身也沒有外緣和壁心的分界,例如琉球建築有些影壁則只是簡單的石砌牆。
著名的影壁有故宮的九龍壁、中南海新華門內的為人民服務影壁等。
二 影壁的功能
舊時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 不斷有鬼來訪。 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 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進宅子, 就要給自己帶來災禍。 如果有影壁的話, 鬼看到自己的影子, 會被嚇走。 這當然有迷信的一面, 但是卻道出了老百姓心中的企盼, 一種對家宅平安的渴望。堪輿家盛行之後, 影壁又與風水有了聯繫, 稱作隱壁, 樹在門內者為隱, 遮擋隱蔽院內, 門外人難知虛實, 樹在門外者稱避, 可以抵擋惡風, 減緩風勢, 在減少了氣的衝煞的同時, 還起到了避邪的作用。
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 那就是遮擋住外人的視線, 即使大門敞開, 外人也看不到宅內。 這樣可以保護主人一家隱私不被外人窺視、不受視線幹擾, 還可以使路人能夠避免與在院落中的人四目相對的尷尬場面。 影壁還可以烘託氣氛, 增加住宅氣。 影壁本身具有詩中「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的效果。 本來是可以直接入內的大門多了一層波折, 而且有的有內外兩重,達到了豐富庭院空間, 增加期待值與好奇感的移位, 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裡喜用移步換景, 避免一覽無餘的設計方針。影壁還有很強的裝飾性。 從選材、造型到裝飾手法, 對於一位拜訪者來說, 影壁無疑是主人一家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人文思想、審美觀點等第一印象的展示者。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地民居的影壁中, 祥雲、瑞禽瑞獸, 都佔重要地位, 而且構圖越來越講究,藝術造詣也越來越高, 成為有研究價值的民間雕刻藝術。
三 影壁的分類
1 大門兩側的撇山一封書影壁
該影壁用於「 九五之尊」 皇帝的宮苑, 是全國最高等級形制的。 為大調脊廡殿頂琉璃影壁, 前者為黃色頂, 須彌座下身, 後者為黃琉璃綠剪邊頂, 下身為平砌下鹼, 兩者下身高均佔上身的二分之一, 兩側均無撞頭牆, 以琉璃柱及馬蹄磉作為邊緣的結束, 琉璃頂用「 黃色」 , 標明「 至尊無上」 的宮門。
2 大門兩側的撇山影壁
該影壁的做法是布筒瓦硬山頂, 素影壁心。 其影壁形制僅低於上述類, 倒也見莊重素雅。 主要用於官宦之門山牆兩側的前端, 直接與大門方向斜向約 45°伸出 3 m 左右, 也顯示出該門前的空間為此處宅施「 禮」 所用, 其主人的政治、經濟地位也是非同一般的尊貴。 若沒有這處撇山影壁,「 禮」 的施置色彩則差矣。
3 大門外對面的八字影壁
此類影壁其後為主人的馬號, 是放置轎子、轎車、大車、儀仗執事以及貯藏一般雜物的地方, 也可供馭手、轎夫等幹勤雜活的下人居住。 至此, 通過影壁可看出, 它確實有遮隱後部馬號不整房屋的作用, 體現出廣亮大門外莊重嚴整的氣氛。 馬路兩側均為一家使用的空間起其強調的作用, 這在清代官宦人家較為常見。
4 大門外對面的一字影壁
大門外的一字影壁(獨立影壁)與門內的一字影壁構造、外觀相同, 只是其長度為大門寬(系墀頭外皮之間的尺度)的 2 倍 ~ 3倍, 高度與院內影壁近似但也較高, 這樣顯得氣派。官宦人家大門外的對面影壁, 不得使用琉璃, 雖素色素磚, 但也有形制等級之分, 如使用懸山頂者很少, 大部分是硬山頂;八字影壁者少, 一般是一字、獨立影壁。進入大門, 走過門道, 下一步臺階, 迎面便是獨立牆體, 即是內影壁, 其與左右對峙的屏門、大門道內下置的坐凳欄杆組成第二道外部空間, 也是尊崇「 禮」 制而設置的———「內外有別」 的空間。影壁按照類型, 有獨立式影壁和跨山影壁兩種 。
(1) 獨立式影壁
其高度大約與大門高度相等。 大門高度由後簷檁下皮至臺明上皮的垂直高度而定;影壁寬度為大門臺明左右寬再加上 900 mm 左右。 這樣, 影壁兩側對峙屏門的卡子牆才可延伸至大門兩側墀頭「白平」 的外側, 與大門兩側倒座的墀頭相接, 其宗旨是保障大門後簷墀頭的完整美觀。 影壁從上至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a.屋面及簷部;b .影壁上身;c.影壁下身或做成須彌座狀;d.青白石土相襯。
(2) 跨山影壁
也稱座山影壁, 如想做獨立影壁, 因其前面淨空間不足順轎杆的尺寸, 故將影壁貼在東廂房的南山牆上或者東廂房南耳房的南山牆上。 上身出山牆 200 mm 左右 。一般此種類型的影壁對應的大門都位於院落的東南角上 。在等級上, 不如獨立式影壁高。
四 雲南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說到照壁, 雲南大理白族的「 三坊一照壁」不得不提。所謂三坊一照壁是一種院落方式。 院落的三面都用房屋加以圍合, 稱為坊。 坊是三開間兩層的房屋, 底層兩明一暗, 明間為堂屋, 次間為臥室。「 三坊」 即西部的主房一坊, 左右廂房二坊院落的東部, 與北京四合院不同。 主房對面是一道屏風般的裝飾牆, 俗稱「 照壁」 。 三坊一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 與北京的四合院不同, 它缺了一「 合」 , 並且沒有倒座, 是一道牆面, 在牆面的外側則是照壁。照壁在此的實際意義與精神需要同樣重要, 照壁具有反射光線的實用功能。 當地天氣炎熱, 院落中的正房開向東方可以避免正午時分強烈的日照;按當地白族人的說法, 照壁還能阻擋風水外露, 保證家中的好風水密不外洩。不僅如此, 智慧的白族人更把照壁作為藝術創作的天地、精神人格的載體, 盡情揮灑著他們的志趣和才情。 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另外一種院落形式, 用第四道坊取代了照壁, 形成了真正的合院。
五 結語
傳統四合院建築凝聚著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其功能不單單只用於居住建築。 從中國北方民居的出現開始, 影壁就存在其中, 絕不能視為僅是四合院中一小品設計。 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綱常, 傳統道德觀念, 經濟的繁榮狀況以及「 建築與環境」的先進科學與技術水平, 是居住者各方面素質的第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