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建築白家大院——北方民居四合院

2021-01-13 古建家園

神木市,為陝西省榆林市縣級市,位於陝西北部、秦晉蒙三省(區)接壤地帶。神木歷史悠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石峁遺址是現存史前最大城址,為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心。神木歷史上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衝」的塞上重地。

神木是一座有歷史文化的古城,明中期四合院的修造如雨後春筍。先後相繼出現過王家大院、郝家大院、單家大院等多處四合院。只惜同治七年(1868)回民軍破城,民宅大院大多焚燼。直至光緒年間,縣城才又恢復原氣,四合院在神木再度出現修造高潮。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白家大院。

白家大院位於陝西省神木縣西大街,始建於清末民國初,屬二進門中型四合院,整體呈灰藍色,灰牆灰瓦,青磚鋪地。庭院寬大,由大門、影壁、二門、庭院、正房、副房、東西廂房、耳房、儲藏室和廁所組成。大門和二門設在東北角,四合院的大門拔地高,而且有高高的門檻,在門第觀念中顯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寓意高門大戶。

進入白家大院,只見一個四合院傳統的「影壁」。牆壁上有飛簷遮雨、裹脊獸飾、鬥拱平欄等古建裝飾,四周又有萬字、花卉、雲紋等磚雕鑲邊,正中則是主雕,《三星高照》、《天官賜福》、《周子愛蓮》、《八仙慶壽》、《二龍戲珠》等圖飾被雕刻的活靈活現。這種磚雕屬於精的一類;還有一類則是在飛簷鬥拱的下邊攤一個正方的凹面,凹面上雕一遒勁飽滿的「福」字,這種磚雕則屬於較粗的一類。這些精美的裝飾凝結了神木人的智慧和審美情趣,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繞過影壁,走過遊廊,便進入了白家大院的二門。門內一色青磚墁地,院子是呈方正對稱,院落高出巷道數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許,這樣不僅能達到很好的採光,還能保證排水的通暢。進了正房,迎面是用木雕彩繪而成的豎櫃、頂廂。屋內還有兩個椿凳,一切都那麼傳統。正堂西邊沿扇罩放神主桌(供祖先),沿扇罩陽面有兩米多的火炕,這在寒冷的北方是非常適用的,這種結構使空間的利用非常合理充分。

在東廂房格子門上有「忠孝傳家」的小匾,格子門和扇罩上有精緻的六幅畫,刻繪於木板上。頂廂上的「八仙過海」也是畫在木板上的,東格子門上有「喜鵲鬧梅」木雕,西格子門上有「蛤狸鬧葡萄」木雕。佛龕鎦金彩畫中間是釋迦像,佛龕前有八仙桌和太師椅。

白家大院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特點與優點,又結合了神木的環境、氣候和神木人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雖說沒有皇城四合院的堂皇和氣派,但亦氣勢非凡。據了解,白家大院的主人叫白蘭瑞,13歲時就成了孤兒,回民反亂,父母都被亂軍殺害,姐姐被搶走,被長矛大刀刺過的他藏在死人堆裡才活了下來。成年後就做小生意,從給別人打工到販賣羊毛,後來發家之後修建起的白家大院,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

白家大院院落總面積約500平方米,是明清北方居民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來,西大街北十字巷白氏大院、扒貢巷李氏大院先後被神木縣人民政府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白氏大院更是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肩負起了當代人保護文化遺存的歷史使命。

隨著歲月的變遷,這些四合院都經過一些簡單的修葺裝飾,在時間的雕琢下越發具有魅力,院裡住著神木當地人,生活閒適自在。如今經濟的發展,神木縣城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閒暇時間不妨去這尋常巷陌裡看看這古樸與雅致的特色民居建築。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簷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王家大院景點級別:AAAA級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
  • 震驚世界的中國七大民居建築,外國人都羨慕死了
    中國華夏歷史五千年,有著數不盡的瑰寶和奇人,古人在建築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就在前幾日,我國受到了洪水災害的侵襲,但是有一古建築名為觀音閣卻是在洪水中屹立不倒!這不禁讓人再次感嘆古代建築的質量!今天唐樂帶你看看古色古香的中國民居建築,個個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 山西要打造古建築強省!古建之美,驚豔世界!
    近日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 在原山西省古建所掛牌成立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重組改革,是省文物局直屬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內容
  • 這些特色民居或許會成為旅遊業民宿的一大亮點
    民宿作為農家樂、家庭旅館的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旅遊民宿不僅能夠保存當地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而且可以作為一種扶貧旅遊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由於我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為民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北方的四合院、窯洞和古城等,南方的土樓、吊腳樓和堂屋等,這些民居在未來將成為旅遊業民宿的一大亮點。
  • 四合院:「中國的盒子」,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藝術
    導讀:四合院(或稱四合房),中國傳統的建築類型,北京的標誌性民居。北京故宮 前面,我們曾經提過中國古建築的風格與類型,今天,我們具體來聊聊北京四合院這個充滿時代民族記憶的民居建築類型。
  • 從四合院看古人的家居風水布局!
    而風水的藏風聚氣的表現形式體現了三個字 曲則成 這意味著陽宅的建築結構需要有迴旋之氣 不能直進直出 在表現形式方面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合圍式民居
  • 湖北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誕生 展出明清古建築
    如詩如畫的古建築博物館。記者蔣太旭 攝     長江日報消息(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董靜)佔地3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20餘棟明清古建築、上千件古玩文物。經過數年籌建,湖北省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武漢李莊古建築博物館日前經省文物部門批准註冊。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局獲悉:這是今年來武漢市繼青菱文農藝術博物館後第二家獲批的私人博物館。至此,武漢市登記註冊的私人博物館數量已達8家,約佔全市博物館總數的15%以上。     穿過明代石柱牌坊和一棟清代門樓,一處小橋流水的古宅群落躍入眼帘,仿如世外桃源。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與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閉式院落,宅院大多依地而建,分三合院、四合院,合院又有二進、三進之分。徽州民居屋頂的處理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特點。
  • 民居和氣候的關係,我國七大傳統民居,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中國傳統民居?
    江南民居:江南因為特定的地理原因,水資源豐富,所以大部分的村鎮、城市的建築基本上立於河岸兩岸,兩岸的建築將河流圍成一條水街。周莊古鎮就是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這裡建築多臨河而建,為了防水防潮,牆壁下部分一般使用大塊石或用石料貼面。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與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閉式院落,但相對緊湊一些。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沁水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美名揚
    公共建築柳氏民居全景記者來探訪的時候,這個建於明代的古村落經過多年的旅遊開發後,不但遊人如織,還興建了停車場等附屬設施。進村之後,可以看到古建築全部被修繕一新。與我省的不少古村落不同,西文興村佔地面積並不大,但這個佔地面積只有30餘畝的古村落,卻先後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成為「雙料國村」,村內的古建築還以「柳氏民居」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雙料國村」在我省並不罕見,但村內所有的建築還同時被列為「國保」,這樣的村落數量並不多,足見西文興村古建築的價值。
  • 《時間告訴我》揭秘古建築專家堅守之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建築開始呈現「千篇一律」的態勢,而中國傳統的古建築也面臨尷尬的境地:到底是應該保持原本的建築風貌,還是應該不斷適應城市化的「審美」而進行革新?尋胡同、訪古村,馬炳堅感嘆現代建築「千篇一律」馬炳堅與張曉龍來到古建築名村諸葛村進行實地考察,慶幸的是他們發現諸葛村依舊保持著中國傳統古建築的特點,當地民俗和建築風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留存:「肥梁胖柱」的建築風格、「不生根」的木結構設計以及榫卯等獨屬於中國的建築營造工藝都體現了古人的建築智慧。
  • 老北京四合院與堪輿的關係
    老北京的四合院可以說是北方民居的一種典型代表。四合院的結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遼代時已初具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
  • 《時間告訴我·東方符號》馬炳堅追憶兒時往事,探尋古建築的奧秘
    馬炳堅與張曉龍來到古建築名村諸葛村進行考察。在探尋過程中他們一同感慨中國建築的先進理念。通過節目了解,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方式有效的節省了時間。馬炳堅回想起明代建北京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西方卻要花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所以現在世界建築看中國叫做「中國速度」!
  • 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划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 天水胡氏民居——明代富貴人家的深宅大院,是什麼樣的建築風格
    甘肅天水市中心,民主西路的南北兩側,分別坐落著明代民居古建築群南宅子和北宅子,這兩處宅子就是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天水胡氏民居。南宅子整體形制與建築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組合,主要由天井、西院(主院)、東院(僕院和雜院)、書房院、後花園等組成。大門位於坐南朝北院落組群的東北角,從大門進入,首先是一個小天井,正對著大門的是一面照壁,照壁後面是書院和棋院,天井東西兩側各設一垂花門可通往東西兩院。
  • 花156萬元買房子,光3次修繕就花了300萬元 百年四合院「重生」記
    所幸,之後它迎來了一位愛惜古建築的新主人王偉,在前後耗資300萬元、經過3次大規模修繕後,8月8日,公立街13號歷史建築慶典儀式舉行,正式宣告這座百年四合院煥發「新生」。這一場「拯救四合院」的行動,也給其他老建築修繕提供了新的借鑑思路。
  • 山西這處古村,是古猿人曾生活的地方,30多座明清四合院全國少有
    要說山西的民居,那可真是不少,比如典型性代表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還有皇城相府等等。每一處都非常的富有特色,無不讓人感嘆山西的建築民居特色風範,而小北所要說的,是山西非常靜謐的一處民居,也是古猿人發掘地之一的丁村。
  • 中國最美古村之一,保存了南方最好的古建築,被贊「民間故宮」
    而中華文明最遙遠綿長的根就在我國古民居中,像北京四合院、西北窯洞、安徽古民居等都極具特點。 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之一,有著濃鬱的客家人文氣息,人們稱其為「中國南方莊園」它就是培田古民居。
  • 北京周邊最火的景區,號稱「北方烏鎮」,一到節假日就被擠爆
    高北秀珍是北京最深的旅遊景點,距離較遠,位於北京密雲最北面的長城腳下,距北京140公裡的街道上有高速公路,開車也需要1個半小時,歷史悠久,北水鎮淡樸,風景如畫,林立的房子,有青石板的古街,悠長的胡同等北方民國時代的古鎮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