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哲學:伯克萊的唯心主義是無稽之談麼?

2021-02-14 播古聽今

哲學公開課這一期講George Berkeley和John Locke。

Berkeley的唯心主義現在聽來似乎很難令人信服,他否認物質對象的存在,認為庭院裡的一棵樹如果無人觀察,它就不存在。這與我們平日的經驗和通常的認知是截然不同的,這難道是Berkeley由於我執過盛引發的信口雌黃麼?

薛丁格曾設想了一個「量子貓」的思維實驗,一隻貓蜷伏在箱子裡,箱子裡有一個致命氰化物的玻璃瓶和某种放射性物質。放射性衰變是一種量子過程,它的發生只能在機率的意義上加以預測。通過一種設計巧妙的連鎖裝置,當放射性樣品中某個原子發生衰變時,它觸發的信號使預定位置的榔頭落下,打破小瓶使毒氣溢出,殺死貓兒。


按照常識,貓要麼死要麼活,但根據量子力學原則,這個箱子內部的系統,由一個波函數描述,假如薛丁格教授不打開箱蓋,他的方程就告訴他,這貓在同一時刻既死又活。

這個思維實驗巧妙地把放射性衰變的微觀尺度,轉移到了貓的宏觀尺度。但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個佯謬不值一提,解決這個問題該是哲學家的事。愛因斯坦就說:「我不可能想像,只是由於看了它一下,一隻老鼠就會使宇宙發生劇烈的改變。」

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真地看待這個問題,比如紐曼和魏格納,他們認為需要具有意識的觀測者去「看」,才會影響波函數的坍縮。魏格納假定有一個朋友戴著防毒面具和貓一起關在箱子裡,按說,在薛丁格沒有打開箱蓋之前,這個朋友沒有影響箱子系統,但當他睜眼一看,貓的波函數就坍縮了,貓的生死就被決定了。

這不僅僅是個瘋狂的科學實驗,它可能使我們回到一個極其主觀的世界觀,即Berkeley所宣揚的唯心主義。正像Alastair Rae在《量子物理學:幻覺還是現實?》書中所寫的:

自從現代科學四五百年前開創以來,科學思想似乎已經把人類和意識從世界中心遠遠移開了。宇宙中越來越多的事物,變得可以用力學和客觀的術語來解釋…… 而現在我們卻發現,物理學——以前被認為是所有科學中最客觀的科學,正在重新需要人的靈魂,並把它放置在我們對於宇宙理解的中心!

愛因斯坦後期極力反對量子力學,因為他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光速不可超越,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違背了因果律。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種說法把人又推回到500年前宇宙中心的地位,而哥白尼當時就是把人從這個地位拉了下來。


不幸的是,後來的一系列實驗,似乎預示著愛因斯坦錯了。

1982年,Alain Aspect證實,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繫存在於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在宇宙中遠遠分離的粒子,可以用某種方式組成一個單一的物理整體。這聽起來像是一位巫師用針刺小人,從而傷害千裡之外的真人一樣。


這說明了,量子不確定性所暗示的那種瘋癲的宇宙確實存在,上帝的確把宇宙當骰子玩兒。愛因斯坦所想像的、完全用科學描述的宇宙,只是一個幻想,雖然它符合我們對世界「常識」的看法。


198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的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做了個實驗,研究人員對放置在磁場中的5000個荷電鈹原子進行觀測,正常情況下,在0.256秒內,在電磁場照射下的原子都會被「煮開」——激發到高能級,但隨著探測次數的增加,能達到高能級的原子數目在減少,當千分之四秒進行一次探測時,沒有原子被激發。這是否說明了「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有相當的科學依據?

如果我們把貓佯謬中的箱子換成個透明箱子,在持續觀測下,貓兒也許永遠也不會被毒氣害死——當然,它總會被時間之箭殺死。


科學與哲學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不斷演進的,1906年J.J.湯姆遜因證明電子是粒子獲得諾貝爾獎,31年後,他的兒子喬治· 湯姆遜因證明電子是波再獲諾貝爾獎。


數百年來,無數的科學家前僕後繼,力求證明宇宙是客觀的,宇宙的運轉和生命的演化都不需要上帝的關照,而人類,只是偶然得以居住在地球這顆小小的藍色行星上的一種普通的智慧生物。但量子力學揭示的一些現象,又使得人認識宇宙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本文無意討論量子力學是否科學的真理,只是想闡明,如果我們偏執於一種認識,則可能與真理失之交臂。


Berkeley的唯心主義是無稽之談麼?也許是,也許不是。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遠遠沒有達到終點,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一樣。

佛陀說,不證而信是為迷信。願我們能棄迷信,得正念。

即使,那很難。

點下面 閱讀原文 在喜馬拉雅上聽

相關焦點

  • 2014考研政治:哲學唯心主義模擬題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試題>模擬題>政治>正文2014考研政治:哲學唯心主義模擬題 2013-04-26 09:18 來源:網際網路
  • 唯心主義真的就一點都不科學嗎?
    哲學上有兩大概念,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孰對孰錯,爭論不休,然而無論哪一方獨大,對於個體來說都不是好事,哲學也需要一種動態的平衡,哪一方獨大,都是一種悲哀。001一個個體過多地被灌輸唯物主義思想,缺乏唯心主義教育,也未必就是科學。
  • 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哲學界一直以來,就有爭論老子的道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即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其實,老子的道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是什麼呢?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即宇宙的生生之元。老子的哲學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是什麼呢?是『唯道是從』的唯道論。
  • 唯心主義(1)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 唯心主義哲學大師柏拉圖,《理想國》中烏託邦概念對現實的作用
    哲學的兩大體系分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唯心主義哲學鼻祖柏拉圖曾提出過關於「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觀念。我們後來經過了成百上千你按的研究基本知曉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這兩大概念。
  • 康德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嗎?
    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 物理學的唯心主義有什麼觀點?
    人類之於世界的兩個特性一些物理學家以作為非古典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導出的結論提出來的哲學觀點。它不是一貫的哲學學說,而是部分科學家對異乎尋常的科學發現自發性地作出哲學解釋。物理學的唯心主義把哲學唯物主義等同於古典物理學,在20世紀初物理學最新革命時期就得出結論:整個唯物主義都是沒有根據的,同現代科學不相容。物理學的唯心主義唯心地解釋相對論、量子理論、現代宇宙學的成果和方法。如「人擇理論」、「非決定論原則」、「觀察者」概念、可觀察性原則都是其理論。物理學的唯心主義者有人不僅斷言「物質消失」、「沒有主體便沒有客體」,而且認為「整個世界以及我們同世界一起不過是上帝的夢」。
  • 佛教中的唯識宗與哲學中的唯心主義是一回事嗎?
    01、前提假設不同唯識宗和唯心主義作為完備的思想體系,是由一些基本的「假設」所構建起來的。而每一種思想系統都是根植於它的目的性而提出其基本假設,祖師們開設唯識的目的性其實很明確——斷惑證真,唯心主義作為一類哲學類別,目的則在於獲得精神的自由。
  • 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主義而是辯證唯物主義
    但後人解說,只講心而落入唯心主義。王陽明看到了現實的矛盾以及宋朝理學理論崇拜的後果,因此而產生的心學,如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一樣,重要不是唯物的部分,而人的主動性,在於人的意識的關係,辯證關係。心學並不是否定理學,而是否定錯誤的使用理論的人。理論崇拜產生就在於沒有深入到理論與人的關係,由此產生的不同的觀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科學從具體領域著手研究世界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問題,具有特殊性。2.2、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指導和基礎的對立統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精神)和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前言: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馬克思」的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其中就結合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但是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部分,而結合了唯物主義,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面目滲透在了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之中。我們先看看風靡全國的教科書式的定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 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主義
    中學課本裡把陽明心學歸入了唯心主義哲學範疇,而我們的「顯學」是唯物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哲學,這就導致了很長時間陽明心學的不入流。回溯到陽明心學誕生的年代,當時的「顯學」是朱熹主導的封建儒學,陽明心學同樣處在不入流的社會地位。今天,要把陽明心學和唯心主義之間的等號拿掉,按照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發展觀來提升對陽明心學的認識。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這裡就有牽涉到一個名詞,本體論,然而本體論也是翻譯過來的,那我們也就很難從字面去理解。
  •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試題例析1. (1998,理,單選)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從根本上說在於它A. 以世界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       B. 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C. 提供了普遍適用的客觀真理         D.
  • 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還是唯物和唯心主義嗎?
    X 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還是唯物和唯心主義嗎?
  • 阿多諾 | 胡塞爾與唯心主義問題
    存在不能實現的哲學任務這倒是可能的,儘管這個任務是在一個自洽的思維過程中被提出來的;它們因此導致僵局,這既不是哲學家的過錯,也不是一個應當由哲學史的偶然性來解釋的意外事件,而是源於問題自身的內在的二律背反。我將要討論的唯心主義問題就在此之列。人們可以把這裡的唯心主義理解為一種哲學,它試圖把實在或真理這樣的觀念置於意識分析基礎之上。
  • 為什麼王陽明是唯心主義哲學家?
    先簡單說一下哲學裡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分,按傳統區分基本是物質第一是唯物主義,而唯心主義則把精神放在第一位。從純粹哲學的角度來看,兩者不涉及對錯之分,而且均對人類精神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王陽明是中國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對於世界的認識,深深影響了後世中國的精神,他的哲學也是最頂尖的哲學行列。王陽明提倡的是「心學」,「知行合一」。雖然前人已經有提倡「心學」,但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將「心學」體系構建如此完整的第一人,他畢生也是將他的「心學」付諸於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兩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簡單地說,唯物主義的核心就是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物質決定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代表的是唯物主義論者。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正好相反,它認為是先有精神,後有物質,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精神決定物質。以西方柏拉圖為代表的是唯心主義論者。兩大派別多少年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歸根到底,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局限,限制了人類的認知。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現在所有能夠認知到的物質總量只佔到宇宙總質量的5%,還有25%的暗物質與70%的暗能量是人們還未曾謀面的。
  • 如何理解「唯心主義」及其存在的原因
    有不少哲學概念,讓人熟悉卻難真知。唯心主義,應該就是其中一個。唯心主義的英文單詞是idealism,又可以稱為「觀念論」。觀念論的叫法,或許可以先為它去除褒貶好壞之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分我們一般認為唯心主義是不好的。但是,真正研究哲學的人,一般很少關注唯心、唯物之分。
  • 他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
    從哲學思想的發展看,蘇格拉底提出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的區分,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他將早期希臘哲學家們格言式的倫理思想提到了哲學的高度;他以邏輯辯論的方式啟發思想、揭露矛盾,以辯證思維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這一切對哲學思維的發展都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