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維活動,不光是通過表象和想像來進行,很多時候還需要依靠概念。概念是我們人類形成的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它包括特徵的認識,也就是這個事物,它有什麼特點。它也包括區別性的認識,也就是這個事物跟其他的事物,有什麼樣的不同。
概念是互相聯繫的,概念是有層次的差別的,概念往往通過詞彙來表達,概念可以非常具體,也可以很抽象。
具體的概念,像風花雪月,這些都是具體的概念,但是概念也可以非常抽象。美麗、崇高、道德,很多就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來幫助我們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理解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解自己的心理活動。
概念形成的心理過程,有三個特點。第一,概念它往往是具有層次性,而且是互相聯繫的。著名的層次網絡模型,講的就是概念之間,它是節點而存在,每個節點又是互相聯絡,組成了一個語義網絡,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之中,觸動這個語義網絡的一個概念,其他相關聯的概念就會由此而產生。有些概念聯繫得比較緊密,有些概念聯繫的比較疏遠。
舉個例子,我請大家想一想中國的一個省份,但我不告訴你這個省份是什麼,我只說陽光,椰子,沙灘,你想到什麼省?我想大家很多會想到海南省,因為海南這個概念,和陽光,椰子樹,沙灘聯繫的比較緊密。陽光,椰子樹,沙灘,和我們的青海就離得比較遠。所以所有的概念,其實都存在於一個語義網絡聯繫系統之中,這個語義網絡聯繫系統,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你請律師去捐錢或者去捐時間,心理學家發現,他捐助的數量和質量就有很大的差別。某種意義上講,律師的時間就是金錢,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時間的價值,律師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賣時間來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讓他想時間,那麼他想得更多的是服務,聯繫。但是如果你讓他去想錢,那麼他想得更多的是利益,計較。所以在想錢的時候,他不願意去貢獻錢,但是在想時間的時候,他願意去貢獻時間,這就是語義網絡聯繫,對於我們心理的影響。這種影響的作用,在心理學上叫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就是通過啟動某一種概念,引發與之相關概念的活動。啟動效應是指通過啟動某一種概念,引發與之相關概念的活動。它是心理學用來研究人類的心理的影響,因果關係非常重要的研究範式。
第二,概念它往往由一些定義性的詞彙來確定。這種定義性包括本質性的定義,也包括差異性的定義,這種本質性和差異性的定義,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概念,區分不同的事物,著名哲學家康德,曾經提出來人類的兩種理性,一種是分析的理性,一種是綜合的理性。其實,這兩種理性,談的都是概念形成的特徵,綜合的理性強調概念之間的相互的關聯。分析的理性強調概念之間的共同的本質和特徵。
密西根大學著名心理學家Twila Tardif,她發現英文強調概念的本質性特徵,他就不斷的生成新的概念,而造成了語言上的現象,叫英文的名詞偏差。英文的單詞好多都是名詞,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習慣強調概念的本質,概念的特性,如果有新的事物產生,與以前的事物之間沒有本質上的相同,他就必須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出來,但是我們的中文,他的研究發現往往有很多的動詞偏差,因為動詞講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和關聯,我在踢球,就不光是一個簡單的踢,它也包括我和踢和球,所以中文相對而言,根據Tardif的研究,有比較明顯的動詞偏差,這就是概念形成的文化差異。
第三,原型理論。指的是人們根據原型對概念進行組織。所謂原型是指一個概念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特別是一些自然概念,描述我們自然世界的一些詞彙,它往往是有一些原型的,也就是代表這一概念最有特色的一些事物。
比如一把椅子,那麼它的原型是什麼?你不妨想一想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裡出現的這個椅子,他一定是有特色,而且有代表性的,通常是四個圓腿加一個面,這就是我們椅子的原型。生活中間可能有千奇百怪的椅子,但是談到椅子的時候,我們的原型一定是這個最有代表性的椅子。想一想我們的體育活動,什麼樣的體育活動最具有代表性呢?很可能就是田徑和球類,想一想水果的原型是什麼?很可能就是蘋果,想一想蔬菜的原型是什麼?很有可能是白菜。不管你的文化背景如何,不管你的年齡如何,不管你的生活條件如何,這個原型很可能都是一樣的。
但是,還有一些概念,他不是自然的概念,比如說一些社會的概念,那麼就很難有共同的原型。政治家,每個人想的原型可能都不一樣,企業家,我們心目中的企業家的原型也可能不一樣。美麗,我們心目中的美人也各有其面。這就是講自然概念的有很多的原型。通過研究人類的原型,我們可以了解概念的是如何形成,並如何影響到我們,那麼社會概念沒有原型,需要很多的跨文化比較,很多的長期的分析,判斷。概念有用,但是概念也有個體和文化的差異。
概念需要理解,心理學知識需要理解,知識點舉例說明,讓理解概念更簡單更輕鬆。走進心理學-問題解決,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