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會認為人際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和難以理解的問題。
有時你什麼也不做,但「災難來自天堂」。
有時你清楚地表達了這個意思,但其他人卻將其誤解為另一個意思。
有時候你顯然什麼都不想做,但是當你面對一些人時,你總是感覺不到,這最終會導致一段非常不舒服的關係。
有時你真的想和別人親近,但他們認為你是惡意接近的。
有時你想遠離別人,但你總是害怕在人群中離開。
關於各種各樣的關係,你的,別人的和你之間的,無數這樣的排列和組合會使人際關係不可預測。我不知道為什麼。
事實上,這些關係中的現象可以用一個心理學術語來概括和描述:投射同一性。
01
投射性認同是心理學精神分析領域的一個名詞,它是心理防禦機制的一個概念。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從意識層面消除一些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種操作,它是一個人內心在應對外界時產生的各種心理衝突時所採用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投射性認同,首先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主要是為了讓個體在遭遇外在環境時,不受到內在不舒服感受的影響。
這裡的保護機制只針對個體的內在感受而言的,所以在關係中,很多時候個體為了顧及自身的感受,可能就沒辦法再顧及到別人和環境,這樣可能才導致了在關係中的問題。
其實處在關係中的個體,是一個左右為難的處境。當個體感覺遭遇到對自身的一些威脅時,他會不自覺啟動這些應對策略。而當他這樣啟動之後,他沒辦法顧及別人,顧及關係,而導致關係受影響時,個體其實也會因此苦惱。
所以,投射性又是怎樣在關係裡運作的呢?
02
先把概念解釋一下。簡單來說,投射性認同是一個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作出反應行為模式。
可以拆解成以下三個方式:
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個人身上,以致於你對他或她產生巨大的曲解。
b.刺激他人使他產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如,苦難的戀愛夥伴)
c.刺激他人使他產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現得像那個曾經使你感覺如此糟糕的人一樣。
這三個方式初看比較難以理解,因為那是內在的運作模式,也是我們很難察覺的。
上面說到,防禦機制都是為了排除自身不愉快的感受的,所以投射性認同這個防禦機制是採用了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投射到別人身上,也就是說,本來是你內在感受到的情緒,但你認為是別人的。
03
比如,你可能是一個虛偽的人,你看到很多人,都覺得別人虛偽,那是因為你把內在這種虛偽但自己又不太願意承認和接受的部分,投射到別人那裡,好讓自己感覺自己很真誠,自我感覺良好。
現實中,有很多人看別人不順眼,看什麼都覺得有點問題,都能找出哪裡不好,哪裡有問題,那就是他內心的投射。他內心有著很多跟那些不舒服的感受相關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在他那裡是忍受不了的,所以他在面對現實,面對外界的時候,總會找到地方投射出去,這樣他內心就舒坦了。
這是一種「問題都是外界的,我什麼都很好」的幻想。
這就是情況a.投射了如此多的你自己在另一個人身上,以致於你對他或她產生巨大的曲解。這種曲解放在關係中,是很容易遭遇問題的。通常會在比較近一點的關係裡出現,因為互動比較多,比較容易發生投射,這種投射也容易在現實層面出現反應。
比如大學裡的寢室關係。
女生A,她很喜歡打扮,很喜歡買一些品牌的東西,護膚品或者衣服,而同在一個寢室的女生B,她可能家境沒那麼好,穿著很樸素,消費都是基本保障生活的。然後,這個B總是被A嘲笑很土,窮地方來的鄉下女孩。
這裡面有兩種可能。
A想體驗自己內在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把低人一等的貶低感給了B,而對A來說,她這麼做,很可能是來自於她內心的自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個已經站在優勢位置的人,是沒必要再對比她差的人進行貶低和攻擊的,她唯一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她要通過貶低別人的自尊來維護自己的自尊。
但是很多人都會不理解,她條件本身很好啊,她怎麼會自卑?其實自卑感是一種內在感受,有時候跟外在的條件沒有多大關係,不是嗎?考上985,211的高材生,自卑的比比皆是。並不會因為一種身份,就能讓他自信。而一個自信自足的人,是不需要靠外界的一些東西來標榜,襯託自己的。
一個人的行為,肯定跟她內在的動機有緊密關係,只是別人不容易察覺。
04
那麼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這樣。B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差,家庭環境不好,即使考上了好的學校,面對其他條件比自己好的人,就會很自卑,覺得別人都會瞧不起她。
這種自己不夠好的感覺,一直都在她內心,所以在寢室面對A同學跟她之間的巨大差距,她感覺更自卑了。這種自卑感是她一直不願意感受到的,所以她投射出去了,讓A接收到了,導致A討厭她,嫌棄她。
這種情況就是c.刺激他人使他產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表現得像那個曾經使你感覺如此糟糕的人一樣。
B的內心會有這種自卑感,被別人嫌棄的感覺,是她曾經遭遇過的,或者在她的內心幻想過的。所以她讓A再次重演了她內心曾經經歷的這個過程,完成了她的投射性認同。
這兩種情況的區分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如果A是一個遇到比她差的人,都會做出這樣的反應,那麼這種投射很可能是來自A。如果她只是對B有這種感覺,對其他條件差的人,不會這樣,那麼很可能是來自B,不是來自A.
反之亦然。如果B遇到比她條件好的,都會產生出這種關係反應,那麼這個源頭很可能就是來自於B的。如果B只是在遇到A的時候會有這種感覺,那麼這很可能是來自於A的。
05
但現實情況往往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來自A,還是來自B,因為你能被投射,也就是說,因為A可能在自卑感上也有缺陷,遇到了同樣有自卑感的B,兩人相互投射,完成了這樣一個投射性認同的關係模式,導致了她們關係的緊張和不和諧。
這種相互投射的模式,就是b.刺激他人使他產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
因為A可能也有自卑感,然後B的自卑感可能不斷地刺激她,讓她再次強烈感受到一種自卑感,導致她不得不把這種自卑感投射出去,而B對自卑感也是很容易接收到的,所以就完成了一次投射性認同。反之亦然。
所以,這種情況下,兩人都是誰都看誰不順眼,誰都難以接受誰。因為她們都難以接受各自內心的那種不愉快情緒。
這樣來看待關係,其實就好理解多了。投射性認同,是一個搞清楚,問題到底是來自誰的很有效的概念,至少它給出了一個解釋,和一個方向。知道怎樣去理解自己,理解身邊人的反應模式。
能夠察覺出問題在哪,即便問題不解決,內心清晰了,世界也就太平了。
-------------------------------------------------------------
【銘科教育】國內首家心理學在線教育機構。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心理學技能,並獲得專業人士的豐富知道。學心理學,有我一個就夠了。
海量心理課程,戳 →【】聯繫客服領取。來開啟你的心理諮詢師成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