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你願意拉孩子一把嗎

2020-09-03 農人強哥生活錄

平庸還是出眾,往往根源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想要舒適安逸,我們總會有無數理由說服自己安於現狀;想要變得更好,我們同樣也會想出無數辦法應對暫時的困難。

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做出改變

想想你多久沒有好好享受生活了,因為孩子的教育,你變得暴躁,難過。漸漸的不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內視自己的心了。這些年,你真的辛苦了[擁抱]

你覺得教育孩子真的很難,沒有方向和方法。你很想教育好孩子,你付出了時間和金錢,但是一直沒有成功。這是因為你的方向沒有正確,咱們知行教育不是補習班,我們做的是培養你和孩子全面發展。我們專業指導老師二對一全程跟蹤指導叫你怎麼去教育孩子,請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

從來就沒有什麼捷徑,能夠讓你不必付出努力就能心想事成。真正有價值的一生,總是需要你去行動,去做無數件別人也許不屑嘗試的小事。那些一直在一步步往前走的人,終會擁有想要的人

[玫瑰]0-3歲孩子的父母,只要做10%的努力,孩子就可以取得100%的成果!

[玫瑰]3-7歲孩子的父母,只要做50%的努力,就可以在孩子身上取得100%的成果!

[凋謝]7-12歲孩子的父母,只要做100%的努力,就可以在孩子身上取得100%的成果!

[凋謝]12-16歲孩子的父母(後補黃金時期),只有做150%-300%的努力,才能在孩子身上取得100%的成果。

[心碎]12-16歲之前沒有給孩子的,現在可以後補給孩子,孩子以各種方式告訴你,應該愛我了,用正確的方式來愛我。

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還沒接受到父母正確的愛,孩子就會從希望到失望到絕望,孩子的心門就會關上。

[心碎]16-20歲孩子的父母,父母需要500%以上的努力,從內而外全然發生改變,才能影響好孩子。學做智慧父母,貴在當下開始。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宜早不宜遲的,你揮霍等待,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彌補!

在每個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天是地,是自己的所有。

他渴望的是父母懂他理解他,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他包容他,給他自信和不斷前行探索這個世界的勇氣[擁抱]

可是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捫心自問,我們為孩子也付出了很多,毋庸置疑,但我們愛孩子的方式以及為孩子做的這些真的都是孩子想要的嗎?

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為重要的存在。

而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語言息息相關。

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希望所有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對自己父母說:當初不懂事,你為什麼不正確管教我?

當我堅持不下來的時候,為什麼不拉我一把?

你願意拉孩子一把嗎?

「知行計劃」10大優勢:

①提高學習興趣,改變傳統學習方法,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

②培養孩子主動進取的精神和自信心,樹立明確的目標感;

③掌握青春期交友原則,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④提高孩子交流溝通能力,訓練孩子社交能力;

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積極心態的方法;

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戀愛觀,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⑦提高孩子自控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培養積極心的方法;

⑧培養孩子換位思考,學會感恩父母,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⑨終身學習,成為教練型父母運籌帷幄,發現自己的局限和盲點,發掘自我潛能智慧

⑩促進夫妻間的合作,建立和諧幸福的家。

你會去抱怨和指責孩子沒有責任心、自私、不夠獨立,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嗎?

其實,導致孩子這些狀況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常常對他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它的什麼都不用管」、「這些不是你該管的,你管好你的學習就行」。

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貼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解決、去處理的,長此以往就扼殺孩子的思考、做事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說,現在的應試教育或許還不是那麼完善,但是父母古老的舊思維,可以說是妨礙孩子未來發展最大的原因之一,你覺得父母的智慧重要嗎?

知行分享

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家孩子的不好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多數的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父母有意或無意培養出來的,其實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是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最大的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和缺點的最大障礙。

當務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習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習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們周圍的世界
    所以在你的孩子尚未進入這些時期之前,就要確保你已經開始思考你能怎麼去幫助他們理解尊重的價值和意義。以下是小編整理出來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展示尊重在孩童時期,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的頻率是最高的,在你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示範和模仿你的行為。如果你尊重你身邊的人,你的孩子在這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模仿你的行為。
  • 如何讓孩子愛你、尊重你、成為你的好幫手
    到了我們這一代,你有對孩子表達過你的愛嗎?語言是最直接、最感性的表達方式,「我想你!我愛你!」多麼簡單而美好的詞語啊!我們卻吝嗇說這些。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擁抱療法,一個小小的擁抱,可以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治癒孤獨和憤怒。據心理學家調查,10歲之後,中國的孩子比西方孩子得到的擁抱要少很多。擁抱是一種禮節,是一種愛的傳遞方式,如果你深愛著自己的孩子,請每天給他一擁抱。
  •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平時不會去打罵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特別關心,可以說盡到了做媽媽的責任。最後女兒的情緒突然爆發了,對著媽媽說:"你為什麼總是說我,卻不知道說你自己呢?我不是一個好女兒,難道你就是個好媽媽嗎?
  • 你知道,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嗎?七圓文化
    但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往往會成為家長迫切想要解決卻束手無策的難題。所以,與孩子間的溝通一定是建立在思想一致、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任何孩子都希望被認同,能夠得到認同意味著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認可。
  • 尊重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看到他們內在的需求,並帶領他們去滿足
    這個孩子很不喜歡開口讀書,有需要的時候,他只是默讀。 但是你讓一個三年級的孩子,通過「讀」來複習,堅持一個小時也就是極限了,根本達不到複習的效果。 他又說自己餓了,要回家吃飯。 中途,我不斷地誇他記性好,誇他學得快,孩子全程配合。 有時,他跑去欣賞美麗的夕陽,還讓我還拍照發給媽媽手機,他回去還要看的。 我笑著配合他。然後再把他拉回學習中。
  • 怎麼教育一個不想學習的孩子?你確定你重視孩子的教育嗎?
    我在文章提到的「愛學習」,指的是孩子在學校能「學得下去」,走進社會後也願意通過學習、閱讀提升自己。但不代表這個「愛學習」的孩子一定會收穫社會認可的「成功人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能的優秀孩子。希望看到「成功寶寶培養法」的家長,可以就此打住。現在進入正題。我是一名教師,除了做好日常教學的本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學生「愛學習」,有的學生「不愛學習」?
  • 青春期的孩子讓多少家長傷透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家長覺得自己對他們苦口婆心,掏心掏肺,希望孩子少碰壁,少走彎路,少受傷害,然而換來的卻是孩子暴躁的頂撞和無理的拒絕,以及無盡的埋怨,讓家長傷透腦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是擺在很多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下面,結合我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談我的看法。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都不太願意和父母談了。接下來就跟大家具體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01、要求太高,忽視孩子的感受家長不關心孩子真實的想法和心理需求,比如孩子學習成績老上不去,不考慮孩子的基礎或心理,把原因歸結為孩子懶惰,給孩子買各種資料,送孩子去補習班。
  • 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便便?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人生第一大「屎」?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屎?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人生第一大「屎」呢?幼兒園廁所大部分都是開放的,男女共用,沒有隱私空間,孩子沒有安全感。我家孩子的幼兒園洗手間沒有單獨隔間,也沒有隔板。牆一邊是女生上廁所的地方,另一邊是男生的小便池。拉大便都蹲在女生上廁所的那邊。拉便便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看得到,聞得到,這種開放環境讓孩子很不適應。
  • 父母如何做,青春期孩子才更願意說
    那如何去做,才能讓孩子一直願意說呢。孩子只有獲得良好的傾聽和理解,才會願意說。所以希望孩子說,就變成我們要如何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可現實是,很多父母們不太會平等對待孩子,也沒意識到要去學習如何尊重日漸長大的孩子。當孩子還小,他們會完全依附於我們。可每個孩子都是具有獨立自由精神內在的個體,他們會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我們必須尊重這個成長規律。如果無法體會,就換個場景,當我們面對領導、長輩,我們就會全身心地聽和用心揣摩,當我們面對同事,我們就放下了居高臨下而誠意正心,尊重身邊這個長大的孩子,也需要這樣。
  • 孩子不愛學習,真想逼他一把
    經常聽到有人說,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孩童時期,是最沒有自控力的時期。他根本不知道學習對他人生的重要意義。每次看到我家孩子無節制的玩手機,玩玩具,看電視,貪玩到連作業都不寫,我心裡真是著急上火,真想教育他一頓,逼他一把。就算知道孩子不愛學習,也要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雖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每當看到他玩物喪志,就會為他的前途堪憂。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利用興趣法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教學過程中,採用體驗法、實踐法、操作法,引導他們量一量、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拼一拼、插一插,養成愛探索、勤實踐的習慣;三是拋磚引玉,激發創造。教師拋出問題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幼兒創新的開始,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時時創設「愛」的氛圍,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交流合作,使幼兒產生積極學習態度。
  •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很重要。父母要鼓勵孩子不要害怕與人交往,在平時注意讓孩子養成與各種人交往的好習慣,比如見到鄰居和周圍的人要主動與他們打招呼、問好。二、要有同理心。父母告訴孩子,在開口說話的時候,不能心裡想什麼,馬上就脫口而出,而要去了解和體會聽者的感受和需要。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傾聽者達成共識,增進彼此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溝通。一個說話不從心裡過一遍的人,他所講出的話 ,沒經過大腦思考,就有可能會讓人產生誤會。三、懂得傾聽。
  • 世界在懲罰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這7個表現,是你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如果你一直沒有用尊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沒有機會來學習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有人可能會有些困惑: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只想玩手機,難道你也尊重他?這裡就要分清尊重和溺愛的區別。所謂的尊重,是指在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大原則下,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願,而不是放任他的行為,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溺愛孩子,卻是無原則無底線地滿足孩子,或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放任不管。
  • 如何尋找孩子發展的良好方式
    有些肯出力的,也是志在改變孩子,不願意改變自己。當我們面對「什麼是孩子發展的良好方式」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什麼是自己發展的良好方式?」人的一生要面臨很多次的角色轉換,當我們為人父母時,就應該明白,我們又多了一重「家長」的角色。
  • 讓孩子獨立,從尊重孩子的秘密開始
    基於這樣的情況,父母又就有可能偷看孩子的日記本,這樣的行為,相信大部分人也曾遇到過,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呢?每個人都有秘密,每一個人的秘密也應該被尊重。前段時間和閨蜜聊天,她表示自己簡直太生氣了。不就是打掃衛生的時候看到了孩子日記本沒忍住嗎?孩子竟然表示要和她斷絕母子關係,甚至想要離家出走。
  • 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成龍」喜歡動作,不喜歡學習書本,照樣成為屈指可數的大明星,是為什麼?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早有先輩指明路,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我說:「你們這代人真好,可以有條件在學校裡好好學習,都是棒棒的!」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當一個空間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孩子天生就愛學習
    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價別人的育兒方式,因為評價別人的育兒方式,並不會讓別人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以別人為鏡子,覺察自己,讓自己成長。只要我們擁有一個不評價的,促進性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有自我成長和覺察的內驅力。今天早上醒來,我看了一篇帖子,是一個介紹是「教師和家長交流、學習、成長的家園」的公眾號發的一篇文章。
  • 邁出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完全接納孩子
    完全接納並不代表父母不可以對孩子有要求和期待,可是如果你不能接納他的現在,你不能接受完整的他,即使你想幫助他改變不好的成績,即使你給他提出非常有用的學習建議,他恐怕連一個字都不會聽進去。那麼,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