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趙元任寫96字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2021-01-08 騰訊網

在網上有很多有關於外國人學中文的糗事的視頻,很多網友都會在下面評論:「終於體會到當初我們學英語的苦了吧!」但其實在民國時期,很多的國人學漢字也像現在這些外國人一樣困難,因為當時的漢文都採用繁體字並且沒有拼音輔助,只有經過私塾或者學校系統性的長時間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漢字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語音,漢字差點被廢除。清末民初的時候人民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壓,很多的進步人士都紛紛尋找國家的出路。

瞿秋白同志十分重視語言文字如何更好地為民眾所利用和文字改革的問題,並在這些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他認為,中國有廣大的識字不多的工農群眾,必須建立能夠為他們所需要的「現代普通話」、「真正的白話」。他認為語言的大眾化是當前最迫切的先決問題。為了儘快形成和使用「現代普通話」,他積極倡導「文字革命」,即文字改革,主要是漢字改革。他是最早考慮創製拉丁化新文字的先驅人物之一,是中國文字改革事業的先行者。

瞿秋白首先提出自己的一套初步計劃,然後找到也在蘇聯的中共黨員吳玉章、林伯渠等人,與他們一起共同討論,後來還得到了蘇聯語言學者郭質生等人的幫助。1929年2月,瞿秋白最終擬出了《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同年10月,瞿秋白又對這一方案進行了修改並定名為《中國拉丁化的字母》。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署名瞿維託先在莫斯科的《中國問題》雜誌第2期上發表,然後又由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個單行本,單行本用漢字、瞿式拉丁化新文字和俄文排印,除正文外還有瞿式拉丁化新文字和漢字的對照讀物。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趙元任先生寫下這則文言故事,嘗試著用這樣的語言來解釋「漢字為什麼不能拉丁化」這件事。漢語有很多多音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如果拉丁化,全部用字母跟音節,那麼我們要學習的基礎詞彙就會擴大數倍甚至是十倍以上。

趙元任創作的這篇文章叫《施氏食獅史》。各位讀者讀過之後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全部字都是一個讀音,但是卻表達出來豐富的意思,這就是漢字帶給我們的奇妙之處。聰明而又有才華的趙元任想要表達的就是這意思,用獨具一格的方式表達漢字的獨特美,讓我們對漢字更深刻清醒的認識,數千年來傳承的漢字之美不能丟。時代是要發展,文化是要進步,但是屬於我們精華的漢字不能變成字母,更不能拋棄不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次運動中,關於漢字的改革讓社會文化有了歷史性的改變,甚至有許多文人志士為了漢字是否要改革不惜放下文人的儒雅而衝突不斷。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而之所以會有廢除漢字的聲音出現,竟然是因為漢字的底蘊太過深厚了! 二、成落後之「罪魁禍首」,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 眾所周知,清朝末年的中國貧弱而又腐敗,再加上西方的殖民與侵略,令中國人不得不開始反思導致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它的來歷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從古至今的中國學者不斷致力於發掘漢字起源的魅力,希望使用漢字寫出宇宙所讚美的詩篇。漢字具有書寫優美、辨識度高、易懂且具有關聯性、形象直觀達意、可傳遞的信息量大等特點,這些特點無疑會閱讀上較拼音文字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中國得以快速強大起來的自然因素,漢語不失,華夏永存。
  •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說到趙元任這篇奇文,就需要結合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大變動事件。進入到民國時期,由於清朝不斷出現戰敗的情況,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漢文化出現不自信的想法。識字率的本身,對於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意義非凡這種觀點的主要論述者瞿秋白先生指出,中國現階段應當摒棄古漢語體系,向更為激進的拉丁語文字方向發展。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是近代化各國當中唯一一個保存著象形文字特徵的國家。胡適和魯迅先生,都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
  • ...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都是一個讀音
    然而,百年前五四運動期間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口號,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個知識分子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打倒它們之後,文人還不能解氣,於是就有人提出來一個觀點:近代中國落後,是因為思想落後。既然文字是思想的載體,那麼「漢字」就是中國落後的元兇!1930年前後,瞿秋白到上海拜訪了茅盾、丁玲等進步作家,又與「左聯」負責人馮雪峰會面,創作出一系列關於「文藝大眾化」的文章。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是束縛人民思想的禍害建議使用猶太世界文;瞿秋白也提議在全國廢除繁體漢字的使用,改用拉丁拼音代替;魯迅也在一次報社的採訪中說出了「漢字不亡中國必亡」的結論。
  • 瞿秋白放言漢語是落後的言語,趙元任寫出96字表示反對,寫的啥?
    二是「言文合一」,要求廢除方塊漢字,改用拼音文字來直接記錄口語,簡而言之就是「漢字拼音化」。瞿秋白強烈主張文字革新派的一員瞿秋白母親是世代相傳的名門之後,熟讀四書五經,寫得了詩詞歌賦,作得了琴棋書畫,絕對是當得「才女」之名。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
  • 漢字為何不能拼音化?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然而,百年前五四運動期間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口號,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個知識分子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趙元任1920年,「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這一方案遭到了翟秋白的反對。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事實上,當時的社會上還有一種比以胡適為代表的倡議者們更激進的群體,這群人主張,漢字字形繁難,不利於文化下沉和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因此,想要快速地讓文壇的風氣為之一新,最好的辦法是,拋棄象形文字,徹底西化,改用拉丁字母表情達意。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從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書、隸書以及今日的簡體,漢字從未停止進化。它作為歷史的記錄者和生活的言說者,生生不息,演變至今,成為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
  • 趙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改成拼音,保住了中華文化之根
    因此學者認為,將漢字廢除,改用拉丁字母來代替漢字,是最為簡單的辦法:並且,只要這個方案可以得到推行的話,那麼,中國人只要一個月甚至一星期的時間裡,就可以掌握寫字的技能:當然客觀來說,民國時代的專家這樣認為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謂的漢字拉丁化,其實就是將漢字拼音化。這的確可以解決認字的時間成本問題。舉個例子說:當代的一個學前班的小孩,雖然很多字寫不出來,但可以用拼音來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
  • 瞿秋白曾提議廢漢字,全部採用拼音,趙元任用一讀音文章回懟
    但是其實在歷史上,曾有不少人主張廢漢字,原因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聽起來是不是感覺有些搞笑呢?實際上真的有過這樣的一段時期,參加的文人還很多。一起來看看吧!1)廢除漢字在中國被侵略之時,不少人對自己祖國的情況很是擔憂。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所以當時,胡適等人就在此刻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就是用白話文化來代替這種文言文和文字,可以大大的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覺悟,漢字如果不滅掉,中國就必定會亡,所以紛紛提倡用拉丁文代替漢字。這如果真的像這些學者所言,拉丁文可以代替所有的漢字,那麼我們中國傳承了幾千年,才到現在這種地步的漢語,是不是只能在未來的日子裡遠觀了?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這位大師就是趙元任。趙元任是語言天才,胡適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稱「比自己聰明一百倍」。前面提到趙元任有很多頭銜,可他最後卻以「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被後人所銘記。趙元任精通8種外國語言和33種方言,因祖父經常有工作調動,全家也跟著多次搬家。
  • 當年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他用96字奇文力挽狂瀾,全文僅一個讀音
    那是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多國列強侵略中國,而許多有志氣的人們開始抵抗,而文字是否要學習西方的英文一樣,還是堅持使用漢字,而不是去採用拼音,這讓許多人都在糾結這個問題。對於漢字的改革也有人提出,但是漢字的改革是這些改革時間最長,耗費精力最大的,同樣也是跌宕起伏的。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所以我們的漢字仍然在不斷地演化和發展的,而在這些演變過程中,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曾經就出現過一次幾乎能給漢字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因為當時時局的混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和當時湧入中國的西方文化發生了激烈的碰撞。胡適等文人在這時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倡議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簡化文字,這大大促進了人們的交流,促進了人們的覺悟,極大推動了我國近代科學和民主的發展。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便抓住了漢語「拉丁化」的一個尷尬之處:有些詞語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就好比「攻擊」與「公雞」這樣的同音詞,就只能用漢字來區分。拉丁字母怎麼能拼出那麼多形式呢? 為此,趙元任還寫下了2篇奇文,讓主張廢除漢字的大師們看看,漢字的一些精妙特別之處是拉丁字母無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