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做K12階段的教育項目之前,肖盾已經糾結了挺長時間。從瑞銀離職之後,他和朋友在英國創辦了一家開發教育APP 的公司,通過把一些專業術語類的詞典、題庫開發成收費下載的APP,每年也能獲得不錯的營收。2011年,肖盾曾試圖把這種模式搬到國內,還拿到了徐小平5萬美元的天使投資,當然很快,肖盾就發現APP收費下載在國內還走不通。
這之後他又嘗試了幾次,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一番折騰之後,肖盾又找到了徐小平,一方面是看能不能再要點錢,而另一方面,肖盾覺得自己終於想清楚了,他認為自己應該做些和中小學教育相關的事情。
對國內在線教育領域的創業者來說,K12階段的校園系統實在是個龐大而封閉的存在,前景可觀卻無處下口。因此當徐小平問出身網際網路的肖盾需要什麼樣的人做合伙人時,肖盾的目標很明確:「我需要一個能一起進入公立學校的人」。
就這樣結識了剛從新東方離職不久的劉暢。離職之前,劉暢在新東方做了接近十年,曾在2005年隻身一人到長春開拓市場,直至成為新東方最年輕的助理副總裁,對線下教育有著一套自己的理解,也曾有傳言說俞敏洪有意讓他做自己的接班人,但因為想做在線教育相關的創業項目,2011年5月,劉暢選擇離開了新東方。
第一次見面之後,兩人一拍即合,在徐小平的牽線下,加入了當時在做英語口語項目的金聞朗公司,並於2011年10月上線了針對K12領域的一起作業網。
從做「鹹菜」開始
網際網路公司在K12領域的確不好做。兩人琢磨了很久,認為如果想要以教學平臺的身份進入公立教育系統,需要具備兩項屬性:一種和教師的角色有關,「以後老師的作用可能會越來越弱,但依然會存在」,肖盾認為,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老師所扮演的管理、引領者、榜樣等角色很難在短期內被計算機取代,因此產品必須能夠以老師為驅動,以整個實名制的班級為單位。
而在老師存在的歷史上,「因材施教」一直是項久遠而難以實現的追求,因此在二人看來,另一項屬性則來自於網際網路所創造的機會,「數位化對傳統教育非常大的變革會是個性化」,藉助於計算機,積累下的數據則能為老師所用,再進一步去探索個性化。
基於這兩個屬性,在K12的教育系統中,兩人給平臺的定位為「陪練」——能夠在老師的教學過程完成之後,起到輔助學生不斷優化練習的作用。而在老師「備講練測」的四個環節裡,作業最適合成為這樣的切入點。
剛開始的時候,肖盾和劉暢每天會去北京的各所學校推廣自己的項目。「介紹完了問老師怎麼樣,就說』好好好』,再問是不是可以試用一下,就說』再看看』」。麻省理工學院負責數字教育的桑傑·薩爾瑪在演講時經常會通過一個笑話來佐證校園在信息化領域的進展緩慢:「其實我們有過兩個創新發明,第一是500年前的印刷技術;第二是黑板,發明在200年之前」,等聽眾意會之時他再補刀:「哦,還有彩色粉筆也是200年前發明的,教室裡沒有其他巨大的變化了」。
不過在持續地訪談中,兩人發現了英語老師在小學校園裡的特殊性:和語文、數學相比,英語進入小學教育系統的時間要晚的多,小學英語老師大多年輕,對新技術的心態也相對開放。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英語老師普遍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都知道在將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但在家庭作業中,學生的口語作業卻沒法監督與批改。
而在肖盾和劉暢加入金聞朗之前,這家公司有項語音識別技術,可以用計算機對人的發音進行識別和糾錯,並一直在探索能夠產品化的方向。根據老師的調研情況,一起作業網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版產品:電腦發語音,學生跟讀,電腦進行識別,發音不準的部分就鼓勵學生再來一遍,老師和家長空閒時通過錄音檢查作業。
「用家長的話說,數學語文是主菜、英語是配菜,那我們一開始做的是聽說環節,就是鹹菜」,肖盾這樣比喻一起作業網的起步。
「撒上沙子,你就能看見這座橋」
即使是做「鹹菜」,K12的教育系統也沒有那麼好進入:第一批上線一起作業的小學還不到十所。提供免費工具這一網際網路打法在這裡並不被接受,而真正把「免費鹹菜」推銷出去的其實還是傳統途徑。
2011年底,一起作業申請的「新課標形勢下小學英語網絡作業形式探究」的十二五規劃課題通過了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的審批。在每個地推團隊所到達的地區級教育局裡,一起作業網都可以以國家課題的身份推介給各校老師。到2012年底,一起作業網的學生用戶就已經達到了100萬,而在10月中旬採訪時,一起作業的用戶數據已經增長到了3萬所學校的近800萬學生,月活躍用戶也有將近200萬。
線下推廣的效果雖好,但模式重、複製也慢,「雖然大多數區域都有學校使用我們的系統,但每個區域的滲透率都不高」,為了開展線上推廣,2013年,一起作業挖來了現在的運營總監唐曉芸。
唐曉芸之前是新浪教育頻道的副主編,在新浪的九年時間裡,先後負責了內容、博客和微博,是很多教育類項目的創始人,肖盾這樣描述她:「可以說新浪微博上的教育大號都是她運營起來的」。
2013年,唐曉芸想休息一段時間,到國外留學。得知此消息的徐小平為了說服唐曉芸加入,還這樣比喻一起作業網在教育的變革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在兩座懸崖之間有一座橋,你現在看不見,但只要撒把沙子,你就會發現這個橋真的存在,只不過它是透明的」,他還進一步鼓動:「就算有什麼事,還有我和王強老師呢」。
2013年5月,唐曉芸從新浪離職,正式加入了一起作業網。看見「橋」的同時,唐曉芸還真正領略到了通往對岸的困難。
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在K12領域創業,除了進入教學系統之難,還意味著要面對的工程之浩大繁瑣。比如拿教材來說,K12領域有個特點是各區域的教材不統一,並且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這也就意味著一起作業的內容團隊不僅要製作出每個版本的教材,還要在新學期開始前完成每版教材的更新,肖盾舉了個最近的例子:「今年8月25號拿到最新的北京版教材,8月28號通過第四審,30號上線內測,得到反饋後31號又改了一夜,終於搶在了開學前上線」。
在採訪之前,唐曉芸還向劉暢吐槽,說最近開學,手上好多「髒活累活」,誰知劉暢聽了卻很興奮,並告訴她這就是在建壁壘,「別人都做不了,我們吭吭哧哧做完了,就能成壁壘」。
「要持續不斷地燒錢」
截止到現在,一起作業網已經完成了四輪融資,總額度超過了3500萬美金。從種子期到B 輪,這成了徐小平和王強個人投資最大的項目,其中王強還擔任了一起作業網的董事長一職;而從A輪開始,雷軍領銜的順為基金也宣布加入,累計投了1500萬美金;到今年7月一起作業宣布C 輪融資時,投資名單中又新加入了老虎亞洲基金。
和用戶以及投資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起作業網的營收數據,據肖盾介紹,一起作業網僅有的幾項收入來自於一些收費試點,「每個月有三四十萬左右」,而一作業網的主要業務,目前都還是免費的。
和最初的口語練習工具相比,一起作業目前的產品形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小學英語口語,到已經上線的小學英語、數學作業,接下來作業還會逐漸引入語文、物理、化學等科目,並最終實現中小學全科覆蓋。
今年9月,一起作業網還推出了一款移動端的產品叫「口袋學社」,想要以自學的方式進入K12領域的中學階段,先吸引學生,再帶動老師的加入。
而在老師端,除了布置和批改作業,一起作業網還逐漸搭建了基於教師的互動社區。在上面,老師之間可以發帖交流、共享教學資源,「類似於老師的線上家園」。
「老師是驅動,學生是黏性」,在肖盾的設想中,家長端可能會是一起作業探索盈利模式的一方,「因此到現在還一直沒有嚴肅地去做」。
在今年7月中旬,一起作業宣布完成C 輪融資的發布會上,除了媒體,到場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傳統出版領域的負責人,「還找了各種合作夥伴,總之是一切在當地有各種渠道可以和我們一起進學校的人」。
對肖盾來說,這些合作夥伴都將成為一起作業網日後重要的一環。在他們的構想中,一起作業最終的模式是平臺,「什麼叫平臺,上面有許多第三方資源才叫平臺」,所以在一起作業的平臺上,不僅有學生、老師、家長的三方參與,還應該有各類出版社、教育遊戲機構、培訓機構、代理商,「各家都能共贏」。
而現在,基於免費的業務模式下,對於之後的規劃,像許多別的平臺一樣,肖盾認為:「一起作業網也會不斷生長、不斷融資來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