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明令禁止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禁止教師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教師若違反,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俞偉躍表示,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
下一步教育部要指導地方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
俞偉躍呼籲:
但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我們覺得,在對待作業上,要結合這段呼籲,才能完整地解解「明令禁止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禁止教師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的意義。禁止並不等於沒有作業,並不限制因材施教和作業創新。
良好的家校關係促進良好的教育教學生態的形成,學生良好學習效果及其目標,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其實都需要理解「業」的含義——所有的業都是過程,都是經過努力後需要達到的目標。
有網友說,其實看到這個最開心的是誰?是老師,最不開心的應該是家長。老師留作業會越來越少,學生以後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精英教育逐漸的開始形成了,窮人翻身越來越難了。
網友回覆:說得有道理!等到中考時,你孩子只能去職中上學時,希望孩子的家長別抱怨老師!等到高考時,你的孩子只能上大專時,你別抱怨老師!
網友回覆:完美體現了你就是教育局嚴厲打擊的老師,你這想法和智商還教學生。
網友回覆:你連我那句話都看不懂居然還要噴?你先理解了精英教育,我再說一句你看不懂的話,目前學生之間的教育資源還算公平,還有機會跨越階級,當徹底放開了,讓學生快樂了,那時候寒門出貴子別想了。
網友:你的邏輯有問題!教育部這樣的糾正是劃出底線和基本原則! 學生的教育質量問題必須靠正確的方法!
網友:你根本就不明白作業並不能拉開學習距離,如何高效地學習才是老師和家長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