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批改作業?教育部表態,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寒了誰的心?

2020-12-14 洞見人生百態

1

暗潮湧動的「家長批改作業」現象終於引起了教育部高度重視。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回應:對於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很快就看到這樣的言論喧囂網絡:「有了教育部的批示,以後如果有老師再強制家長批改作業,家長們就可以大聲的怒懟回去了,而且是名正言順懟回去,如果還有老師膽敢『頂風作案』,家長們大可以投訴。」

看這表述,完全把教師放在了對立面,「可以大聲怒懟」「如果教師膽敢頂風作案,家長們大可以投訴」……一副勞苦大眾終於劍拿在手,隨時準備瞄準對象挑於馬下的架勢。

網上對教師的聲討抱怨之聲不絕於耳,而且幾乎是一邊倒,偶爾冒出一個替教師爭辯幾句,立刻泯然於家長的聲勢之下。

我只是擔心,當教師成了隨時可以被家長怒懟、不高興就投訴的「對手」,還憑什麼讓他們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被擱哪裡了?

在這場人聲鼎沸的熱潮襲來之際,我們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勢均力敵的雙方,才能把事情越辯越明。如若勢力懸殊,弱勢一方縱便有諸葛亮獨戰群雄的不爛之舌,也會在還沒有辯清之前就被吐沫星子淹沒了。

為了能理性地看待這場輿論熱潮,請務必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家長群體認知水平的層差不齊和業已形成的家校矛盾情緒在其間發揮著作用。

家長的文化程度千差萬別,又來自不同行業,勢必對這一政策的理解會差之微毫而失之千裡。由於有這樣的「發現一起,嚴處一起」的嚴厲表態,可能會使部分家長把對老師和學校在其他方面的不滿乘機發洩,就如上面提到的「大聲怒懟回去」,而不是有效溝通解決。

其他地區我不知道,我所在的地區,由於老師生二胎,學校教師緊缺,不得不招聘代課教師頂崗。家長對新換的老師不滿意,毫不考慮學校困難,全班家長聯合起來到教育局告狀,如果不給解決,全班家長就讓孩子停課,領著孩子到政府和上一級教育局告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結果是學校只能乖乖換老師。說得嚴重一些,家長簡直有綁架教育的嫌疑,教師成了可以讓家長隨便處置的人,學校成了家長就可以粗暴幹涉的地方。「師道尊嚴」何在?

二是教師群體有公認的職業規範,家長群體卻沒有。

教師隊伍是一個公眾群體,有師德加身,家長評論教師那叫一個有據可依,有的放矢。而且對這「據」和「的」,家長們都了如指掌,有任何不滿,易於造成群起而攻之之勢。

正好相反,家長群體是臨時聚合人群,孩子畢業了,家長群也就解散了。因此沒有國家規定或者社會約定俗成的「家長之德」加身,沒有明確的家長道德規範需要遵守,就是對學校教師做了過分的事情,也無從有據可依、有的放矢地進行評論,更不會形成群起而聲討之勢。

三是教師是小眾群體,家長是大眾群體。

按照教育部的統計數字,2018年全國普通小學共有專任教師609.19萬,在校生10339.25萬。咱不說一個學生六個家長,就按一個學生兩個家長算,家長人數就是教師的34倍。家長中除了上班的人之外,賦閒在家的、工作輕鬆的、在線賺錢養家的不少,總之日均在線時間超過「4.9小時」的大有人在。因此,網絡上就很容易形成向著家長一邊倒的誤導情況。如果其他網民再跟風評論,就可能造成誤傷。

四是應該追根溯源,以正視聽。

「讓家長批改作業」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普遍現象,不然家長也不會對此事有這麼高的關注度,教育部也不會專門對此做出回應。

既然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有催生它成為普遍現象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才是理清認識的重中之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麼,造成「讓家長判作業」普遍現象的始作俑者是教師嗎?

你一定立刻說:那還用說?

請先不要輕易下結論,板子打錯也是會冤枉死人的。

不如讓我們到這一教育痛穴去看看清楚。

2

走進去,試著發現真相——在「讓家長批改作業」的亂象中,家長、教師、學校的真實狀態

家長的痛穴

我們來聽聽一位四年級學生家長小王的心聲:

上了一天班,晚上回家本想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結果還有一個任務,給孩子判作業。

這項任務真是讓人心煩。

一是實在不理解——判作業天經地義就是老師的責任,怎麼現在倒成了家長的任務了?這不增加家長的負擔嗎?

二是氣得不行——判就判吧,對著老師發給的標準答案判一下,倒也罷了,關鍵是承受不起那錯題的打擊呀。讓孩子改了又改就是改不對,你說這無名之火蠢蠢欲動,氣得手都抖起來了,簡直忍無可忍。這一氣之下就更怨老師了,這不折磨家長嗎?家長能教了,要老師幹嘛?

三是惡化親子關係——不批作業的時候,看見兒子真是親,可一到批作業,大部分時候是失望到想揍一頓,怎麼就生下這麼個兒子!兒子也沒了平時的可愛朝氣,可憐巴巴,蔫裡蔫氣,看著又可憐又可氣。

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呀,覺得簡直沒有盼頭。

案例啟示

這個案例顯示,給孩子批改作業確實增加了家長負擔。

讓家長批改作業,有的老師可能出於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有效配合學校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有的老師可能真是忙得沒時間判作業,因此讓家長幫忙了。當然不排除有的老師自己懶得判,就推卸給家長了。現在看來,不管是那種情況,其實際結果都給家長增加的負擔。

為什麼批改作業會惡化親子關係呢?這正好反映出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困境。

你別忘了,任何職業都有上崗證,只有做父母時沒有上崗證。因此有相當多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規律以及如何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的認識和能力儲備不足,於是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就頻頻出現,造成親子關係惡化。

當然,其間也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幫助很有一套,和風細雨,不急不慌,充滿教育智慧。

學校和老師的痛穴

學校本是一個辦學單位,但實際上,各部門很多活動、評比等任務都可以由學校承擔,因為學校又認真又能通過小手拉大手輻射家長。

不堪其擾的學校怎麼消化?必然將這些紛繁複雜的非教學任務分解後下沉到教師。

教師的教學任務本來繁重,再加上非教學任務,也不堪重負,非得找個出口分解一部分出去。除了家長還能分解給誰呢。家長能幹什麼?判作業。於是讓家長判作業成為實在是忙不過來時的無奈之舉,逐漸蔓延成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終能在網絡上暴露出來的,不是學校的不能承受之重,也不是教師的不能承受之重,而是家長的不能承受之重。

為什麼?因為家長是個社會大群體,網絡輿論主力軍。

因此,在某一方面,教師和學校也應該感謝家長,不是家長及時將這一問題暴露於網絡之上,學校和教師所承受的額外之重壓,何時才能被大眾發現?

這種情況下,就事論事,把「讓家長批改作業」的板子簡單粗暴地打在不能承受之重的教師身上,合不合理?

教師在不堪重負之下還要承受「發現一起,嚴處一起」的嚴厲批評,寒不寒心?

那麼,這教師一天工作8小時,時間都哪兒去了?真有那麼忙?

我們以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為例探究一下教師工作日常。如果連小學老師都忙得沒時間,更何況初中和高中老師。

張老師是一名五年級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一般情況下一周8節語文課,一節校本課,一節班隊活動,大課間跟操一次,上下午眼保健操各一次,下午寫字小課堂一次。每天下午下班前查看本班教室和環境區衛生一次。每天需要完成規定動作的學習任務,比如法律學習等等。每天處理班級事務至少一課時,比如學校有工作需要布置、學生間產生摩擦需要教育、個別家長需要溝通等等。有時班裡其他學科的老師請假,學校安排不開,她就得進班頂課。如果遇到大型活動,每天就得利用下午兩節課後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訓練。除此之外,每周參加年級教研活動一次,每月參加學校大教研活動一次和班主任會一次。有時候幫助學校做一些迎檢整資料及其他應急工作。

剩餘的時間才是完成每天的備課、判作業和個別輔導的時間。

備課是個精緻活,就像寫文章,需要精益求精,改了又改,不斷完善。有時一個問題的設計需要反覆斟酌,花去大量時間。甚至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也想著這個問題到底怎麼提出比較合適。就是說,真正備好一節課,真不是家長想像的在教案本上寫下教案就行了。可以說,多少時間用於備課都是不夠的。

語文作業大致有隨堂作業、作文、日記等。學生的作業需要一本一本認真批改,不然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肯定會有掌握不好的學生,利用什麼時間輔導呢?只能利用下課時間。

某一天雜事多,課沒備完,怎麼辦?當然是拿回家備了。

用張老師的話說,時間真的不夠用。上班就像打仗,一眨眼半天就過去了。

你看,在每天馬不停蹄地忙也忙不過來的情況下,缺少充足的能夠靜下心來備課、批改作業、個別輔導的時間。

時間不夠用,成為教師工作的最大痛點。

可是這一痛點有多少人了解,理解?

案例啟示

以上各部門把工作壓倒學校和教師身上的亂像,學校、教師、家長是無力解決的,需要當地政府組織各部門協同配合,進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解決。

事實上,絕大部分教師是認真負責的,責任感不強、專業能力不高的教師畢竟是少部分。我們看問題千萬不能以偏概全。

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必經之路是保障教師的備課時間。

教師職責中的重中之重是上課,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課堂教學質量怎麼保證?備課質量。備課質量怎麼保障?除了備課能力就是備課時間。保證教師的備課時間成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但現在存在的問題正是備課時間不能保障,被繁雜的其他工作侵佔。要想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就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保證了,作業中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提高了,不僅教師批改輔導負擔減輕,孩子學習負擔減輕,家長也不會因孩子總是出錯而生氣了。因此學校要想方設法保證教師的備課時間。

3

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在「讓家長批改作業」的問題解決中,家長、教師、學校要各就各位,各盡其責

學校正確姿態一:開放辦學,把家長納入學校管理隊伍,借智合力,提升辦學質量

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暢通與家長的溝通渠道。讓家長形成自己也是學校教育的參與者的意識,共同關注學校教育目標,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問題,與學校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問題。面對教育,學校和教師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那麼,家長何不與學校教師一起攜手,在共同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全自己對孩子的期望。

另外,基於「家長沒有上崗證」的事實,學校要擔負起教育培訓家長的責任,定期對家長進行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訓交流,讓家長跟上學校的步伐,成為認同支持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

學校正確姿態二:堅定地把給教師減負落實到位

學校堅定地給教師減輕過重的非教育教學工作負擔,並整合學校各項工作。堅決地把教師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個別輔導的時間還給老師。保證教師能夠靜下心來投入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五育並舉」才能落地生根開花。

教師正確的姿態:博學儒雅,專業過硬,善於溝通

教師要做一個博學儒雅的領路人。精心備課,專註上課,精留精批作業,認真輔導有短板的孩子。讓每一個學生都朝氣蓬勃地自主成長成為你引以為傲的職業回眸。

教師要做一個善於表達和溝通的人。和善對待家長,理解家長的期盼和不易,尊重家長的正當訴求,積極回應家長的問題,用自己過硬的專業水平和溝通智慧徵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家長正確的姿態:支持學校、配合老師,成為孩子的榜樣

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下功夫學習。家長應該主動跨過隔行的那座山,看懂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與學校榮辱與共,共同面對孩子成長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共同分享孩子成長進步的喜悅。

堅持提升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董卿說,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就努力成為那樣的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便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學會平和友善的溝通方式。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尊重的心態,避免為達目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的現象再次出現。這樣會使孩子從內心失去對學校和老師的敬畏,失去對學習的敬畏,從而失去上進的動力,最終耽誤的其實是自己的孩子。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家長為了換老師,讓孩子停課,領著孩子告狀。你想一想,這會給孩子的心靈埋下一顆什麼樣的種子?

政府部門正確的姿態:綜合治理,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在國家優先發展教育的大好形勢下,當地政府應該把自主辦學權還給學校,針對學校非教育教學負擔進行綜合治理,切實減輕學校過重的辦學負擔,減輕教師過重的工作負擔,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從而減掉家長不應該承擔的額外負擔。

綜上所述,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不能只憑表面現象,就事論事,把「讓家長批改作業」的板子直接打在老師身上。你想讓又累又委屈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規定是正確的,但我還是想慎重地說一句:「發現一起,嚴處一起」,這樣嚴厲的表述方式對教師這樣的公眾群體是否合適。

政策的種子在大地生根發芽需要認同的土壤。話題越論越明,希望家長和教師雙方有更多的人參與進這個話題討論中來,認識明確了,理解到位了,就能避免次生問題對政策執行的幹擾,更有利於政策落地起效。

相關焦點

  • 作業誰批改?教育部表態了!
    作業誰批改?教育部表態了!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表態了:這種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嚴禁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教育部嚴禁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作者:李海顏 發布時間:
  • 【中國教育部:對違規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行為 發現一起嚴處...
    2020-12-10 11:29:42來源:FX168 【中國教育部:對違規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行為 發現一起嚴處一起】10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要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教育部表態了!讓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對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 發現一起嚴處...
    今天(10日)上午,教育部在京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 中國發布丨教育部回應"學生作業由家長批改":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中國網12月10日訊(記者 董小迪)教育部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回應「如何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對此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將加強日常監管,對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教育部:對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重申「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新民晚報·新民網】「退出家長群」的話題日前引發熱議。今天上午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一問題,教育部態度一貫堅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教育部明確表態!
    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教育部明確表態!今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一問題,教育部態度一貫堅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出狠招了!「作業困境」怎麼破,專家有話說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2月10日表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家長批改作業」並非新話題,不久前,遼寧、山西、長沙等地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為什麼「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行為屢禁不止?家長、學校和專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教育部: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原標題: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教育部: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近來,「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引發網友熱議。
  • 【最新】關於學生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最新】關於學生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有記者提問,家長群的出現可以方便家校的溝通,同時也給老師和家長帶來一些困擾,最近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措施,請問教育部如何看待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
  • 教育部表態:禁止教師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老師必須親自批改
    12月1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律師點評】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批改作業已經成了學生家長的義務和任務。如果有哪位學生家長沒有完成批改作業的任務,還會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這種情況在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是老師想都不敢想的!因為給學生批改作業本來就是老師履行教育職責的應有之義,是老師的法定義務。
  • 教育部明確:這種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前段時間家長退群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上,教育部12月10日有了最新回應。「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當天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發現一起 嚴處一起!教育部回應「學校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
    孩子的作業變成了「家長的作業」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回應「學校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原標題:教育部回應「學校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建立良好生態減輕過重課業負擔   近日,一則「家長退群」的消息上了熱搜,並引發
  • 教育部回應「學校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發現一起 嚴處一起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家長群的出現方便了家校溝通,同時也給老師和家長帶來一些困擾。最近,關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話題則引發了社會關注。在教育部10日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便有記者提問,教育部如何看待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
  • 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表態了!
    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