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格致中學高一學生盛曉涵的名字在網絡上刷了屏,而他在一個月前救下突發心臟病老伯的故事也在街頭巷尾被人們熱議著。有人感慨他處變不驚,及時開展心肺復甦的能力;也有人敬佩他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
那麼
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
為何能在在緊急關頭走出來
他專業的技術究竟從何而來
記者今天在上海格致中學見到盛曉涵時,只見坐在教室裡的他,與其他普通的高中生並沒有兩樣。他的課桌上,也是放滿了各種學習資料。
說起自己救人的動機,盛曉涵每一次的回答幾乎都是責無旁貸:「我確定我能幫到他,但是不確定能幫到什麼程度。是否真的足以挽救這個生命?但是我還是一定要上的。既然已經出了心臟問題,現場的人救助方法又不對的情況下, 我不能不插手。」
15歲的盛曉涵完成了很多成年人都難以做到的事,除了堅定,除了勇氣,更來源於他的知識積累。盛曉涵從小喜歡醫學,在小學、初中已經學習了4次急救知識,在剛剛過去的高一軍訓,學校的衛生老師和東方綠舟的教官再次給大家上了緊急救護課程。
昨晚在《新聞夜線》欄目的演播室,整個15分鐘的訪談環節,盛曉涵說起急救知識來,條理非常清晰:「手按在兩乳的中心交點處,用力下按。要保持手臂的挺直,用腰力往下按,應該要深入患者體內5釐米左右,這是最佳。」
盛曉涵救老伯的故事,被媒體廣泛報導後,上海不少學校的師生都為他感到驕傲。
黃哲瀚
小學生
佩服,因為我按30秒已經很累了,他按了整整5分鐘。
格致中學的同學非常不容易,我們學過急救的人都知道,這是非常緊急的事情,他能在這麼緊張的情況下,那麼鎮定地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營救這位老人,還使老人獲救,是非常不容易的。
馬瑾
小學老師
周文羽
重慶北路小學
學生
我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學了燙傷處理,骨折包紮,和手指少量出血的處理方式,以後我還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想好好學,也許以後我也有機會去幫助別人。
我們可以從他的成長軌跡當中看到,從他的幼兒園到小學一直到初中到高中,實際上我們老師都在倡導他們去助人為樂,那麼他有了這樣一個技術,假如說他沒有助人為樂的品質,他絕對是不可能在關鍵的時候去幫助那位老爺爺的,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德育教育的成效。
程迎紅
重慶北路小學
校長
今天就連市教委也為他大大點了個贊。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處長陳華說:「盛同學這次的行為我們要為他點讚,因為他既有自助的這個能力,又有互助的意識,同時還體現了這個援助的渠道跟途徑,比較好地反映了我們開展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我們也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老師和我們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參與到我們急救和自助 互助 援助這樣的培訓跟學習當中來,能夠在他人危急的時刻伸出援手,提供專業科學的援助。」
上海市教委介紹說,上海一直以來都將學生的健康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專門印發了《上海市中小學健康教育實施方案》,要求上海所有中小學校都要開展健康教育課程,並通過主題班會、軍訓等多種形式,學習安全應急避險知識。以重慶北路小學為例,學生進校到畢業,每學期都有不同主題的急救課程,從骨折包紮,止血、應對食物中毒,異物卡喉,到心肺復甦、電除顫,每個同學都必須掌握相關技能。
格致中學黨總支書記 王麗萍
上海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這門連續的「必修課」,非常必要。軍訓裡面,我覺得上海是做得很規範的。它把包紮的知識,心肺復甦的技能全部納入軍訓裡面,這是納入必修的。從小學開始到初中到高中連起來,成為一個體系。安全教育的體系、生命健康教育的體系,能夠有這個知識,能夠有這個技能,我是非常看好的。如果上海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夠從小學開始學,那麼到他長大以後,在整個人生當中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再加上我們整個文明氛圍越來越好的話,那麼這種見義勇為會越來越多,這個社會會越來越好。
這場特殊的救助被廣泛報導後,盛曉涵成了「名人」。但盛曉涵眼下的心願是:大家看到新聞後,能去對急救知識產生興趣,從而給更多人「生的機會」!
格致中學學生盛曉涵:「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去學到,有途徑學到,並且願意去學,這樣一門急救技術。有可能你碰到危險情況,你身邊的人碰到危險情況,你不認識的人碰到危險情況的時候,你都可以伸以援手。」
編輯 |薯條
*本微信公眾平臺音、視頻為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