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口述 / 吳曉波
我很喜歡一部美國電影,名為《阿甘正傳》。電影開頭有這樣一幕,阿甘坐在公園的椅子上,打開一盒巧克力,說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確實,人生最性感、最具有魅力的部分,就是其中的不確定性。你知道明天早晨的太陽一定會照常升起,但是你不知道誰會陪你一起看日出。
這種對不確定的好奇,貫穿了我們的一生。
我們公司很多同學都是80後、90後,他們小時候最喜歡買的商品之一,是小浣熊方便麵。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吃方便麵,而是收集方便麵裡的《水滸傳》人物卡片。
《水滸傳》裡有108將,打開一包方便麵,裡面的卡片人物也許是宋江,也許是燕青,也許是武松。如果想全部集齊,就得不停地購買。
買多了之後,方便麵倒成了配角,人物卡片才是主角。
有時候,為了抽到心儀的卡片,這些可愛的同學在拆方便麵之前,還會做一個祈福儀式:「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快顯靈」,然後把方便麵往天上一拋,使勁拍啊揉啊,最後再打開。甚至還有的同學發明了「摸卡」,就是隔著包裝袋,捏裡面的卡,通過軟硬度判斷是否是稀有的金色卡。
有時候連續抽中好幾張一樣的卡片,他們會悄悄聚集到校園裡的小角落,進行「交易」。
「讓我看下你的卡。我用一張魯智深換你一張李逵,行不行?」
「不行,我只有一張,不換。」
這樣的快樂,一直伴隨著80後、90後的童年。
而目前的00後、10後玩水滸卡的可能不多了,他們玩扭蛋機。前幾天我去一個shopping mall,看到裡面裝了許多的扭蛋機,小朋友往扭蛋機中投一個硬幣,就會掉出一個泡泡球,裡面裝的可能是小豬佩奇、奧特曼或者迪士尼公主的玩偶。
也許在小朋友眼裡,小小的泡泡球是有魔力的,裡面可能蹦出任何東西。所以每次打開的一瞬間,小朋友們就會發出驚喜的尖叫聲。
同行的朋友見了後,感嘆道:只有小朋友才能輕易獲得這樣的驚喜體驗,而成年人的生活更多的是沉悶和波瀾不驚。
也許是商家發現了成年人的苦悶,最近幾年他們想出了很多為成年人製造驚喜的點子,比如盲盒。
盲盒裡一般裝的也是手辦、公仔、玩偶等商品,消費者購買時,只知道自己買的是哪個系列,比如Molly、tokidok、畢奇等,但具體拿到哪個款式,只有拆開盒子的時候才知道。
而不同的款式,抽到的概率也不同,在二手市場上的「市價」也不盡相同。如果消費者的運氣好,抽到概率最小的「隱藏款」,不僅可以完善自己的收藏,還能拿到市場上以幾十倍的價格轉賣出去。
根據阿里的數據,在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20萬人。而在天貓上買書的消費者,去年平均每人買了7本書,消費金額在200元左右。
在閒魚App上,去年共計有42萬消費者交易盲盒,其中最高溢價達到39倍。也就是說,你若是以59元錢(一般定價)買一個盲盒,也許可以用2000多元錢賣出去。
在中國市場上,只要有一定規模的粉絲喜歡一樣東西,就能構成一個產業模塊。
最近有一家專門從事盲盒產業的公司要在香港申請上市,它的名字叫泡泡瑪特。在2017年之前,泡泡瑪特是一家單純的玩具集合店,經營業務沒有太多亮點,而且還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全靠資本的輸血才得以存活。
2017年後,泡泡瑪特發力IP研發,然後學習日本,引入盲盒的玩法,沒想到大受市場歡迎,公司也迎來了二次新生。
根據泡泡瑪特公布的財報,從2017—2019年,公司的淨利潤分別是157萬、9952萬、4.51億元,3年漲了287倍。此外在這3年中,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上升,分別是47.6%、57.9%、64.8%。
這個毛利率水平是非常優秀的。要知道,中國菸草行業的毛利率在70%以上,白酒行業的毛利率在80%左右,而泡泡瑪特所在的玩具行業,整體毛利率大約是10%。但泡泡瑪特在2017—2019年的毛利率數據直追菸草、白酒行業,可見泡泡瑪特的盈利能力十分出色。
其實根據記載,歐洲和美國人早在19世紀就有對「盲盒」上癮的歷史。
當時的富豪熱衷於跑到埃及,扛一具木乃伊回家。即使不能親自去,也會在拍賣會上拍一具木乃伊。
木乃伊的外面包裹著厚厚的麻布,所以大家買的時候看不清裡面是什麼樣,跟現在的盲盒很相似。把木乃伊扛回家後,他們會在家中專門舉辦一個盛大的Party,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拆木乃伊。主人一邊拆,一邊對旁觀者進行描述,這具木乃伊是什麼手感。
每個圍觀的人眼中,都會閃爍著興奮好奇的目光。
到了現在,歐洲和美國人玩的盲盒可就正常多了。L.O.L.是過去10年最受美國消費者歡迎的盲盒娃娃,擁有十幾個系列、上百款設計,去年累計銷售額達到350億元人民幣左右,超過了芭比娃娃、神奇寶貝、星球大戰等老牌玩具。
而日本消費者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模迷上扭蛋機的,泡泡瑪特所學習的日本扭蛋玩具市場,在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319億日元。扭蛋機不僅給日本政府貢獻了GDP收入,還通過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目前在日本大約有60萬臺扭蛋機,非常受日本消費者的喜愛,甚至有「扭蛋窮三代、入坑毀一生」的說法。
那麼在中國,是哪些人在買盲盒呢?
根據數據統計,購買泡泡瑪特出品的盲盒的消費者,18—34歲的消費者佔比最多,其次是35—49歲的消費者,還有一部分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謂老少通吃。
之前我還看到新聞報導,說有一位60歲的老玩家,一年花了70萬買盲盒。這在很多四五線城市都能付個房產的首付了。
喜歡盲盒的人,認為買盲盒很值,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實在是太枯燥、太焦慮、太乏味了,所以花幾十塊錢買一個盲盒,在打開的瞬間讓自己有一點小小的驚喜,或者是小小的失望,這種感覺已經是成年人生活中的稀缺性體驗了。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快樂十分廉價,買盲盒是被商家割韭菜。並且,隨著盲盒市場的野蠻生長,市面上的款式越來越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讓消費者有些疲勞,熱情也出現了邊際遞減。
從購買的情況看,根據潮玩品牌尋找獨角獸公布的數據,去年每個消費者人均購買盲盒的數量是8件,今年差不多是7件。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消費者的熱情在逐漸減退。
從轉賣的情況看,根據閒魚公布的數據,盲盒交易在閒魚上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有30萬消費者在交易,2019年有42萬消費者在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逐漸上升。
可見,「退坑」的消費者正在越來越多。他們想轉賣的理由,要麼是抽到重複的不想要,要麼是: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突然覺得膩了、煩了,自己也長大了。
曾經買盲盒收穫的驚喜,如今都在閒魚上「賤賣」。
所以你看,驚喜這種感覺真的很難被儲藏,它只能在我們的心裡停留一瞬間,很快就會煙消雲散,而我們來不及惋惜,就開始匆匆去尋找人生的下一份驚喜。
音頻策劃 | 徐濤
音頻運營 | 趙莎莎 | 主編 | 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