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盲盒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 有人年花百萬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小盲盒的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有人買盲盒年花百萬

「最初接觸盲盒是一個朋友送我的,她抽到的是我的星座(天蠍座)的一個Molly娃娃,因為特別喜歡,然後我就去抽Molly其他系列的天蠍座娃娃。」收集盲盒已有三年的上海姑娘蘇亦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剛開始就是想著碰碰運氣,抽中自己的生肖最好,抽中其他的生肖也可以送給身邊屬這個生肖的朋友。

盲盒,起源於日本,小紙盒裡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泛指所有收藏性人物模型)。一般每種盲盒都會成系列、按照季節售賣,每個系列都會有12個左右的款式,每個盒子上沒有樣式,只有打開才知道自己抽到什麼,即所謂盲盒名字的由來。

「身邊喜歡盲盒的一般都喜歡可愛、顏值高的東西,同時也喜歡扭蛋。」蘇亦斐表示,自己曾買過三整盒的娃娃(一般一盒12個),因為裡面可能有「隱藏娃娃」。隱藏娃娃價值比較高,市場價至少是一般娃娃的十倍,很多人抱著可能抽到隱藏款娃娃的心態去抽盲盒或直接購買整盒,然而並非每個整盒裡面都有隱藏款。

今年8月,天貓發布了首份《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手辦、潮鞋、電競、Cosplay和攝影成為 95 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也最「燒錢」的五大愛好。手辦這項看似簡單的收藏愛好,過去一年中在天貓上的同比增長達到近190%,客單價和消費頻次均名列前茅,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

在這一系列最受「 95 後」追捧的愛好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增長最快的領域。數據顯示,天貓上一年有近 20 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 2 萬元的「硬核玩家」,其中 95 後佔了大多數,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

孵化IP潮流玩具

喜歡抽盲盒的人都是有圈子的,只有認同它的價值,然後才會去收集。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收集盲盒的人群分為兩種:一種是真心喜歡,有收集的癖好;另一種是買入發行數量有限或絕版的那種盲盒,然後坐等漲價。

「我收集的是Molly系列,覺得真的很可愛,放在家裡裝飾也很好看,不是為了買賣。」蘇亦斐所說的Molly是泡泡瑪特(POP MART)推出的第一個潮玩IP。

Molly是一個有著湖綠色眼睛和金黃色頭髮的小女孩,年齡是五歲,出生於中國香港,有著可愛、倔強、傲嬌、聰明的性格,她的「爸爸」就是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 起初主要作為潮流雜貨商店,銷售大眾潮玩、家居、數碼、零食檔雜貨。 2015年,公司開始和設計師合作孵化自主IP(智慧財產權)潮玩系列產品,第一個走紅的自主IP潮玩形象為Molly,由Kenny Wong 設計,隨後與設計師畢奇、 Seulgie Lee 合作推出 Pucky、 潘神洛麗等系列都受到消費者的熱捧。

「在對接Molly這個IP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長期以來收藏類玩具都不量產,導致一大批藝術家玩具之前都沒有被商業化。所以,在2016年拿下Molly的獨家IP版權後,泡泡瑪特開始從傳統零售門店轉型為一個做IP綜合運營的企業,整合潮流玩具產業鏈,服務於藝術家、服務於消費者。」泡泡瑪特CMO(首席營銷官)果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選擇IP時,看中的是IP身上所具有的收藏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只要是能夠體現藝術家創造力的、能夠被粉絲所認可的優秀IP,都有可能成為合作對象。

與普通的動漫、電影、小說等IP 衍生出來的周邊玩具不同,盲盒裡面的娃娃並不具備相關故事背景、人物色彩等。這也意味著,決定消費者是否在貨架上選擇這個盲盒的理由就是設計。可愛的形象和快速上新迭代的設計,都是消費者為一款潮流玩具瘋狂的理由。

對於合作的形式,泡泡瑪特是通過與藝術家、IP方籤訂長期獨家銷售和獨家生產合約,共同孵化IP實現潮流玩具的量產化。

在整個合作過程中,籤約設計師僅負責平面設計,泡泡瑪特自有設計團隊負責 3D 打版、工業化設計,生產則交付第三方玩具代工廠代工。 銷售方面,泡泡瑪特鋪設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在線下設立直營店及機器人商店兩種模式,並在微信小程序、 天貓、自主APP葩趣等搭建線上銷售平臺。

「針對不同工廠的生產能力、特點和產能情況,我們會分配對接不同工藝或是設計師的產品。通過對生產環節的精細拆分和對生產能力的整合匹配。」果小認為,泡泡瑪特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可控的工業流程,可以打造出藝術與質量兼具的潮玩產品。

泡泡瑪特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泡泡瑪特在全國52個城市擁有120家門店、593臺機器人商店;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 億元,同比增長155.98%;實現淨利潤2188 萬元,綜合毛利率高達 59.9%,淨利率高達13.6%。在2018年的「雙11」購物節中,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在24小時內銷量達到了2786萬元。

換言之,泡泡瑪特一年賣出約500萬個玩偶;而單價59元的潮玩Molly,一年能賣出400萬個。

價格狂漲39倍

「Molly的價格一盒600~700元,我買過三盒。零散抽的還有很多,經常能抽到重複的娃娃。」蘇亦斐稱,自己在圈內並不算瘋狂的。

抽盲盒是為了成套,但一套玩偶並不只有基礎款,通常還包括隱藏款甚至特別版,隱藏版、特別版抽中概率更小。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加上1個隱藏款造型,隱藏款抽中的概率約為1/144。有的款出現概率更低,比如Molly的西遊金色特別款,出現概率僅為1/720。

天貓方面的數據顯示,去年購買電競裝備的天貓女性玩家成交額同比增長了71%,這個速度遠超過男性。泡泡瑪特官方提供的用戶數據顯示,18-24歲的用戶佔32%,25到29歲的佔26%,30-34歲的佔20%,其他的佔22%;性別方面,女性佔75%,男性佔25%。

由此看來,盲盒的成功是抓住了部分女性和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集齊七個龍珠,就可以召喚神龍。

盲盒就這樣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很多玩家為了抽到隱藏款,會不停地買買買。單個盲盒的價錢並不高,但如果總是買買買,積少成多,支出確實不菲。隨著「炒盲盒」的風靡,導致二手市場異常火爆。閒魚數據顯示,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能狂漲39倍。

以 Molly和日本超人氣娃娃Sonny Angel為代表,憑藉其較低的定價門檻(一般在39元-79元之間)吸引低階潮流愛好者, 由於新品不斷,每個系列都會按照季節發售,而一個系列中又有十幾個款式,每個款式中的人偶動作、表情、服裝上都有細節變動,產品復購率也因此大大提升。這也加速了產品滲透率,同時其新穎的「盲盒」銷售模式迅速走紅,這一類屬於大眾級潮流玩具。

而更高階的是玩家級潮流玩具,以美國街頭藝術家 Kaws為代表,強調「小眾」屬性,具有價格高、購買難度大的特點,目標客群瞄準熱衷潮牌的資深玩家。

例如,2019年初,KAWS與Dior的聯名合作款公仔售價達到了7500美元(約合人民幣 52500 元)。

2019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個以米老鼠為原型的黑色COMPANION(KAWS是玩偶Companion的設計師)拍賣價格超過200萬港元(約合179萬元人民幣)。每種COMPANION全世界只發行十版,每一版都有編號。

「我們現在主要是圍繞藝術家挖掘、IP孵化運營、消費者觸達以及潮玩文化推廣與培育這四個領域進行商業化運作。」果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泡泡瑪特希望能夠通過不斷創新,來找到更加契合潮玩市場發展的商業模式。

利用二次元顏值、輕度 IP、低入坑門檻、遊戲式銷售、分享交易等社區玩法, 各路玩家充分挖掘 「95後」、 「00 後」消費潛力。年輕一代在選購產品時,更追求層次更豐富的體驗,期待超出產品本身的獲得感,看重產品背後的標籤。

這種變化也影響了國內「動漫第一股「的發展方向。奧飛娛樂(002292.SZ)近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玩具領域有兩個熱點:一是盲盒,二是卡牌。盲盒方面,公司有專門的部門在做相關用戶調研、走勢的分析,也有相關的盲盒產品計劃。公司已有小豬佩奇的盲盒產品,其他盲盒產品還在籌劃中。

事實上,「盲盒化」已經悄然成為零售「新物種」們集體進化的方向。

服裝、鮮花等電商平臺已開始跟進。所謂的盲盒理解為由搭配師為消費者專屬打造的盒子,消費者並不知道裡面具體是什麼。好搭盒子、Soda 等服裝電商的玩法是,在錄入日常穿搭習慣、想要嘗試的風格、尺碼後,搭配師以盲盒的形式寄出單品,用戶只有到手後才知道具體款式。FlowerPlus花加和花點時間等鮮花電商也紛紛跟進這一玩法:在用戶錄入房間大小、品種喜好等數據後,花藝師也會每周為用戶提供定製化的插花。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盲盒,我抽得越多,就越上癮。」盲盒就是瞎選瞎抽,買的時候不能打開箱子,只能憑運氣抽是什麼。事實上,這就像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必須收集卡片,去買乾脆麵。作為泡泡瑪特的第一個IP,Molly的年銷量超過400萬,實現2億元銷量,成為泡泡瑪特最受歡迎的IP之一。金髮碧眼、嘴巴微翹的Molly,也讓更多人知曉。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有人買盲盒為了開心,有人卻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有人買盲盒是因為減壓、純粹的喜歡。林佳(化名)很喜歡買盲盒,長期購買的品牌就是泡泡瑪特。她介紹,她買過6隻Molly(泡泡瑪特的一款玩偶)和三十幾隻tokidoki(泡泡瑪特的另一款玩偶)。
  • 太瘋狂!「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塊。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2020年兒童節,拼多多數據統計顯示,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
  • 花百萬元買「娃」,盲盒時代的潮玩生意
    不少買家還將盲盒變成了一種收藏投資,為了抽到隱藏款或買到絕版系列,一些盲盒玩家不僅要不停購買,還有為此進行二手交易的人,B站、豆瓣等平臺上搜索「盲盒」,你會發現許多花幾千元購入盲盒的人,有些人為了收集盲盒甚至花了上百萬元。盲盒經濟持續火熱,在潮玩IP的盲盒時代,如何打造一款潮玩IP,並將其品牌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 瘋狂的盒子:16億的大生意與320萬人的小欲望
    6 萬個熱門款 1 秒售罄, 3 年淨利潤暴漲近 300 倍,估值從 20 億元人民幣到 40 億美元,一年翻了 14 倍……賣盲盒的泡泡瑪特,像一個迅速膨脹的巨大泡泡被吹上了天。十年前,泡泡瑪特還是一家開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地下走廊盡頭的玩具「小百貨」,創始人王寧在這家小店一人分飾三角——CEO、店長和店員都是他。
  • 閒魚上的盲盒經濟:最受追捧的盲盒狂漲39倍
    盲盒,一種潮流玩具,裡面裝的是一款表情呆萌、設計時尚的人偶玩具,但購買時沒有人知道裡面裝的是哪一款。有人說:「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除了人生,盲盒也是這樣。」
  • 隱藏款盲盒隱藏千萬級市場
    日前據南方日報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了解到,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而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數十倍。  盲盒市場巨大:從80後到00後通吃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盲盒的概念並不新鮮,80後童年瘋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就是盲盒的初代形式。為了一張宋江卡,有熊孩子把一整箱一整箱泡麵往家裡搬。
  • 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投資圈懵了……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王寧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夫妻店。
  • 一年賺4.5億,95後為之瘋狂,盲盒正在悶聲發大財
    你開過盲盒嗎?就是下面這個 POP MART(泡泡瑪特),在去年突然火遍全網,無數年輕人,特別是 95 後如同中毒一般為它瘋狂。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去年的時候狐妹就一直在抖音、微博各大社交平臺看見這個盲盒的身影,一直也沒太在意。直到前段時間看到微博上有一條新聞,發現這個靠賣盲盒的 POP MART 居然去年一年,就賺了 4.51 億元?!
  • 瘋狂的「盲盒」是不是在收年輕人的智商稅?
    近20萬消費者平均一年花2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每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  你還沒聽說過盲盒?不好意思,人家已經靠盲盒發財了。  這兩年,有種叫「盲盒」的東西忽然開始流行起來。線上盲盒商城,產品總是供不應求,線下的盲盒店裡,到處擠滿了人,盲盒自動售貨機開始出現在商場的各個角落。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Pop Mart上市後,一則數據顯示,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而看到機會的商家,則借著熱風推出護膚盲盒、數碼盲盒……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
  • 靠轉賣玩具年賺10萬,盲盒到底有多瘋狂?
    它,就是盲盒。抽盲盒也被網友評為是當代最「硬殼」的燒錢方式。有報導稱,一位日本宅男家裡的盲盒公仔能擺滿一整個面牆, 平均每個月要花費40多萬;在北京,一對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而看到機會的商家,則借著熱風推出護膚盲盒、數碼盲盒……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買盲盒和賣盲盒的人,他們之中:有的人一年花了20萬買盲盒、為了抽中隱藏款不惜10點守在商場「擦玻璃」、「端盒」;有的人是見證了「炒盒組」和「改娃師」等盲盒衍生職業的暴富
  • 比炒鞋還燒錢的盲盒,如何讓人「中毒」1年花70萬?
    有毒呀,燒錢呀,喜歡呀,咋整呀   ……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 4 個月花了 20 萬;還有一位 60 歲的玩家,一年花了 70 多萬購買盲盒。   據各大媒體報導,2018 年 Molly 系列產品(盲盒泡泡瑪特品類之一)一年內賣了 400 萬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 2 億元,今年預計銷量至少翻番。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有多暴利,你們永遠不懂!
    再加上獨特新穎的商業模式,「格子店」很快成為了學校周邊月銷過萬的小店。 周邊的人看到「格子店」賺了錢,於是紛紛效仿。不出2個月,學校附近就出現了12家同樣的「格子店」。隨著競爭的加劇,王寧的格子店最後也不了了之。 但王寧依舊不願放棄自己的零售夢。
  • 你在地鐵站隨意買下的盲盒,讓這個95後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
    當你在地鐵站的自動販售機隨意買下一個盲盒時,你可能想像不到,有人靠著盲盒這個不起眼的生意,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盲盒,中國營銷史上的空前勝利!很多非常好的傳統營銷創意到了中國,見陣風就長大,成為與時俱進的網際網路營銷思維。比如說:盲盒。
  • 你在地鐵站隨意買下的盲盒,讓這個95後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當你在地鐵站的自動販售機隨意買下一個盲盒時,你可能想像不到,有人靠著盲盒這個不起眼的生意,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一盲盒,中國營銷史上的空前勝利!
  • 泡泡瑪特上市成千億巨頭,瘋狂的盲盒生意開拓「潮玩」新賽道?
    資本市場對於「盲盒第一股」的看好顯而易見。但輿論市場上則出現了兩種聲音。一部分人對於泡泡瑪特的資本熱度積極看好,「非典型的中國商業故事」「盲盒千億巨頭」「把握95後、00後市場的盲盒生意」「潮玩市場興起」等各類title接連冠名到泡泡瑪特身上,它仿佛代表著一種奇蹟,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支被Z時代亞文化滋養起的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