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一事無成,害怕自己30歲還是碌碌無為,莫名恐慌怎麼辦?

2020-12-23 王楠一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25歲一事無成,很害怕自己30歲還是碌碌無為,莫名恐慌怎麼辦?

提問的人說道,現在的工作不溫不火,重複工作。自己不想幹這份工作,但是又不知道去做什麼好,有前進的動力,沒有前進的方向,我該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想到了自己。

從開始參加工作以來,看似十分努力,實際上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自身能力也沒有獲得顯著的提高。一直間歇性焦慮和迷茫,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自我反思之後發現,我主要的問題在於自我定位不夠清晰,不懂得如何更進一步了解自己,職業發展規劃到目前為止都十分淺短。沒有長遠的規劃,想法簡單,做事情做計劃沒有plan B和plan C。不喜歡當前的銷售工作,但也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要往什麼行業、方向發展,又沒有核心競爭能力。

閒暇時間想提升自己,報了樂器班,學習西班牙語,學駕照......有閱讀的習慣,但沒有計劃到每天的閱讀多少,沒有做讀書筆記。沒有有效輸出的輸入,對於當下所需的成長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自己,又何嘗不是百無一成,碌碌無為,勞而無功。

前段時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心理學二級諮詢師左老師。便厚著臉皮,向她請教自己的困惑。幸而左老師十分耐心,並沒有拒絕我唐突的請求,認真了解和傾聽了我大段的煩惱。

諮詢聊天雖然只有一個小時多的時間,但是左老師一直不急不緩,抽絲剝繭,層層引導,讓自己直觀地看到自己身上最深層次的、最大的問題:懶。

一語中的,一針見血。

平常不是不愛自己,而是太愛自己,才會放縱自己這麼懶。

用應接不暇的想法和計劃填充自己的業餘時間,看似在自我提升,但每件事都不過淺嘗輒止,浮光掠影。這樣做其實是為了麻痺自己在真正重要、需要提高能力的事情上的懶惰從而略為心安而已。

西班牙語,樂器,學車... 這些都是興趣愛好,非目前的剛需。沒有弄清楚主次,想要做的太多,太泛,最後反而什麼都沒有得到。要學會把重點和時間放在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提高自己的主要能力。

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然而沒有去做,或者沒有堅持下來,不就是因為懶嗎?

想要自由?自律即自由。

第二,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只有自以為懷才從而不遇的人。

能力是一切的根本,沒有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每項都做到10分或者是接近10分,那麼就是自己能力的問題。只有自身能力高了,才能在自由選擇工作、平臺。

第三,能力來源於反覆訓練。沒有什麼是速成的,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輝煌的一邊,但是沒有看到別人在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經歷了多少時間,積累了多少經驗和成長,才成就今天的雲淡風輕。

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不肯付出努力,這山望那山高,永遠都得不到想要的。

第四,要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在選擇的時候揚長避短。而不是一味地只看到自己的問題,只盯著自己短板長籲短嘆,那麼既會因為自身短板失去月亮,也會在悲嘆的同時失去本應可以得到的星星。

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為之行動,並且堅持,長期堅持。不要只停留在想上面,不要半途而廢,不要自欺欺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別人更不可能幫到你。如果自己都不努力行動,別人為什麼要幫你?

不要再用迷茫為自己的懶找藉口了。行動起來就不迷茫了。不要在懶惰這一點上這麼愛自己了。

文章最開始的問題下面有這樣的回覆:

我打賭,你絕對不是25歲才想到這個問題的。在你上高中的就想過,大學也想過。對著天花板睡不著的時候想過,打電腦到半夜累得不行的時候也想過。你也只是想一想而已。也許你現在也只是想一想而已,沒關係的,要是還不對自己狠一點,以後想一想的時候還會更多。

有一個詞叫積極廢物,就是心裡覺得慌,嘴上說著奮進,然而大腦裡從來沒有目標和計劃,身體也從不行動。

請不要成為這樣的積極廢物。現在迷茫和恐慌並不可怕,行動起來,用充實替代碌碌無為,用不斷進步取代一事無成,不要讓5年後的自己依然恐慌和迷茫。

相關焦點

  • 30歲前,我害怕一事無成,更害怕孤身一人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喝酒,酒過半巡,談起即將到來的30歲,他的眼裡寫滿了恐慌:我曾無數次幻想過30歲時的樣子,血壓變高,頭髮變少,皺紋變多,再也折騰不動,從此之後,我的人生就定格了。所有一切可能,都會消失不見。
  • 工作多年,30歲了為什麼還是一事無成?
    本來想寫另外一個標題的:工作多年,30歲了為什麼你還是一事無成?想想還是把「你」這個字眼去掉了,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反思,估計有不少人跟我犯過同樣的毛病,所以到現在依然是碌碌無為。以前從來沒有想過 30 歲的自己會這麼狼狽。那個時候總覺得30歲還沒有自己的事業是很丟臉很無能的一件事。
  • 25歲→→碌碌無為 一事無成
    瞬間感覺自我進入了一個迷茫期,22歲大專畢業投入通信工作,在這個進入平穩發展的行業裡苦苦掙扎,曾幾何時,自命不凡,但是被現實的風雨洗刷的自我一事無成,找不到前進方向,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本身就被大海的波濤洶湧吹亂了步伐,現在還被一個大浪拍丟了船槳,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 「30歲還沒有存款怎麼辦」,沒關係,三十不立,才是真實的人生
    有人在貼吧上這樣說過:「今年已經三十歲了,但是一分存款都沒有,真的差不多要自殺了。」這個網友說自己已經年過三十,但是還是一無所有,以前以為到30歲的時候可以前途無量,但真的到了年齡才發現,自己是前途無「亮」。
  • 30歲的生活安穩而平淡,但每當夜深人靜,你為什麼恐慌?
    2020.7.15,記住這個日子我是糰子,一個一歲孩子的麻麻,90後,但今年虛齡30。沒錯,90後已經30了30歲才想起學插畫,不晚嘛?我也在問自己。學習插畫的起源我是一個剛重回職場、即將30的麻麻,在三線小城市生活,今年年初出來找工作,發現自己畢業6年,好像一事無成,做過銷售,做過新媒體,還做過文員,中間還荒廢了兩年生孩子。
  • 你希望自己費心血撫養長大的高材生長大一事無成嗎?
    你希望自己費心血撫養長大的高材生長大一事無成嗎?這3個愛孩子的做法,實際給未來埋下了隱患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位畢業的大學生,今年已經29歲了,在本該替父母分擔壓力,為自己前程不斷奮鬥的時候,卻選擇在家裡一事無成,終日碌碌無為,混吃混喝,更過分的是,竟然將自己的女友帶回家同居。父母幾次勸導孩子,孩子不僅無動於衷,還大言不慚,說自己的父母有義務撫養自己。最後父母實在沒有辦法,將自己這位不懂事的孩子告上了法庭。這條新聞裡的孩子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啃老族」。
  • 25歲一事無成,月薪3500,出路在哪裡?
    截止前天已經25歲了,畢業也快三年了,感覺自己到現在一事無成,每月拿著3500的工資,做著重複一日又一日的工作,看不到前路,感覺很迷茫。和我預想中這個年紀的自己差別真大!一個前輩告訴我,二十多歲是最好的年華,是一個人事業打拼的基礎階段,要在這個年紀沉下心,一點點打磨自己,這樣才不會留下遺憾。培養一技之長是我們最好的出路不管做什麼工作,總要有一個專精的。
  • 作為第一批90後,我馬上30歲了還一事無成怎麼辦?
    女同事說:記得今年2月,參加了發小的生日會,他說:「我怎麼就快30歲了?感覺什麼都沒做呢。」 是啊,90年出生的他,一邊被年輕的小夥伴群嘲是「最老90後」,一邊又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最後又不得不接受「貨真價實」的年齡。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同樣作為即將奔三少女的小感慨。
  • 30多歲一事無成,除了上班還能幹啥?
    是我們該討論的問題,我們一般傳統而言,三十而立,就是指30歲了,應該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一來不應該向父母伸手,二來應該有自己的事業,也就是工作,其實一事無成也不能這樣說,好歹你也有份工作啊,每天也能有事幹,有收入。那麼你現在其實已經不錯了,能夠掙錢養家,能夠扶養娃娃,其他你還需要什麼呢?
  • 送給自己30歲的生日禮物
    我是依墨,女,單身,獨居,今天是我25歲的第7個月的第12天,不要問我為什麼記這麼清楚,因為從25歲生日那天開始,我就每月寫一篇月記。我來自18線小城的農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爸初中畢業,我媽只上到小學二年級。
  • 如果你30歲還一事無成,你會怎麼辦呢?過來人給您幾點建議
    有網友來諮詢:自己到了30歲,而立之年,還是一事無成,身無分文,問有什麼掙錢的行業。為什麼會出去這種情況,自己有沒有去深思過。其實只要去深思就能發現是什麼原因造成你現在的這種結果。其一是:你在選擇方向的時候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其二是:你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但是沒有去堅持。
  • 不要相信鍾南山說的「我35歲以前一事無成」
    我把大量的時間花去閱讀,專業課基本都是踩線過,但我那時候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知道」。02今年,我去看了一場抗疫展。抗疫展中,出現了幾個鍾南山的雕塑、陶塑。我旁邊有個講解的人說,鍾南山三十五歲前也是個很平庸的人,後來父親和他談心,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三十五歲了,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過一生。
  • 21歲,大專馬上要畢業了,有點恐慌,很怕踏入社會怎麼辦?
    最近收到網友私信,他說自己今年21歲,上的大專,今年大三即將要畢業了,但是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社會,現在突然很慌,很怕踏入社會怎麼辦?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曾經的自己,自己當年剛畢業的時候,何嘗不恐慌,不迷茫,一想到自己將要離開祥和的校園,踏入社會、面對即將開啟的工作之旅。心裏面也是非常恐慌。
  • 25歲停經兩個月怎麼辦
    25歲停經兩個月怎麼辦2020-11-26 10:45:2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尤其是出現停經的現象時更要高度注意,那麼25歲停經兩個月怎麼辦?25歲停經兩個月怎麼辦?  年輕人停經是需要治療的,25歲是月經比較正常的時候。這個時候停經對女性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並且還影響女性的生育問題,停經以後可以考慮使用中醫的方法治療疾病,可以調節女性的內分泌。
  •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 ;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一輩子的碌碌無為。」我想,第一句說的不正是我嘛?三十歲的無奈感,悄悄來襲。回想自己自由懶散的二十歲,在若干個夜晚,都想狠狠地罵醒自己,也有了不少感悟,分享給大家。1.
  • 25 歲面臨的焦慮和 30 歲後的焦慮有何不同?
    其中含有焦急、牽掛、憂慮、慌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光看解釋就覺得一股揪心感情不自禁,再看25歲這個字眼,難免想長嘆一聲:假設時間能重來。我認真回想25歲時的本人,那時我剛工作兩年,正經歷公司內部重組,部門新指導上任,一切還都帶著新穎感。工作上還沒有焦慮到什麼職業方向,事業開展的問題,很多時分我都喜歡說這麼一句:看看再說。
  • 30歲還一事無成?心理專家:你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目標
    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很多人會慢慢地從這些曾經讓自己沉溺其中的樂趣中脫離出來,告別曾經的燈紅酒綠,回歸生活的正軌。30歲,對於所有的中國男性來說,是一道重要的坎。「三十而立」的說法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於年輕人如果到了30歲還是一事無成,工作毫無起色,也沒有組建家庭,不論是事業還是感情都沒有著落的話,這時就會產生普遍的心理焦慮。
  • 30歲之前,你一定要逼自己成為這種人,否則一生碌碌無為
    晚上最近有這樣一個這個問題:我開始擔心自己在30歲的時候會變得平庸,但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前進。怎麼做呢?每個人都害怕平庸,害怕墮落,害怕成為我們最討厭的油膩中年男人。有些人說:不要成為一個只會玩手機的30歲胖子。三十歲以前,如果你對平庸和無聊感到厭倦,就強迫自己做個與眾不同的人。
  • 我30歲,甩了不願娶我的男友,卻陷入到巨大的恐慌和焦慮當中
    最近有一位30歲的女士前來諮詢,她因為伴侶暫時不願意進入婚姻而選擇了分手;卻在分手後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焦慮當中,覺得自己年齡這麼大,在婚戀市場上早已失去優勢,害怕找不到更好的人,轉過身拼命想要挽回前任。
  • 碌碌無為的職場排雷:碌碌無為本就是自己的潛意識職場選擇
    明明很努力,卻還是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無端讓人有一種備受生活挫折的感覺。但其實碌碌無為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一種職場選擇不是嗎?是不是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誰又甘願平凡,為什麼說自己現在的碌碌無為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明明也是很努力,班也加了,領導也討好了,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差錯。這就是錯誤理解職場,不小心沒拐過思維的彎道,陷入了職場思維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