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廢債最近成了金融業的熱搜,主要緣於永煤債劵及華晨汽車集團違約引起國家重視,進而在11月21日,金融委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內容裡有個重點內容就是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也就是,對於國企的逃廢債行為,國家是絕不手軟和姑息,為什麼有如此決絕的態度,其實我們可以看看永煤債劵和華晨汽車集團發布的公告,或許從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永煤集團違約後,宣稱其償債能力「沒問題」,並藉此發行了新債,而11月10日,又發布公告稱其10億元的「20永煤SCP003」債券到期無法償付本息,構成實質性的違約,引發債市連鎖衝擊。11月16日,華晨汽車集團發布公告,其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呢?是不是感覺永煤和華晨集團有種風輕雲淡的感覺,而這背後將會造成投資人的血本無歸,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國企都以這種態度來對待投資人的話,那麼將會引起嚴重的信用危機,對實體企業融資、發展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試想誰還敢把錢往實體企業投資,連國企都是這樣的態度,那其他的企業呢?所以國家在這個時候出手,以「零容忍」態度嚴懲逃廢債就是想樹立健康、規範、有序的金融市場,增強投資者對於實體經濟的信心。
那國家出手嚴懲逃廢債的國企,對於負債纍纍的個人又有怎樣的啟示和警示呢?
今天恰巧又看到新華網客戶端發表的一篇《新華網評:貸款不還要遭殃,你要控制你自己》,感覺是對逃廢債的一種延伸,只不過針對的個人,由此可見現在對於逃避債務的人,國家會不斷地加強懲治手段,所以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
今年的疫情導致很多人負債纍纍,當然這裡面有大部分人都是確實無力償還,沒有還款能力,但是主觀態度是明確的,那就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不過,還有很多動歪心思的的人,借著這個勢頭濫竽充數,明明有還款的能力,卻賴著不還,想矇混過關。更有甚者,組成「反催收」組織,或者以反催收為幌子的個人,抓住負債纍纍者的心理,標榜著能為債務人減免債務,教唆、煽動債務人逃避債務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債款,以此來賺錢。像這些賴著不還錢,想混過去,以及打著反催收組織和個人幌子的,必將受到嚴懲,金融委對於國企逃廢債的零容忍的態度就是一種警告於警示。
那真正負債纍纍的個人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拼盡全力的掙錢還債,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只能硬抗,態度一定要誠懇,債主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能心存僥倖,還想著加入什麼所謂的反催收組織,負債纍纍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早日還清債務才是唯一的出路。至於怎樣還,用什麼樣的方式,每個負債纍纍的人因為條件有所差異,那途徑肯定千差萬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很苦很累,但是這才是真正負債纍纍還債的常態,而這種狀態才能讓負債纍纍的人更踏實,更能夠早日的擺脫債務。
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負債不可怕,勇敢的面對,踏實的努力,總有撥雲見日的時候,相信那時的陽光會更明媚,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