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業向來都可以說是一份非常具有神秘感的職業,因為考古人員的調查對象一般都是歷史文物和人物。
在歷經百年甚至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歷史物質得以保存下來已經是非常不易,通過這些存留下來的東西對以前的社會進行推斷,其結果往往是無法考證的。
2006年在北京石景山出土的龍袍乾屍就為考古界新增了一項非常具有神秘感的工作,這具龍袍乾屍是某施工現場的工人在北京石景山玉泉路施工作業時偶然發現的。
作為北京出土的罕見保存完好的乾屍,對考古界和史學界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然而看似普通的墓葬中,裡裡外外都充滿了謎底。
第一,經過如此長的時間,這具屍體並沒有腐爛,反而變成了一具乾屍,其皮膚指甲和頭髮都保存完好,左腳有6個腳趾,從外表推斷可能就是50歲上下。
第二,這具龍袍乾屍竟然裡裡外外共穿7層衣服,而這7層衣服中有四品文官的官服,還有一品武官的官服,有四爪蟒袍,竟然還有五爪龍袍。
第三,這具龍袍乾屍的陪葬品雖說不多,但都是一些清朝珠寶玉器類的皇家用品。
第四,這具龍袍乾屍竟然盤著明朝時期的髮髻。
這一系列的特徵非常具有矛盾性,讓人費解。
其出土時的棺頭上僅僅寫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這些字樣可以推斷出他是一名清朝四品官員,名字叫做黃拙吾。
黃拙吾這個本身就非常具有爭議性的名字,在清朝史料中並無法查詢到這個名字的存在,所以初步推斷這個名字是假的。
把名字倒過來,並且通過諧音可以發現,這極有可能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這個推斷與他穿著龍袍這一特徵互相對應。
有人推斷他是多爾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爾袞也是有6個腳趾,其次他是一名戰功顯赫的武將,龍袍可能是皇帝所賜,而且年齡也比較符合。
但是他推行剃髮易服,而且史料記載他是被順治掘墓鞭屍的,所以這與他盤著明朝髮髻的舉動是不符合的。
有人認為這具乾屍是朱三太子,因為他是漢族,這就與他留的髮髻比較符合,而且康熙知道他是崇禎的兒子,一直想要置他於死地,所以在處死他之後,給他穿了龍袍,這些特徵都推向朱三太子。
史料記載朱三太子被抓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這也基本可以排除他的可能性。
還有一種更加可靠的推斷說這具龍袍乾屍是順治皇帝。第一,他曾經是皇帝,符合身穿龍袍的特徵;第二,順治帝可能為情出家,而在當時道士是可以留髮髻的;第三,孝莊皇太后為了避免一國之君出家而被世人恥笑,所以廢除了順治帝的皇位,取了一個假的名字並且身穿多層不同官服,這些舉動都可以說是為了掩人耳目。
而這也是目前最為可靠的推斷,並不一定就是事實。
畢竟是歷史遺留問題,考古人員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只能看是哪種推斷結果更加合理、更加接近真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