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9年,汪達爾人(the Vandals)在北非的迦太基建立汪達爾王國,是為汪達爾人的鼎盛時期。在這個時刻,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汪達爾人也無疑處在其發展的轉捩點,人們不禁要問:汪達爾人從哪裡來,又要走向何處?
西裡西亞與安達盧西亞
據考古發掘與歷史研究,在歐洲大地上,在西裡西亞和安達盧西亞較為集中地發現了汪達爾人的遺蹟。本來,這兩個地名也是與「汪達爾」緊相聯繫的。西裡西亞(Schlesien)因汪達爾人的一分支西林人(Silingen)而得名。而關於安達盧西亞這個地名來源的一種說法是:Andalucia(西班牙語)來源於阿拉伯語,最初的意思是「汪達爾人的土地」(Vandalucia)。
汪達爾人在德文中也可寫為「Wandale」,就像這個名稱所表明的「浪遊者」、「飄移者」的意思那樣,汪達爾人在歷史舞臺上也是由北歐而東歐,由東歐而西南歐,最後由西南歐而「飄移」到了北非,就像流星那樣最終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攻陷羅馬
迦太基被稱為「非洲的羅馬」,在佔領迦太基的同時,汪達爾人也擄獲了在那裡停泊的羅馬人龐大的船隊,他們是日耳曼人中第一個擁有船隊的部落聯盟。他們以北非為根據地,又先後徵服了西西里西部、撒丁島、科西嘉和巴利阿利群島。
公元455年,汪達爾人又渡海攻陷羅馬:羅馬距第勒尼安海僅20多公裡。據歷史記載,汪達爾人在羅馬城內整整洗劫了14天。在奴隸和隸農的起義和「蠻族」(包括汪達爾人)入侵的雙重合力下,西羅馬帝國於20年後的476年滅亡。
又過了七十多年——在公元534年,東羅馬帝國的軍事統帥維利薩裡討伐汪達爾人,獲得勝利,佔領了汪達爾王國,又把它重新納入帝國的版圖。汪達爾王國的亡國之君蓋利默則被押解到君士但丁堡,在軟禁中度過餘生。汪達爾人曾在554年發動過一次武裝暴亂,被鎮壓了下去。在此期間,大部分汪達爾人被陸續押解到東羅馬帝國各地,而少部分人則分散在東羅馬軍隊中服役。如此這般,汪達爾人不僅喪失了自己的國家,而且作為一個民族自此之後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vandal」的近現代含義
1794年8月28日,法國布盧瓦主教亨利·格雷古瓦出於對雅各賓派過激做法的不滿,「古為今用」、「洋為法用」,首次在他的文章中使用了「vandalisme」一詞。按他的解釋,歷史上的汪達爾人在攻佔羅馬後,肆意破壞文物、破壞藝術,故而他把這種行為直接稱之為「vandalisme」。1798年,該詞即按格雷古瓦的解釋收入法蘭西學院編篡的權威詞典中。以此為發端,幾乎在歐洲所有的語言中,都紛紛在「對財物(尤指文化、藝術品)的大肆破壞」和「肆意破壞者」的意義上,使用「vandalism」和「vandal」兩詞。
一直到現在,「vandal」還作為一個頗為常用的「時髦詞」被使用:在西方的媒體上,今天報導巴黎郊區的一些青年尋釁滋事,燒輪胎、砸玻璃被稱為「vandal」;明天,英國的足球流氓因輸球而與對方的球迷大打出手、破壞公物也毫無例外地被戴上了「vandal」的帽子……歷史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名稱就這樣成了人類一種罪錯的代名詞,進而成了表示這種罪錯的專有名詞。
西方的一些歷史學家、語言學家中也曾為汪達爾人鳴不平。他們就事論事地指出,那種說汪達爾人在佔領羅馬期間「肆意破壞」的說法,並不符合歷史事實。毋寧說,汪達爾人在佔領羅馬期間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掠奪財物」上。用「謀財害命」這個成語作對照,他們當然謀財,但總的來說,他們並不害命。蓋塞利克答應了教皇利奧一世的呼籲,並沒有傷害羅馬城內百姓的性命。一部世界歷史,外國人入侵,攻城掠地的事經常發生,汪達爾人的做法在當時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更嚴重的事件更是多得不可勝數。為什麼時間已過去了一千多年,又單單挑出汪達爾人來說事?!
筆者想說的有兩點:第一點,之所以單挑出汪達爾人來說事,是因為汪達爾人及他們的國家已經早已不復存在,沒有人會在國際機構提抗議。第二點,經歷了抗戰的中國人自然有切膚之痛:日本侵華軍人攻佔、燒殺擄掠了多少中國城池?比起五世紀攻佔羅馬的「蠻族」汪達爾人,20世紀侵華的日本軍人不知要野蠻、血腥多少倍!
(作者: 金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