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看到的一幕,終於還是發生了。
7月12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一紙公告,終於把全國性缺苗攤在了檯面上,引發眾多媒體跟進報導,深圳衛健委稱此為全國性缺貨。
目前,深圳市疾控中心稱:白百破疫苗缺17.5萬支,麻風疫苗及麻腮風疫苗約缺5萬支,乙腦疫苗缺苗約7萬支,流腦AC多糖疫苗缺苗約2萬支。
陶醫生認為,深圳的這個疫苗缺口非常大,而且都是免費疫苗,其中的白百破疫苗和麻風/麻腮風疫苗特別強調要及時接種,因為百日咳和麻疹都是傳染病極強的疾病。如果發達的深圳市都如此缺苗,全國其他地區呢?
陶醫生查閱了中國近5年的白百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和乙腦疫苗的批籤發上市數量(2019年數據截止7月中旬),發現供應緊張問題確實存在,但造成深圳嚴重缺苗應該還有其他因素。
按2018年中國出生嬰兒1523萬計算,2019年上述疫苗的需要量是:白百破疫苗6092萬支,麻風疫苗和麻腮風疫苗各1523萬支,乙腦疫苗3046萬支。
白百破疫苗:2019年需要量是6092萬支,截止7月中旬已經批籤發約2842萬支(武漢生物2017萬支,沃森生物387萬支,成都生物437萬支),滿足半年需求量的93%,應該說是供應偏緊。
麻風疫苗:2019年需要量是1523萬支,截止7月中旬已經批籤發約310萬支(民海生物235萬支,北京生物75萬支),滿足半年需求量的41%,確實存在嚴重的供貨不足。
麻腮風疫苗:2019年需要量是1523萬支,截止7月中旬已經批籤發約1259萬支(全部來自上海生物),滿足半年需求量的165%,理論上不應該缺貨。
乙腦疫苗:2019年需要量是3046萬支,截止7月中旬已經批籤發約2080萬支(武漢生物381萬支,成都生物1624萬支,遼寧成大74萬支),滿足半年需求量的136%,理論上也不應該缺貨。
總體而言, 陶醫生認為白百破疫苗和麻風疫苗肯定存在缺貨現象,但麻腮風疫苗和乙腦疫苗不應該缺貨。由於疫苗供應涉及到採購和物流,陶醫生認為深圳的麻腮風疫苗和乙腦疫苗缺貨,很可能和採購銜接不給力有關。
以乙腦疫苗為例,成都生物的供貨量佔全部的78%,武漢生物僅佔18%。如果廣東省疾控中心只與武漢生物籤訂2019年採購合同,那麼很可能出現缺苗的情況。
根據陶醫生的經驗,一般每個省只和一家供應商達成年度採購協議,如果臨時要更改,需要走複雜的程序。另外,2019年起,中國疾控中心開始為各省統一採購免費疫苗,改變了以往各省單獨採購的做法,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磨合,也可能導致某些省出現暫時性的缺苗現象。
本來,陶醫生認為去年的長春長生疫苗造假事件導致疫苗質量檢驗和覆核流程更加複雜,是導致目前全國性缺苗的主要原因,現在看來情況沒那麼嚴重,也是鬆了一口氣。
陶醫生想強調一點: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對於疫苗需求量巨大的中國,一種免費疫苗的供應如果沒有考慮冗餘設計,一旦某企業出現閃失,就可能導致大範圍的缺苗。無法接種到政府承諾免費提供的疫苗,這就是無法滿足公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頂層設計,保證每種免費疫苗的供應安全。
現在,某些地區的缺苗情況暫時無法緩解,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陶醫生逐個分析一下。
首先要糾正一下深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說法。這位工作人員說【疫苗接種推遲一點沒有關係】,其實這是無奈之言,無米之炊沒法做,只能等米,但不應該說餓肚子沒關係。
陶醫生經常把接種疫苗和系安全帶類比。寶寶出生後按時接種疫苗,就好比上車立即系保險帶。如果上車遲遲不系保險帶,怎麼可能沒關係呢?而是顯著增加了人生安全的風險,對不對?
專業人員千萬不能說【疫苗接種推遲一點沒有關係】,否則家長就會質疑接種程序安排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家長如果能理解接種醫生無米之炊的無奈,客氣地說一句【推遲一點沒有關係】,那倒是非常和諧。
然後談一下各種免費疫苗缺貨(卡介苗、B肝疫苗、脊灰疫苗沒有缺貨)怎麼辦。
白百破疫苗:這個疫苗非常重要,因為百日咳對於嬰幼兒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如果缺貨,不建議等待,而是趕緊改用含白百破疫苗的自費疫苗。考慮到脊灰預防效果的全面性以及百日咳成分的技術優勢,建議不差錢的家長選五聯疫苗,其次可以選擇四聯疫苗。如果之前接種過Hib疫苗,一直等著接種白百破疫苗,這種情況改用四聯或五聯,會導致Hib疫苗超劑次,這個可以接受。
麻風疫苗:我國安排8月齡兒童接種麻風疫苗,這對於預防傳染性超強的麻疹至關重要。如果當地沒有麻風疫苗而有麻腮風疫苗,完全可以改用麻腮風疫苗。但是,如果兩種疫苗都斷貨,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是寶寶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特別是避免不必要地去醫院看病。醫院裡很可能有去看病的麻疹患者,如果沒有接種過疫苗,只要和麻疹患者同處一室過,就很可能中招。
麻腮風疫苗:我國安排18月齡接種麻腮風疫苗。如果在8月齡已經接種過1劑麻風/麻腮風疫苗,18月齡的麻腮風疫苗推遲幾個月接種尚可接受。在國外,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種通常安排在12月齡和4歲,4歲比18月齡晚了不少吧。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非常重視麻疹的預防,一方面也說明第2劑疫苗在18月齡~4歲接種,在國際上都是很常見的。
乙腦疫苗:我國安排8月齡和2歲各接種1劑乙腦活疫苗。如果寶寶滿8月齡了,當地缺免費的乙腦活疫苗,可以接種自費的乙腦滅活疫苗。由於乙腦只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所以給寶寶做好防蚊措施也可以預防乙腦,等有免費的活疫苗時再補種。如果寶寶滿2歲需要接種第2劑,陶醫生建議可以推遲接種,在3歲前接種其實都算及時接種。總體上,乙腦活疫苗性能超過滅活疫苗,花錢接種性能略遜的滅活疫苗實屬無奈之舉。
流腦疫苗:免費的流腦疫苗其實效果欠佳,即便不缺貨,陶醫生也是建議用自費的流腦AC結合疫苗帶替代嬰幼兒期的流腦A群多糖疫苗,用4價多糖疫苗替代3歲和6歲的AC多糖疫苗。如果在免費流腦疫苗不缺貨時,你拿不準主意是否改用自費流腦疫苗,那麼在缺貨時就毫不猶豫地選自費流腦疫苗吧。
A肝疫苗:我國安排18月齡兒童接種A肝疫苗。A肝是一種飲食傳播的疾病,目前我國整體食品衛生水平良好,家長對於寶寶的飲食更是不敢怠慢,所以寶寶感染A肝的風險很低。A肝對於嬰幼兒來說,也是一種溫和的疾病,即便感染,也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如果免費A肝疫苗缺貨,可以等待有貨了再接種。如果實在糾結,那就選擇自費的A肝疫苗,效果與安全性與免費疫苗沒有實質性區別。
(完)
延伸閱讀:
請珍藏:2019版兒童疫苗接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