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軍事的進一步強化,更使衢州這種強化軍事的趨勢發展到頂峰

2020-12-18 百家號

「爭兩浙不爭衢州,守兩浙不守衢州,意思是說,與敵人爭奪兩浙地區卻沒有攻下衢州,是把整個兩浙地區交給了敵人;守衛兩浙地區卻沒有能夠守住衢州,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敵人。這兩句話是對衢州軍事地位的最好詮釋,後來三藩之亂中平定閩藩的戰事發展就以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到了清代,中央政府不僅沿襲明代在衢州推行裡甲制,還在各縣城鄉實行以調查流動人口、維持治安秩序、防止人民反抗為目的的保甲制。到乾隆初年,裡甲制徹底瓦解,而保甲製成為集治安和賦役於一體的地方基層組織。

清初楓嶺營的設立和浙江總督的長期駐守,加上衢州鎮的設立,更使衢州這種強化軍事的趨勢發展到頂峰。清代衢州眾多的軍事設施則是軍事重鎮的直接體現。

(一)衢州浙閩楓嶺營的設立(1654年)

據《浙江通志》記載,浙江為東南地區的屏障,州又為浙江的重鎮,而仙霞嶺又是衢州一府的要隘。仙霞嶺在江山縣南百裡,嶺上有石階路,有臺階360級,彎道26處,前後長達二十裡。

整條山路依山塹成驛道,依勢設立雄關,四周重崖峭壁,十分險要,堪稱東南險要之地。連接仙霞山的山嶺有座個,分別是窯嶺、茶嶺、大竿嶺、小竿嶺、梨嶺和楓嶺,其中楓嶺是浙閩兩省的分界。

連接仙霞山路的雄關有五座,分別為安民關、六石關、青塢關、木城關和二渡關。過了二渡關,就是江西永豐縣的地界。六嶺五關,都在這方圓百裡範圍內。可以說這「六嶺五關」形成了浙閩贛三省相交之處的交通要隘。

楓嶺關位於江山廿八都浙閩分界處,以嶺中多唐楓(即烏桕樹)而得名,地勢極為險要,與仙霞嶺連接,成為浙閩三要衝之一,極譽為浙江五大名關之一。楓嶺關原徑道是唐末黃巢起義軍所闢,現存關門一道。南端門高2.8米、寬2.1米、深1.9米,北端門高3.1米、寬2.8米、深1.9米。殘存關牆全長21米,上方已塌。

衢州雖已納入清政府的版圖,但是明將鄭成功在福建的勢力仍然相當強大,數次大敗清軍,其水軍還一度威脅南京。為加強福建、浙江邊界的軍力,防止明軍入浙,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政府下令組建楓嶺營,駐江山縣廿八都,隸屬處州鎮管轄。該營設從三品遊擊一員、正五品守備一員、正七品把總二員,計有兵丁1000名。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值三藩之亂,清政府又下令將楓嶺營擴編,主將遊擊下轄左、右二營,每營設守備、千總各一員,把總二員,兵丁750人。

雍正十三年(1735年),楓嶺營改屬衢州鎮,設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500人。至同治七年(168年)浙閩楓嶺營仍有馬戰兵276人,百子炮4門。又據《白雲山志》記載,光緒年間,又設提督一員,兼管浙江衢嚴楓嶺、水師巡江營。

(二)浙江總督的興廢(1658—1738年)

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設福建總督,駐福州府,兼轄浙江。順治五年(1648年),浙江巡撫蕭元起平定衢州趙之超反清起義。鑑於浙西局勢嚴重,同年五月,清廷將福建總督更名為浙閩總督,移駐衢州府,兼轄福建,總理兩省軍政要事,下轄督標三營。

由於名將鄭成功在福建勢力大增,其水師北上舟山,南下廣東,為應對危局,順治十五年(1658年),朝廷分置福建、浙江總督,分駐漳州府與溫州府。浙閩總督在衢駐守前後十年。

康熙十一年(1672年),移福建總督駐福州府。次年,三藩之亂爆發;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十五年(1674—1676年),江總督李之芳駐衢平叛。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裁浙江總督,以福建總督兼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更名福建浙江總督,俗稱閩浙總督。雍正乾隆年間雖有短暫的反覆,又分置福建、浙江兩總督,但時間都不長。

清初浙江總督的反覆設置,並兩度駐衢,對穩定戰亂中的浙江,乃至福建局面,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衢鎮總兵的設立(1735年)

為了鎮壓衢州軍民的抗清鬥爭,早在順治三年(1646年),衢州府城設總兵官一員,統兵三千,總兵駐府山。後來,衢州局勢平穩,總兵的設置撤銷。順治六年(1649年一說在順治五年),衢州駐軍改為協鎮副將,統左右二營。

每營設都司僉書、守備各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1600人,隸屬溫州鎮管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衢州協城守營擴編,增設中營,有中、左、右三營,兵員共2600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衢州協城守營改隸處州鎮管轄。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工部尚書徐本、浙江總督程元章等聯名上奏:衢州地處三省交界,為江西、福建的咽喉門戶,緊要地方,副將不足彈壓,請求朝廷將衢協改為鎮。閏四月,朝廷下詔,改衢州駐軍協副將為衢州鎮總兵。

設總兵官一人,轄鎮標中、左、右三營,有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官,馬步戰守兵丁共2057人。除轄鎮標外,衢州鎮總兵還兼轄嚴州(今建德)協左、右兩營,楓嶺營、衢州城守營等。

雍正《浙江通志·兵志二》記載了衢州鎮的編制:衢州城守營,駐衢州府城966人;分防龍遊縣、常山縣、開化縣及江山縣城690人,分防樟樹潭、大洲、西安、溪口、杜澤、鳳林各汛共計269人,分防龍遊溪口汛55人,分防華埠、七都球、草萍各汛196人。

嚴協城守營,下轄左、2營,每營設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官,分防建德縣、淳安縣、分水縣、遂安縣、壽昌縣及桐廬縣各汛414人,分防淳安威平汛23人,西路安設路一處2人,南路安設路六處22人,巡緝東港、西港江洋往來、稽查墩臺14人。

浙閩楓嶺營,營設遊擊、千總、把總各1人,駐廿八都500人,廿八都兼溪口汛169人,分防仙霞關118人,分防峽口102人,分防清湖88人。金華協蘭溪營,分防蘭溪縣汛92人,防湯溪縣汛以上合計3720)清代浙江水陸提督節制五鎮,即定海鎮、海門鎮、溫州鎮、處州鎮、衢州鎮。乾隆年間,全國共設有六十六鎮,衢州鎮是其中之一。

相關焦點

  • 共建大花園|衢州|衢州如何成為「詩畫浙江」的點睛之筆?衢州優秀...
    編者按:邁入新時代,我們要書寫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新答卷,書寫好推動衢州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書寫好回應人民群眾美好期待的新答卷。衢州市委七屆四次全會決定:構建「1433」戰略體系,加快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正當全市上下強化戰略引領,合力攻堅、實幹興衢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中共衢州市委組織部、衢州市委黨校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衢州分社聯合推出《微黨校/共建大花園》,請市委黨校學員緊扣「1433」戰略體系,結合實際,暢談共建大花園。
  • 立足「三個強化」提升軍事訓練報導水平
    摘 要:搞好軍事訓練報導,要積極強化問題意識、受眾意識、創新意識,不斷提升訓練報導的針對性、親和力、傳播力,提升軍事新聞宣傳的質量和效益,切實為部隊戰鬥力建設服務。
  • 衢州航空首架飛機入駐衢州機場 助力衢州民航發展駛入快車道
    其中,華夏航空以衢州為基地,已開通至重慶、成都、貴陽、西安、舟山、珠海、武漢航線。今年10月,華夏航空在衢州投入首架駐場飛機,2022年將增加至5架,2023年將增加至8架。  「華夏航空與衢州機場的合作開創了國內支線航空與支線機場合作的一個試點。雖然尚處於發展初期,但是合作的紅利已經初步顯現。」近日,衢州機場總經理王江平在接受民航資源網專訪時這樣表示。
  • 《2017衢州福利彩票社會責任報告》發布
    《報告》從責任業績、公益奉獻和文化宣傳等方面詳實地介紹了2017年衢州福彩開展的各項工作以及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在責任業績方面,《報告》介紹了2017年衢州福彩牢記「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宗旨,堅持「安全運行,健康發展」方針,踐行責任,創新思路,打造福彩品牌,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 軍事新聞工作者應強化「四種意識」
    關鍵詞:軍事新聞保密;新聞工作者;「四種意識」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向縱深推進,軍事新聞保密工作直接關係到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關係到國家利益的實現、穩定及增長。以史為鑑,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為保證各項軍事活動、軍事任務與軍事目標的順利實施和達成,軍事新聞工作者不能以追求新聞的真實性衝淡軍事秘密的安全性,而要站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國防安全的高度確定新聞選題,採取刪節、迴避、隱晦等手段對涉及軍事秘密的報導進行再加工,在源頭上杜絕洩密的可能。二是從現實的嚴峻挑戰中強化危機意識。
  • 軍事科學院:進一步加強高端軍事智庫建設
    軍事科學院:進一步加強高端軍事智庫建設【「十四五」 開新局】 軍事科學院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拳頭力量,自2015年年底被確定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以來,著眼建設世界一流軍事智庫目標,以服務強軍勝戰為主線
  • 衢州「拆牆」如何
    2020年4月底,衢州市行政中心圍牆拆得差不多了,與此同時,針對衢州國有企業、居民小區和農村圍牆的調查摸底報告中,明確寫道:「各企業均對在沒有圍牆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消除安全管理隱患表示顧慮。」 還有一些企業反映了特殊情況。比如,衢州市郵政公司辦公樓裡有金庫,電信公司辦公樓裡有軍事設施。另外,有的企業圍牆與別家共用,沒有獨立處置權,或要兼顧隔壁企業的生產經營需求。
  • 衢州新聞網丨斑馬線禮讓 還要繼續「讓」
    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毛慧娟一座「車讓人」的城市,這是衢州大力推行的「八個一」當中的第一個「一」。一條斑馬線,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溫暖和文明。實際上,我市「禮讓斑馬線」的活動在2016年5月就已經啟動,實施到現在已經是第五年了。斑馬線禮讓,車讓人、人快行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 我們衢州的飛機正式從衢州起飛了
    微信號:衢州陽光校園(qzygxy) 發布校園資訊 傳播教育信息 12月23日下午2:40左右,隨著衢州航空有限公司的首架飛機飛往舟山,這標誌著屬於我們衢州的飛機正式從衢州起飛了。
  • 「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款款走來!
    作為「千萬工程」的主要踐行地,多年來,衢州農村的山更綠、水更清、地更淨,鄉愁更濃鬱,百姓更幸福。「一江兩港三溪」串起總長約280公裡的詩畫風光帶,聚焦農村高質量發展,聚力鄉村大花園建設,將書寫衢州鄉村振興新篇章。
  • 衢州美食介紹 衢州有哪些美食
    衢州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是浙江的重要省會城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那麼衢州究竟哪些美食最受人歡迎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衢州最受歡迎的美食。五夫醉雞五夫醉雞是浙江衢州的經典美食,據說以前是從衢州五夫鎮的一個青年婦女手上傳出來的,菜品顏色微黃,有著陣陣撲鼻的酒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還可以很好地幫助增加食慾,起到開胃的作用。
  • 6問6答,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衢州!
    省委省政府將衢州定位為浙江大花園建設的核心區,就是要求衢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當好標兵。這幾年,我們以大花園建設為統領,高標準抓好生態保護、高起點推進「兩山」轉化。   一方面,生態屏障築得更牢。   另一方面,生態富民抓得更實。我們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實施了民宿產業三年提升行動,創新開展「全球免費遊衢州」系列活動,新創建1家5A級景區,也拿下了「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新名片。尤其是按照市域一體「串珠成鏈」的思路,謀劃啟動了一條長280公裡、覆蓋1000平方公裡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致力打造「兩山」轉化、生態富民的大平臺。
  • 兩三百家衢州菜館「刷街」 衢州菜為啥這麼火?
    密集  鄞州、海曙兩地開出170多家  「今天,我家樓下新開一家衢州菜館,中午到城隍廟逛街時看到四家,隨後在南塘老街一帶看到五六家,下午轉到月湖盛園時又看到三家。」自稱「好衢州菜這口」的市民蔣麗在朋友圈幸福地宣稱「感覺自己被衢州菜館包圍了」。
  • 浙江的紹興、衢州、金華和嘉興,更看好誰?為什麼?原因很簡單
    紹興、衢州、金華和嘉興整體實力,紹興和嘉興排名前兩位,肯定是沒有問題,但是誰排名第1,兩個市各有千秋,綜合實力嘉興更強些,金華排名第3,衢州排名第4。未來的發展上更看好嘉興,嘉興離我國第一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更近,由上海產業升級可以更好的帶動嘉興發展。金華市在一般人眼中並不出名,但它下轄的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無論從經濟發展之勢,還是知名度上來看,在全國來說也比較出名。
  • 「南孔聖地 衢州有禮」 電影《我們回家吧》衢州首映
    兩人利用半山村的美景開設民宿與農家樂,發展現代旅遊農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們紛紛踏上回家之路。小小的半山村,在歡聲笑語中迎來了幸福的篇章。 本次首映禮由浙江麥田時光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作為衢州本土實力領先的影視公司,麥田時光傳媒從該片前期的演員海選到後期的落地宣傳全程發力,充分展現了團隊的專業水準與職業精神。
  • 軍事智能化的作戰領域與發展,對中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性
    隨著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的全面展開, 包括軍事領域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在內的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浪潮衝擊。人工智慧技術是後資訊時代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 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也是極有可能改寫未來戰爭的顛覆性技術之一。作為人工智慧軍事化應用的軍事智能化技術, 是機械化、信息化之後軍事領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
  • 浙西名城衢州大打「免費牌」 12月衢州景點敞開大門歡迎深圳客
    2016「南孔聖地·休閒衢州」深圳旅遊推介會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由衢州市旅遊委員會、衢州市民航局、浙報旅遊全媒體中心共同承辦,旨在進一步為衢州旅遊開拓深圳市場,加強衢深兩地旅遊交流合作  對於旅遊業高速發展的衢州來說,珠三角一直是重要的旅遊客源地之一。作為珠三角地區的明珠、開放性極強的城市,深圳近年來與衢州在旅遊產業互補、旅遊客源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  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錦標在推介會致辭中表示,希望藉助本次活動,以旅遊線路為紐帶,增進深圳與衢州雙方的友誼,實現互利共贏。
  • 衢州三校七企打造「產學研聯合體」
    據介紹,目前衢州中專擁有價值2000多萬元的機械數控實訓設備,衢職院有500多萬元的設備,衢州學院有1000多萬元的設備。同是機械數控類設備,但3所院校有所區別,衢州中專重在普通工具機和數控精加工設備,衢職院重在數控維修設備,而衢州學院則重在實驗設備。衢州中專機械數控領軍教師楊宗斌介紹,衢職院機械數控專業的學生都在衢州中專完成基礎實訓課程,讓衢州中專的數控機械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益。
  • 衢州二中各科名師提分寶典看過來!
    化學 臨陣磨槍,既快又亮 姚勇軍 姚勇軍,高級教師,衢州二中化學教研組長 從現在到高考,雖然時間顯短,但只要合理地安排複習計劃,講究複習方法和應試策略,
  • 軍事科普類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探究
    一、軍事科普類電視節目的發展歷程作為一種承擔科學知識普及職能的電視節目類型,科普類電視節目起源可以追溯到科教類電影,電視欄目則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央電視臺開播的《科學與技術》與《向科學現代化進軍》等。回顧軍事科普類電視節目的發展歷程,我們能發現更多科普類電視節目的特點。1.欄目構成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