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抓住青春的尾巴,進了軍營。」王陳欣,這個25歲的小夥子,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穿著一身軍裝,顯得格外挺拔。2013年7月份以前,他還是在一家荷蘭企業上班的白領,喝喝咖啡,和老外打打交道,晚上去兼職教法語,周末去上海大學讀研究生課程,日子過得小資又充實。然而「應徵入伍」的蓋章戳,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這個25歲的上海小夥子放棄了優渥的生活,進入部隊,成為武警上海總隊七支隊三中隊一名普通的戰士。
「小王」成了隊裡「老王」
王陳欣站在一群95後士兵中間,顯得格外扎眼。「以前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叫我『小王』,入伍以後,是義務兵裡年齡最大的,成了名符其實的『老王』。」
2011年,王陳欣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之後,憑著英語八級、法語八級的語言優勢,進入了聯合國駐滬機構工作,後來跳槽去了一家荷蘭企業。兩年的職場生活,讓王陳欣覺得人情冷漠,人與人之間單純又美好的感情很難獲得。
2013年6月,王陳欣和父親按規定前往街道武裝部進行兵役登記。一句「現在部隊需要你們這樣高學歷的人才」讓王陳欣打開了迷茫,「對,去部隊也許能獲得我所想要的感覺。」王陳欣說,那時候,腦中一直迴響著這樣一句話,久久忘不掉。
「啪」的一聲,一枚「應徵入伍」的章敲在了王陳欣名字之後。王陳欣很高興,卻愁壞了父母。他們盼著兒子儘快結婚生子,沒想到他卻要去當兵了。「他們想不通,一度希望我體檢不過關。」
經過層層體檢、政審,王陳欣如願拿到了入伍通知書,穿上軍裝,背上行囊,揮別父母,發了條「同志們,相約2015,我當兵去了」的信息,瀟灑地離開了。
「老胳膊老腿」訓練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集訓三個月,對王陳欣來說是個倍受打擊的過程。「都是95後,我比他們大了七八歲,骨骼老化,身體協調性差,訓練起來格外吃力。」王陳欣說有種突然找不到方向的感覺。偶然間,日記本上「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這句話觸動了他。「連最簡單的軍事訓練都完不成的話,也太丟臉了。也許走完這一段艱難時光,離美好就不遠了。」帶著這樣的念頭,王陳欣慢慢地調整心態,把更多心思放到了軍事訓練上。每天晚上睡前,王陳欣都會自我加壓,做100個伏地挺身、100各仰臥起坐和100個深蹲。為了站出挺拔軍姿,他給自己開了「小灶」,背著木板、站在牆角一動不動。以前讀書工作時,很少鍛鍊身體,體能自然拼不過「兵弟弟」們,王陳欣就讓戰友用背包帶把自己的雙手綁在單槓上練習引體向上。戰術訓練時,一次又一次起立臥倒,反反覆覆匍匐前進,身上弄得青一塊紫一塊,王陳欣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現在我體能已經追上整個中隊的水平,儘管不是拔尖的,但達標了。」王陳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成了全方位輔導員
「新兵裡我最大,他們都喜歡叫我『老王』,要麼叫我『大哥』。」王陳欣是獨生子,突然多了一群「弟弟」,讓他又欣喜又惶恐。「我比他們大,總是希望能幫他們做些什麼,給他們一些好的影響。」
王陳欣從小學習電子琴、吉他,他看到初入部隊的小夥子們時常想家,便想辦法為戰友們排解寂寞。「教他們識樂譜、彈吉他、練電子琴。」在武警七支隊三中隊恰好有一個小樂隊,王陳欣和戰友們排練演出,為不少敬老院和社區送去了歡樂。王陳欣不僅成了音樂老師,還成了學習輔導員、心理疏導員。「好多戰友高中都沒念完,英語不行。走向社會後,英語總歸用得著。」王陳欣每天帶著戰友們背單詞,規定每天做兩篇閱讀題,戰友們也能磕磕巴巴地用英語對話了。「我年齡大嘛,他們有想家,想不通的事,都來找我聊,我幫他們分析分析。」
儘管有著七八歲的年齡差,王陳欣還是和戰友們打成一片,獲得了彌足珍貴的戰友情。「人生很長,物質財富不著急,當兵這種精神財富會一直滋養我。讓我再踏入社會,也無所畏懼。因為我曾經被溫暖過。」王陳欣感嘆道。圖為王陳欣在為小學生輔導英語。
(來源:勞動報)
#我來說兩句# 點擊下方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