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會讓學生在學校養成的好習慣大打折扣,家長也常常為了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而頭疼。實踐證明,巧妙藉助微信平臺,能改變這些現狀。利用微信平臺的直觀性、參與性和激勵性,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欲望,有效提升學生領導力。
什麼是學生領導力?華東師範大學李家成教授認為:學生領導力是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背景下,諸多素養高度綜合的集合體。它不僅包括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包括積極的人生態度、主動的學習行為、主動幫助他人的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領導力進行培養,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筆者嘗試藉助微信平臺,在假期中以各種形式教育學生,培養學生領導力。
一、在群體形成中培育學生領導力
1. 微信學習小組的建立
在假期中,能夠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較少。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發現很多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這或許是由於學生沒有自主意識,習慣被人催著完成;或許是由於學生對傳統形式的作業沒有興趣,缺乏主動完成的動力。在對2019年的「你好,假期!」活動方案策劃討論時,作為策劃主體的學生和家長都談到了這個問題。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通過討論,我們一致決定建立微信學習小組,既可以改變假期師生、生生之間的疏離關係,又可以用這種新的形態與方式重建學生的生活與教育。微信學習小組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將每天完成的學習、活動情況發送到學習群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協作,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2. 均衡小組成員的安排
每個學習小組的成員由幾個學生組成比較合適?哪些成員組成一隊比較合理?怎樣的方式更有效?大家經過討論,決定將全班44人分成6組,其中4組每組7人,另外兩組每組8人。
確定小組成員的人數後,筆者問學生:按學號7人一組或8人一組分下去怎麼樣?學生紛紛表示這樣不合理,認為每個小組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徵、社區區域、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上最好有差異,各小組的總體實力要相對均衡。於是我們就這幾方面因素來確定各小組的成員。分配好小組後由組員自己選好正、副組長,組長負責建立小組微信群。
3. 隊名的確定
微信學習小組成立後,又有學生提出還應該取個隊名。各小組又一次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定他們認為最有意義的隊名,逆襲隊、恆飛隊、Run ahead(向前跑)、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等隊名就這樣出現了。好的隊名能夠增強隊員的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激發成員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熱情。
在微信學習小組建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提高,無論是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還是在小組隊名的確立上,他們變得會思考、有主見了,同時也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筆者欣喜地看到學生的領導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領導力
當今時代,各種知識、技術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團結合作能力顯得極其重要。筆者認為,21世紀的學生也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其與他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在假期中如何做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1. 導師負責,滋生領導力
成立微信學習小組後,各組在組長的主持下討論、制定假期計劃,按照計劃表,組內成員相互監督、配合,開啟由學生自己主導的學習模式。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都由組長負責,組長每天要對組員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如果有組員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學習任務,也需要向組長請假。
教師以幕後者的身份存在,組長儼然是一位小老師,在與組員的互動中,通過各種方法引導隊員完成任務。在真實的實踐中激發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學生的領導力得到了發展。但是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於是,筆者又順勢建立了微信學習導師群,各組長定時在導師群內反饋前一天組員的學習情況,對小組中出現的問題也在導師群內進行交流,大家一起探討解決的辦法。之後各組長再將討論結果反饋到各學習群,無形中樹立了小組長的威信,學生領導力得到滋生。
2. 激勵評價,助推領導力
筆者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及時截屏表現出色的組長和各小組的組員,分享到導師群內,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表揚的小組會特別興奮,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鼓舞,能促使他們產生自我提升的動力。其他組員的團隊精神、自主發展意識也會被有效激發,學生的領導力自然發生。
3. 同伴鼓勵,提升領導力
在微信學習小組中,小組長自主承擔起鼓勵、督促組員學習的任務,並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各位組員之間也會相互勉勵、相互幫助。各小組的成員凝聚在一起,激發了團隊意識,他們的自制力、領導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就這樣,學生在團隊中有規劃地學習、成長,每天會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假期中,家長不再催促孩子完成作業,孩子能夠主動學習,平等交流、民主和諧的新型親子關係有機形成。微信平臺突破了教育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生在假期自主學習成為可能,給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在合作學習中,組員之間團結互助、互相激勵,組長和組員的領導力都得到了發展。領導力的培養,要紮根於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在社區活動中鍛鍊學生領導力
隨著家校合作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發展,家長群體、社會,都可能形成與學生的內在聯繫。社會可以彌補學校教育形式化的缺失,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學習實踐的機會。假期不同於學期,學生、家長和教師是難以「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打破時空界限,開展假期實踐活動。
1. 利用資源發起活動
夏季是海洋主要經濟魚類繁殖和幼魚生長的重要時期,伏季休漁保護了海洋資源,使海洋漁業得到休養生息。但在禁漁期間,還有一些人頂風作案。為此,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推進「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著力打好幼魚資源保護戰、伏休成果保衛戰。恰巧班級裡有一名學生的媽媽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班,有很好的可利用資源。筆者與該學生商量可以藉此資源開展關於保護海洋資源的活動,其隨後在班級微信群裡發起活動集結令,得到了積極響應。
2. 共同策劃籌備活動
此次活動中,我們摒棄了傳統的教師策劃、學生參與、家長知曉的單線方式,轉變為學生、家長、社會人員、教師共同策劃並組織實施的活動開展模式。確定好參加活動的人數後,成立實踐團,該學生擔任團長,通過微信群討論活動安排。這個微信群中既有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也有教師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大家群策群力,確定活動主題為「親近海洋,與我一起」,分工合作制定好團旗,安排好活動議程,並統一著裝。活動的策劃、準備、組織、後勤及後續工作,都由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員合作完成。在微信群中,師生、生生、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
3. 親子攜手開展活動
很多人抱怨現在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我們藉助此次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感悟。學生和家長跟隨執法人員到市場檢查是否有人在銷售禁止出售的海鮮,了解禁漁期的相關知識。活動後,學生紛紛在微信群中發表感悟,有的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深深體會到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性;有的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愛海洋的隊伍中來;有的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保護海洋資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也用美篇的方式記錄此次活動,並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進行分享,號召更多的人一起來保護海洋。學生通過活動深入了解社會,形成了對社會責任感的獨特體驗與理性認識。
微信平臺使得地域不再是局限活動的障礙,豐富了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員的四方交流方式,讓溝通不再局限於面對面,實現線上討論、策劃,線下活動,線上再反饋。教育的時空邊界就這樣極大地拓展和延長,形成教育的新形態。在學生和家長及社會人士的合作中,筆者感受到了學生的自我超越與突破,他們變得更有主見,善於創新,綜合素質在提升。在真實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領導力,更好地實現了在「成事中成人」這一目標,更積極地思考人與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這對於學生終身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加了「你好,假期!」的學生,學習習慣得到培養,自我成長意識被喚醒。而假期中學生能力的提升與意識的積澱,也是學生自我發展提高的基礎。總之,微信平臺也好,「你好,假期!」也罷,不過是一個平臺,一種方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主動學習,擁有主動幫助他人的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藉助微信平臺,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活動實踐,學生產生了主動策劃或主動參與活動的行為,日益顯現出主體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領導力的發展。學生領導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高度信任學生存在領導潛能,理解領導力的發展機制,具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資源培養學生領導力的直接行為。做一個有心的教師,把成就學生當成己任,我們會發現,平臺無處不在,手段無時不有。
參考文獻:
[1]李家成. 培養具有領導力的人:「新基礎教育」對於「學生領導力」的理解與實踐[J].現代教學·思想理論教育,2017(10).
[2]翁文豔,李家成. 美國中小學生領導力培養的學科滲透模式[J].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10).
[3]李衝鋒. 如何培養學生的領導力[J].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4(2).
[4] 楊小微,李家成. 中國班主任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5]李家成. 班級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學生發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陳豔
來源:《基礎教育論壇》2020年7月刊
(總第345期)
基教論壇公眾號經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