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封面|YouTube掌門人沃西基:從哈佛文青到矽谷傳奇

2020-12-22 騰訊網

重點:

  • 1沃西基表示,儘管YouTube制定了一些政策,但仍會有一些內容利用中間地帶來打擦邊球,或者是找到繞過這些政策的方法,而他們所做的就是使已有的規則更加嚴格。
  • 2每分鐘有超過500小時的視頻上傳到平臺。除了用計算機篩選,公司還僱了1萬名人工版主。2019年第一季度,刪除了830萬段視頻,且超過75%的已刪除內容由機器完成。
  • 3沃西基建議谷歌以17億美元收購YouTube,而億萬富翁投資者馬克·庫班當時表示任何購買YouTube的人都是傻瓜。後來沃西基把YouTube發展成一家市值約1600億美元的企業。
  • 4谷歌在美國提供6個月的帶薪假期,而美國的產假比較糟糕,一是時間短,二是不帶薪:「25%的美國女性在生完孩子10天後重返工作崗位。」
  • 5「我有時會把孩子們的手機都拿走,尤其是在全家度假的時候,因為我想讓人們互相交流。我會說:『我們今天都要專注於當下。』」

(本文約70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10分鐘)

【編者按】一位從小喜歡文藝和創作的女性最後進入了矽谷,一個在初期不被看好的視頻平臺後來成長為市值約1600億美元的大企業。YouTube和其CEO蘇珊·沃西基可謂成全了彼此。在極端內容與隱私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可以說YouTube就像Facebook一樣,面對著諸多質疑和批評,那麼沃西基用什麼辦法才能對每分鐘上傳500小時的平臺內容做出篩選呢?在實現「讓用戶每天觀看10億小時的視頻」目標的同時又會怎樣管理自己孩子的屏幕時間呢?沃西基對媒體提問進行的回答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

以下為文章正文:

科技行業中最有權勢也最易受到攻擊的女性之一

蘇珊·沃西基,YouTube的執行長,2019年的開局比較糟糕。今年二月的某天,有外媒報導稱,YouTube上一則反疫苗視頻中存在違反公司廣告政策的廣告。此外,該視頻平臺還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恐慌,因為其存在煽動兒童自殺的內容。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視頻顯示,該網站上的戀童癖者數量激增。而在一個崇尚怪癖的行業裡,在YouTube內的元素以越來越怪誕、有時甚至以危險的形式闖入現實世界時,穿著牛仔褲和開襟羊毛衫的51歲的蘇珊·沃西基顯得極其正常甚至有些「出淤泥而不染」。

蘇珊·沃西基是科技行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也是最易受到圍攻的女性之一。2014年,沃西基獲得這份工作時,她被譽為廣告業最有權勢的女性,她在谷歌工作期間就幫助公司打開了資金的龍頭,想必在YouTube上她還會重複這一招。

在當上CEO之後的五年裡,沃西基推出了新的廣告形式,還推出了音樂、原創內容和以及專門面向「剪線族」(指放棄有線電視而轉向流媒體服務的用戶)的YouTube TV的訂閱服務。但在這一過程中,沃西基的工作更多地與遏制不良內容有關,而非以經濟上的增長為主。

政治人物和科技界知名人士都在譴責YouTube,稱其未能採取足夠措施,遏制那些以YouTube平臺為家的種族主義者、極端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等「勢力」。而今年三月份發生在紐西蘭的恐怖襲擊在平臺上的傳播更是把YouTube和其管理者推上風口浪尖。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個管理著一個日訪問量超過Facebook的網站的人來說,沃西基設法保持低調,避免了很多指責。去年,當其他社交媒體高管被召集到國會接受斥責時,沃西基並不在召喚的名單,她待在家裡,對歐盟的一項新法律表示反對,該法律規定,如果YouTube等網站的用戶上傳了受版權保護的內容,這些網站將承擔法律責任。

雖然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以及Twitter的傑克·多爾西等人都受到了公眾的關注,但沃西基基本上沒有。作為一名CEO,沃西基如何試圖馴服YouTube的九頭蛇問題?面對這些壓力,YouTube內部是否存在緊迫感?就此,外媒對沃西基進行了採訪。

今年6月,YouTube宣布了新的反仇恨言論政策,試圖解決人們的一些擔憂。那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給出政策呢?沃西基說:「我們一直奉行反仇恨言論政策。YouTube從一開始就有社區指導方針,還有一些針對如何處理平臺上關於仇恨和煽動暴力的內容的指導方針。我們發現,儘管我們制定了一些政策,但仍會有一些內容利用中間地帶來打擦邊球,或者是找到繞過這些政策的方法。我們所做的是使已有的規則更加嚴格。」

根據新規定,猶太人大屠殺和帕克蘭校園槍擊案等特定事件現在受到保護,所以用戶不能發布否認發生過這些事件的視頻。「我們對語言的定義也更加精確和清晰,所以用戶不能用任何受保護的群體來為暴力、排斥、分離和歧視辯護。」沃西基還表示,該公司把目標鎖定在所謂的「邊緣」內容視頻上,這些視頻設法繞開相關規則。YouTube平臺刪除了評論,不允許這些視頻出現在其推薦區,而推薦區是推動瀏覽量的核心功能。

但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因為每分鐘就有超過500小時的視頻上傳到平臺。除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檢查,該公司還僱傭了1萬名人工版主對所有內容進行篩選。清理工作的內容量對他們來說一定太大了,以至於他們無法很好地進行處理是嗎?沃西基說:「我認為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她還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他們刪除了830萬段視頻。「隨著我們越來越擅長識別內容,機器變得越來越富有經驗,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找到不良信息。超過75%的已刪除的內容是由機器完成的。」但真的有可能刪除足夠多的內容嗎?「是的,我想是的,」沃西基說。「我看到了我們取得的進展,我相信我們將繼續取得更大的進展。」

讓用戶每天觀看10億小時的視頻

沃西基於2014年成為YouTube的CEO,她的目標是讓人們每天觀看10億小時的視頻,這是2012年目標時長的10倍,而且她在2016年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批評人士表示,YouTube的整個商業模式都是建立在不斷增加觀看時間的基礎之上,而充斥著憤怒和極端主義的視頻促使人們在網站上停留更長的時間。

沃西基同意這種看法嗎?「不,我不同意,」她微笑著說道。「我們設計的YouTube是一個能夠產生高質量內容並帶給用戶體驗的平臺,用戶可以在這兒學習,也可以娛樂,或者發現和他們志趣一致的人。從哲學上講,這就是我們正在學習的內容。但我們也是一個廣告支持的平臺,廣告商不希望在極端主義或導致任何有爭議的社會行為的視頻或音頻內容上投放廣告。」

但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該平臺仍得益於其宣稱的20億活躍用戶,而且73%的美國人使用該平臺,這一比例高於任何其他社交媒體平臺,而且很多人是來YouTube觀看令人不快的以及具有煽動性的內容。這不是問題所在嗎?沃西基詢問記者所謂的不良內容是指哪種類型的視頻,顯然她不懂記者表達的意思是不可思議的。記者說的是另類的東西,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的東西。

現已被禁的陰謀論者亞歷克斯·瓊斯

但亞歷克斯的影響力不是很危險嗎?沃西基停頓了一下說道,「看,這在我們瀏覽量中只佔很小的比例,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式是:『這個內容是否違反了我們的政策之一?是否違反了與仇恨和騷擾方面有關的規則?』如果有,就刪除該內容。我們不斷嚴格政策。我們也受到批評,但要澄清一點,你如何界定言論表達自由,如果你把規則定的太嚴,你是不是在剝奪社會應該被聽到的聲音?我們正努力促進各種聲音之間取得平衡,但也要確保這些聲音遵循一系列規則,為社會提供有益的對話。」

除了管理爭議言論,沃西基還得讓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們開心,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這個網站過著體面的生活。當沃西基說「責任是我的首要任務時」,記者沒有理由不相信她。但問題是,這麼多問題,她能解決的完嗎?還有,谷歌是否能容忍導這些致利潤降低的變化?

文藝女青年走上矽谷路

沃西基今年51歲,是三姐妹中年齡最大的,她們都來自矽谷。沃西基最小的妹妹安妮是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的創始人,嫁給了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沃西基的另一個妹妹珍妮特是一位教授。她們是難民的女兒,她們的祖父曾是波蘭的反對派領袖,她們的父親斯坦利11歲時逃離了波蘭。斯坦利和他的母親及兄弟一起偷渡到一艘瑞典運煤船上,他們去了美國。在美國,後來斯坦利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和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的主席。沃西基的母親艾斯特是一位著名的老師。「我認為我們童年最有價值的一個方面是在斯坦福校園長大,」沃西基說道。「斯坦福所有的教員都住在同一個地方,所以我的鄰居都是教授。」其中一位就是已故著名數學家喬治·丹齊格(George Dantzig)。「直到我上大學,我才意識到他在學術上的成就,我以前一直以為他就是住在隔壁的那個鄰居。」

沃西基在臺上

沃西基受到了她周圍人的激情的影響,她說:「大學教授通常都是非常關心某個話題的人。」和這麼多成就斐然的人一起成長,在成功這件事上,是否有巨大的壓力?「我沒有感受到人們通常定義成功的那種壓力,無論是名氣還是收入,」沃西基說道。「大學教授總是削減收入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獻身於自己的領域。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去發現一個有意義的領域,我認為這會有一定壓力。」

當沃西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儘管沃西基的商業頭腦很明顯,但她在哈佛大學學習文學和歷史,這並非典型的科技公司CEO的教育背景。在獲得商業和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前,她從小就熱衷於銷售自製的用香料編織的香料繩。「當我大四的時候,我決定上我的第一堂計算機科學課。我的整個童年都是關於藝術和創造性的,我只是喜歡製作和創造東西,直到我大四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電腦和軟體可以讓你製作內容,我看到了它的創造性。而在選課前我就認為計算機是門兒無聊的科目。」這就是為什麼沃西基喜歡YouTube平臺上的內容創造者,她說:「這種興趣仍然吸引著我去研究技術。」

大學畢業後,沃西基在英特爾從事市場營銷工作。沃西基的一位朋友把她介紹給了拉裡·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他們租下了沃西基的車庫,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搜尋引擎谷歌,很快這個新公司就擴展到了她家一樓的三間臥室。當時沃西基和她的丈夫手頭拮据,通過計程車庫和房屋他們很高興能得到一些改善。

沃西基於1999年加入谷歌,成為該公司的第16名員工。「每個人都說:『你為什麼要加入另一個搜尋引擎?它不會成功,已經有太多的搜尋引擎了。』但我一下就看到谷歌提供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信息查找能力。」儘管如此,加入當時還是家小公司的谷歌還是有風險的。「當時我懷孕五個月,剛剛買了一棟房子,還有助學貸款,」她笑著說道。「我看到網際網路來了,我看到它在成長壯大,而且我覺得在谷歌就像在家裡一樣,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很多大學的使命,就是為人們提供學習的資源,通過學習和獲取信息來增強自己的能力。」

沃西基和她的兩個妹妹,左邊為23andme的CEO安妮,中間是當教授的珍妮特

沃西基後來成為谷歌的營銷經理,然後又成為負責廣告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在谷歌上季度92億美元的巨額利潤中,廣告業務是推動其絕大部分利潤增長的關鍵因素。沃西基在2005年負責谷歌視頻平臺,當時她意識到初創公司YouTube的表現要好於谷歌。她建議谷歌以17億美元收購YouTube。億萬富翁投資者馬克·庫班(Mark Cuban)當時表示「任何購買YouTube的人都是傻瓜」,他預測該網站將因擁有版權內容而被起訴。2014年,沃西基成為該公司執行長,將其發展成為一家如今市值約1600億美元的企業。

讓更多女性進入科技行業和管理層

儘管沃西基是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但她一直保持低調,在業界似乎被視為一位穩定而勤奮的領導者。她一直直言不諱地表示,有必要讓更多女性進入科技行業和領導崗位。謝麗爾·桑德伯格曾在谷歌任職,現在是Facebook的營運長,桑德伯格就把沃西基視為榜樣。沃西基表示,在她的領導下,YouTube女性員工的比例已從四分之一升至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我們的領導層」。

為什麼很少有女性能達到她的水平?「如果你看看那些擁有計算機科學學位的女性畢業生,你會發現人數要比男性少得多,」沃西基說道。「在美國,有計算機學位的人中大約20%是女性。這就意味著,當你開始工作的時候,擁有這些能力的女性會更少。挑戰在於如何激活女性員工這個群體。如果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性,這總是很難的,但如果你在一個有大量女性的組織中工作,而且擔任的不僅僅是初級職位,那麼年輕女性就會明白,她們也可以擔任這些領導角色。」

沃西基說,留住女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慷慨的產假政策。谷歌在美國提供6個月的帶薪假期,而美國的產假比較糟糕,一是時間短,二是不帶薪。「25%的美國女性在生完孩子10天後重返工作崗位,這是一個瘋狂的數字,」沃西基說道。「生完最後一個孩子後,我在第10天就想:『如果我現在就必須回到工作崗位,我會作何感想?』我會想:『我不會這麼做,我寧願辭職。』」

沃西基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多少性別歧視呢?「我覺得自己得到了支持,」她說道,然後停頓了一下。「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支持。但也有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總是能意識到微小的侵犯行為,這可能會產生累積效應。」男性員工對她言聽計從,也有時不把她的話當回事,或者不把她這個人當回事。「所以我想我也找到了一些技巧,在這個行業工作了20多年,學會了如何讓別人認真對待我的話,以及如何吸引別人的注意。」

沃西基說,有時候,她只是大聲說出來。「或者我會想辦法讓人們真正傾聽。我發現,你不能用一種膽怯、不確定的方式發表評論,這樣的話,就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沒有人會認真對待你。你必須能夠以一種自信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獲得關注也很重要:「所以,你必須這樣說:『不,我完全不同意你的觀點,你走錯了方向。讓我告訴你我認為未來的正確步驟。』然後你就打開了一扇門,人們開始關注你。」沃西基說,科技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這對社會至關重要。「科技已成為改變我們經濟格局許多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她說道。「如果進入科技行業的人中,只有25%是女性,那麼有些故事和觀點是不會被分享的。」

屏幕時間:「我有時會把孩子的手機沒收」

沃西基的孩子的年齡從四歲到十幾歲不等。沃西基說,她的孩子們的確實會看YouTube(專為年幼的孩子設計的兒童版)。沃西基和身為谷歌高管的丈夫如何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呢?「保持平衡總是很重要的,」沃西基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孩子們學會如何負責任地管理技術。你需要和他們談論網際網路上的安全問題,同時找到一種管理屏幕時間的方法,並與其他活動保持平衡。」

是否和孩子就屏幕時間有過爭論?「我有時會把孩子們的手機都拿走,尤其是在全家度假的時候,因為我想讓人們互相交流。所以,我拿起他們的手機說:『我們今天都要專注於當下。』回到平衡問題上,人們需要學習什麼時候應該集中精力在對話上,什麼時候可以去看視頻或在網上做其他活動。」

孩子們什麼時候買的手機?「當我的孩子們開始處於一種獨立生活的狀態時,無論是坐公交車還是外出,擁有一部手機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有用的,」沃西基說道。有一次,沃西基的女兒「被困在某個地方,無法聯繫到家人。有些時候,擁有手機對他們來說變得很重要。我認為從11歲開始上中學是開始教育他們的合理時機,但很多時候你也可以把它拿走。高中就更難了,你面對的是那些即將上大學的孩子,而這個階段,你卻對他們沒有任何控制力。」

沃西基說,她不喜歡過多地管理孩子們的屏幕時間,她更願意讓孩子們創造自我控制的方法。「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電視也是如此。我被教導,當然,一些電視是令人愉快的,但它需要與體育、學校、家庭作業、閱讀和其他活動平衡。」她說道。

據報導,沃西基的身價為5億美元。對沃西基來說,為自己的孩子們維持一種「正常」的生活算困難嗎?「我非常努力地工作,為的是讓我的孩子過上正常的生活,」她說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這就是我的價值觀——努力工作,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確實和我的孩子們談過我們在工作中面臨的許多挑戰,因為這些都是社會問題,而且,聽聽孩子的觀點很有趣。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以確保我的孩子們勤勉積極、尊重他人且過上平衡的生活,我努力為他們樹立榜樣。」

一般來說,沃西基會在早上7點或8點起床做些運動,同時她笑著補充說她自己「不是個早起的人」,然後會帶孩子上學,到了早上9點至10點會去上班。沃西基在吃午飯時通常會開個午餐會議。沃西基講述了自己的工作風格,同時還表示自己不是那種「想要事無巨細進行管理的人」。她還表示自己會試著回家吃晚飯。

沃西基在家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些規矩。「我確實會關掉手機,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沃西基說道。「如果出現危機,我明白我需要在那裡,我需要控制局面,但我的目標是確保我們沒有危機。一般來說,我試著在晚上不去看手機、不寫電子郵件或工作。即便如此,沃西基確實得在稍後某個時候查看電子郵件,因為「事情通常發生在那幾個小時。儘管很難,但我儘量在周末休息一下,我儘量不給我的團隊發郵件,因為我也想讓他們休息一下。我相信休息會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身體長壽。」

沃西基還有時間做別的嗎?「我喜歡花園,」她說道。「我喜歡動物。」沃西基養有雞和山羊。「我喜歡種東西。我喜歡做一些與科技完全不同的事情來清淨一下,無論是了解蜜蜂還是採集蜂蜜,或者是認識不同種類的雞,或各種水果。」記者表示這聽起來很可愛。沃西基也顯然放鬆下來並說道「是的」。

有決心應對YouTube面臨的挑戰

在記者和沃西基見面的前一天,有外媒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儘管有了新政策,但YouTube上仍有極端主義頻道。面對持續不斷的批評,沃西基有沒有想過離開?「沒,我沒有想離開。因為我覺得自己有決心解決這些挑戰,」她說道。「我關心的是我們留下的遺產以及歷史將如何看待這一時刻。這是一項新技術,我們使所有這些新的聲音成為可能。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是否決定關閉它並說只有一小部分人有發言權?誰將作出決定,如何作出決定?或者,我們是否找到了一種方法,讓所有這些不同的聲音和觀點都成為可能,但同時還得找到一種方法,來管理對這些聲音和觀點的濫用?我的重點是確保我們能夠以負責任的方式應對開放平臺帶來的挑戰。」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不去想像沃西基在她的花園裡度過的休息日,一邊努力培育美麗的東西,一邊抑制使雜草不斷生長的力量。(羽佳)

「矽谷封面」系列是為科技圈大咖訪談、重磅研究報告和大公司深度調查等匯總的欄目,旨在為科技資訊愛好者提供最有思想深度的優質好文。

相關焦點

  • 女文青「臥底」矽谷,發現了什麼?
    文|鄭渝川  《神秘矽谷》這本書的作者安娜·維納現為《紐約客》撰稿人,專注於有關矽谷、創業公司文化和技術的寫作。這本書曾以連載形式引發廣泛關注,在2018年就被環球影業買下了影視改編版權。這是很有趣的一點,說明這本書清晰而犀利的呈現了好萊塢專業編劇、矽谷技術員和創業家自身不能呈現的矽谷的複雜性,揭示了矽穀神秘魅力和深刻矛盾所在。書作者是從紐約轉去矽谷的,原先從事出版工作,因為同為出版社編輯的男友不忠,所以跳槽。書作者是個女文青,在跳槽之處對於矽谷、網際網路科技行業知之甚少,但這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 矽谷封面|從眾星捧月到眾矢之的:軟銀怎麼就成了矽谷公敵?
    2聯繫緊密的科技界對軟銀放棄擬議中的交易到對投資組合公司採取過於嚴厲手段等做法的抱怨也越來越多。 3長期以來,風險資本家一直對軟銀的投資策略不滿,軟銀及其領導的願景基金可能會排擠早期投資者,稀釋持股比例。
  • Instagram網站創建者凱文·斯特羅姆:創造矽谷傳奇
    原標題:矽谷傳奇 凱文·斯特羅姆(網際網路大咖秀) 而它的創建者——凱文·斯特羅姆,也在矽谷歷史中創造了一個傳奇。與扎克伯格不同的是,這位傳奇締造者從未接受過正式的編程訓練。2006年,凱文·斯特羅姆從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畢業,之後進入社交旅遊網站Nextstop營銷部門工作,就在這段時間,他開始自學編程。
  • 70歲的傳奇超模,是「矽谷鋼鐵俠」的媽媽,從年輕優雅到老!
    MayeMusk是一位加拿大和英國的混血兒,也是一位世界傳奇名模。她與年輕的模特一同登上時尚雜誌《ELLE》的封面,淡定從容的微笑散發出強大又不失優雅的氣質。MayeMusk是「矽谷鋼鐵俠」特斯拉的創始人Elon Musk的媽媽,也是一位美麗與智慧的結合體,從年輕美到老,當了54年的模特,70歲還在走秀。她說,我的人生一切才剛剛開始。
  • 兩位矽谷CEO,一位大學教授,為什麼這個媽媽的女兒們各個都這麼優秀?
    ▲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基因檢測公司創始人安妮·沃西基,這對站在矽谷金字塔尖的夫妻分道揚鑣啦謝爾蓋·布林和安妮·沃西基,他們兩個的家族都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猶太裔。作為高知移民,謝爾蓋·布林和安妮·沃西基的父母都極其注重教育,並且很早就意識到了電腦時代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他們的父母都曾在80年代,不惜血本為讀小學的孩子們買下當時還是奢侈品的電腦。
  • 《矽谷傳奇》:用心理學視角觀摩賈伯斯與比爾·蓋茨的創業競賽
    由馬汀·伯克執導的傳記影片《矽谷傳奇》講述的就是史蒂夫·賈伯斯和比爾·蓋茨二人在創業之初用知識開啟事業之門,各展所長,迅速成長,在競爭中相愛相殺的故事。 《矽谷傳奇》重現了蘋果與微軟公司富有傳奇色彩的早期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絕佳的創業學習教材,但觀看全片之後我發現,這部影片不僅是一份創業者指南,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信息。賈伯斯和蓋茨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績,這些心理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對他們的成長和壯大起到了推動作用。
  • ...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從蘋果到Google,都在為這位矽谷傳奇「教練...
    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你知道的矽谷傳奇人物幾乎都是他的密友或者「弟子」,包括蘋果創始人賈伯斯、Google創始人拉裡·佩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 Twitter 創始人傑克·多西;他是蘋果在任時間最長的董事,也幫助 Google 打造了強大的董事會,當蘋果和 Google 因為 iOS 和 Android 進入白熱化競爭的時候,只有他才能促成賈伯斯和施密特的密談
  • 矽谷觀察之在線教育篇【下】:矽谷MOOCs的中國版圖
    MOOC開山鼻祖Coursera新帥Richard Levin在公開場合表明為中國學習者開發中文課程以及將精品課翻譯成中文是近一年裡的戰略重點;哈佛麻省系的edX拉攏了清華北大成為其中國盟友;Udacity則和優酷談妥了獨家合作;而Udemy高級主管Shannon Hughes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道:「我們3200萬美元的
  • 天堂矽谷和矽谷天堂一家人
    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1日消息 日前,矽谷天堂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馮新做客央廣網財經《論道》欄目。他表示,創新模式的初衷是退出和回報會比較確定,另外也是強強聯合。像矽谷天堂這樣的PE公司,就像是擁有了魔力一樣,會讓與他們一起合作的上市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那麼這其中的奧秘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為您揭曉,歡迎我們的本期嘉賓——矽谷天堂董事總經理馮新做客我們的節目,馮總您好!    馮新:好,謝謝主持人。
  • 匹茲堡要與矽谷競爭?
    哈佛有臉書,斯坦福有谷歌,而說到卡內基梅隆……留給大家的是空白。在匹茲堡人看來,沒有成功的標杆企業,匹茲堡也就缺乏像矽谷那樣有大量的科技富豪們在功成名就後把賺來的資本不斷地投給新興企業,形成一個科技創新資本的良性循環。於是,匹茲堡正在謀求轉型。問題是,這個中等規模的「鏽帶城市」真的能與矽谷競爭?
  • Twitter CEO、知名VC當顧問:《矽谷》是如何寫實矽谷的?(上)
    他們的話題談到《矽谷》時,「矽谷的人啊——至少我知道的那些,總是一直在談論這部劇,」科斯特羅說,「可說也奇怪,對於這部諷刺矽谷的劇,大部分人是喜歡它的。我想是因為,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劇中的角色演繹的正是自己。」Swisher說,「他們諷刺的是那些令人厭煩的技術。」一個月後,科斯特羅和美劇大佬Judge和Berg在舊金山共進午餐。
  • 矽谷科技大佬母校一覽
    本文來源:矽谷文科生,歡迎關注,感謝賜稿 編者按: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雙語,但是good to know. 小譯醬攝於哈佛大學 每年的高考期間,過來人們都會再次感同身受,感慨萬千,尊尊教誨。小譯醬也逃不過。
  • 朱敏:從「矽谷英雄」到「海歸浙商」
    1991年創辦了FutureLabs,1996年他再次創業,與朋友共同建立了WebEx,出任WebEx的掌門人。2005年,回國創辦了賽伯樂(中國)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艱苦的插隊生活  從1969年到1971年,朱敏在寧波東鄉從事著體力勞動,農忙時工作到晚8點。他加入了鄉裡的手拉車隊,每天和其他運輸工一起,用手拉車把硫酸、汽油等危險品從城市運到村子。由於路差,手拉車經常爆胎,全鄉只有兩人會修車,他們經常罷工。朱敏藉機向車隊隊長建議,由自己和妻子來承擔修車的工作。
  • C3.ai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沒錯,本周矽谷 IPO 系列報導又來了一篇……)兩周前,我們寫了矽谷 IPO 的乾旱總算終結,矽谷公司上市的大潮已然回歸。Siebel 絕非賈伯斯、貝索斯和馬斯克那種有名到了出圈程度的大佬——畢竟他擅長的企業級服務,本身也不是那種很性感的業務。不過如果你是身在矽谷的企業級領域創業者,沒聽說過 Siebel 的名字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 《發明家:矽谷大放血》:一場事先張揚的華麗詐騙
    矽谷科技公司擅長許諾一個加州式「美好的未來」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對於消費者來說,一部新手機或者一款新應用不論是跳票還是出現一些問題,頂多只會短暫的影響生活。但當這種「畫餅」模式被應用到了與個人健康密切相關的領域時,出現Bug顯然就會產生人命攸關的大問題。
  • 開學季特發:矽谷科技大佬母校一覽
    本文來源:矽谷文科生 編者按:感謝矽谷文科生號主小譯醬多次賜稿。時值開學季(終於開學了!),轉發一下他們的文章,讓大家感受一些開學氣氛。同時,文章中有一些文化背景類的詞彙值得一讀,暫歸為「詞語」欄目,歡迎感興趣的讀者查看、——翻譯教學與研究
  • 《矽谷傳奇:蓋伊的創意啟示錄》:賈伯斯時代蘋果核心幹將蓋伊...
    當時軟體的售價從20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50美元的價格算是打了很大的折扣,不過由於該項目能讓軟體公司接觸到蘋果產品的經銷商和銷售人員,所以這10 家公司很快就同意了。事情進展得相當順利。  當各軟體公司正在建立庫存時,我收到了一份總價75萬美元的購貨發票(1500份軟體×10款程序×50美元/份)。
  • 舊金山灣區的「矽穀神校」如何煉成?
    受訪的聖何塞州立大學矽谷創業中心主任便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在談論矽谷的時候往往只記得Facebook這樣的大企業有很多知名創始人或者高管來自於斯坦福、哈佛等名校,但我們卻忘記了,這些大公司還需要不計其數的僱員,而我們助力矽谷的方式就是為這些大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 陳聰:從師大到矽谷的追夢之旅
    一路堅守,從師大到矽谷風雨兼程;不忘初心,工程師的目標從未下過心頭;方得始終,拿到唯一一個除清華北大學子外的offer;砥礪前行,願他在矽谷開啟夢的新篇章!  2008年秋考入師大數理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2011年榮獲師大「十佳學子」榮譽稱號!  2012年保送浙江大學研究生!
  • 矽谷對白人至上主義宣戰,蘋果PayPal拒絕提供支付服務
    8月21日訊,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維吉尼亞州衝突的反應,引發了美國矽谷公司的不滿,連日來,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巨頭對於白人種族主義公開「宣戰」,並且以封殺業務、刪除內容的方式予以應對。矽谷和美國川普政府的關係素來不佳,之前在移民禁令、美國製造等問題上,矽谷公司和川普分歧嚴重。不過此次面對白人種族主義,矽谷公司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