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既然筆畫那麼複雜,為何到今天依舊有人使用?

2020-12-13 Fly看世界

繁體字既然筆畫那麼複雜,為何到今天依舊有人使用?

文字是承載文明最好的工具,千年前始皇一統江山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恐怕就是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了。漢字在經過幾千年的演變中,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簡體字和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港澳臺等地則是使用繁體較多,但是繁體的筆畫是非常複雜的,為什麼至今還有人使用呢?

雖然在字典中有上萬的漢字,但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世界上各種文字體系差不多都這樣。但即使如此,繁體的常用字相較於簡體還是多了很多筆畫。在學校是這種差異更是被放大化,寫作業時的書寫時長肯定是要比簡體多的,若是在學校犯了錯被罰抄課文,那就更讓人頭疼了。

但不可反駁的是,繁體字寫出來比簡體好看很多,所以一些書法作品多是繁體,凸顯文字的魅力。而且繁體字更容易理解漢字的演化過程和字義,記得小時候學習漢字的時候,老師總會解釋這個字是怎麼來的,簡體字經過多個版本的簡化,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但是繁體大都還保留著,理解起來更容易。

更多的人說繁體就是中華文化,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也並非全無道理。常有人說「存在即合理」,繁體既然到現在都沒有被取締,肯定是有它的作用的。文字經過不同時代的演變,現在的繁體是最接近古文的,在小篆演變成隸書的時候,這種文字體系就誕生了。有些人甚至會將繁體成為「傳承字」,可見其地位之高。

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稱繁體為「傳統中文」,其距離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一直到1956年之前,各地華人通用的文字還是繁體。後來的時候中國出現了文字簡化運動,但是港澳臺以及東南亞等國的華人依舊還是使用繁體,他們大都覺得這才是正統的漢字。

不過時代一直在發展,雖然繁體使用了上千年,但是現在的這個社會重點還是掃盲,讓更多的人能認識並書寫漢字,所以簡體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至於繁體,它肯定不會消亡,但若想大範圍的使用,估計也是很困難了。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繁體字還分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網友:這麼麻煩為何不用簡體
    繁體字還分香港繁體和臺灣繁體?網友:這麼麻煩為何不用簡體   文字是一個文明最根本的存在,從古代倉頡造字,到現在的中文簡體,漢字在經歷千百年的發展後,在形態上面逐漸的趨於穩定,不再發生大範圍的變化。
  • 中國筆畫最多的字微博流傳 念「biang」繁體共56畫
    它念「biang」(第二聲) 被稱為中國筆畫最多的字 河南商報訊(記者宋曉珊)最近在騰訊微博上,不少人都見到過這樣一個字。 這是被稱為中國筆畫最多的字,念「biang」,繁體共56畫。而記者翻閱了《新華字典》、《康熙字典》都沒見到這個字的蹤影。 曾去過西安的李先生說,陝西方言讀biang(第二聲),陝西街頭有種特色小吃叫「biangbiang面」,其中還有個傳說。 以前有位窮秀才,飢腸轆轆地來到鹹陽,路過一家麵館時要了一碗「biangbiang面」,結帳時卻身無分文,夥計不讓他走。「biangbiang面怎麼寫?」秀才問。
  • 中國為何不再使用繁體字了?專家:繁體字十分難讀懂
    國家之所以選擇繁體字化簡,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全國老百姓考慮,繁體字雖然在我國的歷史上存在3000餘年,從有文字記錄開始,便一直使用的是繁體字。專家說繁體字有三個極大的弊端,第一個繁體字十分難讀懂,字表其字意如:「轟、豐、鳥」不直接等於讀音,再者形聲字聲旁大多也不能準確表示讀音,如「韋」作為聲旁的違、偉、韓。」
  • 古人說千字文中沒有重複的字,現在發現不對,網友:寫成繁體看看
    其中在後人評價《千字文》的時候,總是說,這千字文中的一千個字是不存在重複的。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這句話存在著漏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短短的一千字不僅構成了中國人的宇宙世界觀,而且還陪伴了我們的孩提時代。小時候,我們常常聽大人說,這千字文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千個字,沒有任何重複。
  • 【五筆閒聊】網上經常有「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爭論,用「華為手機」中的五筆輸入繁體「蘭」字,再也不怕繁體字的筆畫多了
    我們只要學會了「王碼五筆86」,那麼繁體字不需要學也可以打出來,也就是說「王碼五筆86」的拆字原則同樣適用於繁體字的字根拆分。我們看看這個「蘭花」的「蘭」字的繁體字,這個「蘭」字按照「筆畫順序、取大優先」的拆字原則,它可以拆成「草字頭」、「門」(這個「門」是繁體字的「門」)、「一橫」、「黑色」的「黑」的上面一部分和「小」這5個字根。
  • 起名字算筆畫是繁體還是按簡體
    姓名筆劃吉兇中的筆畫是按康熙筆畫嗎,姓名筆劃吉兇中的筆畫是按康熙筆畫嗎 取名字的筆畫都是按康熙字典筆畫嗎,起名字算筆畫是繁體還是按簡體,測算姓名用繁體字還是簡化字準?取名字是看簡體還是繁體,算名字為什麼用康熙字典,取名用康熙字典還是新華字典?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太像日本字,失去了漢字的精髓
    195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將原先筆畫繁瑣的漢字加以簡化,成了如今使用的簡體字。相比於繁體字,筆畫較少的簡體字學習門檻大大降低,新中國的文盲率從80%銳減到6%,漢字簡化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經過一次簡化之後,仍舊有許多常用漢字筆畫繁多,例如「繁」、「懿」、「薅」等等。所以在1977年12月20日,又提出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試圖再次簡化漢字。
  • 筆畫最多的漢字,到底是哪一個?
    在往期的閒聊中,我們說到過「筆畫最簡單的」漢字,大家還記得嗎?那麼,在中國的漢字系統裡,「筆畫最多的」漢字又是哪一個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那些被認為是筆畫最多的漢字吧。那麼,這個biáng字有多少畫呢?如果是簡寫,則有42畫,而繁寫則為56畫。確實是個筆畫眾多的漢字呢。那這是否意味著,biáng就是筆畫最多的漢字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No.2這個漢字與biáng很相似,二者的中間部分一致。
  • 中國的文字,從繁體到簡體,是如何演變過來的?
    還有一點就是古籍上的字多多少少和現代書中的字不同,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是繁體字,一個是簡化字。繁體字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似乎古人所寫的字,我們都能稱之為繁體字,其實不然。我們現在能見到的中國人寫的最早的字是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距今約4000年的歷史。它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主要用來記錄佔卜過程。到周代時,文字得到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金文。
  • 單氏文化:家譜中簡體與繁體的處理方案!
    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國家以法律形式規範了簡化字的地位,就應該使用「簡體字」,且現化人更習慣「簡體字」。一種觀點認為,家譜是一種傳承,是一種文化遺產,內中有很多生闢字、異體字。家譜不僅在大陸發行,還在海內外廣泛發行,應採用「繁體字」,也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家譜的原始資料來源廣泛,有簡有繁,在錄入初始就應該制定一個方案。
  • 為什麼港澳臺使用繁體字,堅決抵制簡體字?
    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變遷,儘管筆畫從複雜變簡單了,但是其內涵卻未減半分,漢字的美妙不僅在於它的形體,更在於它的博大精深,一個小小的漢字,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組成一個詞、一個成語,也可以串成一句話、一句詩,成千上萬個漢字,造就了優美精緻的中華藝術,也成就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與燦爛。
  • 巧用Excel筆畫排序,實現計算漢字筆畫數
    想必大家小時候學習漢字的時候都有學習過筆畫筆順吧,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巧妙的利用筆畫排序來實現計算漢字筆畫數。小編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別人的實現,發現要不就是不夠準確,要不就是公式太複雜,因此小編想分享一個簡單的實現方式。
  • 有人不練字也能寫出漂亮字,有人再練也寫不出好字,究竟為何?
    練字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實踐過程,漢字就那些筆畫,點、橫、豎、撇、捺、鉤、折,在長期練習中,會逐漸掌握每一個筆畫的用筆方式和審美特徵,再通過不斷寫字,不斷進行不同筆畫的組合,會領悟到字體在間架結構上怎樣排列才算美觀,字與字之間留下多大間距看起來才舒服。
  • 臺灣人不懂:為啥內地沒學過繁體卻能看懂字,而他們卻不懂簡體字
    我們知道不同的地區他們使用的語言還有文字都是不同的,就拿中國來說,現在使用的漢字和兩千年前祖先使用的漢字也是有著一定的差別的,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更多的簡化版的漢字,繁體字都被我們簡化了,不過在臺灣地區還是繼續堅持使用繁體字。
  • 看到「窮」字的繁體寫法,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這麼窮了
    我們知道中國的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逐漸演變而來的,因此,一些文字的意思,是可以從這個字的筆畫外形上可以看出來的,比如下面這個「馬」字「馬」字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是由上一代的繁體字簡化之後的,稱作簡體字。或者說簡體字是中國文字進化的最新版本,而上一代則是繁體字。
  • 為漢字(繁體)申報世遺呼籲
    我們目前使用的簡化字系統只是一個通向拉丁化的「中途島」。  客觀地說,漢字從古至今從筆畫上是簡單化,從字形上是方塊化:正如很多文字專家所說,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字史來看,漢字一直在趨向簡化(同時漢字也存在著少數漢字繁化的情況,如「然」到「燃」的繁化):從甲骨文到金文的簡化,又簡化到大篆,再簡至秦代的小篆。
  • 筆畫最少的漢字不只有"一"「乙」,還有誰?筆畫最多的字又是啥?
    筆畫最少的漢字不只有"一"「乙」,還有誰?筆畫最多的字又是啥?筆畫最多的漢字是什麼?最新出版的修訂本《漢語大詞典》,收錄了由四個繁體龍字合併的字:龖龖(上下各兩個繁體「龍」字),音「zhé」,共有六十八畫,意思是「嘮嘮叨叨,話多」。
  • 有料筆畫最多的字900000畫筆
    龘靐齉齾爩麤灪龖厵灩爨癵籱饢驫麣虋讟钃鸜麷鞻韽韾顟顠饙饙騳騱龘龘龘靐齉齾爩鱻麤龗灪籲龖厵灩爨癵籱饢驫鱺鸝鸞麣纞虋讟钃驪鬱鸜麷鞻韽韾顟顠饙饙騳 龘龘龘靐齉齾爩鱻麤龗灪籲龖厵灩爨癵籱饢驫鱺鸝鸞麣纞虋讟钃驪鬱鸜麷鞻韽韾顟顠饙饙騳騱饐這些字都念什麼
  • 香港繁體字形小議
    香港所使用的繁體字字形大部分和內地常見的繁體字形一致。其繁體字形的主要依據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2007年頒布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該表收字3171個,附錄《常用字字形表》收字4721個,這兩個表收字互有重合,均以繁體字為綱,若有簡體字則附在其後。
  • 繁體字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為何卻提倡使用簡體字?到底哪一種更好
    但是近些時間,會發現不論國內外,在工作或是學習中,使用繁體字的人卻越來越多,一些宣傳設計上用的都是繁體字,走到國外有華人的地方,也到處可見他們用的字體都是繁體的。這麼說來繁體字其實很受歡迎,人們寫著也不怕麻煩,並且它能更好的體現中華文化,既然這樣,現在為何卻更加提倡簡體字?這二者相比,到底哪一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