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克禮:三大原因導致國民黨選舉失敗

2020-12-13 搜狐網
餘克禮


  【金臺沙龍】餘克禮:三大原因導致國民黨選舉失敗

  海外網1月17日電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投票結果16日晚揭曉,民進黨及其候選人在兩項選舉中勝出。得票第二的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在晚7時宣布敗選,稱是自己努力不夠,辜負選民,願負起最大責任,即刻辭去黨主席。對於此次臺灣「大選」結果,究竟怎麼看?怎麼辦?為此,1月17日上午9時,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金臺沙龍: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系列(下)如期舉行,主題為:「大選」後的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餘克禮對國民黨慘敗的原因做了全面分析。他認為,國民黨基本的核心價值、基本理念的流失是導致國民黨選舉失敗的根本原因。再者,國民黨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使得不少支持者失去信心,造成「鐵票」力量流失。第三,國民黨跟不上時代,沒有把握住新媒體、新時代、新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也是導致選舉失敗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快評:國民黨為何敗得這麼慘?

  1月16日下午6時,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發表聲明稱承認敗選。

  國民黨輸掉了臺灣「大選」,但這不等於兩岸關係的挫敗。以「習馬會」的成行為標誌,兩岸關係仍是國民黨最亮眼的政績。但「大選」畢竟是臺灣內部事務,兩岸關係作為外因,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8年間,世界經濟不振,大陸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作為外向型經濟的臺灣,雖有兩岸經貿和陸客赴臺等加持,仍無法衝破低迷,以至於臺灣民眾抱怨「萬物皆漲而工資不漲」,對國民黨當局怨氣日深,這是國民黨敗選的客觀大背景。

  這8年間,國民黨在內政處理上顯得猶豫不決;兩岸政策上,從馬英九2008年競選時說的「終極統一」,調整為「不統」打頭;具體政策一挨綠營批評就搖擺,人事上任用綠營官員,有意跟大陸保持距離,「先經後政」幾乎變成只經不政,對兩岸政治對話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做法,其實是一再漲綠營之志氣,滅藍營之威風,終於從氣勢如虹跌至匍匐塵埃。

  8年前,國民黨執政之初沒有及時調整中學歷史課綱,致使受「去中國化」教育的一代成了首投族,藍綠基本盤結構出現質變,可謂大失策。國民黨之敗,雖有外部環境掣肘,但施政不力,缺乏長遠目光,丟失創黨理念實為主因。

  總之,過去這八年裡,馬英九施政團隊政績不彰,民怨沸騰,很多人的想法就是「給國民黨一個教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釋為何此次選舉中,國民黨會經歷如此慘痛的失敗了。(文/黑白自在)

  【俠客島】臺灣大選:國民黨為何一敗塗地?

  當蔡英文的票數超過600萬,還沒等計票結果完全出來,朱立倫已經宣布敗選,並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這個下雨的夜晚,8年之後,民進黨再次上臺,蔡英文也成為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雖然蔡英文的總得票並不如當年的馬英九,但是藍營自己卻少了300多萬票。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是不是?善解人意的島叔知道,你們心裡有根刺:為什麼在兩岸籤署了這麼多經貿協議,上千萬大陸遊客去了臺灣,兩岸關係好到前所未有的時候,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會輸得這麼慘,抱著「臺獨黨綱」不放的民進黨反而大獲全勝?

  牌技

  淡定,先別急著吐槽。兩岸牌仍是國民黨的好牌,只是這次沒能扭轉乾坤而已。就像兩人打牌,A拿著大小鬼,但是其他牌都是連不上的小3子、小5子之類,B沒炸彈,卻一把都是三條2、三條K、順子,誰會贏?

  事情就是這樣。2008年的時候,馬英九拿了一手超級好牌,兩岸政見是一對王,清廉形象是三條2,小馬哥帥氣的臉是一對A……而民進黨那時被陳水扁貪腐案折磨得只剩半條命,手裡的牌都小於10。

  到2012年,國民黨已經把好牌揮霍大半。從一場「八八風災」開始,內政無能的帽子就扣到了頭上,一些兩岸政策被綠營一批就反覆不定,藍營氣勢走低。所以那次馬英九隻是險勝,而蔡英文承認,她敗在了「兩岸關係最後一裡路上」。

  馬第二任期,情況雪崩式惡化。最後國民黨拿得出手的竟然只剩兩岸牌,其他牌連戰五渣都算不上,幾乎都是負資產。得多麼差的牌技,才能打成這樣?

  大致流程是這樣的:馬英九決定甩掉「優柔寡斷」的評語,硬起來,做一些自己認為對的事!他大膽漲了油價和電價,捅了馬蜂窩,支持率瞬間掉了20個點;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引發豬農大抗議;增設證所稅,惹怒了有錢人……於是,評語變成「連任了就不是他了」。尤令人嘆息的是,他在綠營壓力下還「大義滅親」,把鐵桿深藍支持者「軍公教」的福利也砍了,從此,臺灣社會只剩下罵馬之聲,挺馬派徹底消失。

  還發生了很多雪上加霜的事,比如「馬王政爭」,洪仲丘案,核四電廠封凍,一件接一件,國民黨當局就像被套進麻袋中群毆一樣,滿頭是包。

  最後,高潮來了——違法的太陽花學運讓臺當局束手無策,兩岸服貿協議躺槍擱淺,兩岸政策首次大觸礁,藍營士氣跌入谷底,「九合一」選舉輸掉了底褲。

  再以後,就沒馬英九多少事了(如果不是「習馬會」橫空出世,他已成了隱形人)。你們都知道的,藍營的男人們先是不參選,而挺身而出的洪秀柱,敢說敢做的洪秀柱,立場鮮明的洪秀柱,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國民黨內仍在明爭暗鬥,綠營心中暗喜,深藍憤慨難申……此時做什麼都遲了,大局已定,蔡英文一早就決定「躺著選」,對藍營的質問、挑釁、爆料,一概愛理不理,一句「下一題」把對手活活噎死。

  然後,就有了這個票數。要知道,2008年馬英九才勝謝長廷220萬票;這次,截至島叔發文,蔡勝朱300多萬票,民進黨還席捲了2/3以上的「立委」席位。這也是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過半,過去民進黨是「立法院」少數,尚且搞得國民黨無法招架,今後……簡直沒法說了,這次第,怎一個慘字了得!

  換句話說,和四年前相比,蔡英文的總得票只多了幾十萬票,但藍營卻少了300多萬——並非蔡英文多受人歡迎,而是國民黨令人失望。

  委屈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雖然國民黨出了那麼多么蛾子,那麼多大小昏招。但是話說回來,國民黨表現再差,也不至於差到只配這樣的票數。一些客觀因素,影響也很大。

  陳水扁那8年,臺灣經濟陷入蕭條,民眾對馬當局寄予厚望。但臺灣曾經的經濟支柱電子代工業利潤攤薄,經濟結構性問題顯現,加上國際經濟不景氣,大陸經濟放緩,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臺灣,雖然有了兩岸經貿、陸客赴臺的加持,仍難重振雄風。所以,島內民眾覺得「萬物皆漲而工資不漲」,覺得對兩岸經貿紅利「無感」,對臺當局怨氣日深。

  至於馬英九,他雖然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直呼「笨拙」(Ma the bumbler),很多事處理得不高明,但至少勤奮清廉,更奠定了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總體表現比陳水扁好太多,但還是事事被罵,究其原因,跟臺灣獨特的政治生態和民眾心態有關。

  島內社會對藍綠的偏好,表現出了類似經濟周期的鐘擺效應:誰當家越久,越受嫌棄,在野越久越受待見。陳水扁8年弄得民生凋敝,就算沒有貪腐案也已神憎鬼厭,馬英九就成了「萬人迷」;等馬英九迎來「8年之癢」,蔡英文在民眾眼裡又變成瑕不掩瑜。現實地看,誰在臺上都不可能讓臺灣經濟重拾昔日榮光,現在馬英九不行,將來蔡英文更不行。所以島內民眾對國民黨的種種嫌棄,用不了一兩年民進黨就得照單全收。

  島內有一種說法,「大選」是選民的「頭家嘉年華」,選民搖動皮鞭,藍綠競相討好,說的就是臺灣的民粹風氣。臺灣從2000年開始「總統」直選,歷經兩個8年的政黨輪替,民眾已經掌握了竅門——不能對一家獨厚,得讓他們有危機感,相互競爭才能進步,輪流當莊才懂選票可貴。朱立倫在選舉辯論時脫口而出的一句「好的領導者不該事事聽民意而應堅持正確方向,霎時被蔡英文揪住質問,你有膽再說一遍,你竟敢不聽人民的?

  所以這些年,臺灣人越來越喜歡罵當政者——罵者既彰顯了民主自由的風骨,被罵者也展現出「聞過則喜」的雅量,一罵就靈,屢試不爽,何樂而不為?

  敗因

  此處涉及一個民主制度的迷思:為政者究竟應該跟民粹對抗,還是選擇屈從逢迎?國民黨不該怪民粹,因為雖然民進黨才是民粹製造機,國民黨順水推舟甚至推波助瀾的事兒做得也不少!

  洪秀柱競選期間非常鮮明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她批評國民黨長期對民進黨「拿香跟拜」,「媚俗取巧,因循猶疑」,「憂讒畏譏,自我設限,不敢將兩岸穩定的道路往前再推得更寬廣」,「一頂『賣臺』的帽子,彷佛輕易地就把本黨壓垮了」,「變成沒有勇氣堅持正確道路的弱者」……刀刀見骨,直指根本。遺憾的是國民黨不買帳,反而翻臉將她拿下。

  島叔認為,對抗民粹是高收益高風險的事。對抗成功,獲得海量經驗值,連升幾級;對抗失敗,就當場被打成篩子。洪秀柱出來的時候已經太遲,因為民心已變,積重難返。國民黨應從2008年風頭正健之時,就堅持洪秀柱這條路。

  馬英九第一次競選期間,一直強調「終極統一」,臺灣多數人都彈冠相慶,報以鮮花掌聲。可是到了選前,馬改了調子,拿出了「不統、不獨、不武」六字真言。「不統」打頭,意在吸引中間偏綠選民。可是這種做法,如今回頭看其實是引鴆止渴。在大優的局面下主動退讓,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而在馬英九執政期間,這種爭當「全民總統」(也就是爭取綠營民心)的思路幾乎貫穿始終,其結果是,綠營沒爭取到,藍營支持者流失殆盡。最嚴重的是,國民黨丟掉了黨魂和理念,也就丟掉了核心競爭力。

  國民黨說的兩岸「先經後政」,幾乎變成「只經不政」。馬當局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但只是推動「和」的政策,卻沒有建立「和」的論述,只談兩岸經濟利益,卻不談兩岸和解帶來的政治紅利,對兩岸籤署和平協議等政治議題,避之唯恐不及,對兩岸主張鮮明的洪秀柱,不惜違反程序正義而撤換之(事實證明,換完了也沒選好,只有更差)。

  這就讓臺灣社會越來越覺得,國民黨也認同民進黨的部分理念,即防範大陸很重要,兩岸只需金錢往來,不要文化交流政治對話,和平統一是個可怕的話題,連國民黨都不敢碰。

  國民黨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失誤,即沒有趁如日中天之際把中學歷史課綱改回來,如今接受「去中國化」教育的一代成了「首投族」,藍綠基本盤結構發生了質變,真是悔之晚矣!

  藍綠之戰的開頭,有點像嶽飛打金兀朮,眼看要直搗黃龍,卻被一十八道金牌催回,皇帝還高興地跟金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也許8年前國民黨說出「不統」的那一刻,就種下了今日敗因。

  推演

  我們來猜想一下,蔡英文上臺後,會對兩岸關係做什麼。

  島叔的預測是,剛上臺一兩年內,蔡英文不會有太激進的「臺獨」動作。陳水扁2000年上臺時先做「四不一沒有」承諾,意在緩和兩岸關係。只是後來臺灣經濟變差,他的支持度越來越低,只好去吃民粹壯陽藥,靠樹大陸假想敵來凝聚綠營。蔡英文競選中提出的兩岸政策雖然曖昧不明,但確實是往中間調整了,至少說的話都不刺耳:「維持兩岸現狀」,「不挑釁」,「回歸92年兩岸會談基本事實」……這說明,她深深意識到當前臺灣主流民意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蔡上任後,這一民意基礎不會變,也就決定了她在短期內不會有大幅度的改弦更張。

  但是,馬英九力促兩岸經貿,尚且無法救臺灣經濟,蔡英文可以嗎?蔡英文有「空心菜」雅號,跟她刻意在兩岸政策上保持模糊有關,也跟她在經濟政策上確實「空心」有關。蔡英文缺乏地方首長的行政歷練,所提的「由全世界走向中國大陸」、「廢核」等主張全無可行性;選舉辯論中說起財經,蔡英文的空洞與朱立倫的專業形成鮮明對比。

  島叔大膽預測,蔡英文上臺後,如果外部環境沒有明顯好轉,臺灣經濟只會加速下滑,她的支持度就會下跌,到時候就很難說她會不會鋌而走險,再次舉起「臺獨」神主牌了。

  蔡英文是「兩國論」的主要起草者,她對「臺獨」的堅持,比陳水扁來得更加隱忍堅定, 但她也缺少陳水扁「打砸搶」起家的草莽性格。選後究竟會往哪個方向走?我們高度警惕,試目以待。說到底,形勢比人強。她選擇從善如流,還是頭破血流,最終都逃不出大陸可伸可縮的如來佛掌心。

  相處

  那麼,大陸會怎麼和蔡英文打交道?

  一切還得看蔡英文會怎麼做。大陸還是那句話,臺灣的任何政黨和個人,只要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我們都歡迎。如果蔡英文上臺後繼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麼包括海峽兩會和兩岸事務首長電話熱線在內的溝通管道就會中斷,兩岸官方無法對話,也不能商討籤署新協議。至於兩岸民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受影響。

  假設蔡英文推動法理「臺獨」,那麼大陸的終極應對手段就是啟動《反分裂國家法》,武力止「獨」。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正如陳水扁所說「『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臺灣任何人執政,都不至於瘋狂到去觸碰這條底線。

  總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島內誰執政,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會變,對各種變數,大陸都有應對之策。而不管蔡英文心裡怎麼想,綠營在「立法院」有多少席位,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已有堅實基礎,不至於受到嚴重衝擊。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要有信心。

  過去兩年的島內政情變化,反映出臺灣社會「恐中」情緒仍然深埋。這也是正常的,畢竟兩岸問題是百年糾葛形成,從《馬關條約》到日本殖民統治,從「二·二八」到國民黨反共教育再到綠營「去中國化」,兩岸心結之深之巨,不是過去這8年可完全解開,所以除了信心,我們還需要耐心。

  李光耀曾說,臺灣多少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民調數字毫無意義,兩岸終將統一,這是由兩岸的實力對比決定的。島叔完全同意這個論斷,大陸要處理好臺灣問題,首先要解決好自己的發展問題。當大陸強大到一定程度,對臺灣有了足夠吸引力,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文/黑白自在

相關焦點

  • 國民黨也要走「獨派」路線?選舉失敗後,國民黨在十字路口徘徊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國民黨在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敗,之所以這麼說並不僅僅是蔡英文連任的關係。在臺灣,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實力許多年來都可以用犬牙交錯來形容,但是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民進黨用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國民黨,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在此次「立法委員」的選舉中,民進黨毫無疑問地獲得了大部分席位,且藍綠雙方的票數差距非常大。從選舉結果上看,國民黨離民心盡失已經不遠了。
  •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餘克禮評連宋大陸行
    在時隔近60年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能夠跨越臺灣海峽,率領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到大陸來訪問,並且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又緊接著來大陸訪問,兩岸政黨對話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餘克禮: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的發展確確實實顯得有點兒變化莫測。去年這個時候,兩岸關係可以說是籠罩著層層烏雲。我們針對島內的局勢和兩岸關係的嚴峻形勢,發表了「5·17聲明」。
  • 臺灣「立委」選舉落幕,民進黨席位再過半,國民黨遭受雙重打擊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臺灣2020年選舉大部分民眾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領導人的選舉情況上。但是本屆選舉除了領導人選舉之外,還有立委選舉。立委選舉,包括有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和少數民族「立委」,合起來一共有113票。臺灣地區「立委」選舉已經落幕,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在這113席中,藍綠陣營各獲38和61票,民進黨所獲得的這61票意味著他們在「立法機構」的席位再過半,國民黨遭受雙重打擊,實現完全執政。
  • 臺灣「立委」選舉國民黨勝出
    「泛藍」大勝立法院選舉,但不意味著在3月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勝算篤定  作為2008年臺灣「選舉年」的頭站,1月12日舉行的臺灣「立法委員」選舉以國民黨大勝告終。在「立法院」總席數減半為113席的情況下,國民黨獲得了81席。
  • 聚焦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為何大敗?
    《新聞1+1》2016年1月18日完成臺本  ——臺灣選舉,國民黨為何大敗?  (節目導視)  解說: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出爐,蔡英文得票數不僅領先朱立倫近300萬,而且還超過朱立倫與宋楚瑜的總和。  朱立倫:  朱立倫讓大家失望了,我們失敗了。
  • 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大勝奪15席
    ▲島內兩次選舉情況對比臺灣地區24日舉行 「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國民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斬獲15個縣市長席位,其中更是從民進黨手中直接奪取7席。而此前備受關注的高雄選戰,國民黨韓國瑜勝出,打破民進黨在高雄連續20年「執政」的神話。而臺北選情膠著,國民黨丁守中與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幾乎到了最後一刻才讀秒決出勝負。最終,柯文哲以3000多票微弱優勢勝出,成為此次選舉唯一獲勝的無黨籍候選人。綜合臺灣媒體報導,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當選縣市首長從原有的6席直接上升到15席。
  • 「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61席,國民黨獲得38席,臺灣民眾黨獲得5席,「時代力量」獲得3席,「臺灣基進」獲得1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獲得5席。
  • 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何大敗,江啟臣:或許是因為這個
    編輯:星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獲得了連任。吳敦義為了敗選而辭職,國民黨需要進行黨主席的補選。3月7日江啟臣和郝龍斌將競選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指出國民黨在這次選舉當中失利,不是蔡英文做的有多好,而是我們沒有把握住機會也就沒有發揮出我們自己的特點,所以就沒有贏得這次選舉的勝利。蔡英文的民進黨的理念就是"臺獨"。可以說"臺獨"只會給臺灣帶來災難,因為這將有可能使得兩岸發生戰爭。而同民進黨相比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它的優勢。
  • 連蔡英文都贏不了,國民黨列出失敗的「七個原因」,不能光喊口號
    連蔡英文都贏不了,國民黨列出失敗的"七個原因",不能光喊口號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再次敗選,但從選票數據上來看,韓國瑜只能算是失之交臂,而並非慘被。而對於民眾要求國民黨做檢討,這並非太過苛刻,而是希望國民黨能夠正視自身的問題。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1月11日晚,2020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獲得連任,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為何慘敗?
    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國民黨慘敗 29日下午4點投票結束後,藍色憂鬱隨即蔓延開來。6點半左右,臺北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宣布敗選;隨後臺中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宣布敗選;然後,嘉義、彰化、高雄,民進黨籍候選人宣布當選。時間走到晚上7點,國民黨在這次史上最大規模選舉中的大敗之勢已經變成了一幅倒塌的「多米諾骨牌」。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29日下午4點投票結束後,藍色憂鬱隨即蔓延開來。6點半左右,臺北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宣布敗選;隨後臺中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宣布敗選;然後,嘉義、彰化、高雄,民進黨籍候選人宣布當選。時間走到晚上7點,國民黨在這次史上最大規模選舉中的大敗之勢已經變成了一幅倒塌的「多米諾骨牌」。
  • 國民黨高雄議長選舉鬧內訌,還要請他協調
    泛藍只比泛綠多3席,民進黨若爭取第三勢力支持,有機會和國民黨打成平手或多贏1票;反觀國民黨因內部紛裂,恐有繼得而復失的市長寶座之後,再丟掉議長寶座,失去議會主導權。 王金平、陸淑美都屬高雄「白派」,王是派系精神領袖,因此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黨秘書長李乾龍請王出面協調,重要性不言可喻,但這也說明國民黨在高雄長期依賴派系經營的結果,一旦藍營的地方派系垮臺,國民黨力量就逐漸崩盤。
  • 2018臺灣地方選舉| 國民黨徐巧芯:沒了黨產的國民黨該如何選舉?
    11月24日,2018臺灣地方選舉正式開始投票。除了讓人激動的「韓國瑜熱」外,這次選舉,國民黨也特別關注年輕人,並在政策上對年輕「候選人」給予支持。我們也期待本次選舉,這些「首選族」能夠取得成功。 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導第八篇。受訪者為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臺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候選人徐巧芯。
  • 贏了花蓮市長選舉,國民黨士氣略振
    這是自去年底選舉之後,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花蓮縣一向是藍軍的穩固選區,上次選舉國民黨大敗;蔡英文在花蓮贏得近50%選票,民進黨蕭美琴以53%的獲票率當選「立委」,但是民進黨的勝選趨勢,不能夠繼續延續,藍軍扳回一勝,小挫綠軍,振奮了一下國民黨消沉已久的士氣。    有評論者認為,蔡英文一百天的政績乏善可陳,民意支持度已瀕臨死亡交叉,影響到花蓮市長的選舉。
  •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廈大專家解讀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得6席,民進黨獲得13席,另有3席為無黨籍。馬英九表示,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遭遇極大挫敗。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我們注意到這次選舉的結果。希望兩岸同胞珍惜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維護並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華社電)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2018臺灣地方選舉| 國民黨李明賢:至少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沒有...
    2018臺灣地方選舉將拉開帷幕,除卻藍綠陣營代表人物的表演外,不少新生代「候選人」脫穎而出,引發了各界關注。本文採訪對象李明賢便是國民黨青壯世代的代表。有著十多年近距離接觸臺灣政治人物經驗的他,此次將參與到內湖-南港選區「議員」的選舉中。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導第五篇。
  • 史上最安靜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爐 接下來要問:國民黨還有戲嗎?
    不過洪秀柱擔心的觀感問題沒有發生,因為外界也幾乎沒有什麼人去討論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事宜。參選人郝龍斌和江啟臣努力對外發聲以外,這次黨主席之爭外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新聞話題。調查機構多次民調,除了顯示二人伯仲之間江啟臣略贏郝龍斌以外,還顯示有幾乎一半人的不肯表態。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大敗以後,現實就是誰還在乎國民黨。
  • 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和杜聿明的三大矛盾,註定了國民黨的失敗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在這場國共雙方規模空前的軍事較量中,國民黨軍遭到了徹底的失敗。雖然國民黨政治上的反動性決定了其必然覆滅的命運,但在淮海戰役中,進行戰略決策和戰役部署的國民黨國防部(也就是蔣介石),和具體實施部署並實際指揮作戰的國民黨徐州「剿總」(也就是杜聿明)之間,也存在嚴重的分歧和矛盾,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國民黨軍的作戰,也是國民黨在淮海戰役慘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