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B端產品經理來說,懂點企業架構很重要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設計一件東西時,應當把它放在下一個更大的背景中考慮房間裡的椅子,房子裡 的房間,環境裡的房子,城市規劃裡的環境。」——埃利爾·沙裡寧

B端產品的客戶對象是企業用戶。B端產品要符合商業組織戰略,滿足商業用戶需求,將基於價值流的商業運行邏輯進行系統化、信息化和高效率的處理。

B端產品經理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理解企業的戰略和根據企業的商業運行邏輯來識別企業的業務需求。

產品經理的設計能力對這部分工作基本沒有幫助,如果想做好業務需求分析,必須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底層邏輯,熟悉企業的運營管理流程,掌握業務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企業架構方法論,才可以做好這項工作。

企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TOGAF(開放組體系結構框架)將「企業」定義為有著共同目標集合的組織的聚集。例如,企業可能是政府部門、一個完整的公司、公司部門、單個處/科室,或通過共同擁有權連接在一起的地理上疏遠的組織鏈。

商業企業,無論是公有還是私營,都是按照組織願景來滿足他人的需求的。隨著業務增長,企業會通過上市或利益相關者獲得發展資金,這時企業通常會追加投資以獲得更大商業回報。企業通過組織體系進行業務和產品交付,通常,這些組織會以契約方式與供應商或合作夥伴形成生態聯盟以提高交付能力。

企業的驅動力可能來自組織願景,也可能來自外部如競爭對手服務或產品的價格或差異化特性,或者來自特定區域的法律法規約束,又或者來自企業內部如盈利目標或削減成本的需要。外部驅動力可能會促使企業改變最初的願景和業務方向。

企業經營會受制於和地理位置、環境相關的外部約束,如監管環境或貿易限制。這些外部約束會阻止組織採用特定方法實現其目標。

企業為市場提供各種產品,如汽車或消費品,還會提供某些業務服務,如薪資管理服務或設備維護服務等。這些產品和服務會根據特定的標準和工藝流程進行交付。

企業包含一種特定組織形式,通常包含股東、管理者和員工。員工會被賦予各種預先定義的組織角色,擔負特定的職責並具有特定的技能,如工程師、設計師、銷售和財務會計。

所有這些概念形成了企業經營的上下文。

什麼是企業架構?

醫生在診斷患者的病因時,腦子裡一定有一套「人體結構圖」,包括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等。頭痛可能是因為呼吸系統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出了問題。在制訂解決方案前,醫生必須要做出全面的評估,才能確認問題出在哪裡,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同樣,企業面臨各種內外部變化,要快速響應這些變化,這就必須有一套「企業結構圖」,從企業戰略、業務能力、IT戰略、價值流、組織等不同維度描述企業的業務,以及各維度之間的關聯關係。相當於為物理世界中的企業在數字世界建立模型,從而幫助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的影響評估。這就是企業架構。

「企業架構是關於理解所有構成企業的不同企業元素,以及這些元素怎樣相互關聯。」——The OPEN GROUP

對於企業架構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從1987年的Zachman Framework開始,企業架構發展了二十餘年,有很多專家與組織都試圖對企業架構的內涵進行定義,國際上的企業框架組織很多,影響力比較大的有Zachman架構框架、聯邦總體架構框架(FEAF/CIO協會框架)、歐共體總體框架(TOGAF)等。

Zachman:「企業架構是構成組織的所有關鍵元素和關係的綜合描述。企業架構框架(EAF)是一個描述企業架構方法的藍圖。」Clinger-Cohen法案:「企業架構是一個集成的框架用於演進或維護存在的信息技術和引入新的信息技術來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和信息資源管理目標。」The OPEN GROUP:「企業架構是關於理解所有構成企業的不同企業元素,以及這些元素怎樣相互關聯。」Gartner Group 對企業架構的定義是: 企業架構是通過創建、溝通和提高用以描述企業未來狀態和發展的關鍵原則來把商業遠景和戰略轉化成有效的企業變更的過程。筆者自己的對企業架構的理解為:

企業架構是一個業務和IT對齊的戰略執行工具,一種設計、管理、溝通的工具。通過企業架構,我們可以達到:

組織對企業現狀(as-is)和企業願景(to-be)有一個整體的的理解和行動方針;確保在持續交付的過程中IT建設和戰略目標對齊。

主流的企業架構

美軍國防部體系結構設計DoDAF,強調以數據為中心,基於三視圖(業務視圖、系統視圖和技術標準視圖)進行體系結構設計。

美國聯邦(政府)體系結構設計FEA,通過參考模型形式來指導各部門進行IT建設,是一種鬆散耦合的體系。FEA有五個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運作參考模型、服務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和數據參考模型。FEA還通過統一編碼的方式來指導IT預算和項目審批,避免重複投資。

企業架構框架TOGAF,包括:ADM架構開發方法,ACF架構內容框架(交付物)、參考模型等。ADM是一個完整的EA開發流程,既可以作為自上而下的IT規劃方法,也可以作為自下而上的企業級需求管理方法。

面向服務的建模和架構SOMA,提供基於SOA的參考架構模型,支持國家標準《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應用的總體技術要求》。中國是SOA國際牽頭單位。

企業架構分層和分類:

以Togaf架構方法為例,企業架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業務架構和IT架構。

業務架構:是把企業的業務戰略轉化為日常運作的渠道,業務戰略決定業務架構,它包括業務的:運營模式、流程體系、組織結構、地域分布 等內容。

業務架構是針對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中具有體系的、普遍性的問題而提供的通用解決方案,更確切的說,是基於業務導向和戰略驅動的架構來理解、分析、設計、構建、集成、擴展、運行和管理信息系統,比如業務架構體系認為一個信息系統必須由組織機構、業務流程、業務信息、業務功能、和業務語義等層次構成。

以京東業務架構為例:

在 90 年代業務架構作為單獨的領域出現了,當時許多組織接受了業務架構師角色,也對業務架構框架中應該包含的組件的內容有了一般的共識:過程及信息、組織和績效是相關聯的。

後來大家基本接受在企業範圍內的架構包括業務架構和解決方案架構兩部分:

這兩部分上接戰略,下接項目實施,從此企業架構成為了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IT架構:

也就是前文所述的解決方案結構。包括指導IT設計,決策IT框架,是建立企業信息系統的綜合藍圖,包括: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

業務架構是戰略,IT架構是戰術。其中應用架構承上啟下,一方面承接業務架構的落地,另一方面影響技術選型。

為什麼B端產品經理需要懂點企業架構?

B端產品屬於複雜系統,不是簡單地畫畫原型搞搞需求分析就能搞定,而是涉及到業務功能復用、數據共享、數據安全、互操作性、技術債等一系列複雜問題。B端產品經理需要培養一種全局觀念,通過企業架構模型將企業組織要素、業務功能要素和技術要素進行構建和連結,分離出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關注點,構建安全的業務實施邊界,構建基於組織能力的交付解決方案。

站在一定的高度看,B端產品經理的價值在於幫助企業信息技術投資與業務戰略保持一致。B端產品經理的首要職責就是熟悉業務,形成業務架構,根據業務架構,做出相應的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最後參與技術架構落地實施。如何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能力的企業,選擇合適的架構方法,如何面向未來,保證架構平滑過渡,這是B端產品經理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企業架構領域,B端產品經理應該扮演好領域專家和產品設計師的角色,和技術架構師、數據科學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業務架構、產品架構、數據架構和技術架構的交付。

前華為高級產品經理,PPV課數據科學社區發起人,15年以上IT和通信領域,5年B端產品總監,數位化轉型實踐者,Togaf粉。

本文由 @濤哥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在確定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之前,首先需要對B端產品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B端產品性質完全不同,沒辦法一刀切的談論;另外,企業內部自研系統的B端產品經理,和SaaS產品經理,工作目標和方法也區別很大,需要分別探討。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品牌包裝、市場運營的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搞市場地推活動營銷能掀起多大的水花,這點你要拿捏分寸。在C端運營上,你可以從拉新、促活、回流的用戶數上去衡量這波推廣虧不虧,但對to b產品而言,你的客戶在哪?你要打動的是哪些人?這一招能有多大成效?注意,你要打動的不是消費者,是客戶決策鏈上的那群人,尤其是C level。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架構設計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日常的工作內容往往離不開產品架構設計。這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需要產品經理有很強的架構能力。那麼,產品經理如何才能摸清產品的底層邏輯、提升對產品的認知,做好產品架構呢?傑夫貝佐斯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
  • B端產品經理入門的第一年做了什麼?
    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理,你入門的第一年都做了什麼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為我們分享了他入職第一年,作為一個產品新人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對一些剛入門B端產品經理或者對產品經理行業感興趣的人帶來一些參考。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線下處理比線上處理要方便很多的情況每個業務流程如果你嚴格的去梳理功能點,發現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進行處理,這個時候非常考察B端產品經理化繁為簡的能力,打一個大家都會碰到的公司裡面請假的比方吧,會有很多人考慮設計如下的功能:a:如果員工申請了休假,老闆還沒有批的時候
  • 深入B端SaaS產品設計核心理念
    筆者認為,雖然要了解SaaS產品的未來規劃,但更重要的是在當下活下來,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找到PMF更重要。三、How如何做好B端SaaS產品設計?首先談談筆者對B端與C端產品區別的理解,核心區別在於C端針對Customer,面向個體;B端針對Business,面向群體。
  • 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實踐認知有哪些?
    前段時間撰寫了《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概念有哪些?》,從用戶、用戶價值、產品定義、交易成本,分析了B端產品經理需要建立概念層的認知。眾所周知,知行合一併不容易,將概念理解到落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篇主要從B端產品經理落地實踐角度,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從而更好實現從概念到價值的落地。
  • B端產品C端化戰略探索(二):如何具體落地?
    在上一篇文章中,主要從「策略級體系復用、功能級架構搭建、交互級習慣培養」三個方面闡述了B端產品C端化探索路徑。本文則從產品決策、產品形態、用戶體驗三點,探索B端產品C端化思維可落地到具體工作中的實操演練。
  • 作為B端PM,你真的懂業務嗎?
    編輯導語: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重點是滿足核心業務,融合周邊業務;B端產品經理對於業務能力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但這個業務說的究竟是什麼業務?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經理對於業務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手把手教你寫B端產品PRD
    在說B端產品需求文檔如何寫之前,先說一下需求文檔的展現形式,我以前分享WORD形式的PRD文檔寫法,很多人會說我分享的內容過時了,現在都是用AXURE來寫文檔,當我分享AXURE形式的PRD文檔寫法的時候,很多人又說,你這AXURE寫的不專業。其實表現形式啥的,真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達到目的,PRD的目標是啥?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原則系列:怎樣保證B端產品的簡潔
    編輯導語:如今很多企業都開始發展B端業務,B端業務對於設計師來說是比較複雜的,B端軟體產品設計的理念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怎麼保證B端產品的簡潔性就成了一個問題;本文作者介紹了幾個保持簡潔性的原則建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巧用技巧,提升B端產品粘性
    B端產品需不需要粘性?粘性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粘性在提高用戶留存率、增加企業估值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已經近乎耗盡的今天,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大力發展B端產品,B端產品的市場價值逐漸被大家意識到,B端產品的粘性問題也進一步被大家重視起來。
  • B端產品需求調研(2):如何確定調研方式、調研問題
    首先我們再梳理一下B端產品需求調研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行業研究B端項目通常包括企業內部自研項目和企業外部定製化項目,對於企業內部項目,產品經理對該行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熟悉度,但是對於外部定製化項目,產品經理對客戶所在行業的了解度相對較少,所以我們需要對行業做深度研究,並且對核心競品的相關功能做深度體驗;通過研究行業和體驗競品,快速了解行業並且梳理出調研過程中需要對受訪者提出的問題。
  • C端&B端產品的差異及設計思考
    B釋義為:Business;通常為企業或商家為工作或商業目的而使用的系統型軟體、工具或平臺。例如:網易雲、網易有數或企業內部的ERP系統等等。C端&B端產品的本質及特性因此C端產品也算是應運而生,正好契合了用戶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而B端產品則正相反,正如其名稱,該類產品是為了工作或商業目的而使用的軟體。既然是為了工作,那就必然是長時間、沉浸式使用,且必須要使用的軟體或工具。用戶並不能以自身喜好來接受或拒絕。同時,該類軟體或工具服務於本公司或企業所有員工,通常必須具有協同工作的功能,這樣才能保持工作中的各種流程能圓滿順暢地進行流轉。
  • TO B學習總結(二):關於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
    本文是關於B端產品「解決方案」的四點思考總結。是筆者19年上半年做中小學教育信息化SAAS項目和近期學習SAAS產品的總結之一,在此與大家交流。找出更好的業務解決方案B端的產品經理,需要懂業務,但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產品經理才能對業務有深刻的認識,尤其是業務比較複雜,還不是很成熟的行業。但慶幸的是許多行業發展的時間已經足夠長,已經有很多人進行了思考和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5、用戶推廣獲取過程 CAC B端用戶決策鏈條長,開發客戶更難,一般需要銷售團隊專業跟進,原因是企業客戶更多的角色和場景,例如:財務、行政、採購、業務部門、管理層,每種角色又有不同的等級人員。業務開始多以銷售驅動,慢慢到業務驅動,再到產品驅動。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
    當前,全球產業升級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國內各行各業的企業也紛紛上雲,實現商業模式、技術模式和組織模式的網際網路轉型,提升傳統企業和傳統行業的效率,以實現創新和顛覆。最後,從企業角度看,重視B端業務的發展,可以給企業帶來新的業務增長,因此企業會增加更多B端崗位的招聘需求。對於設計師而言,由於有更多的B端崗位的招聘需求,也增加了B端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的就業機會。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其實B端和C端儘管有各種各樣的不同,但是歸根結底最終使用產品的人都是個體用戶,差異中其實也會有很多的相同點,這在後面的內容也會詳細提到。尤其是在SAAS行業,我們一定要從用戶視角轉變為客戶視角,在C端用戶不一定會付費,但是客戶卻一定是付費的用戶;我們在思考客戶思維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立場上思考客戶的痛點和訴求,第二學習客戶的行業流程,了解市場上有哪些玩家,學習這個行業的玩法和流程,一定要深入了解;第三了解客戶的組織架構,B端相比於C端,就是B端客戶一般都是多角色
  • 經驗分享:To B產品經理在項目解決方案輸出中,需要做些什麼?
    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個項目管理書,對於B端產品來說,越是大的賣家企業,決策的時間越長,經常一個項目的跟蹤時間長達半年之久。而在這個項目的跟進中,解決方案的輸出中,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呢?就解決方案這個話題來說,在C端產品裡面一般叫做需求分析,分析用戶需要什麼,然後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