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自動化服務平臺MoveInSync進軍共享出行行業

2020-12-11 竺道

專注印度網際網路市場

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交通自動化服務平臺MoveInSync已經推出了一款共享出行行動應用程式,旨在在該市啟動試點項目。最初,該公司將會投放500輛汽車為目標市場客戶提供服務,這些客戶主要是公司僱員,為了避免因塞車導致遲到,他們甚至願意支付更多的車費。MoveInSync公司此前主要為谷歌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提供地圖路線優化和計程車租賃服務,通過高質量的產品獲得了足夠的信心之後,他們相信可以在目前的通勤市場上讓自己的應用程式發揮作用。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三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Deepesh Agarwal、AkashMaheshwari和Anuvrata Arora,他們最初為用戶提供拼車服務,後來發展成為了運輸管理平臺,並且在印度二十多個城市提供了60萬次出行服務。該公司此前完成了一筆5.3億盧比(約合800萬美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Nexus Venture Partners,參投方包括Inventus Capital Partners、Saama Capital,以及高通風投。不過,印度共享出行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這一領域裡已經有了兩個巨頭——Ola和Uber,此外像Routematic這樣的小公司也在覬覦這個充滿吸引力的市場,希望能夠解決本地通勤市場的痛點。MoveInSync公司能否從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版權聲明| 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

禁止下載、轉載使用

版權聯繫|inbox@zhudao.in

LEARN MORE

【往期精選】

揚帆天竺人物專訪:「裂變」發展的摩普網絡讓印度的網絡營銷不再困難——訪上海摩普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陳修建揚帆天竺人物專訪: 印度市場目標2500萬用戶,4Fun的2018年願景 ——訪4Fun創始人兼CEO 劉智偉小影:欲攻佔印度本土短視頻領域至高點 ——訪杭州趣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韓晟印度市場:廣告移動程序化購買需求強烈; Newsdog有望雄霸;共享單車潛力巨大 ——專訪Avazu創始人&CEO石一

· 竺道

關注印度商業和投資動態

相關焦點

  • 有數據 用數據 管數據 出行雲交通旅遊大數據平臺開放共享
    12月17日,綜合交通出行及旅遊服務應用示範工程項目(簡稱綜合交通旅遊服務項目)系列成果正式發布,在「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雲平臺(出行雲)」基礎上建設交通旅遊跨領域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不但打破了信息壁壘,示範實現旅遊與交通等部門數據的開放共享,還暢通了網際網路約車平臺與行業信息的通道,助力運輸企業提供多元化旅遊運輸產品,服務行業協同治理和新業態監測,服務旅客美好出行需求
  • 嘀嗒順風車以科技賦能出行行業,構建交通運輸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過去10年中國經濟市場呈現的空前繁榮,很大程度正來自於資本的力量和意志,但是也給移動出行行業帶來了誤區。在網約車剛出現的時候,部分出行平臺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為了能夠達到迅速佔領市場,積累用戶的目的,它們不惜採用燒錢、持續虧損的方式。雖然很多時候,強大的資本能夠佔據強大的話語權,但是利弊皆有:前者無需贅言,風口時代的一地雞毛則是後者的致命寓言。
  • 共享出行進入體驗競爭 GoFun重新定義行業服務標準
    共享汽車作為新型出行方式,在發展初期以低價補貼的方式拉攏和討好用戶,希望儘快跑包圈地,佔據用戶心智。但在度過野蠻生長期後,行業及用戶的使用痛點也隨之凸顯,「體驗不愉快」、「流程不便利」、「不充分、不共享」成為用戶的主要吐槽點。 當行業進入篩選期,用戶對共享出行有了更精細化和個性化需求。價格戰將退出歷史舞臺,真正的高品質出行服務,靠自身運營跑出的模型才能實現穩健發展。
  • 共享出行為啥這麼火?奔馳、寶馬集體進軍 吉利、長城、紅旗也來
    年歐了出行將開啟全球市場的拓展;此外,吉利的曹操出行平臺接入了由吉利與戴姆勒聯手打造的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提供奔馳S級、E級、V級等豪華車型進行服務;與此同時,豐田成立海南出行有限公司,開始在海南省提供長短租、禮賓接送等服務;此前,寶馬和戴姆勒在2018年就正式對外發布公告,雙方將以
  • 特斯拉計劃上線拼車應用程式,正式進軍共享出行領域
    特斯拉計劃上線拼車應用程式,正式進軍共享出行領域 新車評網  作者:+關注   2020-02-05評論 (0) 近日,據外媒報導,特斯拉計劃上線拼車應用程式,正式進軍共享出行領域
  • 摩範出行共享租車新時代領航人
    近年來,共享出行的領域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一批批的進軍共享領域的企業冒出了苗頭也一批批的消失不見。但正因如此才湧出無數的機會,共享汽車也在共享經濟的大部隊應運而生,但共享汽車卻不同於其他共享產品,必須突破停車資源發展瓶頸,其次是必須克服資金和人才兩大難點。
  • GFM2020|交通運輸部孟秋:出行服務創新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汽車10月29日訊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20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孟秋表示,科技賦能出行服務創新,將加快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
  • 山東港口獲交通運輸部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授牌
    12月9日,在甘肅蘭州召開的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主任聯席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被交通運輸部授予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成為山東省港口集團的首個國家級行業研發載體,為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會上,自動化碼頭作業關鍵技術等8個方向被確定為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主攻方向。
  • 廣東交通布局創新平臺 破題傳統行業困境
    當人們聚焦於「基於網際網路的交通拯救實施方案與出行安全保障平臺項目」等大賽優秀項目,試圖探尋項目背後的財富密碼時,其實一輪以創新驅動發展、「網際網路+交通運輸」式的廣東交通運輸綜合改革序幕早已悄然拉開。
  • 浙江發布數字交通建設方案 未來出行將更便利
    打造整體協同、高效智治的現代政府部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向全要素、全周期的數位化升級;出行信息服務全程覆蓋,物流服務平臺化和一體化進入新階段。  打造數字交通統一的「1」個基礎平臺,具體包括「數字交通一朵雲」「數據資源一中心」「應用支撐一套組件」;  著力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治理、設施裝備、運輸服務「3」個方面的數位化;  基於三個方面延伸開展的N個應用和場景。
  • OLA:從共享出行到綜合金融科技平臺
    導讀Ola,成立於2010年12月,是印度最大的出行平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乘車公司之一。為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的250多個城市提供服務。隨著Ola的逐步發展,除出行領域之外,現已涉足電動汽車、旅行管理、以及綜合性金融服務等領域。
  • 共享汽車「利澳出行」押金難退遭用戶吐槽 共享出行用戶何時能不為...
    《天天315》本期聚焦:共享汽車「利澳出行」押金難退被吐槽,共享出行用戶何時能不為押金犯難?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秉文)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近幾年,共享出行快速發展,但「押金難退」的尷尬卻也同時成為很多消費者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 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共享平臺將...
    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共享平臺將加速賦能製造行業  2020-05-14 15:34:00
  • 共享出行又迎挑戰者:享道出行A輪融資超3億,欲在「十四五」上市
    盤點2020共享出行領域,看似格局較為穩定的網約車領域其實暗流湧動。汽車新四化即「共享化、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帶來的汽車變革直接推動著各路玩家搶佔未來出行市場的佔有率。9月,百度apollo開啟自動駕駛上路測試盯上未來無人出行市場;10月,嘀嗒出行提交港股IPO招股書;11月,滴滴出行宣布與豐田合作發布定製網約車D1開啟革新之路,高德打車宣布進軍計程車領域;12月,上汽旗下的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融資超3億,並緊鑼密鼓地擴張業務、升級平臺、發布技術戰略......
  • 王春風:輕享科技2.0戰略 探索共享出行新道路
    經過這7年的發展,共享汽車行業呈現出多類型公司並存的格局:一種是規模化的運營公司,一種是為運營商服務的科技公司,還有一種是網際網路公司轉型的平臺化公司。而伴隨行業高速發展,問題也逐漸顯露,創新模式受制於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企業高速發展需求受制於資源不足。  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推出「輕享科技2.0戰略」,為共享汽車行業走出了一條不同的發展之路。
  • Uber強勢進軍共享單車市場美團準備好了嗎?
    JUMP Bike的執行長Ryan Rzepecki十年前開始從事共享單車行業,那時這家公司還叫做Social Bicycles。他們向不同的城市出售自行車,但運營不理想。在過去幾年中,公司在探索其他交通業務,恰逢自行車成為投資熱點領域。於是,公司決定專注於電動自行車業務,並更名為JUMP Bike。
  • 共享電單車VS共享單車,兩輪共享出行賽道有了哪些進步
    共享出行,被譽為中國新時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評價,證明了市場需求是切實存在的,所以這個行業也一直在不停的發展當中。且自2016年共享電單車在一、二線的興起當中不難發現:共享電單車身上的「野蠻生長」、「影響市容市貌」、「易被盜」、「燒錢」等標籤就已被揭掉。  如何得知呢?  首先,共享單車的「圈地」計劃是如何實現的呢?
  • 北站和機場之間或有共享出行廊道
    中國科學院中國創新戰略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明指出,共享出行標誌著整個產業重心由產品向服務轉型,汽車全產業鏈重心從生產製造向出行服務的轉變。    王曉明提出了從三個指標來設計共享出行發展的戰略框架,首先共享本身作為產業發展,從統計角度來講就是滲透率,即汽車共享行駛的裡程佔全社會機動化出行總裡程的比重;還有就是「共享率」,「共享率」帶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即通過提供服務的企業主體或者平臺主體,在一個城市或者在一個國家內,給它的政策支持範圍和力度來算。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摩拜單車正式停止服務,相關業務、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這個結局在2018年美團全資收購摩拜之際便已註定。摩拜退場,ofo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洗禮之下,初代三巨頭僅剩哈羅單車呢喃著生態布局的新故事。
  • 將共享單車納入城市公共運輸體系 向低碳出行say hello
    將共享單車定位為城市公共運輸組成部分,可實現政府、公眾、企業的三贏    近幾年,隨著共享單車在鄭州等城市迅速普及,極大方便了市民的最後一公裡出行。公共自行車似乎不再是大家租單車出行的首選,不少城市公共自行車備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