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很多人的一生都免不了要參加一次或是多次英語考試,接下來的幾年,我國英語考試方式方法將有望迎來新變化。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近日表示,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研製已取得成果,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
教育部計劃,初步完成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國際知名英語考試、國外知名語言量表的對接,系統性考試項目的開發完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研究。到2020年,基本建成標準統一、功能多元的現代外語能力測評體系。
目前,我國英語考試種類較多,如中高考英語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考試、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等,其內容有重疊,難度及認可度也沒有統一的體系和界定標準,沒有連貫有序的級別。建立統一的英語考試體系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新制定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將英語考試分為九個等級。其中,一二級大致對應小學水平,三級對應初中,四級對應高中,五六級對應大學,七級對應英語專業,八九級對應高端外語人才。同時,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也將與國外成熟的英語評價體系相對接。
改革完善英語測試體系,還須在社會化考試上下功夫。關於此話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做出了點評。
熊丙奇:國家統一英語能力測試體系是為了整體規範英語等級考試。原來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有專業八級考試,此外,中小學領域還有各種各樣的考試。以北京為例,有英語考試、通用英語考試及劍橋英語考試等。多種多樣的英語考試實際上導致了一些亂象,從國家層面講,統一英語能力測評體系有其必要性。
國家借鑑國外英語測評經驗的同時可能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國外的英語考試其實都是社會化考試,其基本特點是由社會專業機構組織測評,考生自願選擇參與與否,招生學校或用人單位自主確定認可度,是完全社會化的。我國推進的英語能力測試如果不是社會化考試,而是行政主導的,那可能會出現另外的問題。
所以,根本來看,還是要推進考試的社會化改革,由社會專業機構組織考試,學生自由選擇參加與否。同時建立更加開放的機制,大學招生時可以國家統一英語測試成績為標準,也可以選擇認定雅思、託福等的成績。像國外的大學現在來中國招生也認定高考成績了。這就是建立更加多元的評價體系,給考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才能夠改變目前應試英語的格局。不管建立怎樣的測評體系,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從應試英語、考試英語中解放出來,切實關注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我認為,國家在推出統一英語測評體系的同時,更應該關注英語測評機制的推進,即必須進行考試的社會化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已經明確提出,外語科目考試要嘗試社會化改革。由此,我們一方面要統一制度標準,另一方面要推進考試的社會化改革,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學的測評體系。同時以新的測評體系促進英語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及學生學習英語的思路、思維的轉變。這就關係到接下來考試的具體組織和具體應用的問題了。
如果由教育部門統一組織,讓學校把參加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基本教學要求,讓學校招生時將考試成績作為非常重要的指標納入錄取標準之中,那應試化問題可能會更嚴重,學生也無法去擺脫重負。如果把考試變成學生的自主選擇,會更有效地發揮其評價作用,而不是指揮棒的作用。現在考試之所以處在指揮棒的地位,就是由於行政主導,規定學生必須參加英語等級考試,學校招生時都必須將成績用作唯一依據。
考試的社會化改革,更多的是強調考試的評價作用,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生不以考試為中心,而是提升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這些的關鍵都在於考試社會化改革的真正推進。
此外,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表示,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等級考試建成後,應該儘快開展與國外量表、考試的對接研究,推動國內外學習成果的溝通互認,使我國的外語能力測試標準及考試得到國際認可。新東方內部英語教師唐靜認為,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是要統一國內目前的各種英語考試,制定統一標準來衡量英語水平,就像鋼琴等級考試一樣。從國家政策層面來推動,未來應該可以實現,而關鍵是注重執行。
業內人士表示,進行這樣的改革對考生來說是件好事,讓他們的英語學習更加循序漸進,有清晰目標。不僅節省了學生的時間,像託福、雅思,只要考到一定的成績就可以得到相應的認證,也不需要再進行各種考試、準備各類試題,節省了人力和財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