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專生的考研自述:41歲的我剛考上研究生,你憑什麼不努力?

2020-09-14 研控

2020年5月份,我收到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MBA)的擬錄取通知之時,終於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欣喜之餘,回想這考研路上的點點滴滴,心中感概頗多,百感交集。自己也無愧於自己的努力,功不唐捐,天道酬勤,上蒼始終會眷顧堅持夢想並持之努力的人。

篳路藍縷,風雨兼程

本人1979年出生於江蘇常熟一戶普通的農村家庭,母親是文盲,父親是初小畢業,他們並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么正式的工作,我就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自己在村辦小學完成了小學,初中則在鎮上就讀,從小學到初中,雖然父母從來沒有在學習上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我始終爭強好勝,刻苦學習,也一直都是班長,學習成績比較優異。

小升初的時候,是班上第一名,全鎮第7名上的鎮上的初中,一共8個班,我分在7班,學號為1號。然當時我們的班裡,有好幾個都是愛貪玩的人,班上的學風不是太好,加上班主任是剛從學校畢業分配過來工作的,管也不好管,導致我的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慢慢地我在全校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在班上,初中三年,每次考試還都是班上第一,有時候甚至比第二名的分數要高出好多。

1995年在我中考前夕,家裡發生重大變故(具體何事,我就不贅述了,總之非常重大!),影響了自己的備考,中考發揮的不是很好,最後離考上市裡的兩所重點高中,有十幾分的分差,大概考了600來分,被錄取到一所省屬中專學校(當時的中專後面才是普高,普高后面是職高技校),在我們那年,在我們那樣的鄉鎮初中,考上重點中學是鳳毛麟角的,也就班上一兩個學生,有的班甚至還沒有,全校8個班,500多人,也就10來個人考上重點中學。

中專在那個時候也似乎還算可以,考上中專的,在當時也是班上成績名列前茅的,但這往後中專就越來越不吃香了,甚至遭到了別人的鄙視。這其實是有人不懂那段歷史,同時也是特殊時期下的國家教育體制的問題了,可以這麼說,埋沒了那個年代也比較優秀的學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那我們那樣的年紀,在那個閉塞鄉村,誰能想到中專也不去讀了,去願意讀個普高呢?(其實是有人這樣做的,後來我聽說那個人上了同濟還是復旦,現在是博士後)

1998年中專畢業之後,找工作也不太好找了,工作也不分配了,陷入人生的彷徨迷惘,後來好不容易通過關係找到一份在遼寧瀋陽的工作,於是去了東北,期間看到朋友在考自學考試,陸陸續續通過了好多門了。於是我在1999年開始參加全國高等自學考試,一門一門的考。

在2001年,獲得了遼寧大學漢語言文學的專科文憑,然後接著考自學考試的本科,通過了幾門,可是那個時候自己想回老家了,於是在2002年初回到了家鄉,在江蘇接著考那個專業的本科。主考學校是南京師範大學的,因為有幾門選修課是在遼寧通過的,江蘇沒有這兩門,最後畢業時,去南京、瀋陽辦理了轉考合併手續,2005年,我終於拿的了主考學校遼寧大學的漢語言文學的本科文憑。

7年的自考路,其實也是一段辛苦的往事,無數個夜晚,挑燈夜戰,終於完成了自學考試的專科、本科學業。在這裡或許又有人存在一個誤區,對自考不了解,其實自考也是國民教育系列的一種,一門門考的,又沒有老師教,基本上要複習的還可以才能通過,所以這個文憑也是貨真價實的,並不是像有人講的一文不值,其實自考的文憑比成人高考、網絡教育等含金量要高的多。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拿到本科文憑之後,心中一直有個大學之夢,考研之夢,可是工作的繁忙,以及後來的結婚生子,考研被耽擱了下來。2005年的時候,想考蘇州大學的中國古代文學的學術類普研,各種書籍都買了,但後來翻了一下當年的英語考題,試著做了一下,被其難度嚇退了,閱讀理解就是在看天書一般,自己當時的基礎實在是太差了。

後來十幾年,這個考研之夢在我心中也慢慢消退了,覺得自己報考研究生實在是太難了。當時自己的工作也還不錯,就不想再努力了。直到2017年年初,看到有同事在報考管理類聯考MBA專碩,後來也考上了,難度比學碩要小很多。

想到自己剛好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管理水平,開闊視野,又可以提升學歷,結識志同道合的人,擴展人脈,於是我心中的考研夢想又來了。因為自己沒有上過高中課程,加上自己已畢業20來年,年齡也40歲了,雖然MBA總分300分,考個170左右即可上國家線,但對我來說,難度還是不小的。

英語和數學是我的攔路虎,當時我的英語的單詞量估計只有上幾百個,數學嘛,可能只有小學水平了,記得2017年年中時做了一套真題,數學只得了20來分,邏輯20來分,寫作20來分,英語20來分,總分不到100分,和國家線有巨大的差距,於是自己開始了三更燈火五更雞的生活。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2017年12月份,我參加了第一次研究生入學考試,有點緊張,時間分配的不好,數學只做了三四道會的題,其他的都是瞎矇的,邏輯也是因為時間問題,有的題會,但沒時間做了,最後大部分都瞎矇了,次年分數出來,自己只考了144分,(綜合104,英語二40),當年國家線165,還有21的分差,英語小分也不夠,這只是小試牛刀,讓我找到了哪裡的薄弱點。

於是在2018年繼續備考,當年國家線提升至170,自己考了158分(綜合106,英語二52),距離調劑西部線還差2分!非常可惜,這對我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於是踏上了三戰之路,參加了2019年的考試,這一次,一考完我感覺心裡有點底,雖然數學發揮的也還是不好,但英語、綜合的作文考得還不錯,可能會達到國家線,估分180左右。

因為疫情,今年的分數也來得比往年晚一些,終於等到分數公布,自己考了178分(綜合114,英語64),和自己的預估分很接近,感覺這個分應該可以上岸了(這個分當然不能和統招重點大學畢業才幾年的人考的人相比,但對我來說,我已經盡力了),但國家線並沒有因為疫情而降低,反而國家線繼續提升至175,小分也提升了。

自己的第一志願西安交通大學自劃線是180,第一志願失敗了,於是調劑其他211院校,最後通過複試,成功調劑錄取了陝西師範大學,雖然留下了小小的遺憾,對於我一個中專出生,超大年齡41歲的人來說,自己已經很滿意了。7年自考之路,3年考研之路,我前後一共花費了10年的時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但我不覺得辛苦,因為心懷夢想,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路走來,終於成功到達彼岸,圓了自己的考研夢,大學夢!

結語

最後送給大家幾句話:「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與夢想同行,相信必定有所收穫!」,還有一句是:「命運給了你一個較低的起點,是想讓你的人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中專生逆襲!考研三年成為復旦研究生,卻因「出身」不被認可!
    最近,一位來自上海的中專生考上復旦研究生的新聞上了熱搜。無數網友感嘆,果然是努力的人生不設限,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說,即使他考上了復旦衍生生又怎樣,中專生的第一學歷,永遠會給他以後的人生拉分!寒窗7年,他終於考上了復旦研究生!26歲的上海男生吳自傑,今年是他參加考研的第三年了。從中考落榜後,他就進入了中專學習,後來努力考上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進而又考入復旦大學的新聞系。無數網友表示很勵志!畢竟一步一步走來,高考和讀研的難度大家都懂。
  • 「你考上研究生那一年,多大了?」,「我19歲」,「我46歲」!
    今天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考上研究生那一年,多大了#,提問的答主說:我今年已經25歲,考研晚不晚?年齡,是很多考研人在決定考研之前都會糾結的問題。一起來看看下面幾位研友的回答:@作者:紐斯沒有誰走過的路有我走過的曲折了,5歲開始上小學,沒考上高中,讀的職高,高二轉去對口高考升學班,高考考了二本的分數,因為是職高所以沒有選擇三本資格,走了專科,17歲開始讀大學,比同班同學小兩歲,專科三年,升本讀兩年,18年大四考研,沒考上,19二戰,成功走向211,23歲。
  • 中專生逆襲,7年考上復旦研究生,不被社會認可,第一學歷很重要
    夢想從不會逃跑,會逃跑的只有你自己!今年26歲的上海男生吳自傑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生,誰也想不到,當初上中專的一個小男孩,在7年之後居然成為了復旦研究生。如果想逆襲考研、考公務員,這是給本地人的機會。3.考研是講實力的,這位兄弟的努力要肯定。4.找工作確實講究第一學歷,但考了總比沒考的牛。
  • 從中專生到碩士,從跑渣到馬拉松運動員,我用努力逆襲人生
    後來的中考,我沒能考上高中,上了一所中專學校。18歲中專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鄉村小學老師。小學裡老師不多,我就成了「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的。語文,數學,甚至體育課我也教。或許這裡有遠離城市喧囂的安靜與平凡,但我心裡很清楚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 華師研究生能力未必比得上本科生,因為大多研究生是下面考上來的
    至於你們說什麼研究生和本科還是同一所211,說明其他人通過努力和他處於同一水平了,那不是扯淡嗎?在同一個學校就是同一水平?全系第一和倒數第一是一個水平?基本上那些本科學校不好,考研進入211,985的學生,在學校都是倒數的水平,只是比他們原來本科學校的同學優秀而已。4. 您的的確確只是個本科生,因為你連最基本的發展觀都不甚明了。人是發展的,活到老學到老。
  • 「一個中專生,憑什麼做熱播節目的主持人,連英語都不會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無法迴避的命運,直到今天,學歷依然是很多人就業和升職加薪的最重要的證明,沒有學歷,你可能就錯失了更好的選擇機會,也就無法擁有更大的成就和生活。近年來,關於「學歷無用論」、「學歷不重要、能力最重要」的言論甚囂塵上,你的人生由你主宰,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學歷究竟重不重要?或許看完以下這三個人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 「一個中專生,憑什麼做熱播節目的主持人,連英語都不會講「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無法迴避的命運,直到今天,學歷依然是很多人就業和升職加薪的最重要的證明,沒有學歷,你可能就錯失了更好的選擇機會,也就無法擁有更大的成就和生活。近年來,關於「學歷無用論」、「學歷不重要、能力最重要」的言論甚囂塵上,你的人生由你主宰,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學歷究竟重不重要?或許看完以下這三個人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 考研者自述考研黑幕:研究生考試還有什麼意思
    以下文字來自楊明的日記和自述。  2005年6月26日 考研不僅要看書,更要看操作  我讀本科時曾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以至於到現在,我的老師們還拿我給在讀的師弟師妹做榜樣。畢業時我仗著有一堆證書和滿腹自信,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出去闖蕩。
  • 大專逆襲985/211研究生難不難?難,不過中專逆襲研究生的都有
    不過一般著名的大學都不公開說不要,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家研究生招生從來不說不要同等學力,當然同等學力想考上清華大學,我估計比中獎五百萬都難。因為清華大學連普通的985/211都看不上眼,別說同等學力了。不管怎麼說,清華大學至少是不歧視的。那些大學歧視同等學力呢?目前我就知道深圳大學。
  • 中專學歷考上復旦研究生,他只是想努力,網友:早料到有人會酸的
    這些話你是否還認同呢?如果現在對學歷還是輕視的話,那這裡只能提醒你,以後不要後悔哦!當你的簡歷在面試之前就因學歷被拒絕,那麼到時候自己只能看著別人奪走自己的機會,到時候你想一下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雖說有人贊成這些謬論,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知道學歷的重要性,近日,一位中專生學歷的學生經過三次考研,考取復旦大學研究生的消息,被大家所熟知,該名男生是一名中專學歷的學生,之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並且他說他內心是渴望自己能夠接受到更好更優質的教育,最後經過了連續三年的考研
  • 那些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後, 現在的你們怎麼樣了? 後來我覺得我人生不該這樣隨便。 後來我考研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然後轉成碩博連讀。 期間,我拿到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 現在,我知道,我未來不會把能留在家鄉市醫院作為理想了。
  • 我不是學霸,憑什麼跨校考研考上南京大學研究生第一名?
    那就只能理順理順寫出來了,因為我當年本科就讀的是二本院校,也是從碩博學霸說那獲得了很多南大考研的內部信息,得到了一個學霸學姐的輔導答疑,專業課考了第一名,所以分享一下我報考南京大學的經歷給未來考研的學弟學妹們一點考研建議,也是對自己考研過程的一個紀念。
  • 紅果研:幾歲考研是最佳年齡?25歲考研究生,算不算晚?
    考研,除了獲取知識,更多的是獲得校友圈。如果,通過考研能夠和更優秀的人認識(老師、同學),打破你現有的交際圈層,那麼,幾歲都不遲。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49歲的宿管阿姨和自己的兒子同時考上了研究生的事兒。
  • 30歲2018年考研考上了34所自主劃線院校,但是高興不起來
    2018年考研複試已經基本上結束了,考上了的應該高興,沒有考上的心情不開心,考研中我們都知道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是很難考的,但是今天剛好有一位同學花了兩年半的時間。今年總算是考上了(34所),比考上更磨人的事是分不清對錯。家人朋友分為兩派,(支持,與不太看好)。他年齡偏大,三十歲,是工作了七年多再回來考的,去年運氣不好,題目偏僻,考研失敗了。
  • 我考研的目的只是想證明「廢人」也能考上研究生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聽話的人,我記得上高中時,班主任告訴我們「只要考上大學就好了,在大學裡你就可以睡懶覺,你就可以談女朋友了,你就........」所以,我高中階段努力學習,使盡渾身解數終於考上了一個外省的「雙非」本科院校。
  • 49歲新鄉媽媽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她的經歷值得所有家長一看!
    從2011年起,41歲的她就到上海全職陪兒子讀書。期間,她先後考上了復旦大學的成人本科和廣西大學的研究生。而讀者在關注她勵志經歷的同時,也有更多感興趣的問題:已經40多歲的媽媽,先考本科又考研的動機是什麼?40多歲的人去學考研英語,怎樣進行海量詞彙記憶呢?考上研究生就已經49歲了,「勵志媽媽」接下來的人生怎樣規劃?更有讀者質疑:「阿姨」考研,是擠佔了年輕人接受教育的機會。
  • 如果我沒有考上研究生,該怎麼辦?
    在考研的全過程中,我從未覺得自己能夠圓夢。報考學校的目標專業考生人數近1100人,而錄取人數不過55人。我一三本生,憑什麼成為這五十五分之一呢。這封被我稱為家書的簡訊,讓我一個大男人在食堂門口眼圈泛紅,心頭也彌散開來了太多的情緒,有這一年來備考的孤獨、有這一年來總是懷疑自己的痛苦、還有這一年來日日夜夜為考研努力卻依舊法預測結果的迷茫
  • 考上心目中的研究生,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你連通向成功的機會都沒有。在人生的重大分叉路口——考研面前,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到底要付出多大的心血與時間,才叫真正的努力呢?知乎有這樣一則話題:考上心目中的研究生需要多努力?有人滄桑的回答著這一年的辛苦努力,有人則風輕雲淡的說起那些過往。
  • 廣東44歲老師考上研究生,想努力永遠不晚,想成功什麼都不是藉口
    前段時間,廣東常平一所民辦學校的教師周顯康,考上了西北師範大學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年來,經常有「宿管阿姨圓夢廣大」、「北大保安奮起上北大」、「中專逆襲上復旦」的報導,類似的新聞在不時地引發討論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我能考上嗎?
  • 畢業後,我努力考研,她月薪過萬……
    >,我投了上百份簡歷,一輪又一輪的篩查,上午剛結束了個面試,還要跑回學校參加宣講會,每天忙的三頭六臂。3 好的壞的,都是風景O 對於考研和工作我想給大家理性的分析下;考研的你:錯過秋招500強企業的應聘機會+可能沒考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