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依據於凱恩斯主義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最近看到幾篇評論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文章,其中既有肯定者,也有否定者。對於其中的是非,筆者無意評判。但有一點卻想指出,即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的制定,既不是依據於新自由主義,也不是依據於凱恩斯主義,而是依據中國的實際。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決定實行計劃經濟模式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初,大約經過了30年。應該說,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一是建成了比較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二是解決了大多數國民的溫飽問題,三是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然而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我們的經濟差距卻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大了。生產不足,商品短缺,高科技依賴進口,甚至連全體國民的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因何在?當人們痛定思痛之後,發現根本原因就在於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計劃體制僵化呆板,不能適應供求變化,嚴重壓抑經濟體的積極性。因此,要改變經濟發展長期滯後之弊,就必須打破計劃體制的桎梏,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調節供求關係,通過自由競爭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確定起來的,目前已取得顯著的成功。

  然而,單純的市場經濟體制也有一個問題:即它往往導致過度的逐利行為,人民群眾生活往往被忽視,而且容易出現無政府主義傾向,造成經濟發展失衡,甚至危機。正是為了糾正市場經濟的這些固有缺陷,中央又提出了宏觀調控的策略,以保障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為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服務。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我國的宏觀調控策略也是成功的,有效減輕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衝擊,防止了物價的過度上漲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基本保障了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

  總之,我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就是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這一歷史表明,只是片面強調市場的作用,或者只是片面強調宏觀調控的作用,都是不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我們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並根據不同情況確定工作重點,才能達到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穩中求進的目的。

  當然,這既不是基於新自由主義的主張所得出的結論,也不是基於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所得出的結論,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那種圍繞著新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爭鳴,無疑可繼續;但我們沒必要讓其影響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策……因為我們決策的依據只能深深扎在中國的經濟現實中,不同的學派也只能根據其主張的側重點不同而劃分,而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針這一點上,各個學派都應該是一致的。

(責任編輯:年巍)

相關焦點

  • 學者新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什麼樣經濟
    對全黨來說,如何「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的確是一個新課題、大課題、重課題。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改革開放後發展了二十餘年,但是,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敢說我已經充分具有「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這句話,而對大多數非經濟專業出身的領導幹部,這個「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問題就顯得更大,更迫切。
  • 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社會主義哲學體系,應當避免用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來評判中國實踐、闡釋中國道路、解答中國問題。我們不能任由西方哲學話語來為我們「代言」,這種言說方式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實的中國,而是西方視野中的中國,而是被西方話語「製造出來」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顯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很重要的,很基礎的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呢?
  • 也談凱恩斯主義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商品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些西方經濟學說理論也自然被引進國內,並被運用來指導經濟活動。起初十多年的主要任務是衝破傳統計劃經濟的藩籬,需要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所以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及其「看不見的手」被寄予了神奇魔力。
  • 陳世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是怎樣形成的
    吳敬璉之所以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沒有本質的區別,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是市場經濟的標準模式,是因為他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是對現有世界上已經存在的市場經濟模式選擇的結果,而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和人類文明碰撞的結晶。
  • 凱恩斯主義、自由市場一個都不能少
    在今天的金融危機到來時,各國政府紛紛出招對市場進行直接幹預,這種做法被一些人看作凱恩斯主義的「回歸」和自由主義的「終結」。難道世界經濟管理形式在經歷了自由市場經濟——國家幹預——再次放任自流的交替之後,又走回了原點?對此,記者所採訪到的經濟學專家都一致認為,凱恩斯主義可看作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政府干預市場的一種工具或手段,目前不存在一種理論的回歸和另一種理論的終結。
  • 考點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內涵。
  • 《資本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理論基礎和思想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和用好政治經濟學」,就是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講,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依據和思想武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資本論》在中國現階段的實際運用和創新發展。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兩隻手」
    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經驗,關鍵一條就是我們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必須深刻理解把握。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五」時期,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之際,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我國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的積極作用,促進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鉤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
    文章突破了過去關於計劃與市場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相互排斥不能結合的傳統認識,深入論證社會主義經濟中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既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外在的原因所產生的一種形式上的湊合,而是由於社會主義經濟本質所決定的內在有機結合。為了確保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的協調發展,為了維護整個社會公共利益和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物質利益關係,必須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利用市場,在利用市場機制的同時,加強國家計劃的調節。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四萬億救市是凱恩斯主義的應用1929—1933年的大危機造就了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獲得了主流地位。為什麼凱恩斯主義能夠成為主流?就是凱恩斯主義為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論依據:需求不足,市場失靈,解決的辦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場,增加需求,從而使經濟從蕭條中走出來。作為一種理論指導,凱恩斯曾經能夠給陷入混亂和困境中的市場經濟一種指導作用。
  • 優質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學設計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播放《輝煌中國》第一集圓夢工程的導入引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體的優越性的共鳴,進而探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通過視頻播放《輝煌中國》第四集綠色家園的引入入對於國家宏觀調控的含義、原因、手段、目標。由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活動分析歸納。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上升為基本制度的?
    《決定》明確提出: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首先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 總複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
    總複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考綱解讀(一)考點提示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與計劃,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宏觀調控。(二)複習建議考查重點:市場調節及其弊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宏觀調控。關注熱點:1.整頓市場秩序一直是高考的重點,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國家整頓市場秩序的重要性。2.注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與國家經濟發展走勢,這是高考命題的興奮點。
  • 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資本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指南
    《資本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指南,也是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1.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理論的首要任務,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動態效率提出一個解釋。正如我們看到的,這一解釋合乎當代演化經濟學家的見解,即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效率,主要體現於接納技術創新的能力,而不是新古典經濟學所注重的資源配置的靜態效率。
  • 魏禮群: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及重大貢獻
    重溫鄧小平同志創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回顧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一、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豐富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嶄新內容。
  • 吳荻楓: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學習筆記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兩隻手」
    ——2014年5月26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學習筆記」:不論何時何地,政府和市場關係一直是市場經濟體制演變的不變主題,一部市場經濟理論史,就是一部政府和市場關係爭論的歷史。在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我們黨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新發展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深化對市場和政府關係的理論認識並在實踐中更好地處理兩者關係。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