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獨家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文章地址。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
你一定知道製作麵包的過程中,有四項必需的基礎原料:麵粉、水、酵母與鹽。前三者的必要性淺而易見,但「鹽」呢?沒有放鹽,可以製作麵包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若非有健康上或其他考量,製作麵包時,一定要記得放鹽!鹽,是麵包製作的決定性因素!
在製作麵包過程中,麵團會因為有了鹽的參與發生哪些事呢?首先,當鹽碰上酵母時,會抑制酵母作用,減緩發酵的進行。這也是為什麼在攪拌一開始時,要儘量不讓鹽和酵母直接接觸在一塊的原因。有時製作預發酵面種時,借著加入鹽來延長發酵時間,配合製作主麵團的時間,並增加風味。另外很重要的是,隨著攪拌形成麵筋時,鹽能夠緊實麵筋,讓麵筋組織得到強化,增加麵團彈性。
若忘了放鹽,會有以下幾種情形發生:
1、攪拌時間會縮短
2、麵團非常的黏手,增加操作難度
3、產氣力好,但因為麵筋組織不夠強化,無法有效將氣體保留住
4、最後發酵速度快,但烤焙時的膨脹力差
5、成品的烤色不佳
6、缺乏麵包該有的風味
而這些都是製作麵包時不願意見到的情況,大大影響了麵包的組織和體積,當然也就影響了成品的口感和風味。因此在製作麵包過程中,鹽可以說是小兵立大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對於不加糖油,或者是低糖油的歐式麵包來說,由於成分單純,鹽的種類與份量會更加左右著麵包的風味。
鹽,酵母與糖的三角關係(紅豆麵包是打工時最常整形的麵包了。日本人真的好愛紅豆麵包)
觀察烘焙百分比,相對於麵粉100%,可以發現最常見的鹽份量是2%。除了記住這個數字外,配方中的糖量來到相對多量時,可以特別注意鹽、酵母與糖的份量在配方中會有著相對的增減三角關係。當作為酵母營養劑的糖量很多時,酵母量可以隨之微量增加;於此同時,鹽量可酌量減少。這是因為糖量超過一定量時(對大叔來說超過12%時就會特別去注意),反而會抑制酵母作用,透過減少同樣會抑制酵母作用的鹽量,可降低抑制麵團發酵的影響。
例如日本人的菓子麵包(甜麵包,如卡士達麵包、紅豆麵包、菠蘿麵包等)糖量會來到15%-20%,此時鹽量會減至1.5%左右,甚至更少。
後鹽法
特別是製作歐式麵包時,後鹽法是很常見的方法。攪拌一開始,先不要放入鹽,這是因為鹽會延緩出筋速度。待麵筋形成,麵糊收成團時再投入鹽巴,來發揮強化麵團組織的作用。因此採用後鹽法能夠縮短攪拌時間,讓麵包成品能夠較快地達到麵包師期望的麵團筋度,並較能夠控制麵團的起缸溫度,對大叔來說這是製作歐式麵包時特別重要的部分。
下回製作麵包時,不妨可以參考上述的觀念來檢視製程與配方,並在每一次攪拌麵團時,提醒自己要記得放鹽!
還有更多美食等你呢~
學會這一步,做出來的茄夾才能外酥裡嫩,滿口留香!
冬日裡的照燒雞腿飯,有葷有素絕對是吃貨們的最愛!
好吃又熱乎的快手鹹飯,上班族帶飯的最佳選擇!
東北著名小吃 燻肉大餅,吃在嘴裡,香在心窩!
下方留言處可以分享你們喜歡的美食哦~吃完記得回來點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