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2020-12-25 中公教師網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是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在考試當中的,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需要大家對每一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準確把握,並熟知一些常見的代表人物。

一、宗教本位論

1.基本觀點: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3、備考指導: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大家在做題時遇到有關宗教、上帝、靈魂、神等有關字眼及論述即可與宗教本位論的觀點聯繫。

二、社會本位論

1.基本觀點: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

2.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斯賓塞、凱興斯泰納、巴格萊等

3.備考指導:社會本位論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唯一化,這種極端的主張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係,極易造成對人本性的束縛和壓抑。核心觀點即圍繞著「社會」展開。大家在做題時遇到與社會利益,與公民等相關的論述可考慮社會本位論。

三、個人本位論

1.基本觀點: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2、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康德、羅傑斯、馬斯洛、加繆、薩特、福祿貝爾、蒙臺梭利等

3.備考指導:個人本位主義的教育目的論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強調人的本性需要和強調個人的自由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探討過程中不免帶有唯心主義色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有明顯的片面性。核心觀點即圍繞著「個人」展開。人物比較多,建議大家可以編口訣記憶,另外,不管人物知不知道一定要注意的是對核心觀點的把握。除此之外,可以結合人物的核心思想去記憶,比如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馬斯洛、羅傑斯,教育遵循自然的亞里斯多德、誇美紐斯、裴斯泰洛奇等。

四、教育無目的論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觀點: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並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

3.備考指導:杜威認為教育除了本身之外沒有其他的目的,主要以理解杜威的核心思想為主。

五、教育預備說

1.代表人物:斯賓塞

2.備考指導:斯賓塞認為教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備考時依然是去記憶斯賓塞的核心思想。

總之,這部分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大家不要機械記憶,儘量聯繫每個人物的核心觀點去備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理論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所主張的是一種唯物主義辯證的觀點,社會的需要與人的需要辯證統一。

以上介紹了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小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012: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即對教育目的的價值性進行選擇時所具有的傾向性。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問題是教育理論中最為重要的領域。教育目的觀可分為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文化本位論、生活本位論等幾種類型。(一)個人本位論個人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從個人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根據人的本性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
  • 談談你知道的那些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和制定的,體現了人的主觀意志。從古至今因為人們對教育一直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因而在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等問題上便形成了不同的主張。如果對教育史上關於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張做一個分析,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大派別:「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除了考察這兩大派別之外,還有比較重要的考點來自與杜威的觀點。
  • 2021特崗教師教綜考點_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據及價值取向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1特崗教師教綜考點_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據及價值取向,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 2020寧夏教師招聘備考教綜易錯點: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備考教綜易錯點: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小編特地整理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理論的詳細解說,希望對大家理解此知識點有所能幫助,話不多說,馬上開始。
  • 我國教改實驗的價值取向
    教改實驗的價值取向,是指教改實驗所持有或蘊含的價值傾向。價值取向是指實踐主體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和關係時,基於自己的價值觀所持有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一般而言,每項教改實驗均有其宣稱或內含的價值立場,即它總以某種價值取向作為支撐。
  • 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
    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這一塊內容在教師招聘的考試過程中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這一內容的考察主要是偏重於理解,美國課程論專家舒伯特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分為四種:「普遍性目標」取向、「行為目標」取向、「生成性目標」取向、「表現性目標」取向。在具體闡述四種目標取向之前,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目標的含義。所謂目標,指的是預期要達到的結果。那這個結果是什麼呢?
  • 幸福是教學的重要價值取向
    ● 羅儒國   教學作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尋價值、創造價值、體現一定價值取向的生命活動。那麼,教學對教師意味著什麼?或者說,對於教師而言,教學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一、對教學價值取向的論述。   關於教學價值取向問題,國內外學者對此已有不同程度的關注,形成了不同的觀點,見仁見智。
  • 課程的評價價值取向
    課程的評價價值取向課程的評價價值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評價的取向支配或決定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所以,評價的取向實際上是對評價本質的集中概括。分類:目標取向、過程取向、主體取向。
  • 青年價值取向與社會價值取向
    總書記將青年比喻為「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並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這是對當代中國青年奮力擔當起歷史重任的激勵。  無疑,時代的精神是「青年的價值取向」的準星。我們黨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它既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彰顯了每個中國人的美好願景。
  • 大學生價值取向凸現主體性
    本報訊(記者劉振)「人生價值在於自我實現」、「義與利之間義當先」、「賺錢與堅持理想難取捨」……一份針對我市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主體性、多元化、矛盾性的新特點。這是記者從「新時期高校德育有效性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
  • 價值取向的界定及相關問題(學者論壇)
    價值取向的界定 價值取向是價值主體在指向價值目標的活動過程中反映出的價值觀念變化的總體趨勢和發展方向,體現為一個變化的動態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價值取向常常表現為一種「熱」:如出國深造,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就表現為「出國熱」;領導幹部重視相應的學歷教育,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就表現為「讀研熱」;等等。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是兩個經常被人們混用的概念。
  • 高考英語降分的價值取向
    高考英語降分的價值取向   筆者長期從事中學英語教學,體會北京高考英語改革的內容,認為其確定了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讓人們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  一個價值取向是「素質」。這麼多年來,我們非常重視英語,但學生學了十幾年二十年,依然聽不懂張不開嘴。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是應試教學。在語法上翻來覆去地標準化訓練,甚至是鑽牛角尖故意搞一些陷阱去考驗學生。
  • 以「三嚴三實」的價值取向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
    以「三嚴三實」的價值取向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基本準繩」  堅持以「三嚴三實」價值取向為基本準繩,為高校在新常態下紮實謀劃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時代方向和基本目標。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國內學者黃希庭較早將價值觀引入心理學,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了諸多合理的教育建議(黃希庭,2014,第30—58頁),論證了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緊密關係。(一)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下,根據其自身需要對創業目的、創業功能及應然狀態進行判斷和選擇時所呈現的傾向性。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一)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下,根據其自身需要對創業目的、創業功能及應然狀態進行判斷和選擇時所呈現的傾向性。
  • 以美育人 引領真善美的價值取向
    以美育人 引領真善美的價值取向 發表時間:2015-04-21   來源:張家港文明網,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提供各類藝術人才和智力支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作出新貢獻。
  •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
    只有極少數父母問過「家庭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還跟很多父母討論過家庭教育的內容,他們認為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讓孩子增長知識。但父母們對品行的標準沒有統一認識,對增長知識的具體內容也不清晰。這些情況也反映在父母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上,他們對闡述家庭教育總體思路的內容基本不願了解,當然,市面上很多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也沒有介紹家庭教育總體思路和目的,極少數書籍雖對家庭教育的目的有所闡述,又過於理論化和套路化,由於缺乏操作性,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從家庭人才戰略去討論家庭教育目的的書籍乏善可陳。
  • 教學價值取向的表徵、差距與歸因——對北方兩省中小學教師的調查分析
    因此有必要專門針對教學價值取向進行研究。目前國外雖然有以科林斯和帕特為代表的教學觀實證研究,他們編制的教學觀量表(Teaching Perspectives Inventory,簡稱TPI)在國外研究中應用廣泛,但量表維度對我國教育文化背景的適用性有限,而且測量內容不是專門針對教學價值取向的。
  • 常考的教育目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涉及理論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的匹配。有關教育目的確立的理論有很多,比如宗教本位論、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教育無目的論、生活本位論、文化本位論等等,不同的人價值取向不同,那麼在考試中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是以下這幾個觀點。
  • 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
    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支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價值自覺與價值自信,也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