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片
魏書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曾獲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在國內外作報告2000多場,特別是他的「教育民主」、「教育智慧」思想,以及「如何做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專題報告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
閩南網6月5日訊 「教育是什麼,身為一個老師,應該是教會學生怎麼學,教授的是方式方法,而不是僅僅灌輸知識。」日前,全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作客泉州科技中學,給全市300多位教師「傳經授道」。
「懶老師才能培養出勤學生。」魏書生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與學校管理實踐,以大量具體而翔實的事例,「告誡」老師們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學、自己閱讀,「當老師時,我每個學期只講二三十節課,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生自己發揮」。
每天課前7個1分鐘 小事其實是「大事」
「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為『婆婆』服務的。」42年的一線教學經歷讓魏書生得出結論,語文教學「婆婆」多,外行的領導、各種層次的家長就經常充當「婆婆」,如果每位「婆婆」的見解都照做的話,那一堂課就沒法上了,課上的內容也離開了學生的實際。
在魏書生的課上,範讀課文的,是學生;黑板板書的,是學生;介紹背景的,是學生;解釋詞義的,還是學生……魏書生說,「懶」老師才能培養出勤學生,當老師不應事事包辦,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
而在課前,魏書生又變為「嚴師」,要求學生們每天做7個1分鐘,即做一分鐘家務、寫一分鐘日記、唱一分鐘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鐘、讀一分鐘經典著作、做一分鐘演講、搞一分鐘記憶力比賽。他說,這「七個一」看似小事,實則是大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自我教育的大事。
65本筆記
教學生學會寫日記
當魏書生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他的一個習慣,他不僅要求自己天天寫日記,也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從1978年至今,魏書生寫的日記多達68本、約600萬字。
如何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呢?魏書生給現場的老師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位學生,一開始我讓他寫日記,他說不會。我就引導他:『你就寫一句話,今天我來魏老師班上讀書了,會嗎?會!寫。』」
「第二天又不會寫了,我又跟他講:『你看看你同桌今天穿的什麼?有什麼變化?寫兩句。』」
「第三天又來找我了,我就讓他看我,『魏老師認識吧?魏老師有什麼特點?說話有什麼特點?都可以寫』。」
一天天耐心的引導,讓原本不會寫日記的學生在點滴中領悟了日記的寫法,不再害怕學習新知識,開始自己嘗試著一點點摸索著去學習。
「教育其實就是發掘學生的好學天性,培養他們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品嘗學習本身的快樂」魏書生說。
讓學生「有事可幹」
享受學習的幸福感
「要讓學生有幸福感,不是給他財產、給他舒服感,而是給他事情做。」魏書生說,所有的學生都是他的副班主任,都是他的語文助教。
魏書生堅持,凡是普通學生能做到的,班委不做,凡班委能做的,班長不做;凡是班長能做的,我做。凡學生能看懂的,他不教;凡是班長能講的,他不講。凡是教師能做的事情,主任不做;凡是主任能做的,副校長不做;副校長能做的,校長不做。對自己說了不算的事,能想得開、看得透、放得下、拋得開。對能做的事,就能進得去、幹得下、想得細、做得深。有一失就有一得,有一苦就有一甜,走出陰影必然是陽光,翻過手心就是手背。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魏書生說,老師要懂得「享受」,更要教學生學會「享受」,「學習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盡責是享受,助人是享受……不羨慕、不攀比、也不嫉妒,我們才能各得其樂」。(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黃曉燕 黃啟鵬 通訊員 倪俊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