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做的 就是教會學生做事」

2020-12-16 閩南網

□個人名片
魏書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曾獲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在國內外作報告2000多場,特別是他的「教育民主」、「教育智慧」思想,以及「如何做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專題報告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

  閩南網6月5日訊 「教育是什麼,身為一個老師,應該是教會學生怎麼學,教授的是方式方法,而不是僅僅灌輸知識。」日前,全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作客泉州科技中學,給全市300多位教師「傳經授道」。

  「懶老師才能培養出勤學生。」魏書生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與學校管理實踐,以大量具體而翔實的事例,「告誡」老師們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學、自己閱讀,「當老師時,我每個學期只講二三十節課,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生自己發揮」。

每天課前7個1分鐘 小事其實是「大事」

  「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為『婆婆』服務的。」42年的一線教學經歷讓魏書生得出結論,語文教學「婆婆」多,外行的領導、各種層次的家長就經常充當「婆婆」,如果每位「婆婆」的見解都照做的話,那一堂課就沒法上了,課上的內容也離開了學生的實際。

  在魏書生的課上,範讀課文的,是學生;黑板板書的,是學生;介紹背景的,是學生;解釋詞義的,還是學生……魏書生說,「懶」老師才能培養出勤學生,當老師不應事事包辦,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

  而在課前,魏書生又變為「嚴師」,要求學生們每天做7個1分鐘,即做一分鐘家務、寫一分鐘日記、唱一分鐘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鐘、讀一分鐘經典著作、做一分鐘演講、搞一分鐘記憶力比賽。他說,這「七個一」看似小事,實則是大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自我教育的大事。

65本筆記

教學生學會寫日記

  當魏書生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他的一個習慣,他不僅要求自己天天寫日記,也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從1978年至今,魏書生寫的日記多達68本、約600萬字。

  如何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呢?魏書生給現場的老師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位學生,一開始我讓他寫日記,他說不會。我就引導他:『你就寫一句話,今天我來魏老師班上讀書了,會嗎?會!寫。』」

  「第二天又不會寫了,我又跟他講:『你看看你同桌今天穿的什麼?有什麼變化?寫兩句。』」

  「第三天又來找我了,我就讓他看我,『魏老師認識吧?魏老師有什麼特點?說話有什麼特點?都可以寫』。」

  一天天耐心的引導,讓原本不會寫日記的學生在點滴中領悟了日記的寫法,不再害怕學習新知識,開始自己嘗試著一點點摸索著去學習。

  「教育其實就是發掘學生的好學天性,培養他們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品嘗學習本身的快樂」魏書生說。

讓學生「有事可幹」

享受學習的幸福感

  「要讓學生有幸福感,不是給他財產、給他舒服感,而是給他事情做。」魏書生說,所有的學生都是他的副班主任,都是他的語文助教。

  魏書生堅持,凡是普通學生能做到的,班委不做,凡班委能做的,班長不做;凡是班長能做的,我做。凡學生能看懂的,他不教;凡是班長能講的,他不講。凡是教師能做的事情,主任不做;凡是主任能做的,副校長不做;副校長能做的,校長不做。對自己說了不算的事,能想得開、看得透、放得下、拋得開。對能做的事,就能進得去、幹得下、想得細、做得深。有一失就有一得,有一苦就有一甜,走出陰影必然是陽光,翻過手心就是手背。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魏書生說,老師要懂得「享受」,更要教學生學會「享受」,「學習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盡責是享受,助人是享受……不羨慕、不攀比、也不嫉妒,我們才能各得其樂」。(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黃曉燕 黃啟鵬 通訊員 倪俊峰 文/圖)

相關焦點

  • 山西教師怒罵學生之我見
    今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深圳的教師胡紅梅引起渲染大波,一波未平又起風波,漫長的開學之路,還沒有來得及看學校就放假了,還有的大學直接沒有開學, 進入7月,學校陸續放假,初三的學生放假最晚,小學六年級也該有一個新的起點,離別意味著傷感,現在的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慶祝,小學六年的生活,陪伴孩子每一天長大,所有的感情都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升入高一階的學府,教師感到欣慰,但更多的希望得到孩子們的認可
  • 如何教會女孩注重細節,讓女孩學會細心地做事
    如何教會女孩注重細節,讓女孩學會細心地做事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就好比一臺機器是由若干個零件和無數個螺絲組成的。如果想讓機器正常地運轉,所有的大小配件一個都不能缺少,任何一個小零件的缺失和損壞,都有可能導致機器的癱瘓。
  • 通過《指數函數》要教會學生的是什麼?
    授課教師的這節《指數函數》的邏輯主線是:指導學生運用指數函數解析式並藉助其圖象研究函數性質是本節課的價值所在.通過研究指數函數的解析式研究函數的性質,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並學會研究函數性質的基本方法.本節課中,授課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思維交流的時候,提出的問題都是在探尋研究性質的邏輯.如:為什麼研究函數的奇偶性?
  • 【教師節系列】陳美伶:身正為範,做學生最好的榜樣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更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必須要以為人師表為準。站在三尺講臺16年,陳美伶一直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做最好的榜樣。
  • 教師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此外,教師在進行高等數學教學創設情景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創設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促使學生一步步的深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難度的分層安排,以激發學生進步的欲望,並將這種欲望成功的轉換成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
  • 作為教師,我們最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作為教師,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真正、最應該教給學生的是什麼?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 #教師節#老師教會了你什麼?你的回答是……
    「教師節」話題受到網友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幾十億的閱讀量,幾百萬的話題討論量,一直攀升不下。老師是一種情懷,是青澀年華最美的引路人。老師是一種熱愛從選擇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奉獻。老師是一種責任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 教會學生規劃人生的方法
    教會學生規劃人生的方法 教會學生規劃人生的方法 不久前,高考改革新方案塵埃落定,其中提到未來高考將採取「3+3」模式,除了必考的語文、數學、英語之外,學生可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等科目中,選擇三門來報考。這就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更加多樣,而學生要如何選擇,就少不了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規劃。
  • 【薦讀】作為教師,我們最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作為教師,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真正、最應該教給學生的是什麼?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國所認可,並被稱為學習的四大支柱。
  • 教會孩子這個技能,孩子做事情才能更有條理
    因為他有一件致勝的法寶:在孩子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就告訴孩子,像寫日記一樣,把明天要做的事情記下來,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再看一遍加深記憶,所以,他們家的孩子不僅不會把老師布置的事情忘在耳朵後面,還對在頭腦中給事件排隊,極有條理。當然僅僅是告訴還是不夠的,這還離不了他的「訓練。」有一年春節徐明一家要到鄉下奶奶家過年。
  • 給教師的建議三:教會學生學習
    低年級的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的趣味性源於老師的引導,老師的適當引導和啟發將會開啟學生不一樣的學習人生。低年級的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學會了理解性閱讀。畢竟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基於這樣的前提,學生到了中高年級才會學習。
  • 作為一名教育者,最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體育技能,教給學生鍛鍊身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教給學生做人也是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先做人後做事,做人是做事的保證和前提。當代雷鋒李素麗曾說:「認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可以把事情做好。」
  • 教師節感悟:教師要從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學生的引路人、好參謀
    意思是做刺繡的能工巧匠,是靠手裡的那根金針吃飯的,可以將繡出的鴛鴦交給人們去盡情觀賞,但不會把那枚能繡出五光十色、儀態萬千的金針傳授給別人。但胡適先生卻說:「鴛鴦繡成憑教看,要把金針度與人」。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匠人與教師不同的職業精神。
  • 【思考】學會和會學-教會和會教的區別,教學魅力與學生收穫在於教學相長!
    教師要讓學生由 「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將目光從關注教學內容向關注學法指導這一方平移。也就是要求教師完成從教會到會教的角色轉變。會教的老師往往能授予學生自學之道,求知之法,教會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中發展智能。
  • 專家提出:要教會學生調和多樣情緒應對「學習的煩惱」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羅勁近日指出,受到一定的負面刺激,人的發射思維成績甚至比積極情緒(成績)表現更好,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調和多種多樣的情緒,以應對「學習的煩惱」。羅勁11日在2020年首都教育論壇上提出上述看法。
  • 專家提出:要教會學生調和多樣情緒應對「學習的煩惱」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羅勁近日指出,受到一定的負面刺激,人的發射思維成績甚至比積極情緒(成績)表現更好,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調和多種多樣的情緒,以應對「學習的煩惱」。羅勁11日在2020年首都教育論壇上提出上述看法。
  •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的教師節寄語:做個溫暖學生記憶的教師
    在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看來,一個好老師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也不僅僅是告訴學生人生的道理,最關鍵的是能溫暖學生的心,從而溫暖學生的記憶,這種溫暖會傳遞百年。 對於做個什麼樣的教師、學生歡迎什麼樣的老師,專家學者論述頗多,我也經常思考這個「傳統」的問題。又到教師節了,許多畢業生都回到母校來看望老師。
  • 最近多地發生學生跳樓的事件,震驚之餘,要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
    同樣的壓力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影響,這與學生個人對壓力的認識密切相關,也與他對壓力的反應及應付壓力的解決方式有關。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幫助學生提高對壓力的認識和承受力,以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一)教師要設法消減學生所遭受的各種壓力,減輕壓力對學生的不良影響。
  • 「我都教會了,要老師做什麼」?家長:我就要退出家長群
    此前,地鐵男因為沒有趕上地鐵,直接坐在地上,毫無顧忌地哭了起來,感嘆生活真的太難了,可是第二天,他依舊要笑臉相迎,積極地面對工作。興許這就是長大後的無奈。無獨有偶,有的家長也容易在一瞬間就崩潰了。,要老師做什麼」?
  • 教師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永遠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我們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培養,去塑造。去淵博的知識點燃他們,用無私的愛心感化他們,去高尚的品格影響他們。把學生看做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把學生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裡。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