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不僅能遨遊國博展品之中,還能了解紫禁城的奧秘!

2020-12-20 騰訊網

因為疫情,全國大中小學生回校園日子未知,不能泡圖書館,也不能逛博物館。不過別著急,國家博物館虛擬展廳讓你動動手指就能遨遊展品中,故宮博物院則帶來一份文化大禮,讓你足不出戶就能「雲遊」故宮,了解紫禁城的奧秘。

戳戳海報 看那些錯過的大展

只要登錄國家博物館官微,戳戳海報,動動手指頭,就能遨遊在展品之中。此次國博沒有推出新展,而是拿出以往的經典大展。看過的可以再看一次加深對文物的了解,沒看過的可以趁宅在家一圓國博看展夢想。

圖說: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推出第一期虛擬展廳

虛擬展廳裡,只需輕點路徑箭頭,就可以邊走邊看,可以近距離「觸摸」文物,還能打開語音導讀,了解藏在文物背後的故事。

去年初,「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博拉開帷幕,該展通過關鍵抉擇、壯美篇章、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主題展區,運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在虛擬展廳裡,觀眾可以跟著箭頭進國博,觀摩波瀾壯闊的中國40年壯美篇章。

喜歡古代歷史文物的觀眾有眼福了,「大唐風華」和「古蜀華章」分別展出了能夠代表盛唐發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證和古蜀青銅文明在中華文明生成過程中的獨特貢獻。去年底,「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 在國博展出的盛況或許你還記憶猶新。小橋流水,紅燭羅帳,亭臺樓榭……唯美的展廳布景就足夠讓人回味無窮,再配上《葬花吟》的悽美曲調,仿佛進入了紅樓世界。

圖說:國博館藏的漢代鎏金「中國大寧」神獸紋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國博館藏的漢代鎏金「中國大寧」神獸紋鏡曾在「秦漢文明」展覽中作為壓軸展品展出。我們每個人的心願就像這面漢代銅鏡的銘文一樣「中國大寧」。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看看大展,品賞文物,讓「抗疫」的每一天都充實度過。

「微課堂」全景式雲遊故宮

故宮送給孩子們的文化大禮是《我要去故宮》少兒讀本和同名公益視頻課。20冊精美圖書和視頻課,可以讓小朋友們暢遊故宮,徜徉在樣式紛繁的宮殿建築、數不清的文物珍寶、意蘊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海洋,了解紫禁城的奧秘。

圖說:《我要去故宮》封面分三種顏色 故宮博物院供圖

線上故宮課程共十節,包括探秘午門、探秘太和殿、探秘中和殿保和殿、探秘乾清宮、探秘交泰殿坤寧宮、探秘御花園、探秘養心殿、探秘慈寧宮、探秘乾隆花園、探秘珍寶館,新穎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人收穫系統的故宮知識、故宮中軸線上不容錯過的10大必看景點、豐富的建築細節以及領略故宮之美、藏品之豐、文化之盛。據悉,課程每周一更新一集,目前已能收看第一課:探秘午門。

如果聽課還不過癮,可以買書來看。這套《我要去故宮》封面分三種顏色,區分故宮不同功能區域:紅色外朝,介紹舉行朝會和盛大典禮的場所。紫色內廷,介紹帝後和妃嬪的居住場所。黃色內廷,介紹太上皇、皇太后的養老之處及故宮專館。

圖說:《我要去故宮》少兒讀本 故宮博物院供圖

紅色封面系列講述的是紫禁城外朝好玩的事兒。比如大家都見過的午門在古代有什麼功用?書中這麼介紹,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五個門洞有嚴格的行走規定。中間的門洞只允許皇帝通過。但也有例外,如大婚當天,皇后乘坐鳳輿從中門進入;科舉殿試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可從中門走出;另外,進春禮中的芒神和春牛,也可以從中門通過。朝會時,宗室王公出入右翼門,一、二品官員出入左翼門,三品以下,就只能走兩側掖門了。

紫色封面系列則講述了內廷裡帝后妃嬪的日常生活。皇帝具備的十二種優秀品格竟然體現在龍袍上?書中介紹,皇帝的龍袍上,除了龍,還有十二章紋,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黻(fú),象徵皇帝所具備的十二種優秀品格。古代大臣早朝時因為太早出門天還沒亮,所以需要「蹭燈」?據說,宮裡出於防火的考慮,絕大部分官員不準打燈籠入宮,只能摸黑從東華門走到乾清門廣場東側的景運門,再到九卿房集合。碰巧趕上特許點燈的官員入宮,就會出現官員跟在後面「蹭燈」的情形。

黃色封面系列最有意思,除了介紹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故事外,還有不少故宮收藏的各種奇珍異寶。書中介紹了寧壽全宮,它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預備的歸政養老之處。著名的乾隆花園就在這裡。時隔兩百多年,乾隆花園總體上還是保留著當初的模樣,建築錯落,山石堆疊。文人雅趣,隨處可見。鐘錶館則集中了許多非常吸引人的鐘表。清朝皇帝對製作、進獻和購買鐘錶的要求很高,還親自參與設計。著名的銅鍍金象拉戰車鍾,由英國製造,進獻到皇宮後,成為宮廷喜好的大玩具,想看看它是什麼樣的嗎?(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相關焦點

  • 足不出戶了解地球奧秘!河北省地質博物館雲展館上線
    河北新聞網4月22日訊(趙默)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天,河北新聞網攜手河北省地礦局,製作的VR全景展館——河北省地質博物館雲展館震撼上線,觀眾可以足不出戶,就在線上隨時瀏覽館內展品、視頻並聆聽講解,近距離了解地球知識和大自然的奧秘
  • 國博邀您雲看展|虛擬遨遊「秦漢文明」「絲綢之路」「大唐風華」
    漢代鎏金「中國大寧」神獸紋鏡,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曾在「秦漢文明」展覽中作為壓軸展品展出現展於「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支持一線抗擊疫情>館藏國寶送祝福中國大寧今日雲看展我們邀大家足不出戶重溫三大重量級展覽它們均曾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是否也曾留住您許多回憶↓大唐風華
  • 館藏明清肖像畫首展 50餘件展品亮相國博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共展出國博收藏的50餘件(套)展品,從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歷史、文獻與美學價值。展覽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介紹,明清肖像畫是國博書畫收藏特色之一,館藏數量多至近千件,然而以前從未作為專題展出。此次展示的全部是深藏於國博庫房、從未公開展出過的作品,今後還將不斷發掘更多展品以饗觀眾。
  • 雲遊全球20大博物館,足不出戶領略世界文明史!
    當世界被按下暫停鍵,這些項目成為了在線教育的一種極佳方式——只需一臺電腦,便可足不出戶飽覽人類輝煌的文明進程。 暑期已然來臨,在這個特殊的暑假,不妨讓我們一起來一場「雲遊世界博物館」。
  • 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陪女兒專程來看展的徐女士對國博的暖心之舉頗感驚喜,稱讚今日國博是「一位久別重逢後容姿煥發的摯友」。重逢之際,國博還帶來了一份隆重的「伴手禮」——館內共有17個展覽向公眾開放。其中,不僅有「中國古代書畫」「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等專題展覽,年前重磅推出的 「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等臨時展覽也將延長展期,靜候觀眾的欣賞品鑑。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在故宮博物院的各類文物藏品裡均能得到印證。 其三是「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成化瓷器對比展」展出展品共計165件組,將明代景德鎮陶廠或御器廠遺址出土落選品與故宮博物院所藏正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分離數百年的御窯瓷器再次聚首,弘揚中國陶瓷文化。現場展廳截止目前已接待觀眾23.5萬人次,微博話題#明代御窯瓷器#閱讀量4679.9萬。
  • 相約國博,感受改革開放40年偉大變革
    走進展覽現場豐富的歷史圖片文獻實物沙盤模型等展品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  一件件珍貴展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極不平凡的歷史進程。C919大型客機模型這是改革開放40年壯麗史詩的巡禮這是中華大地40年人間奇蹟的展示讓我們相約國博
  • 別急,足不出戶,也能遍覽全球博物館!
    線上看展,足不出戶就可以遍覽全球珍奇。上月初,在國家文物局的部署下,全國各地博物館利用已有的數字資源,推出了一批精彩的網上展覽。比方說,故宮博物院就推出了「全景故宮」和「紫禁城裡過大年」兩項大展。全景故宮 The Panorama of Forbidden City紫禁城裡過大年 Chinese New Year in Forbidden City
  • 故宮3本新書亮相,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
    600歲的紫禁城是一座寶庫,也是一個謎宮。最近,《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亮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解讀這座「城」。《紫禁城建築之道》像一把鑰匙,帶領讀者探索紫禁城建築背後的奧秘,探求古人在都城營建上所遵循的原則和哲理。這本書的作者王子林在故宮博物院工作30多年,是宮廷研究的專家。在這本書中,讀者不僅能看到紫禁城外在的風貌,更能深了解紫禁城的歷史和內涵。紫禁城的紅牆黃瓦、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背後藏著的「秘密」在書中揭開。
  • 比起丹宸永固,我更想感受600歲依然活著的紫禁城
    紫禁城等了600年,這個所謂的600年大展「丹宸永固」才持續了2個月出頭,各大媒體還在不斷強調「錯過再等100年」,加重了人員聚集的程度,搞得真正大老遠來想參觀故宮的人不得其門而入。知道100年前的中國是啥樣嗎?
  • 攻略乾貨看這裡丨足不出戶「智遊」國家海洋博物館
    &nbsp&nbsp&nbsp&nbsp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nbsp&nbsp&nbsp&nbsp記者從生態城管委會了解到,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將在第四屆智能大會期間作為體驗項目呈現在公眾們面前。
  • 北京地鐵1號線新增「國博專列」 乘客近距離了解國寶
    2019年11月11日,北京,「遇見國博——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你眼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列正式亮相北京地鐵一號線,讓豐富的館藏文物以生動的形式陪伴乘客出行。中國搜索宋家儒攝國博表示,展覽是國博最核心的業務,「國博專列」集中展現了國博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展覽體系。其中,三大基本陳列包括「古代中國」、「復興之路」以及「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專題展覽包括「中國古代瓷器藝術」、「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宋代石刻藝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等。
  • 在紫禁城,聽完了雪落下的聲音,我還想到這些地方去郊遊
    一場浪漫至極的初雪,讓故宮搖身變成紫禁城。聽著雪落下的聲音,腳踩在鬆軟的白雪上,感受著來自千百年前的寂靜。"今朝風庭舞流霰,飛白朱紅春意生",落雪故作飛花穿過庭院,宮牆只聞簌簌聲。在雪花落盡的京城,我們還可以再領略一番京城別處的初春盛景。
  • 「Bodies人體奧秘」展 今天正式開展
    人生在世,其實最難的是了解自己,人體奧秘展,其實也是人們認識自己、發現生命的一個窗口,不少看過展覽的觀眾都說,原來我們是這樣的。  昨天預展現場,一對年輕父母帶著才19個月大的孩子來看展覽。  「剛進來時,心裡確實還是有些異樣的感覺。」  在接近展區出口的地方,這位年輕媽媽說,「但是一圈看下來,這種感覺就慢慢消失了。」
  • 重慶遊樂園恐龍世界主題樂園開放啦 VR帶你遨遊宇宙
    記者看到,共有80餘頭各式各樣的大型恐龍矗立於園林之中,仿若一幅蔚為壯觀、神奇瑰麗的史前畫卷。    亮點二:縱情遨遊太空 探索宇宙奧秘    在這個樂園,你不光可以看恐龍,還可以在重慶首個天文主題樂園「暗夜星球天文主題樂園」,通過重慶現有唯一的310mm口徑天文望遠鏡、60mm口徑日珥鏡、150mm口徑馬卡式月亮專用天文鏡觀測行星、星雲、星團,盡情遨遊太空,探索宇宙奧秘。
  • 臺灣青年學生紫禁城裡體驗「過大年」
    新華社記者劉歡 攝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劉歡)「宮燈、掛屏、盆景,還有各式春聯,展品豐富、精緻而又喜慶,為紫禁城增添了濃濃年味。」臺北大學大四學生陳昕在參觀「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後感觸頗多。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主辦、中華文化學院承辦的「2019年寒假臺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日前在京開營。
  • 紫禁城600歲刷屏,第一位住進去的皇帝是誰?關於它的16個知識你知道...
    1 日,故宮博物院在微博發布了一組紫禁城的今昔對比照,隨後在網上瘋狂刷屏。照片中,靜立一旁的角樓,氣勢恢弘的太和門廣場 …… 它把人們的記憶拉入悠遠的歷史之中,光影之間,仿佛轉瞬跨越 600 年。可是,你知道紫禁城 600 年背後的一些知識嗎?
  •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六百年走過風雨歷程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這座城裡住過24位皇帝。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紫禁城用600年的...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這座城裡住過24位皇帝。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展出126件新展品
    清朝福建貢茶與您「香」約琴島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展出126件新展品廈門日報訊 (記者 林路然)昨日,記者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獲悉,換展的新展品已悉數抵達鼓浪嶼展館內,展陳布置正緊張進行中,而為了給新亮相的展品預熱,文物館還邀請北京故宮專家開辦講座,提前「劇透」新展品中的精美工藝。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紫禁城更是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不僅代表了當時建築技術與藝術的最高水準,其巍峨壯麗的建築群亦成為國家政權神聖莊嚴的象徵。  2020年適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由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方便觀眾理解貫穿於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