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證明這個姓氏是多麼的重要。這個姓氏也是歷史長久,和文化歷史同樣源遠流長。大家都曉得,國外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在中國恰恰和國外相反,是姓在前,名在後,所以可見中國人更注重家族傳承,而這個姓氏就能將你家族表現出來。我國最早的姓氏來源於來源於太古母系氏族社會,這種社會是部落制的,因而伏羲氏就提出"正姓氏,別婚姻"的方法,所以這個部落的姓氏都來自部落的領袖。
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春秋戰國,政權割據,自立為王者很多,因此大家用國號來作為自己的姓氏。秦王嬴政一統六國,將國家分為很多縣,設立了亭長等官位,後來亭等發展成了姓氏,慢慢的就形成了百家姓。但是中國的姓氏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好多沒有編寫進去。在這麼多的姓氏中,有的姓氏聽起來十分搞笑,就像豬,苟等。提起豬,我們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天蓬元帥了吧。
如今「豬」這個字眼,或多或少都帶著罵人的字眼,只不過在中國古代,「豬」這個姓氏,還是普遍存在的。就連現今,也免不了一些人還跟著這樣的姓氏,但是大多數都是偏遠山村的老人。老人的子女們,為了避免尷尬,都紛紛去改了姓氏,姓「諸」或者「朱」,同樣的諧音卻是不同的字眼,避免了許多尷尬。
大部分的姓氏書中也沒有錄記,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好玩的姓,比如說「刁」,這個字單讀上去是沒什麼可笑之處的,可是要和別的字加在一起,就會讓人笑話了,倒如刁鑽,有一次在網絡上發現一個地方名叫刁家嶺的村子,那個村子裡的人都是一個姓「刁。因此這些姓氏當中還是特別好笑的,和其他字加到一塊就能聽起來特別好笑,別人馬上就能立時記住了。
中國最尷尬的一個姓氏,本人都讀不出口,大多數人都偷偷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