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背後的巨頭操盤手 各顯神通的他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嗎?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美股研究社

社區團購這把火燒的越來越旺了。

文 | 美股研究社

年底了天氣越來越冷,可社區團購這把火,正越燒越旺。

先是退隱已久的劉強東發話要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緊接著又傳出京東擬收購美菜網旗下的美家買菜,雖然其後美家買菜內部人士表示傳言並不屬實。

除了京東之外,拼多多由其創始成員阿布帶隊「多多買菜」,向黃崢匯報;美團由高級副總裁陳亮帶隊「美團優選」,向王興匯報;阿里由盒馬CEO侯毅帶隊「盒馬優選」,向戴珊匯報。從網際網路巨頭高管掌控社區團購這一業務來看,背後折射出的是他們對社區團購這一風口的重視。

社區團購這塊戰場,集齊了各家公司的得力老將,這仗該怎麼打?美股研究社認為,從各網際網路巨頭指派的負責人身上,或許能窺探到這一混戰背後的幾許脈絡。

 雞零狗碎的社區團購,

大佬們紛紛「帶隊」坐鎮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美團、京東、阿里、拼多多都是已經在網際網路佔據一席之地的巨頭,流量和資源都不缺,那麼,決定社區團購這場戰役最關鍵的就是身先士卒的負責人了。

在負責人的選擇上,各大巨頭可以說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要麼垂直深耕,要麼擁有技術,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得力幹將。

美團優選負責人陳亮

據美股研究社獲悉,陳亮是美團核心創始團隊成員之一、最高管理決策機構 S-team的 成員同時也是高級副總裁,最早是軟體工程師出身,後在美團負責酒店、旅遊事業群,並在14年開始的OTA大戰中廝殺打下一片陣地,擅長精細化運營,混戰的經驗也較為豐富。

除此之外,陳亮也擁有一定的生鮮業務管理經驗,18年曾接手小象事業部。在業務熟悉和手段上陳亮都不缺,甚至對於流量和平臺的生意是比較得心應手的,且美團CEO王興高度重視此次社區團購的業務,定下了今年底完成1000多個市鎮的覆蓋的目標。

京東社區團購邵宏傑

而與擁有豐富「廝殺」經驗的美團優選負責人不同,京東社區團購業務部的負責人是自12年就進入京東的管培生「新將」邵宏傑,邵宏傑此前主要做京東零售廣告搜索和數據產品方面的工作,是代理商運營部的負責人,但去年在劉強東的親自帶隊下進行了區區購的業務探索。

此次京東加碼社區團購,雖然邵宏傑在零售方面經驗不足,但其直接負責對接的副總裁馮軼在供應鏈方面經驗豐富,曾出任騰訊分管商品採購和供應鏈的副總裁和沃爾瑪中國大賣場採購部乾貨及快速消費品副總裁,可以說是「流量」和「渠道」的強強聯合。

阿里社區團購侯毅

至於阿里,有趣的是其盒馬優選的負責人侯毅曾是京東物流總監,並對劉強東提議過盒馬鮮生的雛形方案卻被否決,後轉投阿里才打造出盒馬鮮生。在四大巨頭的社區團購領頭人當中,侯毅可以說是經驗最豐富的垂直型人才。

在入職京東之前侯毅曾在上海開便利店,陸續積攢了獎金20多年的實體零售消費經驗,而在入職京東之後他一手搭建起了京東的物流體系,轉投阿里後成為盒馬生鮮的創始人和CEO。面對本質依舊是零售的社區團購,侯毅可以說具有主場優勢。

但擁有主場優勢也不意味著能取得絕對的優勢,有句話說得好叫做亂拳打死老師傅。此次社區團購大戰,拼多多就派出了不按常理出牌的聯合創始團隊成員阿布。

拼多多社區團購阿布

阿布原來是尋夢遊戲的CEO,同時也是拼多多、拼好貨合併前的拼多多CEO,一手打造了拼多多的「遊戲化」購物體驗,使之一路高歌,硬生生地在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之間,闖出了一條新路,成長為中國電商的第三極。

雖然以已有的信息來看,阿布在零售行業和社區團購的經驗較少,但其原來做拼多多的裂變玩法和燒錢戰略目前來看做社區團購也頗有起效。在四大巨頭的負責人當中,阿布雖然是相關經驗最少的一個,但同時也是一個「變數」。

各家的負責人也反映出各家的戰略布局偏重點不同,阿里、京東更多是為了沉入下沉市場,搶奪新的用戶增長點,而拼多多是為了守住自己立身的農產品以及下沉市場的份額,至於美團進軍社區團購是其業務拓展的必然需求。

目的雖然不盡相同,但不變的是巨頭們想要搶先一步攻佔市場大頭的野心。只是真的有那麼容易嗎?社區團購的垂直玩家在巨頭們的猛烈攻勢之下進攻實力又如何?

 巨頭「囤糧草」準備火拼,

垂直玩家也不是吃素的

將目光放在社區團購的二級市場,以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為代表的頭部玩家的實力來看,這場較量似乎還難以下定論。尤其是從他們的融資來看,不少平臺頗受投資機構青睞。

(圖源羅超頻道)

各大巨頭為什麼紛紛選擇在今年入局社區團購?因為社區團購這片領域已經溺死了不少前行者,直到脫胎於連鎖超市芙蓉興盛的興盛優選打通社區團購的模式。

雖然巨頭們擁有資金和流量,但垂直玩家也有屬於自己的優勢。作為社區團購模式發明者的興盛優選,截止至2020年11月份,已覆蓋全國13個省、166個地級市、1052個縣級市、4904個鄉鎮、37151個村,接入門店數超30萬家,每周新增8000—10000家門店。

而十薈團目前業務已經覆蓋華中、華南、華東、華北、西北、西南、東北7大區域、20個省(市自治區)、200餘個城市,擁有二十餘萬名團長,服務全國2000萬家庭用戶。

在社區團購領域,垂直玩家更具有先發優勢,無論是在運行模式還是供應商、供應鏈上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起剛剛起步的巨頭們而言跑的會更「快」。除此之外,在社區團購成為風口的現在他們也不缺乏資金投入。

今年以來十薈團就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1月9日,十薈團宣布其新一輪融資完成交割,融資金額為8830萬美元;5月30日,十薈團宣布完成8140萬美元C1輪融資;而7月29日,十薈團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12月1日更是已完成由阿里巴巴與時代資本聯合領投1.96億美元的C3輪融資。

除了十薈團,興盛優選曾被美團、拼多多拋出數十億爭搶控制權。而近日有消息稱興盛優選在尋求新一輪額度在2 億至 5 億美金的融資,融資完成後興盛優選的估值預計在50億美金左右。截至目前同程生活融資金額也超過了3億美金。

雖然目前巨頭們的攻勢兇猛,短期之下憑藉著燒錢戰略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但垂直玩家依舊在穩步擴展市場和提升GMV,並且在各大巨頭的領投之下發展速度也不慢。

從上面幾個層面來看,不論是融資規模、進攻市場還是他們的整體實力,對於網際網路巨頭阿里、美團、京東等來說,都是他們在社區團購市場搶奪市場的重要絆腳石。同時這也意味著社區團購這場較量,也許將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共同廝殺的重要戰場。

對於巨頭而言,若能自己掌握市場自然很好,但如若不能通過投資垂直玩家也能分得社團團購的一杯羹也不虧,因此雖然都在圍剿卻也不會過分封殺,這也給了垂直玩家們喘息和逆風翻盤的餘地。

 社區團購戰火已點燃,

2021年行業競爭趨勢會如何?

今年受特殊原因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而社區團購模式幫助人們解決了日常的生活購物問題,刺激了社區團購的發展。據艾媒數據報導: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020億元。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卡在2020的尾巴,京東入局,網際網路的巨頭們在社區團購賽道狹路相逢。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入局的是燒錢的味道,美團(美團買菜、美團優選)的「千城計劃」正穩步進行中,截至11月20日,美團優選已覆蓋23個省191個城市。而且美團依然在加大對這一業務的扶持力度,未來將對美團優選投入數十億元。

而作為以補貼聞名的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自然少不了補貼,在推出初期就以「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的「三高」策略搶佔市場,短時間內就卓有成效,截至11月20日就覆蓋了25個省份的169座城市。11月17日,拼多多宣布擬發行17.5億美元可轉債。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是在為多多買菜準備「糧草」。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10月底,盒馬優選也在武漢開團。此前消息稱阿里給盒馬投資了40億美元來做盒馬優選,但盒馬方面並未證實這一消息。

可以肯定的是各大巨頭都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攻下下沉市場的高地。美團CEO王興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計劃在年底前覆蓋1000多個市鎮。

為什麼巨頭們瞄準社區團購?就是因為一二三線城市早已被各大巨頭們「瓜分完畢」,流量和購買力已經觸及到天花板了,各大平臺獲客成本每年不斷升高,美團、滴滴需要近160元、支付寶需要近200元才能獲取一個精準客戶。

社區團購這種模式,可以直接觸達到底層的消費人群,加上熟人建群傳播,可以實現快速獲取流量,單個獲客成本不到5元錢,為大平臺蓄水,這也是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只作為一個類目出現在拼多多和美團外賣APP的原因,從去年到今年,幾乎所有涉及電商的網際網路巨頭也都已入局。

現在,菜都已經上桌了,哪道菜能虜獲消費者的芳心撥得頭籌,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蹺蹺板:「團長」是關鍵,巨頭來收割
    在電商由藍海逐漸變為紅海的當下,誰吃下社區團購這塊蛋糕,無異於是對自身體量的再造。而以生鮮為切入點的初步嘗試中,原來的電商模式簡單的套用,顯然會水土不服。進社區、招團長,這場從低線城市迅速崛起的風潮,最後會不會在巨頭們達到目的後,一舉甩開團長們,完成最後的收割?
  • 白馬晶選|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入局背後,社區團購涼了?
    就在「看空」社區團購的風口浪尖,京東豪擲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社區團購被認為是消費網際網路行業的最後一座「金礦」,因此,巨頭們荷槍實彈而來,這本無可厚非。而白馬君更關心的是,在這場博弈背後,社區團購能否可持續發展?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團長會成為炮灰麼?「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有人如是形容社區團購的團長們。
  • 社區團購的供應鏈應該這樣做,各大巨頭,你迷失方向了嗎?
    滴滴CEO程維,在剛入局社區團購不久,就曾在全員會上宣布「橙心優選」發展計劃時就放言:投入不計上限,力爭市場第一,要與早期入局社區團購的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一爭高下。各大巨頭不約而同,集中火力,收割用戶,收割一次就會是你的永久客戶了嗎?
  • 社區團購,瘋了
    去年底,吉及鮮關倉裁員時,還有投資人感慨:生鮮這塊電商最後的硬骨頭,終究還是沒有人能啃下來。短短一年時間,市場的風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社區團購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章節。這一次,炮火要比以往更加猛烈,巨頭將它變成了一場戰爭,一場停不下來的混戰。
  • 網際網路巨頭,困在社區團購裡
    京東不僅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還通過投資方式實現大跨步趕超——2020 年 12 月 11 日,京東宣布以 7 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無論是以戰略投資方式「半隻腳踏進社區團購」的騰訊、阿里,還是已經親自下場的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顯然,社區團購這塊「香餑餑」,網際網路巨頭們是不願錯過的。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此前疫情期間,各地封城人們足不出戶,社區團購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燃眉之急,如今疫情得到控制,突然對社區團購進行抨擊,著實不應該。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就這一點開始展開討論。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
  • 美團、餓了麼紛紛入場,社區團購怎麼火了?
    去年年底,吉及鮮關倉裁員時,還有投資人感慨:生鮮這塊電商最後的硬骨頭,終究還是沒有人能啃下來。短短一年時間,市場的風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社區團購重新成為了戰場,這一次巨頭的加入,使得炮火要比以往更加猛烈。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以上是目前能看到、跟巨頭主導的社區團購平臺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利益相關方。所以現在為小攤小販抱不平的呼聲很高,因為巨頭擺明了是在跟他們搶生意。另外,有一些小超市老闆在跟社區團購平臺合作、成為團長之後,發現有些自己店裡的東西,平臺上也在賣,而且賣得比自己還便宜,於是幹了一段時間就撤了。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從去年開始,巨頭們通過研究調查,對於社區團購模式的認知一直在加深和改變。我和美團有比較長時間的交流,他們在去年就已經明確要做社區團購了,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今年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起來之後,他們才跟風一股腦兒入場。 美團做社區團購,是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所做出的決定。
  • 社區團購瘋狂燒錢的背後,卻會搶了他們的飯碗
    我們是網際網路的受益者,卻不能讓他們舒服的過好晚年生活。手機支付越來越普及,去哪裡消費手機掃一掃,就能付款了。但他們不會用。(3)貧困地區的人這是我從百度新聞上截圖的,全國依然有很多貧困縣,他們能享受到網際網路的福利嗎?他們用智慧型手機和手機支付嗎?
  • 社區團購火熱背後:巨頭燒錢搶灘,農產品順勢進城
    巨頭們燒錢搶灘背後,農產品順勢進城,有些人在「薅羊毛」,但還有些人卻「心情複雜」。近期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在濟南進行了走訪,調查社區團購背後的故事。濟南一社區團購超市內,平臺的宣傳頁貼在牆上。巨頭燒錢補貼團長成「香餑餑」社區團購的興起並非偶然,2020年一場疫情的到來,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社區配送開始變得火熱,這種大背景下,各路資本開始搶灘這個市場。
  •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線下份額能...
    不過最近,她突然發現,身邊使用「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的人變多了。「好些朋友把他們的購物連結發給我,推薦給我使用。」儘管如此,王阿姨對這一新鮮事物並不「感冒」。據其描述,在多多買菜下訂單後,需要等貨物備齊(往往是第二天)前往家附近的自提點取貨。例如,她在12月13日下的訂單,需要等到14日下午4點後才可以提貨。
  • 巨頭頻繁布局社區團購 我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
    報導稱,社區團購賽道的爭奪越發激烈,不僅有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強勢對手,連巨頭阿里、美團、滴滴都已經在此布局。據最新消息,繼"多多批發"之後,拼多多推出了"多多買菜",半隻腳踏入社區團購領域。媒體的報導指出,最早,成熟的社區團購興起於湖南長沙,彼時正值2014年,是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增速的巔峰。
  • 給社區團購降溫的背後
    2018年曇花一現的社區團購,曾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商業模式跑不通的偽風口,但在疫情助推下卻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當紅炸子雞,甚至被譽為網際網路世界最後一個「無主」的流量入口,這也引得美團、拼多多、阿里、滴滴、京東、每日優鮮、百果園、永輝等各路玩家入場,且不少平臺將社區團購當成「一把手工程」,並吸納百億熱錢參戰。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去年底,吉及鮮關倉裁員時,還有投資人感慨:生鮮這塊電商最後的硬骨頭,終究還是沒有人能啃下來。 短短一年時間,市場的風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社區團購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章節。這一次,炮火要比以往更加猛烈,巨頭將它變成了一場戰爭,一場停不下來的混戰。
  • 對資本巨頭來說,或許「社區團購」就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編輯導語:雖然社區團購賽道新故事不斷,但是近日卻發生了大故事。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 流量的黃昏:巨頭徵戰社區團購2.0
    來源:新京報記者/陳維城編輯/趙澤 校對/張彥君從興起到洗牌,社區團購1.0時代經歷了兩年時間。那個時候,社區團購的參與者多數是創業企業,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還在背後觀望。2020年,疫情造成的地理和空間隔絕,給了在線業務施展的空間。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畢竟要說最近的網際網路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頭們對藍海市場的虎視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風血雨」。就在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時,《人民日報》出面潑冷水,強調「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直接點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