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東方汽輪機廠大門口不遠的漢旺鎮廣場鐘樓的指針永遠定格在了14:28。昔日花園般的東汽廠區在那一刻煙塵四起,轟鳴陣陣,損失慘重——1000多人被埋、500多人遇難、100多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以上,作為汶川大地震損失最為慘重的央企之一,東汽在德陽分部的各個分廠已全面恢復生產,總部外遷方案還在商討中,但新廠選址論證工作已經開始。
十裡東汽成就一個漢旺
漢旺鎮離綿竹城只有10多分鐘的車程。這是一個以東汽廠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工業重鎮,它背靠連綿大山,是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匯處,翻過大山30公裡就是汶川。漢旺鎮和什邡紅白鎮同為德陽市受災最嚴重鄉鎮之一。
東方汽輪機廠為1965年組建的部屬企業,選址漢旺,1966年開建,建成了龐大的家屬區:幼兒園、中學、技校到醫院、公安分局甚至報社、電視臺都一應俱全。6萬人的副縣級城鎮漢旺,東汽的職工和家屬就有3萬人之多。「十裡東汽」成就了這個漢旺鎮。
經過42年的艱苦創業,東汽已成為我國三大發電設備製造廠之一,在中國汽輪機市場佔有率超過30%,年產值連續3年上百億,去年工業生產總值達到120億元,成為影響我國國計民生的特大型企業,而一場大地震毀了這些榮光。
東汽人擦乾淚水又復工
但是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東汽人並沒有倒下。38歲的朱海英在東汽組織部工作,她的妹妹朱海雁是東汽技校的老師,地震時被倒塌的車間奪去生命。朱海英說:「我在火葬場看到很多同事,他們都失去了親人,但等火化一結束,他們就又去救人了。」朱海英連日來忙著統計各種數據,一臉疲憊:「只有拼命工作,重建家園,才對得起妹妹,才對得起遇難的同事。」
抗災自救的同時,5月19日,東汽德陽分部、風電事業部全面恢復生產;24日,東方電氣集團從華能集團攬下震後最大一筆、合同金額高達45億元的訂單,當天上午,東汽舉行了誓師復工大會,數千職工宣誓完後,擦乾淚水走進廠房,東汽的災後重建工作正式啟動。25日,華電國際與東汽籤署了相關供貨合同;26日,中國銀行向東方電氣集團提供震後最大一筆銀行授信,授信金額高達300億元。社會的關愛給了東汽人走出困境的信心。
昨日中午,德陽東汽主機二分廠車間裡一片忙碌,一些工人在給汽輪機的轉子塗抹防鏽油,七八名工人正蹲在地上吃盒飯。漢旺受損嚴重的各個分廠已在德陽分部搭建了臨時辦公點,為恢復生產做準備。「現在德陽各個分廠都轉起來了,人停機不停,工人三班倒」,東汽宣傳部副部長劉志前告訴記者,「高端技術人才、核心資料損失不大,我們有信心重建家園。半年內把產能恢復到原來的80%,年初制定的2100萬千瓦的年產量目標不會改變。」
新廠選址工作已經開始
當地人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被營救出的小女孩醒來後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東汽會從我們漢旺鎮遷走嗎?」而綿竹市長李友成在接受採訪時,也飽含深情地希望東汽能夠留下來,同綿竹人民共建家園。劉志前認為,將總部遷往德陽的可能性非常大,東汽德陽分部已經建設20多年了,受地震影響不大,無廠房垮塌和人員傷亡,而分部的產能佔整個東汽產能的三分之一,最核心、最關鍵的設備有一半在德陽。
據介紹,21日,東汽新廠選址工作已經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專家會聚德陽,為選址做準備工作。新廠將會把抗震、避震放到首位,周圍的商業配套設施、鐵路連接通道,以及接手的東汽中小學、幼兒園等都將全部列為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