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走進羅江實驗小學
四川新聞網消息(袁紅記者周鴻餘開洋)近年來,德陽市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力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從未成年人成長需求出發,政府關愛推動、學校創新探索、家庭和社區廣泛參與,堅持思想引領、豐富教育內涵、創新教育形式、注重合力育人,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動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力量更強、方向更準、過程更實、成效更優。
「小扣子心靈直通車」心理健康關愛行動
把牢靈魂主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9月1日,以「奮進向明天」為主題的2020德陽《開學第一課》大型公益節目開播,由德陽本土人物講述德陽學生身邊事,鼓勵學生牢記時代使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做腳踏實地、不尚空談的時代新人。德陽開學第一課是全市德育品牌課,每年秋季開學第一天與孩子們相約,幫助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德陽市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未成工作的靈魂主線,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要求,通過有效的舉措、紮實的活動,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注重課堂引領。德陽教育學習大講堂作為「爆款思政課」,每學期都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1-2次,覆蓋全市10餘萬中學生,教育引導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2020年,德陽市教育系統深入挖掘抗疫思政教育資源,評選優秀思政課教學設計700餘個,報送學習強國平臺30餘個,積極構造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心圓。
注重榜樣示範。開展文明學生、新時代好少年、優秀學生、紅領巾爭章等評選表彰活動,全市中小學校、中小學生100%參與新時代好少年學校宣傳活動,共湧現出8名「CCTV最受媒體關注孝心少年」、6名省級、55名市級新時代好少年,一大批縣級新時代好少年,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引導學生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推動形成青少年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
注重實踐育人。德陽市把學雷鋒志願服務與「勞動美」社會實踐相結合,近兩年建設四川省中學志願服務示範校6所,打造出「小鏡子心語」等一批在全國、省都有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品牌,未成年人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養。
注重文化傳承。德陽市立足本市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綿竹年畫、德陽潮扇、三星堆古蜀文明等文化,常年開展經典誦讀、戲曲進校園、傳統武術進校園等活動,創建全國中華優秀傳承學校3所、全國書法教育示範學校4所,四川省中華優秀傳承學校6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習基地2所,市級優秀書法學校100所,引導青少年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德陽市教育局局長屈直說:「堅持立德樹人就是要緊扣時代主題和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各個方面,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引導青少年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
2020年德陽開學第一課「奮進向明天」
夯實兩類陣地,豐富思想道德建設內涵
「習禮立人是我們的校訓」,德陽市廬山小學校長卿上海介紹到,「一年級的娃娃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習禮』——開筆禮,學校的『禮』文化不僅涵育學生,更涵育全體教職員工,也涵育學生家長。」德陽市廬山路小學是德陽市第一所全國文明校園,其「以禮導行,以文化人」的辦學理念受到中國文明網、四川省文明網等媒體的全面報導。
全面加強文明校園建設和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是德陽市豐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載體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陣地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德陽市紮實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全市各學校參與文明校園創建率達100%,形成國、省、市、縣四級文明校園體系,呈現「校校創建、班班參與、人人實踐」的文明校園創建格局,2020年申報第四批德陽市文明校園48所,推薦省級文明校園4所,保持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9所。
如今,在全市中小學校中掀起了爭做文明師生、爭創文明校園的熱潮,文明校園創建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好評。截
至目前,我市有全國文明校園1所、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9所、省級文明校園26所、市級文明校園73所以及一大批縣(區)級文明校園。
鄉村學校少年宮是農村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長陣地。在德陽,鄉村學校少年宮好比星星之火,實現了全覆蓋,正在點燃著孩子們的夢想。德陽現轄6個縣(市、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120個鄉鎮。各縣(市、區)高度重視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2000餘萬元基礎上,採取政府投資和社會捐助相結合的辦法,多渠道籌措鄉村少年宮建設和運行資金,共同打造市級自建鄉村學校少年宮267個(其中56個鄉村學校少年宮獲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支持),縣級自建鄉村學校少年宮200個,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為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未成年人課後、假期活動等提供實踐陣地。
德陽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立足德陽特色文化積極打造「一校一品」「一宮一品」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特色,開設有空竹、創客、陶藝、舞龍、年畫、川劇、足球、圍棋等80餘項鄉村學校少年宮課程,做到學生參與率100%,項目開課率100%。
2020年德陽市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活動走進四川省東汽八一中學
聚焦家校共育,打出「協同育人組合拳」
「孩子今天的狀況是家長和孩子溝通互動的結果。」一場家長講堂在德陽市岷山路小學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上課的人不是學校老師,是一位學生家長,而這堂課是德陽市岷山路學校家長夜校的內容之一。
如何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廣闊平臺,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德陽市打出了系列組合拳。
家校聯繫載體多樣化。各級各類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組織家庭教育沙龍等,保證每學年至少組織4次家庭教育知識培訓,每學期開放1-2次教育教學活動,在這過程中,形成一批如《呼喚家教自覺的家長班級課實踐研究》《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失衡調查與思考》的課題研究。
家校共育形式科學化。德陽市各級各類家長學校通過開展家長班級課,構建了一套促進家長自覺提升家教水平的成人教育模式,開創十餘類「家長班級課」課型,如「三步五環課」「貓爸貓媽課」等,率先在全國提出家長學校就是學校教育「第三課堂」的鮮明主張,促進家校共育形式科學化。
家校建設制度規範化。德陽市高度重視家校協同工作,制定《家校聯繫制度》《家長學員考勤制度》《優秀家長評選制度》等規範,堅持普及普惠、規範優質為發展目標,全市中小學100%建立校級、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創建了縣級以上示範家長學校44個、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示範社區1個,四川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5個,廣漢市被評為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先進實驗區、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應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市通過推進家長學校工作,實現了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357』效能,即通過一名學生,影響其父母,為『3』;影響其爺爺奶奶,為『5』;再影響其外公外婆,為『7』,三代人一起成長,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一股重要的柔性力量。」廣漢市教育局副局長黃文建這樣介紹到。
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發布會現場
關注心靈成長,營造「健康安全空間」
今年6月,一場名為《生命教育大於一切》的直播專題講座課刷爆朋友圈,線上實時觀看人數超過200萬人。這場直播專題講座課是德陽市「校-醫共建」師生心理關愛行動的內容之一。
新冠疫情期間,德陽市教育局、德陽市衛健委聚焦青少年心理關愛服務,以實施建立一套機制、組建一支隊伍、開展一項調查、開通一條熱線、編制一份手冊、開設一堂課的「『校—醫共建』心理關愛六個一行動」為依託,深入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成立「校—醫」聯盟,開通兒童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綠色通道,由醫院為定點服務學校指派專屬「心身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開設「校園回訪門診」,每月開展1次送醫入校,目前已有10家醫院與30所學校進行結對。
為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德陽市充分發揮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中心作用,通過電話、授課、網絡、面詢等方式,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實施德陽市校-醫共建師生心理關愛行動,2020年組織國家、省、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開展心理健康直播課9期,觀看人數達700餘萬,惠及全市50餘萬學生家長,輻射其他市(州)家長及社會人士約650餘萬人。組織「小扣子心靈直通車」進社區20餘次,《感悟生命之重》等主題班團隊會課獲省級媒體報導。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許多孩子作息不規律的習慣得到糾正,溝通能力增強,生命意識得以確立,文明健康的成長方式和行為習慣逐步形成。
與此同時,在全面深化「警校共育」工作的基礎上,德陽市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每年舉辦各類法治宣傳活動400餘場次,紮實開展未成年人「零犯罪零受侵害社區(學校)創建」「法律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並持續開展未成年人「五防」(防災害、防意外、防性侵、防拐賣、防校園欺凌)安全教育,創建「五防」示範學校88所,開展示範課1100餘場次,覆蓋未成年人超10萬人。
德陽市「校-醫共建」心理健康關愛主題教育活動講座
德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吳豔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全社會都要關心幫助支持青少年成長發展,德陽市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持續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工作品牌,推動德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