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的大米也能吃,而且營養價值比普通大米還要高?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李遠志教授和研究人員在從化螯頭鎮和一家大米企業合作研發成功了這一新的大米品種並準備申請專利,市民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品嘗到這種有趣的發芽米。
記者昨日在螯頭鎮這家企業的發芽車間看到,普通的大米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經過促芽,都長出了小小的芽頭,顏色也間於一般糙米的黃和精米的白之間,並且遠遠就能聞到發芽後散發出來的濃鬱香味。據工作人員介紹,發芽米要經過機器挑選去粗存精、衝洗乾淨、用淨水浸泡、在發芽庫裡促芽、消毒、乾燥、包裝、檢驗等多道工序之後才能蒸煮食用。
日本10年前就有發芽米「把稻穀最外面的一層稻殼去掉得到糙米,糙米通過特殊的處理工藝能像種子一樣發芽長成發芽糙米。」李遠志向記者介紹,在常人印象中作物發芽都有可能產生毒素,但是目前並無發現穀物發芽會產生毒素。
據介紹,發芽糙米最早的商品化技術是由日本農林省在10年前開發的,目前在整個日本的總產值大約為1億美元左右,售價比普通大米高一倍以上。我國近年也開展了發芽糙米的研究與開發,2002年臺灣就生產出了發芽糙米並在市場上銷售。而在大陸地區,除了廣東的這家米企外,目前還有吉林的一家米企在研發相關產品。
胃病和消化不良者應少食「一般糙米的纖維皮層很厚,但是發芽後可以使粗糙的皮層軟化,口感更佳。就如豆芽比黃豆更有營養,發芽米也比糙米和精米更有營養。」李遠志說。發芽糙米在日本被稱為「營養丸」「元氣米」,因為它比白米的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含有不少功能性成分,食物纖維量也比普通大米有所增加。
李遠志介紹,發芽大米可以使大米的重量增加10%左右,由於營養量高,一般人可能食比普通米更少的量就可吃飽。他還表示,由於市民一直以精米為主食,而發芽米屬於粗糧,所以不可能取代前者在人們飲食結構中的地位,只能作為一種營養補充。對於患有胃病和消化不良的人群來說,更應該少食為宜。(記者賴偉行 通訊員張笛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