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堅持寫昆蟲日記4年 欲當生物物種科學家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小學生堅持寫昆蟲日記4年 欲當生物物種科學家

鄧志奇的理想是當一名生物物種科學家。

  遼寧省實驗學校六年二班的鄧志奇每天放學後都要翻翻自己多年來記下的日記。這日記可不是普通的日記,裡面圖文並茂地記錄著獨角仙、螳螂、甲殼蟲等昆蟲從孵卵到出生,從日常生活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這日記,鄧志奇已經堅持記了將近4年。 「校大隊部向我發出邀請函,邀請我為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講講我飼養昆蟲的經歷和成果。我得精心準備準備,把我的心得體會和全校同學都分享一下。 」鄧志奇一邊整理觀察日記和照片、圖畫,一邊對記者說。

  這學期,鄧志奇儼然成了全校的名人。過去默默無聞的他,現在走在校園裡開始有了「粉絲」。同學們向他投去羨慕和佩服的眼神,甚至有同學託在國外工作的父母幫鄧志奇帶回觀察器、微型顯微鏡等輔助工具。這一切,源於鄧志奇在開學典禮上獲得 「校長特別推薦獎」。在頒獎詞上,校長寫道:各種困難未曾讓你退縮,你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少年的法布爾!校長正說出了鄧志奇的心聲,鄧志奇告訴記者,他長大後要做一名生物物種科學家,讓那些瀕臨絕種的生物永遠和人類共同生存。

  說起對昆蟲的喜愛,鄧志奇最想感謝姥姥。鄧志奇小時候在姥姥家生活。姥姥家住瀋陽近郊,周圍有大片大片的野地。夏天的時候,姥姥經常帶鄧志奇到野地裡玩耍。地裡昆蟲種類很多,每次看到昆蟲,姥姥都要告訴他這是什麼,並且講各種與昆蟲有關的趣聞。有一次,他們捕到一隻蟬,姥姥告訴鄧志奇,每隻蟬都不一樣,有的黑身紅眼,有的綠身棕眼,有的蟬叫聲很大,有的蟬會偽裝成樹枝保護自己。從此,鄧志奇每天纏著姥姥問關於昆蟲的問題,有時連姥姥也回答不出來了。

  鄧志奇對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有時為了觀察昆蟲的生活,會在太陽下蹲上一下午。父母帶他去書店買書,他也專門挑和昆蟲有關的書籍。

  上學後,鄧志奇回到父母身邊。城市裡昆蟲很少,偶爾在樹下、草地上看到昆蟲,鄧志奇總是感到很親切。 2008年的暑假,老師布置給二年級學生的假期作業是每天寫一篇日記。「兒子,既然你喜歡昆蟲,為什麼不飼養一隻,把它的生活習性記錄下來? 」爸爸的建議讓鄧志奇很高興,當天晚上,鄧志奇就在爸爸的陪伴下捉回兩隻螳螂。從此,鄧志奇每天用大量的時間觀察它們,晚上再把一天的觀察結果記下來。當時,鄧志奇還有很多漢字不會寫,表達不出來的,他就畫。在完成假期作業的同時,鄧志奇還給螳螂做了一本檔案,把螳螂的體長、蛻皮次數、兩隻螳螂每天交流次數等變化都記下來。後來,他房間裡飼養的昆蟲越來越多了,每天放學後,鄧志奇第一件事就是跑進臥室,與一天未見的「朋友們」打招呼。

  鄧志奇飼養昆蟲很著迷,除了每天用很長時間去觀察,還花了不少時間讀有關昆蟲的書。父母對兒子的學業很擔心,鄧志奇就與父母達成協議:父母不得阻攔孩子飼養昆蟲,發展興趣愛好;孩子不能因為飼養昆蟲影響學習。

  一次去書店買書,鄧志奇看到書架上擺著一排叫做《昆蟲記》的書。信手一翻,他一下子被書的內容吸引了,書的作者法布爾由此成為他的偶像。 「我也要當中國的法布爾,研究物種,做生物學家。 」鄧志奇在心裡暗下決心。

  時而以昆蟲的口吻希望得到人類的愛護,時而把昆蟲的交流以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鄧志奇的作文經常被老師選為範文。去年暑假結束時,鄧志奇遞給父母一本冊子,封面上寫著——《螳螂飼養秘籍》——兒子「出書」了。這本秘籍對於正確飼養螳螂有很大的意義。看著這本兒子廢寢忘食埋頭創作的書稿,父母很欣慰。他們看到的,是兒子戴上專用手套,在顯微鏡下耐心等待蟬卵孵出的瞬間;他們看到的,是兒子利用休息時間到圖書館、上網查閱有關螳螂生活習性的資料,積累的大量數據,拍攝了許多螳螂各個時期的照片;他們看到的,是兒子十幾本觀察日記中提煉出的精華;他們看到的,是兒子飼養觀察昆蟲後變得謹慎細緻,為了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前進……

  六年級了,學業比以前緊張了一些,但鄧志奇表示,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飼養昆蟲上,但合理安排好時間,昆蟲還得養,觀察日記還得記。 「這些都是我的寶貴財富,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出版一套自己的《昆蟲記》,成為中國的法布爾,影響和引導像我一樣的孩子走進科學的殿堂。 」

  編後語:

  這是一篇特別的報導,主人公只是一個熱愛昆蟲的小學生,沒有獲過國內外大獎的顯赫經歷,文中甚至沒有提及他是否是個成績優異的 「好學生」。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有了一個讓孩子盡情發展興趣特長的學校樣本,有了一個給孩子充分信任、鼓勵與空間的父母樣本,也有了一個詮釋「熱愛是最好的導師」的學生成長樣本。(記者/張 昕)

相關焦點

  • 武漢一大學生4年養昆蟲萬餘只,寫日記曬圖片吸引千名粉絲
    武漢一大學生4年養昆蟲萬餘只,寫日記曬圖片吸引千名粉絲 葉濤 屈建成/武漢晚報 2016-12-07 13:52 來源
  • 中外科學家構建昆蟲演化時間表
    昆蟲似乎無處不在,但它們在地球上的演化歷史卻長期懸而未解。中外科學家6日宣布,依託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他們成功構建迄今最可靠的昆蟲系統演化樹,解決了一系列昆蟲演化研究中的難題。  這項成果當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科學家還原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珏玢)你知道化石除了保存生物結構,還能「保存」顏色嗎?最近,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2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研究成果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小學生如何寫日記 小學生寫日記方法
    小學生寫日記對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小學生已經開始會寫字以後,就要開始訓練寫日記了,有的孩子不會寫日記,這也不要緊,哪怕是流水帳的日記,對於小學生來說也是可以的。如何引導孩子寫日記呢?寫日記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怎樣寫好日記呢?下面,小編就來總結一下寫日記的方法。
  • 拿什麼來拯救經典生物分類學,分類學家成了瀕危物種
    其實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文章和朱朝東描述的現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被學界所廣泛討論的分類學困境:世界性的缺乏可以記錄和描述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的分類學家。全球目前已知近200萬種生物,這是分類學家幾百年的發現成果,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種比已知物種的數量多得多,目前科學家的估算是500萬至3000萬種。也就是說,有更多的種類等待科學家的發現。
  • 讓每年物種滅絕數量少於20個?!科學家提出新的自然保護建議
    這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兩點,一是生物多樣性尚未成為公共政策的主流,二是提高政治領袖和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意識存在一定局限性。遺憾的是,在生物多樣性公約於2010年設立的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僅有4項取得積極進展,另有12項涉及自然狀況的目標正走下坡路。
  • 小學生寫日記的格式和方法
    日記是最常見的應用文之一,對於寫作很多學生都會害怕,尤其是小學生。下面雲上課堂簡單的介紹下小學生寫日記的格式和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日記的格式:第一行: XXXX年XX月X日 星期X開頭和下起新一個段落都有空兩格再寫,標點符號也要佔一個漢字的位置。日記的內容:可以寫的內容很多,順手拈來即可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內容和形式上無任何限制,一般情況個人日記是不公開給別人看的。
  • 堅持寫日記與不寫日記的孩子,差別有多大?家長都應該知道
    堅持寫日記的孩子,往往擁有更強的表達與寫作能力,對生活的觀察也會更加敏銳細緻。寫不出的日記難題,激發孩子寫作興趣,快速掌握寫日記的方法訣竅,為日常寫作打下牢固基礎!其實,日記是一種非常好的打開寫作思路、積累作文素材、記錄日常生活的方式。在本周六的直播課中,李娟老師會告訴孩子們,堅持寫日記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掌握方法、持續練習,寫日記可以變成一種輕鬆愉快的生活體驗。孩子們之所以為日記而苦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日記的類型、創作方式等缺乏全面的認識。
  • 小學生寫日記技巧分享,超完美總結!
    這個假期,相信不少小學生的作業裡都包含寫日記這項任務。寫日記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寫作能力。但是日記該怎麼寫呢?不少孩子覺得寫日記就是記流水帳,記錄每天都做了些什麼。可是寒假在家每天過得都差不多,實在沒有什麼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寫,於是旨在鍛鍊孩子的寫日記最後難壞了孩子,愁壞了爸媽。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生物,展現了極其豐富的顏色。它們的顏色分為色素色和結構色,具有金屬光澤的甲蟲殼、蝴蝶或飛蛾閃閃發光的鱗片,都是典型的結構色。不過,當這種絢爛融為化石,便從此黯淡無光。目前,化石中很少保有生物的色彩細節,地質歷史中原始的結構色的證據極其罕見,大多數古生物復原圖都是根據藝術家的想像重建。
  • 上海一年發現三種全球昆蟲新物種(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一年發現三個全球昆蟲新物種。經過前期線上平臺中文名徵名投票活動,上海師範大學創客代表、上海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19日在上海正式宣布最新發現的上海昆蟲新種取名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圖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標本。
  •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個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見聞有選擇地、真實地記錄下來,這就是日記。那麼,如何激起小學生寫日記的興趣,讓他們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好日記呢?首先、剛開始寫日記,要求不能過高,可以是一句話日記。一年級識字量少,不會的字可以問家長或是拼音代替,重要的是興趣。
  • 小學生寫日記要寫哪些內容?家長應該怎麼做?
    日記的好壞從來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寫。寫日記不是要寫日記,而是讓你從這其中學到了什麼,有沒有收穫。小學生寫日記本身就是一個練筆和紀錄的過程,除此之外還有練習怎麼寫文章,而且不是記流水帳的那種,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幫助孩子寫好日記,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練筆。
  • 英國海灘現不明生物屍體!科學家:自然的警告,物種大滅絕來了
    前段時間有人在英國一個海岸看見了一個很奇怪的動物屍體,又像哺乳動物又像海洋動物,但是又什麼都不像,倒是很像外星人,動物科學家看了也辨別不出是什麼,有人說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海怪」,但是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這應該就只是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物種而已,並且這個動物的屍體已經高度腐壞,很多組織和部位都缺失了,根本就沒有辦法再辨別。
  • 兒童節不妨讓科學家帶孩子去旅行:《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正好我就碰到了一本:《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這一部分的尾聲,達爾文回到英國,把各種標本無私地交給了各行的專家,我們也能從中學到達爾文作為科學家的無私。3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我們迎來了《物種起源》這本傑作的誕生。
  • 昆蟲是未來人類的常見食物?科學家的回應很反常,或引發生存危機
    並且如今已經有數千種昆蟲被列入食用名單,這個數據實在是令人吃驚。昆蟲可能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在此前數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昆蟲具有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的潛力。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看到了昆蟲養殖業的弊端,由於市場監管不力,有一部分昆蟲逃向田野,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了影響,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地區,相關問題更加明顯。
  • 名字曾被用來命名昆蟲的男孩又發現了新物種
    正是這個痴迷昆蟲17歲的少年,在東白山上率先發現了這個新物種。但這種喜悅,對趙鐵雄來說並不是第一次。早在4年多前,他就發現過另一個新物種,這種昆蟲後來直接被命名為「趙鐵雄隆線隱翅蟲」。初二就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新物種算起來,趙鐵雄已經是一個近十年的「蟲友」(昆蟲愛好者的自稱)。「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三四歲的時候,就趴在花壇裡看螞蟻搬家,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趙媽媽說,小時候,趙鐵雄幾乎每一周,都要和爸爸去老家的後山爬山、抓甲蟲。
  • 科學家:1000萬種昆蟲面臨生存危機,人類應該拯救它們
    但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物種也在面臨生存危機。它們其貌不揚,有的會飛,有的會爬行,有的會打洞,有的會結網。這就是地球上的昆蟲們。科學家們發現,全球範圍的昆蟲數量,幾乎每年都會減少1%或者2%。在昆蟲的世界,有1000萬種昆蟲正在面臨生存危機。顯然,這是人類活動給昆蟲帶來了滅頂之災,尤其是農藥的使用和城市越來越嚴重的光汙染。昆蟲們,是地球欣欣向榮生物圈的基礎。
  •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海南缺翅蟲」(圖)
    海南發現昆蟲新物種    當日,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學研究室的青年教師殷子為博士等在海南省發現了昆蟲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海南缺翅蟲」。據了解,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新華社發
  •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上海青年學者發現昆蟲新物種「海南缺翅蟲」 2015-10-28 13:16:59  缺翅蟲是一類稀有的原始昆蟲,屬於孑遺類群,被稱為昆蟲綱中的「活化石」。缺翅蟲直到20世紀才被發現報導,迄今全球僅記載1屬39種,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1974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黃復生研究員在西藏察隅地區科考中發現了中國的第一種缺翅蟲,定名為「中華缺翅蟲」。1976年,黃復生研究員又在西藏墨脫髮現了中國的第二種缺翅蟲——「墨脫缺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