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室內溫度都30多度了,堅持讓寶寶穿著長袖,襪子的家長大有人在。
寶爸寶媽們擔心孩子吹著空調容易著涼,甚至還有爺爺奶奶的操心。
不過寶寶的新陳代謝可比老人家的好很多,所以不要瞎操心呀!
寶寶的穿著應該參考爸爸的穿著,爸爸穿多少,寶寶穿多少就可以了。
甚至還可以比爸爸的少一些,畢竟有些爸爸也是比較怕冷的。
其實寶寶新陳代謝快,寶寶本來就很容易出汗,活動量有可能比一般的成年人要大。
特別對於小寶寶來說,他的副交感神經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在入睡時是很容易出汗。
這時候也並不是什麼缺鈣,當我們把溫度降到合適了,那寶寶出汗時間也會縮短。
這幾天有媽媽前來詢問,最近寶寶吃奶好煩躁,老是拉扯乳頭,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奶水不夠,然後奶奶在旁邊也問,孩子出那麼多汗,是不是缺鈣。
後來我看了一下寶寶,寶寶還穿著厚的秋衣,身上也長了很多痱子,原因是家裡開著空調,擔心寶寶著涼。
夏季餵奶期間可以把寶寶衣服脫了,就只穿著紙尿褲給寶寶餵奶。
雖然奶奶還擔心寶寶著涼,拿了一塊包巾給寶寶蓋著,當然被我制止了。
寶寶在這種清爽的狀態下吃奶,就吃得很好了。
我們的第一口奶服務通常是在醫院做的,經常能看到在夏天出生的新生兒。
也是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著,不但寶寶不舒服,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寶寶穿得太多,和媽媽之前就隔很多東西,就很難餵得上奶。
我家老二出生的時候,我記得有一個年輕的醫生說了這麼一句話:終於看到一個真正在夏天出生的寶寶了。
因為我只給他只穿了紙尿褲,還有一件薄薄的短袖的純棉的衣服,就讓他爸爸用背巾背著帶病房外溜達著。
其實新生兒自帶防寒物質出生,就是褐色脂肪,能夠保證寶寶的體溫。只要正常給寶寶穿衣服就可以了。
在平日裡,我們寶爸寶媽們需要正確的判斷當前的室內溫度是否適合寶寶。
如果寶爸寶媽們覺得室內溫度合適的話,那麼小寶寶而言也是基本合適的。
由於老人的代謝慢,對溫度的感覺不敏感,如果老人覺得室內的溫度合適的話,那麼對於寶寶來說可能就偏高了。
不懂寶寶是冷是熱的最好辦法就是摸摸寶寶的後頸部。
如果沒有劇烈的運動什麼都沒幹寶寶就滿身汗,那基本是溫度高了,如果是微微溫溼的,那麼還屬於正常。
01、空調
可以把室溫控制在24-26度即可,溫度不宜過低,不管寶寶是在玩耍還是在睡覺,都是比較舒適的。
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空調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空調要定期清洗濾網,不要讓孩子在室外玩耍出汗後沒擦乾就直接吹空調。
02、通風
如果不能接受空調,或是當天的溫度不高時,房間保持開窗通風,吹吹自然風,呼吸新鮮空氣也是沒問題的。
03、風扇、涼蓆
風扇也可以保持室內的通風,但是不要讓寶寶正對著風扇吹。
對於涼蓆,要是室內溫度高,它也溫度高,用不用涼蓆並不重要,保證室內的適宜的溫度才是重要的。
老一輩人,總是認為給孩子捂汗是正確的,尤其是寶寶發燒時,就給寶寶「捂汗」,因為他們總是會認為只要把汗排得多多的就可以讓孩子退燒。
可是給寶寶「捂汗」退燒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嗎?
答案是否定的!
由於退燒的時候會出汗,這個表象給老一輩的父母錯誤地認為只要出汗多就能退燒。
而真實情況是發燒時人的身體免疫系統在要和細菌、病毒作鬥爭,因此中樞神經就會調整,把體溫升高。
而適度的升高體溫有助於人體的自我修復,而免疫系統戰勝病毒後會通過發汗的方式讓體溫恢復正常值。
而給寶寶「捂汗」不但對退燒沒有用,反而還會給寶寶「幫倒忙」,甚至是引起其他的症狀。
給寶寶「捂汗」,會造成寶寶的新陳代謝加快,氧氣消耗增加,導致缺氧,呼吸不暢。
要是還是個小寶寶,自己的行動能力弱,不能從悶熱的環境中解脫出來,就很容易導致「捂熱症候群」,是會引起昏迷甚至是休克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