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汗療法」是否科學

2020-12-18 搜狐網

  感冒發燒是兒科門急診的常見病,好發於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當前正值秋季,氣候多變,依然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

  很多父母和長輩在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上,缺乏相關知識,存在諸多誤區:盲目採用「捂汗療法」——給孩子穿得裡三層外三層,以為捂出一身汗,就會退燒了。

    兒內科副主任錢繼紅指出,這種做法要不得。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家長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孩子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症」(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因身體溫度過高引發意識喪失、身體僵硬)。

  寶寶發燒「捂汗療法」?

  寶寶發燒使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也是最為擔心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家長擔心會「燒壞大腦」。那麼,家長該怎樣進行降溫處理?鑑於不少家長對寶寶發燒的家庭護理認識不足,我們對方法進行了進行了簡單的歸納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主要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散熱。故空氣的流通,有利於散熱降溫。

  2.多飲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3.讓寶寶穿著棉質寬鬆的內衣,出汗後要隨時更換。發燒時要讓身體散熱,不能用厚重的棉被或者大衣將寶寶包裹起來,這樣不但沒辦法有效排汗,反而可能使體溫變得更高。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寶寶充分散熱,而手腳部位要適當保暖。

  4.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先做處理,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副反應。常採用溫水拭浴、貼退熱貼、洗溫水澡等方法,有利於散熱。

  5.物理降溫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劑型的退熱藥。一般肛溫超過39.0℃開始服用,其間隔使用的時間至少要在6小時以上,一天不能超過4次,短時間內切勿頻繁使用,否則有可能造成藥效過重和退燒過度。體溫下降,即可停藥。有驚厥史的發燒寶寶要及時用退燒藥,同時儘快去醫院就診。

  6.退熱過快、過猛,可致小兒體液大量丟失,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熱應溫和,不宜操之過急。

  7.不同的退燒藥不要隨意並用,單獨使用較安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藥物臨床安全性較高,兒科醫生使用最廣。非處方藥中的解熱鎮痛藥一般使用不超過3天,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8.對於那些長期發熱,比如發燒時間超過1周甚至更長時間,或者是原因不明的發燒,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應先就醫檢查,以確認發燒是否是因為結核病菌感染、免疫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等原因所引起。

    來源:39健康網

()

相關焦點

  • 闢謠:孩子發燒捂一身汗好得快?當心捂出別的病!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感冒、發燒對小孩子來說,是再常見不過的疾病,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身經百戰的爸爸媽媽逐漸摸索出了一些緩解孩子病情的「小妙招」,而且有很多方法還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了下來,有些甚至到了今天都還在使用,發燒捂汗療法就是其中之一
  • 發燒不要再捂汗了!不科學的退燒方法會坑娃
    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他捂汗。大家往往認為只要把汗悟出來,就能讓寶寶退燒。但是發熱捂汗真的能退燒嗎?捂汗並不能退燒民間應對發燒常用的方法就是捂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出汗是退熱的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捂汗並不能退燒。
  • 寶寶發燒,捂一身汗就好了?
    來源:新浪財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言論:「孩子如果發燒的話,捂一身汗,出完汗發燒就好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呢?今天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究竟什麼是發燒?人的正常體溫通常是在37°以下。
  • 孩子發燒你還在「捂汗」嗎?專家:本末倒置
    一直以來,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退燒方法莫過於「捂汗退燒」了。這已經成為了廣大老一輩家長的潛意識:不管小孩子還是大人發燒,吃點退燒藥,蓋兩床被子捂出一身汗就好了。那麼,發燒時捂出一身汗真的有利於退燒嗎?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了解到,捂汗退燒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強行捂汗甚至會危及健康。記者採訪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時,謝醫生介紹說,發燒在醫學上稱為「發熱」。當體溫超過37.2℃時,臨床上即視為發熱,而發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感染。
  •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答案是不可取。 發燒,醫學界常稱為「發熱」,是指體溫升高。 捂汗至今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對抗發熱最廉價、有效的方式。但嚴格來說,捂汗是不可取的。 發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寒戰期、高熱期和退熱期。 許多人說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 感冒捂汗 不是出汗越多越好
    □蔡衛楊    感冒發燒時,老人都會叫我們多蓋被子、多穿衣服,認為捂捂汗就好。感冒是不是出一身汗就能好呢?    風寒感冒出汗有效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劉煒麗認為,對於風寒感冒,初期病邪在表,捂汗的做法是有效的,讓病邪隨汗出,是中醫「治療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之首,稱為「汗法」。
  • 發燒捂汗與手腳冰涼,聊聊發燒的三步走
    而有好幾位讀者提出了新的問題:溫水擦澡快速散熱不對,那是不是就該反過來捂汗 —— 減少熱量散發,好出汗退燒呢?其實無論是擦浴也好,捂汗也好,都還是把「退燒」的目的搞錯了 —— 面對發燒,我們要做的是考慮患者是否舒服。能提高患者舒適度的方式,就可以試試,如果讓人難受,就沒必要折騰。
  • 不要給寶寶瞎捂汗,孩子會長痱子的
    在平日裡,我們寶爸寶媽們需要正確的判斷當前的室內溫度是否適合寶寶。如果寶爸寶媽們覺得室內溫度合適的話,那麼小寶寶而言也是基本合適的。寶寶發燒時,就給寶寶「捂汗」,因為他們總是會認為只要把汗排得多多的就可以讓孩子退燒。
  • 發熱時該「捂」還是「散」?捂汗並不能退燒
    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 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 正確對待發燒 針對退燒這件事情,民間確實流傳著幾種方法。有人說用被子捂,有人說喝碗薑湯,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等。根據以上說法,總結到精髓,那就是發汗。
  • 產褥期要捂汗排毒?擺脫月子這幾大誤區,幫助產後恢復
    產褥期捂汗排毒是否科學?其實,這是對出汗的一種誤解。出汗只是人體溫度的自我調解,並不能起到明顯的排毒效果。產婦機體本來處於身體恢復調解,比平常更加容易出汗,如果刻意捂汗,容易導致脫水,從而出現身體疲乏、頭暈甚至暈厥的現象;另外忽然增加出汗,皮膚一直保持溼潤,益於細菌或者真菌的滋生,易導致感染,尤其是剖宮產媽媽。
  • 發燒捂汗燙傷抹牙膏 錯誤的土辦法你用了多久
    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發燒蓋上被子,捂捂汗就好了;喉嚨卡東西,拍拍背、大口吞咽饅頭米飯就能解決……這些做法,至今還在「口口相傳」。導報記者親身體驗、諮詢專家發現,其實很多做法並不科學。顛覆經驗之吃母的水果未必好挑水果和「性別歧視」掛上了鉤?
  • 你還信「捂汗能退燒」?1月齡男嬰被捂汗脫水、缺氧離世,太痛心
    小孩子發燒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症狀,並且民間也有很多退燒的偏方,當孩子發燒時,年輕的媽媽偶爾就會聽到來自老人的安慰,別著急,捂出汗燒就退了。真的是這樣嗎?閨蜜就說前些天,孩子晚上發燒,本來也就38℃左右,婆婆堅信捂汗能退燒,就給孩子捂了一會,幾分鐘後,孩子臉紅撲撲的,
  • 嬰兒綁腿、剃滿月頭、把尿、發燒捂汗,這些習俗哪些不對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繼續來扒一扒,還有哪些會被「醫生怒斥父母無知」的誤區,以及,是否真的都那麼駭人聽聞。發燒捂汗到死亡闢謠了這麼多過於聳人聽聞的案例,但這個案例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們成年人習慣了發燒捂汗,但其實是有誤區的,不是因為捂汗而退燒,而是因為開始退燒了所以出汗,只不過我們在退燒前往往會經歷發冷的階段,就會穿厚衣服蓋厚被子,於是就讓人以為汗是被捂出來的罷了。
  • 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這時,常爸突然想起之前普及過的科學育兒知識:孩子發燒不能捂,反而要散熱。可是,當我裹在被單裡瑟瑟發抖的時候,如果有人要把我的被子掀開,說要幫我散熱,我會連殺人的心都有的!!!難怪老人們一看到孩子發燒,就說要捂汗。也不能怪人家不懂科學育兒,大家都是以己度人,覺得孩子肯定冷得不行,所以才會去捂汗的呀!
  • 春季感冒,讓小孩捂汗真的管用嗎?
    春季感冒,讓小孩捂汗真的管用嗎?  感冒發熱是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情況,一般而言發熱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長時間的發熱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負擔和傷害,尤其是對於身體發育不成熟的兒童而言,所以如果出現發熱症狀就要及時治療,無論是吃藥還是物理降溫,首先要找出發熱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捂被子或者冰敷,這樣不僅可能會加重病情,還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 感冒捂汗易虛脫 最忽悠人的9個治感冒偏方
    原標題:感冒捂汗易虛脫 最忽悠人的9個治感冒偏方   感冒是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進入冬季氣溫慢慢下降,感冒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除了看醫生買藥,不少人也會偏信很多治感冒的偏方。但是,不是所有的偏方都有效的。亂用偏方,小心越治越傷!
  •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個是對的?
    人體是血肉之軀,重要器官如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都是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如果任由體溫升高,發燒了不去讓人體散熱降低體溫,反而去捂熱,那麼體溫很快就飆到40以上。其後果就好比一個雞蛋加溫到40度、50度,蛋白質凝固,雞蛋都快熟了,還能孵出小雞嗎?人體器官中的蛋白質、代謝酶在過高溫度下就會熱變性失去生理活性,如果大腦和腎臟都被加熱快要「熟」了,那這個人神仙也救不活了。
  • 寶寶發燒,捂汗和冰敷?到底哪種方法有效?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家裡的老人說,小孩子發燒不算病,捂捂就好了;但是莉莉堅持用冰敷的方法,她認為物理降溫才是正道。這樣的爭也一定在你的家裡出現過。那麼孩子發燒時,到底是冰敷好還是捂汗好呢?冰敷和捂汗都不是處理小兒發燒的良方。捂汗是民間流傳很久的方法,家裡的老人認為,孩子發燒了,只要給他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喝上幾碗薑湯,等到一出汗,病自然就好了。
  • 發燒後到底是要蓋被子捂汗,還是冰敷降溫?
    然而,在醫院,每次聽到護士喊:「X醫生,XX床病人37.6℃」,醫生總是會說:「敷點冰塊,物理降溫」,卻從來沒聽到過「喝點熱水,給他蓋上被子捂捂」。那麼,發燒後哪種處理方法才是對的呢?發燒,即發熱,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或者體溫不升高,自覺全身或身體局部發熱。造成發熱的原因很多,中醫上將發熱的類型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
  • 孩子發燒可以蓋上厚被子捂汗嗎?蓋上厚被子捂汗會讓病情加重嗎?
    孩子發燒蓋上厚被子捂汗?小心讓病情加重,這3個退燒誤區別中招了寶寶發燒了家長容易進入哪些退燒誤區呢?1、給寶寶蓋上厚被子捂汗有些家長發現寶寶發燒,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讓寶寶出汗,以為出汗就可以退燒。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根本不是正確的退燒方式。給寶寶蓋太厚的被子或者穿太多衣服都會抑制寶寶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