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個是對的?

2021-03-03 行健堂

關於中國人喝熱水,外國人喝涼水,一直爭論不休,一個兒科主任和一個中醫博士,在網上吵的不亦樂乎!

你們的學是怎麼上的,連這一點都看不明白,愣是把一個物理問題搞得像醫學一樣的門派之爭,純粹是沒事找事兒!

聽一聽連中學生都知道的道理吧!

01


和熱水和和涼水本質就是一個能量的問題。



中國人的飲食以穀物和蔬菜為主,能量少於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熱水就是快速補充能量的一種很好方式。所以中國人大多吃熱的東西,熱水、熱飯、熱菜等等。有利於能量及時的補充。

老外因為牛肉:奶酪、蛋糕等高熱量的東西,不需要外在的能量補充,甚至能量超標,所以喝涼水,用身體加熱後,排出體外,本質是減少能量。如果還是不行,就要大量的運動來消耗能量。


02

不同的能量獲取存儲方式導致喝熱冷水



中國人是一個農耕民族,穩定的居住和種植,老外祖先最早是遊牧民族,到處遊走,不同的生活方式,導致喝水的不同。

中國人可以有規律時間和地點持續不斷的獲取熱水,可以喝茶,喝熱水。

老外的祖先到處遊走,除非停下來住宿,否則沒有時間來保持熱水的供應。

時間久了,就養成習慣了!


03
能量分配的不均衡,導致飲食結構不同。



中國人自古就人口眾多,吃飯一直就是個問題,選擇穀物蔬菜,那是因為食物鏈傳遞中,能量損失最少,能養活更多的人。

這也是中國能用有限的土地養活這麼多的人一個原因。

但現在人們的飲食中肉類增加很多,所以必須進口糧食大豆肉類了!

老外地廣人稀,有大量的土地飼養肉牲畜,所以不用考慮這些。

這有回到第一點,能量進入體內的多少,導致喝冷熱水了!


04
活動範圍的程度不同,導致對環境影響和汙染的不同,熱水是為了消毒衛生。

中國人在一個地方大量的繁衍,必然導致環境的不同程度的汙染,間接導致水源中的細菌等增加,加熱到滾開,可以殺死病菌,有利於健康。

老外人口壓力下,出門就是森林,水源等保護幾乎沒壓力,衛生條件會好一些。

所以由於衛生條件的不同,導致需要不同的能量來處理病菌,喝熱水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這一點,在中餐和西餐的廚房就有很大的區別。西餐廚房必須非常乾淨,否則生冷的東西特別容易汙染,導致食物衛生問題。中餐廚房因為油煙的問題,相對會差一些,但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加熱完成的,細菌等被高溫殺死,結果和非常講究衛生的西餐是一樣的。一個是過程控制,一個是結果控制,效果一樣。


05
因為季節不同,導致的外在能量補充不同,中國人並不是一直和熱水,外國人也不是總喝冷水。



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老外生病時也和熱水,補充能量的最便捷方式。中國人在天氣熱時,喝涼開水,也是為了減少體能的能量而已。

老外的健康要求是每天8杯水,那是因為肉類食物中水分很少,需要補充水來參與新陳代謝。同樣中國人的食物中的蔬菜穀物水分含量比較多,完全按照老外的8杯水,那就是瞎鬧。

穀物蔬菜中能量少,必須大量的食用才能保證人體所需,所以中國人吃飯要好幾個菜,一桌子。

老外的肉類能量高,日常吃飯就很簡單,一個大漢堡就可以了,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中國人吃的種類多,數量多,消化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熱水是一種迅速提供高效能量的方式,我們吃飯喝茶!

反之亦然,老外喝冷水。

06
能量的供應均衡化,中國人喝涼水和老外喝熱水,成為一種常態。


世界迅速全球化,供應也便利化,食物的同質化,導致熱水冷水不再是衡量的標準。

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在喝涼的牛奶和冰水了,因為他們的食譜日益西方化,肉和蛋奶佔很大比列,所以改變了習慣。

這是能量的重新分布趨勢,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更是能量流動的必然。

世界開始不再按中國人和西方人來區分,而是按照有錢人和窮人來區分了!

以後可能就是,窮人喝熱水,富人喝涼水了!因為人均的能源佔比不同。

07

同樣的問題還有發燒感冒用熱毛巾還是用冰毛巾

感冒了我們喜歡用熱毛巾蓋頭,西方用冰毛巾降溫,其實都只過是一個物理問題,只是解決的方式不同。

我們由於飲食的結果原因,希望迅速補充能量,然後利用能量帶走水分降溫,西方則是利用身體的高溫傳遞給冰塊毛巾能量,達到降溫的目的.

我們喝熱水薑湯利用外在能量補充,然後蒙被子發汗退燒,西方則是直接用降低體表的溫度來退燒。這就是體內能量的不同導致採用不同的方式。

一個是用身體的所有機能參與,一個是局部的直接作用,沒有對錯,但哪一種消耗自身能量少,很顯然是前者。

喝熱水就是這個道理!


能量守恆是少數幾個被公認的定理,他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解釋很多問題,

但初中我們就學習了,還是不能活學活用,這不能不說,我們的退步。


西醫的碎片化理論和注重試驗的驗證方式,使得不能全面的看問題。中醫的通盤考慮本來是很好,但凡夫俗子不能體會它的博大精深,用玄乎的理論,而不是可以驗證的事例反駁,蒼白無力。

只有跳出現有的思維格局,看問題,熟路同歸,一個硬幣的兩個面而已。

正常人體體溫介於36~37攝氏度之間,這是人類千萬年進化過程中經過無數試錯後得出的「最優方案」。

人體是血肉之軀,重要器官如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都是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如果任由體溫升高,發燒了不去讓人體散熱降低體溫,反而去捂熱,那麼體溫很快就飆到40以上。其後果就好比一個雞蛋加溫到40度、50度,蛋白質凝固,雞蛋都快熟了,還能孵出小雞嗎?人體器官中的蛋白質、代謝酶在過高溫度下就會熱變性失去生理活性,如果大腦和腎臟都被加熱快要「熟」了,那這個人神仙也救不活了。

所以如果高燒不及時退燒後果很嚴重。因中暑而死亡的新聞大家都聽過不少了,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重度中暑時體溫過高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說通俗點,就是人都快被烤熟了,能不嚴重嗎?

在醫學上,因發燒導致的死亡病例並不鮮見。前不久,一個孕婦在夏天坐月子時捂被子避風,結果重度中暑救不活了。

中醫歷來就和西醫有著很大的區別,它們的醫學觀念和治療方法也都會各有不同。發熱本身就是人機體對感染的一個正常反應,是由於感染導致體內釋放致熱源,其致熱源物質的作用會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又稱為發燒。引起發燒的因素有很多,針對退燒這件事情,傳統的國人通常用被子捂,藉助自身發汗退燒,而西方人則是採取冷敷輔助降溫,退燒的原理完全相反,那到底是捂汗好還是冰敷好呢?

發燒捂汗是誤區

發燒對於人體健康來說,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體在體溫高的情況下,機體的免疫力會增強,對病毒形成一個不利的生存環境。但是,發燒也會引起全身不適,對6歲以下的兒童而言容易引起高熱驚厥,嚴重的會影響腦功能。事實上,「發熱時蓋上被子捂一捂,多出點汗退燒快。」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對於退燒來說有害無利。尤其在高熱吃了退燒藥後,過度捂汗不但不利於散熱,反而會使體溫在短時間內升得更高,對於體質比較弱的人群,過度捂汗還可能造成脫水休克的嚴重後果。不但不能捂,還需要儘快把患者的衣服鬆開,增加體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有利於汗液蒸發。

正常的降溫方式喲三種

1、發燒一旦開始,先使用氨酚黃那敏或氨酚烷胺類退熱藥,對於體溫超過38.5 的患者、兒童使用美林懸濁液,成人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

2、藥物退燒的同時最好結合物理降溫治療,西方人的冷敷就是很好的一種物理降溫療法,可以冰敷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但一定不要冷敷肚子。並且,冰敷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但是對於年老體弱、虛寒證明顯的人群以及妊娠期和月經期女性不宜使用。

3、不適合冰敷的這些人群可以考慮用酒精擦浴方式降溫,用25%-50%濃度的酒精擦拭身體,通過其蒸髮帶走人體熱量,將身體的熱散發出去。

簡而言之,每個人的體質和觀點都有所不同,不能說哪一種方法是最好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發燒的治療也一樣,但最佳治療應該是視實際情況進行醫治,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平時也要多增強體質以預防疾病。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 西方人發燒讓冰敷 究竟孰對孰錯?|中國人|發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發燒讓捂汗 西方人發燒讓冰敷 究竟孰對孰錯?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出現發燒、扭傷等症狀,但不知道你是否發現:不論是發燒還是扭傷,常在電視劇中看到西方人用冷敷或是冰敷,而我們國人,特別是老一輩卻告誡我們發燒要捂被子,多出汗就好了;腳扭傷了要用   原標題:中國人發燒讓捂汗 西方人發燒讓冰敷 究竟孰對孰錯?
  • 發燒後到底是要蓋被子捂汗,還是冰敷降溫?
    小時候體弱多病,每次發燒,爸媽總是說:「多喝點熱水,蓋上被子發發汗就好了。」然後我就問:「為什麼?」父母總是會說:「一輩輩傳下來的,都是這麼好的。」相信大家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景。每次自己或身邊的人發燒,都會說一聲:「多喝熱水,發發汗就好了。」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卻感覺很有道理。
  • 寶寶發燒,捂汗和冰敷?到底哪種方法有效?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莉莉的寶寶最近發燒了,這可愁壞了全家人。家裡的老人說,小孩子發燒不算病,捂捂就好了;但是莉莉堅持用冰敷的方法,她認為物理降溫才是正道。這樣的爭也一定在你的家裡出現過。那麼孩子發燒時,到底是冰敷好還是捂汗好呢?
  • 孩子發燒是「冷敷」還是「捂汗」?弄錯了孩子會越燒越厲害
    孩子都發燒了,你還用溼毛巾冷敷?趕緊給孩子拿來厚棉被!把孩子捂出汗就行了!」而張蘭看孩子發燒也是慌了手腳了,聽婆婆這麼說就給孩子加了一床被子,讓孩子再睡一下。 張蘭按照婆婆的方法去做之後,孩子的體溫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燒越糊塗,都開始說胡話了!
  • 發燒捂汗與手腳冰涼,聊聊發燒的三步走
    其實無論是擦浴也好,捂汗也好,都還是把「退燒」的目的搞錯了 —— 面對發燒,我們要做的是考慮患者是否舒服。能提高患者舒適度的方式,就可以試試,如果讓人難受,就沒必要折騰。捂汗的行為主要出現在第2階段,我們總認為捂一下汗,發燒就退了。這其實是沒搞清楚上面的因果關係 —— 出汗是因為發燒進入了尾聲,恆溫點正常了,所以會出汗降低體溫。
  • 孩子發燒媽媽要冷敷,奶奶偏要捂汗,奶奶贏了,孩子卻燒糊塗了
    本來孩子沒燒這麼嚴重的,你看現在小臉紅紅的,嘴唇這麼幹都有點脫水了」張蘭有點蒙了,難道孩子發燒時,冷敷是正確的?發燒的物理降溫現在常見的有三種,捂汗,冷敷,溫水擦,很多家長都會因此感到困惑,孩子發燒到底是冷敷還是捂汗還是溫水擦呢?
  •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
    【發燒時應該捂汗嗎?】答案是不可取。 發燒,醫學界常稱為「發熱」,是指體溫升高。 捂汗至今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對抗發熱最廉價、有效的方式。但嚴格來說,捂汗是不可取的。 發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寒戰期、高熱期和退熱期。 許多人說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 發燒應該捂被子還是冰敷?全錯!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正確降溫?
    戳下面的小動畫,跟典叔一起去看看吧   視頻 | 孩子發燒,需要立刻去醫院打針嗎?   發燒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一般認為超過38℃算發燒。   導致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各種感染,多數發燒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 黃曉明媽媽給發燒的小海綿捂汗,這種老方法被醫生批評了
    最新的一期節目中,當現場談及寶寶發燒應該怎樣應急處理,「媽媽團」冉瑩穎竟然主張給發燒的寶寶頭戴尿不溼,但是卻被在場的醫生親自力證有效,也是醫院急診常用的降溫手法。也是很機智有木有。而另一邊的「奶奶團」黃曉明媽媽在現場則因為錯誤舉動惹爭議,黃媽媽自曝孫子小海綿發燒要捂著。幸好有醫生現場糾錯,這種錯誤舉動一定要杜絕。
  • 寶寶發燒,捂一身汗就好了?
    來源:新浪財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言論:「孩子如果發燒的話,捂一身汗,出完汗發燒就好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呢?今天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究竟什麼是發燒?人的正常體溫通常是在37°以下。
  • 孩子發燒你還在「捂汗」嗎?專家:本末倒置
    一直以來,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退燒方法莫過於「捂汗退燒」了。這已經成為了廣大老一輩家長的潛意識:不管小孩子還是大人發燒,吃點退燒藥,蓋兩床被子捂出一身汗就好了。那麼,發燒時捂出一身汗真的有利於退燒嗎?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了解到,捂汗退燒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強行捂汗甚至會危及健康。記者採訪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時,謝醫生介紹說,發燒在醫學上稱為「發熱」。當體溫超過37.2℃時,臨床上即視為發熱,而發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感染。
  • 孩子發燒,老輩人的「發燒捂汗」可取嗎?醫生:愚昧!這才是正確的...
    1歲多的女寶寶額頭髮熱,有發燒的跡象,當時家人就給其餵了一些開水,然後就給孩子蓋上了兩層大棉被「捂汗」,寶寶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直接升高到了39.8℃,當時家人又用了5層的衣物裹緊孩子,才急急忙忙的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去到醫院時,孩子已經被燒的嘴唇發紺了,進行了緊急的散熱、吸氧,體溫才穩定下來。
  • 闢謠:孩子發燒捂一身汗好得快?當心捂出別的病!
    ,有些甚至到了今天都還在使用,發燒捂汗療法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的家長,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總覺得孩子發燒捂出汗後好得快。所以,一發現孩子發燒了,把他裹得嚴嚴實實的,家裡的門窗也關得緊緊的,一點風都不透,硬生生給捂出一身汗來。然而,發熱捂汗療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不但對治療孩子發燒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捂出別的病來!
  • 發燒不要再捂汗了!不科學的退燒方法會坑娃
    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他捂汗。大家往往認為只要把汗悟出來,就能讓寶寶退燒。但是發熱捂汗真的能退燒嗎?捂汗並不能退燒民間應對發燒常用的方法就是捂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出汗是退熱的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捂汗並不能退燒。
  • 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難怪老人們一看到孩子發燒,就說要捂汗。也不能怪人家不懂科學育兒,大家都是以己度人,覺得孩子肯定冷得不行,所以才會去捂汗的呀!那為啥大人發燒直打寒戰,巴不得穿上三層棉襖,而孩子發燒卻要少穿衣服來散熱呢?思來想去,想不明白。於是求知若渴的常爸,也顧不得發燒了,掙扎著起來給同仁醫院的兒科大夫洪亮醫生打了個電話,細細諮詢了一下。
  • 發燒捂汗燙傷抹牙膏 錯誤的土辦法你用了多久
    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發燒蓋上被子,捂捂汗就好了;喉嚨卡東西,拍拍背、大口吞咽饅頭米飯就能解決……這些做法,至今還在「口口相傳」。導報記者親身體驗、諮詢專家發現,其實很多做法並不科學。顛覆經驗之吃母的水果未必好挑水果和「性別歧視」掛上了鉤?
  • 寶寶發燒 千萬別捂
    寶寶發燒 千萬別捂 2019-07-03 14:02:58千萬別捂  反而應把寶寶胸口的衣服稍微解開一些,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室內通風換氣,給孩子補充水分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發燒是寶寶很常見的一個症狀,然而,很多家長在面對寶寶發燒時,總擔心會燒壞孩子腦子,處理起來免不了手忙腳亂,陷入不少誤區。
  • 發燒捂被子就能退燒?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這些病
    大家可能會認為,感冒發燒是小問題,捂捂汗,睡一覺就好了。其實不然,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如果得不到正確及時的處理,也可一步步發展成危及生命的後果。 身體發熱非小事,普通感冒也可致命
  • 孩子發燒可以蓋上厚被子捂汗嗎?蓋上厚被子捂汗會讓病情加重嗎?
    孩子發燒蓋上厚被子捂汗?小心讓病情加重,這3個退燒誤區別中招了寶寶發燒了家長容易進入哪些退燒誤區呢?1、給寶寶蓋上厚被子捂汗有些家長發現寶寶發燒,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讓寶寶出汗,以為出汗就可以退燒。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根本不是正確的退燒方式。給寶寶蓋太厚的被子或者穿太多衣服都會抑制寶寶散熱。
  • 小孩發燒該捂汗還是通風散熱?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小孩子感冒發燒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有感冒、發燒的時候。對於小孩感冒、發燒,許多家長的常規操作就是蓋被子捂汗。家長認為:一發汗孩子就退燒了,感冒就好了。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