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靳東、藍盈盈等演員主演的職場劇《精英律師》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一群法律從業者,為了守護公平正義,為職業理想奮鬥的都市律政故事。該劇聚焦了許多社會熱點,其中一起代購國外抗癌藥的案件引起眾人的關注。
羅斌: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杜飛,該起案件的主角,他因給癌症患者代購孟加拉的仿製抗癌藥被抓。劇中,國內正版的抗癌藥是11萬元一瓶,杜飛代購的仿製藥每瓶僅需要1.1萬元,是正版藥的十分之一,而且他是無償代購,不在中間賺差價或者是收取代購費。他是出於善心,為吃不起正版抗癌藥的患者,提供活下去的機會。
2019年12月1日起實施的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禁止未取得藥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藥品。同時規定,對於進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藥品的行為,情節較輕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罰。
該起案件和《我不是藥神》情形十分類似。電視劇把焦點放在了情理和法理的辯論上,最終,杜飛的行為被認定為不構成犯罪,結局皆大歡喜。可見,在冰冷的法律條文背後,始終有一雙溫暖的眼睛在注視著人們的生活。
11萬一瓶的抗癌藥究竟是什麼「神藥」?
很多網友好奇:11萬一瓶的抗癌藥究竟是什麼「神藥」?劇中提到,這款抗癌藥叫科比替尼。但這個藥名是杜撰的,市面上並無此藥。不過,現實中替尼類抗腫瘤藥物的確存在,這是一類新型生物靶向治療腫瘤藥物,我國市場上常見的有吉非替尼、伊馬替尼、埃克替尼、索拉替尼、厄洛替尼等。
抗癌藥貴是事實,即使沒有11萬元一瓶那麼誇張,有些也達到了每瓶上萬元,可以說是比黃金還貴。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呢?其實,主要是研發成本高。
原研藥(原創性的新藥)的研發成本高、周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研發時間。事實上,只有資金雄厚的企業才有實力去研發抗癌藥。而且,這其中存在著非常大的風險,很可能會研發失敗。據統計,新藥研發成功率不到2%。也就是說,研發新藥是一件即使付出大量的時間、財力、物力和人力,也很難成功的事情。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企業願意做藥品研發呢?因為存在專利保護期,一旦新藥成功上市,在一定的年限裡,企業可以壟斷市場,給藥品定高價,也達到回收研發成本和盈利的目的。
專利保護期一般為20年,但不是從藥物上市開始計算的,而是從早期臨床試驗就已經開始。所以,等到新藥上市,專利保護期已經過去大半,藥企會更加珍惜這短暫的剩餘時間,儘量提高價格。一旦過了專利保護期,其他企業就可以仿製原研藥,屆時便會有大批的仿製藥上市,平均價格僅是原研藥的10%-15%,原研藥因此失去了壟斷市場的機會。
此外,許多抗癌藥的生產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抗癌藥的價格普遍偏高。
令人高興的是,《國家藥品目錄》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22個抗癌藥被納入醫保目錄,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我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抗癌藥被納入醫保,抗癌藥的價格也會越來越低,屆時將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