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孩子不自覺、自控力不夠嗎?不是,另有原因

2020-11-04 育兒難乎哉



1

玩遊戲的孩子,感覺已成了個世紀難題。

現在全民都找原因、給建議,爭取早日把遊戲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剝離開。

有哪些歸因呢?花樣繁多,從歸因上說,有如下兩種:

這是個教育問題:孩子不自覺、自控力不強,所以被遊戲鑽了空子;

這是個生理問題:很多孩子天生容易被遊戲俘獲,所以愛玩遊戲;

當然了,只要是存在的,就肯定是有市場,且目標用戶還分得很清楚,這兩種歸因是給兩種不同父母的:

第一種是給那些相對理性的父母,這肯定是個教育的問題,那方法肯定是在說教上下功夫了,有哪些方法呢?

比較柔和的,如把遊戲當做獎勵的手段,完成了什麼學習任務,就可以玩一會兒遊戲;

比較激進的,如直接沒收手機,罵,甚至打。

第二種是給那些激進的父母,在他們心裡,就是這該死的遊戲毀了孩子,現在只想把遊戲從孩子心裡剝離,無論採用什麼辦法都行,好像只要剝離了,好孩子就會回來一樣。

對這樣的父母,市面上有哪些解決辦法呢?說出來會嚇死你——電擊療法。就是戰爭中對待敵人的辦法,直接高壓電點擊,有人說這是治療網癮的最快捷辦法,送孩子上「刑場」的人大有人在,不搞出點悲劇來肯定不會罷手。

最後,這些方法有效嗎?基本沒有,不僅沒有效果,弄得親子關係還異常緊張。



2

為什麼?

因為這都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這都都是就事論事,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頭痛就是頭本身的問題嗎?不是,或是因為失眠,你不好好治療失眠,天天吃治療頭痛的藥,有用麼?沒用的。

我們不找到問題的癥結,不知道遊戲對於孩子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就著手解決問題,有用麼?很難。

這就像打仗,我們都不知道敵人是誰,長什麼樣,實力如何,你就盲目出兵,贏的概率就極小。

就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飛將軍李廣,他在軍事上天賦異稟,為什麼卻難封侯?就是因為基本不分析敵人是誰,實力如何,出兵盲目,打到哪裡算哪裡,要不是真有打仗的天賦,基本就是有去無回。

那在我們眼中的問題——遊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

遊戲,是孩子們獲得成就感、獲得友誼、獲得及時反饋的解決辦法!

什麼意思?

就是你眼中的問題,是孩子們的解決辦法。解決什麼的辦法呢?

解決在現實裡:學習中、在學校裡,找不成就感、找不到朋友、做完事後沒有反饋,不被關心的問題的辦法,而這些,在遊戲中卻可以輕易找到。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就是虛擬的遊戲,給了孩子在現實中無法獲得,卻異常想獲得的心理滿足感。

這些心理需求,不只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比如你在單位裡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時,不也會煩躁不安,想借酒消愁,需要找出口嗎?

剛看到一個新聞,一50歲的男的,在單位找不到成就感,竟然去給國外勢力當間諜,就是因為別人認可他,你看,成就感的需求對人行為的影響是多麼大!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知道,只要孩子在生活中滿足不了這些心理需求,即使沒有遊戲,也會從別的地方去找,在我讀書時,替代的辦法就是學古惑仔,打架鬥毆。



3

所以,同志們,問題的癥結根本就不是遊戲本身。

既然不是遊戲本身,那我們之前的那些辦法就大概率是錯的。什麼收手機、把遊戲當獎勵、罵、打,甚至聳人聽聞的電擊療法,都是錯的,因為你的原因都找錯了,在這個錯誤原因下的所有方法,肯定都是不靠譜的。

那現在的問題,就從

如何杜絕孩子玩遊戲,變成了如何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這些心理滿足了。

只要能找到這樣的辦法,孩子自然就從遊戲中解脫出來了,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那如何讓孩子在現實中找到成就感、友誼等心理需求?

這又是個非常龐大的話題,且每個人的處境都不一樣,這就需要你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他遇到了什麼問題了(如果有需要,請留言,我會再寫一篇此主題)。

我們要知道,人類的所有行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下,看似簡單的問題都不是由我們看到的直觀原因導致的,再比如: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直觀原因——既然考不好,那就是上課沒聽講,那我們就找機構補課。

但實際原因可能是孩子不喜歡自己的數學老師,那你的歸因就錯了,這個歸因下的方法——找機構補課就起不到你想要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

4

在我們看到孩子的問題時,不要急著著手去解決,一著急就會犯「頭疼醫頭」的錯誤。

我們需要停下來先看看,這個問題背後到底是什麼,再想辦法不遲,不然會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原創不易,請順手點個讚,謝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學霸突然失控,是什麼原因?5個方法幫助訓練孩子自控力
    可是,最近兩個月一直上網課,有一天,姐姐發現情況有變:孩子上課的時候沒有好好聽課,而是跟同學三五人組建了一個QQ群在聊天;另一次更過分,上課時間孩子在玩遊戲,媽媽進來都沒有感覺到,想來是玩遊戲很沉迷吧,才沒有感覺到旁邊有人。這個孩子是妥妥的學霸,自制力一直很好,為什麼也會失去自製呢?自制力,是指個人控制和調節自己思想感情、舉止行為的能力。
  • 還在用延遲滿足鍛鍊孩子自控力嗎?真有效果嗎?
    在家長這種延遲滿足,這種在任何情況下都讓孩子等一等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有些人因為小時候在物質方面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在物質方面被嚴格控制,長大以後會對自己的物質方面非常苛刻,對自己的正常需求也不願意滿足。有些人在長大以後,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小時候物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長大以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會完全不顧及自己的條件和需要。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今年這個悠長「寒假」,停課不停學的網上教學方式撕開了各家孩子的真實囧樣。很多孩子上網課時,真的快要逼瘋了家長,可是孩子還是只知道玩,一點都不自覺,沒有自控力。在家上網課,孩子天天睡懶覺,叫幾遍都起不來;在家上網課,需要家長監督,否則就開始玩。在家上網課,孩子天天在下面玩手機,打遊戲。每天要喊幾遍才開始做作業,還故意不交。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很多孩子上網課時,真的快要逼瘋了家長,可是孩子還是只知道玩,一點都不自覺,沒有自控力。在家上網課,孩子天天睡懶覺,叫幾遍都起不來;在家上網課,需要家長監督,否則就開始玩。在家上網課,孩子天天在下面玩手機,打遊戲。每天要喊幾遍才開始做作業,還故意不交。
  • 「孩子在家上網課愛偷懶咋辦?」掌握這4點,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閨蜜接著向我吐苦水:「你都不知道他上個網課就愛偷懶,我搓雙襪子的功夫他不是吃零食,就是偷偷地躲在桌子底下看漫畫書,我批評他兩句還當眾頂嘴,小小年紀簡直要翻天了。」我聽後,不禁為閨蜜的暴脾氣捏了把汗,只好叮囑她:「孩子大了,你的控制好情緒千萬別動手!」
  • 「科學育兒」培養孩子自控力,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什麼是自控力?所謂的自控力是一種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因為大腦的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傳遞的神經行動容易泛化、不夠準確,所以常常會表現出自控能力差。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辦法就是:百依百順。」身為父母,對孩子的自控力不應該任由其「野蠻生長」,而應該從小積極培養才行。
  •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而決定你到底選擇第一個自己還是第二個自己的則是自控力。也就是說,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自控力是天生的嗎?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會發現學霸、工作能力強的人往往都是自控力強的人。但是這些人的自控力難道是怎麼來的呢?
  • 會「玩」的孩子更有學習力
    3.通過遊戲可以拓展學習的維度如果我們將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作為孩子學習的天地,孩子學習的維度無疑就會被大大拉長。我們不用擔心孩子玩遊戲需要多少道具,在現實和想像之間,孩子是天生的切換高手,他們可以將任何一樣東西當作另一樣東西來使用,比如,他們可以把一面鏡子當作進入魔法世界的通道,把一串葡萄當作寶藏。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培養自控力,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平時,覺得還不錯的孩子,一上網課各種糟心的狀況也接踵而來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幹擾、容易分心,做事情有頭無尾,經常半途而廢;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心不在焉,聽課不在狀態;做作業拖拉磨蹭,不斷地找各種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簡直頭疼死我了。究其原因,是孩子的自控力不行,如何培養一個自控自律的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關鍵。
  • 處於網絡時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提高「自控力」
    前幾天,和張姐聊天,張姐抱怨說孩子近來越發的沉迷玩手機遊戲了。開始的時候張姐覺得孩子玩手遊的時候可以安靜一些,自己有時間做做家務。可是時間長了,張姐不想要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孩子卻表示抗議,甚至會有哭鬧的表現。這時張姐才發現,孩子每天花在玩手機上的時間大約有4-5個小時,這個發現也讓張姐十分擔憂。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對現在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手機ipad一拿,就不是幾分鐘的事情,遊戲一打,可以玩幾個小時,提醒孩子要少玩,但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 孩子沉迷遊戲主要因為這「3大原因」,父母重視,孩子才會更好
    ,不是在認真寫作業,而是在偷偷玩一款手遊。,不願學習的原因有哪些?當孩子享受這種快感時,便會不自覺地沉迷其中,忘乎所以,連學習這麼重要的事情都能夠放在一邊了。,父母的忽視也會成為孩子沉迷遊戲、放縱自己的原因之一。
  • 培養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常見的情況就會有:孩子不專心吃飯,一邊吃一邊玩;在幼兒園搶小朋友的玩具;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控力。 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自控力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掌控能力。自控力主要表現為兩種能力,一是學會放棄,二是學會忍耐。
  • 孩子的自控力培養請在14歲前進行
    小男孩很頑皮,長輩又不懂任何育兒類知識,他們選擇讓孩子玩手機遊戲、看動畫片等方式來確保孩子安安靜靜、老老實實、不磕碰受傷。久而久之,孩子玩手機小遊戲成癮,看動畫片時也是紋絲不動,一坐一下午,每天就在玩遊戲與看動畫片中切換,眼睛出現了散光與近視傾向,他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裡有提到一個方法:想像遊戲。特別是對於那些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想像遊戲是練習自控力的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具體怎麼做呢?孩子可以為自己設定遊戲規則,當遊戲特別有趣時,孩子會有動力去遵守他們設定的這些規則。
  • 孩子不夠自律,極可能不是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一個孩子無法達到學校、家長的預期目標,我們會說他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當一個孩子在面對學業任務時,有拖延和磨蹭,我們會說這個孩子缺少抵制誘惑的意志力;甚至當一個孩子面對困難、壓力時退縮甚至被擊垮,我們還是會說,他的意志力不夠強大……但是,「意志力」卻是一個空洞和抽象的詞,它該如何培養
  • 暑假裡孩子最容易玩遊戲失控,聰明的家長用這幾招可避免遊戲成癮
    別看孩子在你離家上班走前答應好好的,一定會先寫暑假作業,然後再按要求玩手機遊戲,或者電腦遊戲,可真等到家長下班回家檢查時,立刻會讓你血往腦門上湧,因為孩子根本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是寫了也有很多錯誤。既然無奈的現實就擺在眼前,家長該用什麼招數來避免孩子過度玩遊戲,既而導致遊戲成癮呢?今天我就送給你幾招。
  • 孩子痴迷玩遊戲,家長應該怎麼辦?03
    也許需要等幾天找到合適的時機,這時大家情緒平和,你也比較有準備,孩子才比較能考慮我們的想法,這樣往往會事倍功半。我現在主要原則是:希望幫助兒子在離開家庭走向獨立之前,通過逐步的鍛鍊,建立起正確有效的自控力。主要方法是:在兒子違規的時候,我有時也會指出問題:「不是有規定現在不能玩嗎?」
  • 敲黑板:孩子提高自控力、社交力的玩法,很多家長沒重視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要是有自控力就意味著我們能夠忍住衝動消費,把錢存下來做生活規劃。而對孩子意味著能忍住看電視,先完成家庭作業。其實每位父母都想有不用大人管的孩子,但科學研究發現,自控力的確受遺傳的影響,先天因素只佔到40%,越早開始幫孩子訓練自控力,他能夠發展這種能力的機會就越大。
  • 你以為孩子玩遊戲成癮?其實孩子在意的並不是遊戲本身
    玩遊戲會上癮,這一點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不玩遊戲的人都知道。 遊戲的魅力之大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只要接觸了它 ,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控力,那麼便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曾經人民網報導了一則消息,一位84歲的老爺爺在玩遊戲時,因為被兒子打斷叫去吃飯,竟然生氣的要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