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資產注入漸行漸近 中國重工拉開軍企改革大幕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開創中國軍品總裝業務進入資本市場先河的中國重工,近日整合動作頻頻。

  中國重工表示,擬對旗下的科技產業公司進行重組整合。組建4家控股公司。整合方案顯示,中國重工下屬16家科技產業公司,其中10家為全資子公司,6家為直接或間接控股公司,其中包括原屬707所的七所高科等3家公司,原屬711所的齊耀系統工程等4家公司,原屬716所的傑瑞電子等3家公司,以及原屬725所的青島雙瑞等6家公司。

  另外,中國重工擬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重大軍工任務流動資金優惠利率貸款,額度為90億元。中國重工投資者關係處副處長王善軍介紹,此次貸款主要是為了應對軍船業務激增,但是由於任務量大,客戶的預付款不足,所以需要藉助流動性貸款。

  海通證券分析師龍華指出,對科技產業公司重組標誌了中船重工旗下國防科研院所改制進入實質階段。設立科技控股公司是為了實現眾多科研院所及下級單位在改制、證券化過程中的平滑過渡。16家科技產業公司的15家整合成科技控股公司,通過組建科技產業公司完成科研院所和科技產業公司的對接,為科技產業的運作奠定基礎。預計2014年完成4家科技控股公司的組建,若成功可預見後續其他資產也將按照這個步驟推進。

  很顯然,科研院所科技產業的資產證券化將明顯厚增上市公司業績。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高曉春表示,從彈性來看,2013年中船重工集團科研設計和技術服務實現收入147.89億元、毛利率30.84%,假定淨利率為15%、淨利潤將在22億元左右,是去年上市公司淨利潤的0.76倍;考慮到分批註入,假設第一批註入資產有10億元淨利潤、增發10%股本,業績增厚也有20%。

  隨著資產整合的推進,中國重工軍工收入佔比提升。今年1月公司增發完成收購大船、武船的核心軍品總裝業務,主營新增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首家軍工重大裝備總裝上市公司。上半年軍品業務實現收入佔比18.6%,遠高於去年未收購前的8.83%。

  龍華指出,中國重工2014年6月底,公司手持訂單1485.76億元,未來有望獲得大額水面艦船、水下艦艇等訂單。此次獲得90億貸款用於重大軍工任務的鋪底資金,將促進重工軍工訂單再上臺階。

相關焦點

  • 中國重工將承接科研院所資產壯中國海軍聲威
    作為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中船重工正式開啟軍工企業混改的舉動,讓其迅速走到了聚光燈下,而且其坐擁的超2000億資產更是受到外界關注,而隨著中船重工「混改」大幕的拉開,更多的軍工資產及科研院所資產也會陸續進入中國重工
  • 中船重工混改開跑:中國重工將承接科研院所資產
    「目前主要工作是將相關科研院所資產進行分類,以後科研院所和軍工資產都會逐步注入。」對於此次集團「混改」,中國重工董秘辦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根據中信建投9月16日研報,2013年中船重工科研設計和技術服務實現147.89 億元營收,是中國重工2013年512.69億元營業收入的1/4。
  • 中船重工資產整合大幕開啟
    通過此次交易,風帆股份將成為國內技術最全面的動力業務龍頭企業,涵蓋七大動力系統,並確立公司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動力裝備資本平臺的地位。  今年中船重工集團明確了「分板塊」推進軍工資產上市的思路。風帆股份此次重組意味著中船重工集團率先拉開了內部資產結構調整的大幕。此次中船重工率先將軍工科研院所核心資產注入風帆股份,其後續整合動作值得期待。
  • 民生證券剖析央企改革重點:央企科研院所注入
    5、全面改革時期(1985-2006年)1985年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拉開科研院所全面改革的序幕,改革重點圍繞課題經費獨立核算和課題成員優化組合展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科研院所的改革方向。在堅持科研院所改革面向經濟發展的方針下,逐步取消科研院所行政級別、加強市場化改革。加強與資本市場的聯繫,通過整體上市、資產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造使股權多樣化,是現階段科研院所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
  • 海洋動力研討會召開 中國重工亮點顯現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姜仁鋒表示,中船重工是中國船舶行業唯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現有總資產4200多億,是我國海軍武備和海洋裝備研製生產的主導力量。致力於將先進的軍用動力技術運用於民品領域,目前正在研製海上浮式核電站,核動力破冰船等先進裝備,這些裝備將極大拓展我們可以涉足的海洋領域,從黃色海洋到藍色海洋,再到兩極冰區,為海洋經濟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
  • 中船重工批准旗下科研院所整合方案
    中國證券網訊 4月17日從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獲悉,4月14日,中船重工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決定,批准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方案,這是集團黨組貫徹落實推進科研院所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為發揮集團優勢、強化保軍地位、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產研結合、對水聲探測與對抗領域進行專業化整合、促進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 軍工啟動新一輪混改 科研院所改制先破局(附股)
    公司表示,此次交易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落實國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政策精神,以凌雲股份為上市平臺,將太行機械及東方聯星注入凌雲股份,以實現集團部分優質軍民品資產的上市。  科研院所改制有望破局  對於軍工企業改革,業內人士認為,資產證券化將是軍工混改的首要路徑,而科研院所改制則有望率先在2017年破局。
  • 國金研究:船舶行業戰略性重組臨近 重點關注南北船資產整合
    2)我們梳理南北船旗下核心資產(造船廠、科研院所及資產運作平臺)後看到,兩船資產、業務部分重疊且各有側重,南船側重船舶製造,北船側重船舶設計與配套,若重組成功,軍船業務將更好協同、民船業務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術船型與共拓海外市場。
  • 中國重工申請90億元貸款 用於重大軍工總裝任務
    中國重工10月1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90億元的優惠利率流動資金貸款,用於下屬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六家子公司的重大軍工總裝及配套任務。此外,為推進科研院所科技產業的資產證券化進程,中國重工將對旗下的科技產業公司進行重組整合。
  • 軍工行業:航天領域資產證券化潛力大
    2、據《中國航空報》報導,2014年6月28日首屆中國軍工產融年會在山東省棗莊舉行,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重工集團、中國電科集團等多家國有軍工集團和民營涉軍企業參加會議,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資本市場推動軍工產業改革發展。  點評:  航天領域資產證券化潛力較大。航天兩大集團同根同源,是我國航天工業體系的基礎。
  • 中船重工科研院所違規違紀問題突出:不少院所將正常項目轉至私人公司
    昨日,中國重工(601989.SH)因「擬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停牌,在央企整合的背景下,關於「南北船合併」的預期再度被引爆。南北船指的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船重工),後者也是中國重工的大股東。
  • 軍工集團領跑國改 中航工業軍工資產證券化提速
    中航飛機作為中航工業運輸機和轟炸機的整合平臺,公司經過2008年和2012年兩次資產重組,由原西飛國際併購陝飛集團、中航起落架、西航制動,西飛集團等相關資產重組而成,目前形成了軍機、民機、航空零部件和國際轉包四大支柱業務。下一步,殲轟-7的設計機構之一中航603所存在注入預期。  中航電子已經被確定為集團航電業務板塊整體上市的平臺。
  • 多家軍工科研院所改制近期將獲批 電科系公司值得關注
    安信證券軍工首席分析師馮福章認為,從政策和操作層面來看,考慮到中國電科市場化程度較高、資產涉密程度較低、融資需求較大,院所改革後的注入進度或將領先於其他軍工集團。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院所成功轉企,優質院所資產有望快速注入軍工集團旗下上市平臺,軍工集團資本運作或將加速。馮福章建議兩條標準篩選科研院所改革標的:一是上市公司收入利潤佔對應科研院所比重小;二是集團改革意願較強或科研院所改革確定性較高的標的。
  • 軍民融合 首家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是本次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中批覆的第一家轉制為企業的單位,標誌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開始邁入實施階段。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此前明確了未來三年的改革規劃,到2020年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重點困難企業一企一策專項改革四條主線,紮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 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南北船」合併,我們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集團推動公司上市,首要的就是解決軍民融合的機制問題,通過打造一種機制使各種資本能夠進入,為集團注入機制的活力,推動集團的改革深化和創新進取。「而對於軍工央企來說,實現混合所有制的最好方式就是資產證券化。」胡問鳴表示。在資本運作方面,現在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還不高,中船重工將進一步加大資產證券化的步伐,分板塊、分業務逐步走向資本市場。
  • 航天機電控股股東資產證券化進程受關注
    雖然因為航天能源個別股東原因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最終決定不再將該股權轉讓作為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但是其控股股東的資產證券化進展也因此而令市場有了想像空間。  2014年,航天機電光伏組件產銷量均超過800MW,躋身當年中國光伏企業組件出貨量排名前10位(根據solarbuzz市場調研結果),2014年電站EPC工程總量排名位列全球第4位、國內第2位(根據IHS市場調研結果)。
  • 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河南省科學院工作概況】2004年,河南省科學院緊緊圍繞改革發展這一中心工作,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年度責任目標,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原崛起做出了應有貢獻。   (1)院屬開發類科研院所的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 「國字號」科研院所紛紛落地河南 光中科院的就4個
    河南省政府帶著245項技術「需求清單」,向國內外的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等,發出開放合作的信號。「今年河南要打響轉型發展攻堅戰,集中力量在四個方面攻堅,其中之一就是攻創新之堅。」省長陳潤兒在推介會上說,當前河南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著力打好「四張牌」,加快產業轉型發展步伐。
  • 2012.11:科研院所改制後的問題及出路——以某研究院改企為例...
    1985年以來我國科研院所改革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改革科研院所撥款制度,將原來按人頭劃撥的事業費減少到改革的初衷主要有兩點,一是調動科研院所及其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二是不斷增強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距離改革的初衷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儘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尤其是改企的科研單位。本文以某研究院改企為例,分析改制後存在的問題,其中有一些問題具有個性化特徵,有些問題則具有普遍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