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19 水煮文化魚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文/文飛

以前有個秀才家境貧寒但非常有文化,因此吸引了一位大家閨秀放棄優渥生活而嫁給他過苦日子,但秀才考試後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下遠走他鄉當了個教書先生,但這時候妻子早已有孕在身。丈夫不在家,妻子只得自己開始做家務和做工掙錢,孩子慢慢長大後也能幫襯著她一點。過了幾年秀才休假回家,看到已經7歲的兒子甚是開心,於是便想考考兒子。

他望子成龍的想法沒錯,但畢竟兒子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所以他的願望自然要落空。他指著頭上的「天空」,讓兒子做對,兒子理應說「大地」,但因為沒看過書本,於是看向母親尋求母親幫助,母親指著地上,卻不想地上剛好有一塊雞屎,於是兒子脫口而出「雞屎」。秀才又說「父親」,母親指了指自己,兒子卻看到母親的手指在胸脯上,就對了「奶」,這讓秀才大失所望。

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就去出家了,他認為自己考不上功名,生個兒子也如此愚笨,必是與朝堂無緣。秀才離開後,他妻子也醒悟過來,於是開始教孩子讀書識字,最後省吃儉用給孩子請先生,最後兒子一舉中狀元。狀元郎回家給母親過壽,秀才聽了也很高興,於是便回家探望,但狀元郎家中的下人卻不認識他,於是他就寫了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關於「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的故事,但在我看來,秀才寫的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恰當,兒子高中狀元,他是沒有出任何力,所以他才能說出這種話,但他不曾想過他的老婆為了讓孩子可以讀書識字而吃了多少苦。人家也曾是大家閨秀,嫁給他之後卻獨守空閨,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最後教出一個狀元郎,這比現在教一個高考狀元可是難多了。

其實這個秀才的這句話,完全就是他不負責任的表現,只不過他不自省罷了,至始至終認為是孩子命運如此。雖然有人天生富貴命,但也必然有一個覺醒契機,如果沒有母親教他讀書寫字,為他請先生,他能考到狀元嗎?其實這個故事也反面證明了父母對孩子正確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女人給孩子做馬牛,所以男人們是沒有資格說出這句話的。

相關焦點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更發的璀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受到了很多民眾的喜愛,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到了現在。俗語的由來,大多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俗語的種類也有很多,有描寫人情世故的,有感慨歲月苦短的,有感嘆世事無常的,等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共讀國學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漁樵記》
    挑戰書你我已不再早起讀書4911、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漁樵記》兩句以「後代自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奉勸做父母的不必為子女過分地操勞。——《菜根譚》同學,這一句給你翻譯,請留言說說你的理解,班長會回復與你交流。【共讀規則】學完轉發微信圖文到朋友圈,後臺回復「共讀國學多少天」,能堅持再加群。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人知道
    以前經常聽見農村的老人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到底有多少福分,但現在年過半百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沒錯!人人都知道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下一句卻很少人知道,並且這下一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和智慧所在!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可惜鮮為人知!
    相信大家都聽過俗語吧,而且其實有很多的俗語是非常有意的,但是也有的俗語也有著很深刻意義。這些俗語有的是在說天氣,有的再說生活,還有的則是說一切啟示的。其中也有的不少的俗語是用來告誡人們面對一件事情或者是做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去做去面對。而有的俗語是在教育父母,應該怎樣面對孩子。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飽含深意,道盡了人世間的真諦!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大智慧,可惜很多父母不懂!文/婉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都是因中國特有的制度所衍生,比如孝文化。孝文化源遠流長,且作用卻是舉足輕重。孝指的是晚輩對於長輩的敬愛,而在《增廣賢文》有一句俗語,卻是將孝反之的體現。這句俗語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俗語出處為《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其實俗語上一句大家並不陌生,不過下一句飽含深意才是大智慧,可以說是道盡了人生真諦,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所以體驗不到孝。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人生大智慧
    我們經常會聽老人們說起一句話,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比如每當我想要自己出去闖蕩,和父母有不同意見,讓父母頭痛的時候,爺爺就會用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就隨著他們去吧!」來勸爸媽。這句話是很好理解的,其實就是字面意思,主要說的是:子孫們有著自己的福分,不用老人操太多的心。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在元代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了。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可惜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吧。
  • 「兒孫自有兒孫福」後面一句太有深意,簡直就是家庭教育精華
    其實,老話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但是,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有,殷謙點評:「鐵拐李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誰給兒孫做馬牛。父母溺愛其子乃是害子,反苦自己。
  • 「兒孫自有兒孫福」?詩的後半句更值得中國父母深思,很現實
    文|秘籍君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兒孫自有兒孫福」,聽上去是讓父母放寬心,可中國父母是慣會操心了的。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衣食住行無不在意。上幼兒園時,父母就要開始準備學區房,高考時全家上陣,考大學恨不能前往陪讀。
  • 易經:「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經典有意義,可惜少有人知
    其中有一句話,老人們常常掛在嘴邊,我們也一定有所耳聞,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就是說兒孫們都有他們各自的福分,父母不要太過於擔心。說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恍然大悟,但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鮮有人知
    現代的老人經常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女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們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 只知「兒孫自有兒孫福」,可惜很少人知道下句,父母要引以為戒
    每每說起此事,媽媽還總是嘆息:「看來孩子不能慣壞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有什麼事還是少管得好。」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我的一番打聽,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我們小時候就長聽老人說起:「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它還有下一句:「莫為兒孫作馬牛」,主要就是講兒孫們有他們自己的福氣,做父母的不需要過度幹預,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01老人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當知後一句,是如今社會現狀!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十人九不知,但看明白的都很無奈文/婉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些物質文化是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精通的,比如圍棋、俗語。而俗語則是文化的一個縮影,想要每句都明白背後的歷史以及涉及的文化很難,因為有些已然流傳了千年。俗語是文學中的一種形式,以經簡短小之軀行大義,背後的道理深邃得令人心驚,堪比魯迅先生的文字一樣字字珠璣。在《俗語辭典》中有一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這句最初是一句漢語成語,出自關漢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什麼,少有人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教你直面人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5000多年的歲月裡流傳下來俗語,而且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有關於天氣變化、生產勞動的,有教育人們為人處世方法的,也有一些是告訴人們該如何教育孩子的。這些俗語能流傳了千年,跨越了歷史的長河來到當代,自然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然也不會為後世廣為流傳。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也正是由於這種愛,讓他們總是在為我們擔心。擔心我們冷了、餓了,或者是出了差錯而受苦。於是便想要讓我們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走下去,什麼事情都要擅自為我們做決定。但有句民間俗語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將來的路很長,父母又怎麼可能謀劃好子女的一生呢?
  • 長知識 |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是什麼?
    老人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讓孩子積累福報的方法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讓孩子積累福報的方法  在明朝,有一個人叫羅洪先,他特別有才華,二十多歲就高中狀元,他為人正直,因看到官場黑暗腐敗,感念人生之無常,於是辭官隱居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僕人將詩稿入呈夫人;夫人見後驚訝萬分,急帶跑出門外,但和尚已經離去。夫人即刻派人四處尋找,再也不見人影。這首詩非常適合現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為了孩子而奔波,年輕時說:等孩子和大了就輕鬆了。等孩子長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沒有輕鬆的時候。
  • 兒孫自有兒孫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兒孫自有兒孫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是有種不負責任的說法。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消極,有種無奈的舉措。現在孩子,尤其到青春期以後,不服管教,和父母對立情緒很嚴重,你越說他越對抗,擰著法兒牴觸父母,有些父母就很無奈,有這種撒手放任的說法。其實,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是一種鍛鍊孩子的做法。林則徐有一句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 「兒孫自有兒孫福」是父母對子女最不負責任的藉口
    人啊,不管什麼年齡都有一款適合我們的問題,被吃瓜群眾拿來虐待我們。說到讀書,總有成績特別好的,孩子會讀書,父母說起話來,嗓門高八度。相反,成績差的也是不在少數,當問到成績時,父母總是說:唉,不會讀,我們落得輕鬆,讓他初中畢業就去打工,早點成家,兒孫自有兒孫福,操心總是多餘的。